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消栓饮穴位贴敷预防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将106例脊柱手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术后2组患者均行西医常规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消栓饮穴位贴敷,对照组加用糊精粉贴片(安慰剂)穴位贴敷,观察2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干预前后腿围平均周径、血液流变学指标、D-二聚体以及数字疼痛评分表(NR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为1.89%,低于对照组的3.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小腿周径、大腿周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全血低切黏度、D-二聚体以及NRS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手术后采用消栓饮穴位贴敷能有效预防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消栓饮膏循经外敷联合足底静脉泵预防脊柱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脊柱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消栓饮膏循经外敷联合足底静脉泵治疗,对照组单用足底静脉泵治疗,观察2组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DVT发生率观察组为2. 5%,对照组为10. 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满意度观察组为92. 5%,对照组为95. 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消栓饮膏循经外敷联合足底静脉泵可预防脊柱手术后DVT的发生,且优于单用足底静脉泵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消栓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术后单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治疗,治疗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消栓饮治疗。连续用药1周,观察术后第1、7天各组血浆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DVT发生率。结果:术后第7天2组D-二聚体、CRP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DVT总发生率治疗组为8. 70%,对照组为17. 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消栓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能明显改善血液黏稠度,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可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DVT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消栓汤"预防性治疗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脐周皮下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口服中药消栓汤,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VAS评分、肢体肿胀周径、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情况,统计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2.94%),对照组出现9例(13.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日,2组患者VAS评分、血浆D-二聚体均明显低于术后第1日(P0.05);观察组术后第7、14日,对照组术后第14日,患肢周径差明显高于术后第1日(P0.05)。组间比较,术后第7日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肢周径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时期血浆D-二聚体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骨折术后加用中药消栓汤可以更早改善患者患肢肿胀疼痛症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秦伟  高玲  吕桂芹 《四川中医》2022,(1):171-173
目的:观察康复体操结合消胀贴穴位贴敷对子宫脱垂(UP)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UP术后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体操+消胀贴穴位贴敷干预.对比两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穴位贴敷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行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组行艾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术后1 d、3 d、7 d时的股静脉血流速,腿围和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时两组股静脉血流速、腿围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7 d时观察组股静脉血流速高于对照组,腿围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开展艾灸联合穴位贴敷疗法可有效预防DVT,避免术后肢体肿胀和疼痛,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保证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进行穴位按摩,并配合护理干预,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到该院进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2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护理及康复锻炼;观察组41例,在此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并加强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的下肢周径差(膝下差、膝上差)明显小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进行穴位按摩并加强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DVT发生,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依据中医传统学说子午流注理论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腹胀患者进行择时穴位贴敷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腹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从术后第1天开始,取双侧下肢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穴,按照常规时间进行穴位贴敷,每次2 h,每日1次;观察组早上7时~9时进行穴位贴敷,贴敷穴位、贴敷保留时间及贴敷药物均与对照组相同,2组均连续干预4 d。观察2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贴敷干预后24、48 h腹胀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贴敷干预后24 h,2组腹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贴敷干预后48 h,2组腹胀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的择时穴位贴敷疗法能有效促进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促进排气、排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踝泵运动联合穴位贴敷疗法对长期卧床患者下肢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踝泵运动联合穴位贴敷,观察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股静脉血流峰(tVmax)、血流平均速度(Vm)、凝血功能指标及患者预防DVT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tVmax、Vm、凝血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预防DVT的知识、态度评分、遵医依从率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泵运动联合穴位贴敷能改善长期卧床患者的下肢血流动力学情况,预防DVT,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作用。方法:以93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低分子肝素防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比2组术后DVT发生率;并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凝血指标活性。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有所延长,且观察组效果较对照组明显(P0.05);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缓解骨科患者术后凝血,改善血液流变性,对预防下肢DVT形成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干预对治疗腹部手术后腹胀的效果。方法: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红外线治疗、耳穴埋豆,观察腹部术后患者胃肠排气、肠蠕动情况。结果:中医干预组其术后腹胀明显减轻,肠鸣音恢复快,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缩短,较非干预组有明显效果。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红外线治疗、耳穴埋豆等有助于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排气,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可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腰通经汤在预防脊柱骨折并截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脊柱骨折并截瘫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健腰通经汤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两组患者均指导主被动活动锻炼、术后给予IPC治疗。手术前后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第10天行双侧下肢彩色多普勒血管检查,抽血检测D-二聚体指标,诊断DVT,统计各组中DVT的发生率。结果:60例患者中,共有3例发生DVT,总发生率5.00%,其中试验组2例(7.00%)发生DVT,对照组1例(3.00%)发生DVT,两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0天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0天血浆D-二聚体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两组发生皮肤散在出血点例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健腰通经汤具有明显的抗凝功能,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高凝状态达到防治脊柱骨折截瘫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穴位按摩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对直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直肠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直肠癌术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同时中医护理穴位按摩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观察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生存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直肠癌术后患者采用中医护理穴位按摩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有效促进了胃肠功能恢复,减少了并发症,改善了生活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我科2012-2013年收治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从健康教育、床旁行为干预、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等方面给予综合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6.7%,对照组的DVT发生率为21.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凝血相关指标血小板、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的发生,减少其发生率,并改善凝血相关指标,临床护理上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加味承气散穴位贴敷配合艾条灸对腹部手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8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病人采取加味承气散穴位贴敷配合艾条灸。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及腹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手术后肠蠕动恢复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缩,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腹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承气散穴位贴敷配合艾条灸能促进术后胃肠动力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中医定向透药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使用伤Ⅰ穴位贴敷配合中医定向透药代替穿戴弹力袜,其余治疗及护理均相同,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段股总静脉和股浅静脉血流速度。结果术后第7日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3、7日下肢股总静脉及股浅静脉血液流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中医定向透药可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的血流速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何淑斌  林俊  姜仙荣 《新中医》2021,53(3):184-186
目的:观察胃舒贴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推拿治疗胃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0例胃癌手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2组患者均给予胃癌根治术后常规处理,对照组给予穴位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胃舒贴穴位贴敷治疗。比较2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肠鸣音的恢复时间,评价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60.00%,高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舒贴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推拿能明显改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在腹部外科手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72例,随机分2组各36例。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黄米醋神阙穴贴敷。观察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效果更好,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米醋神阙穴贴敷治疗方法简便、安全,疗效显著,能促进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接受前列腺摘除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穴位贴敷和针对性护理模式,以预防膀胱痉挛症状出现。方法:选择龙川县中医院收治的接受前列腺摘除手术治疗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采用常规前列腺手术干预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术后干预;采用穴位贴敷和针对性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术后干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在术后出现膀胱痉挛症状的人数、围术期临床干预模式的满意度、术后膀胱痉挛症状预防效果、临床术后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出现膀胱痉挛症状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围术期临床干预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膀胱痉挛症状预防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术后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穴位贴敷和针对性护理模式对接受前列腺摘除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实施干预可有效预防患者在术后出现膀胱痉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中晚期肺癌患者不同消化道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71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予以中药穴位贴敷干预,观察两组消化道症状、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消化道反应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营养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方法可改善中晚期肺癌患者消化道症状,提高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