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雄文 《现代领导》2014,(11):41-41
一 刘少奇在新四军的时间并不长.一年后的1942年3月就奉毛泽东之命返回延安,成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三位书记之一(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进入了中央核心领导层。但这么短的时间内,他就敏锐地看出了粟裕的出色才干。回到延安,刘少奇向毛泽东详细汇报了自己的工作。其间,他对粟裕还赞不绝口.高兴地说在华中局和新四军工作时发现两个人才,“一是新四军四师政委邓子恢.他是农村工作的专家:二是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是新四军7个师中,打仗打得最多和最好的一个师长”。  相似文献   

2.
本期导读     
《春秋》2012,(1):1-1
1942年春,为筹备中共七大召开,刘少奇由阜宁途经山东返回延安。当时,中共湖西抗日根据地遭受着日、伪、顽、会、匪的共同夹攻,与延安之间的“通道”被重重分割与阻塞,斗争处在最艰难时期毛泽东一再电嘱:“过封锁线时必须有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3.
1942年1月,中共中央书记处致电华中局,要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时任华中局书记的刘少奇回延安。可能连刘少奇本人也不曾料到,回到延安的他竟进入中央核心领导层,并从此成为党内仅次于毛泽东的第二号人物。刘少奇在中共的地位提高的如此之快,当然与他自身在革命历程中所表现出的杰出工作能力、非凡的理论水平有关。不过,毛泽东在此问题上的态度才是决定性的因素,毛泽东为何如此重视刘少奇呢?近代湘江俊杰辈出,毛泽东和刘少奇更是其中的杰出代表。1893年毛泽东诞生于韶山冲。5年之后,刘少奇则在和韶山冲仅一岭之隔的炭子冲出世了。19…  相似文献   

4.
《春秋》2021,(2)
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个世纪波澜壮阔的征程中,有一段红色历史因其曲折辗转、意义重大而成为百年党史中靓丽的篇章,这就是1942年刘少奇奉中央之命由华中经山东秘密返回延安的历史。刘少奇返回延安,途经6个省,行程3000余里,共穿越103道敌人的封锁线,在跋山涉水中度过了1942年的春夏秋冬。在山东,刘少奇一住就是4个月,调查研究,擘画山东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1943年6月底,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刘少奇在延安召开记者招待会.谴责军统秘遣特务试图暗杀中共领导人毛泽东,一时之间中外舆论大哗。破获此次惊天大案的功臣,就是那位曾被毛泽东誉为“延安的‘福尔摩斯’”的布鲁。  相似文献   

6.
现代著名作家萧军自1938年3月第一次到达革命圣地延安,至1945年11月离开延安返回东北,他与毛泽东一见如故,有过一段十分密切的交往。他们书来信往,无所不谈。毛泽东经常邀请萧军“惠临一叙”,称赞萧军说:“你是极坦白豪爽的人,我觉得我同你谈得来。”在延安,毛泽东三留萧军令这位非常重义气讲感情的东北汉子,终生十分感念。 一 1940年6月14日,以小说《八月的乡村》名震文坛的萧军一到延安,即担任了“文艺月会”干事、《文艺月报》编辑,“鲁迅研究会”主任干事及《鲁迅研究丛刊》主编,还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文…  相似文献   

7.
李海流 《春秋》2012,(5):4-5
1942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受中共中央委托.到山东滨海检查、指导工作。当时山东分局和——五师驻地在临沭县朱樊村,刘少奇在这里住了三个多月.听取了山东分局和一五师的工作汇报.并对山东的抗战工作作了指示。7月底.刘少奇准备返回延安.鲁南军区就把护送刘少奇的任务交给了鲁南铁道游击队。  相似文献   

8.
论刘少奇党内斗争理论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少奇同志不仅是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还是中国共产党内杰出的理论家。尤其他的党建理论,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占有突出的位置。他关于党内斗争的理论,丰富和完善了毛泽东建党学说,曾经得到毛泽东同志的充分肯定。1942年10月9日,延安《解放日报》全文发表刘少奇的《论党内斗争》时,毛泽东为此写了按语,称赞这个演讲“理论地又实际地解决了关于党内斗争这个重大问题,为每个同志所必读。”①刘少奇的党内斗争理论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理论界对这一论题已有论述。但有学者指出:“研究者对此问题的论述比较…  相似文献   

9.
本期导读     
《春秋》2012,(5):1-1
1942年,刘少奇由山东赴延安,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件大事。一路艰险.其中最为险峻的就是穿过日伪重兵防范的津浦铁路。传为神奇的铁道游击队承担了这一段的护送任务,平安护送刘少奇到解放区,从而保证刘少奇抵达延安,筹备和参加中共七大,成为中共领袖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期导读     
为了纪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诞辰一百周年,本期学报发表了张海蒲同志撰写的《刘少奇对毛泽东统战思想的贡献》和储成仿同志撰写的《刘少奇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两次独立探索》两篇文章。张文认为,刘少奇一贯重视党的统战工作,对毛泽东统战思想的形...  相似文献   

11.
刘俊 《群众》2012,(5):61-63
一、《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基本内容 1942年5月在延安举办的文艺座谈会,是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文艺座谈会共举行过三次全体会议,毛泽东自始至终参加了这三次会议。  相似文献   

12.
孟波于1936年参加革命,1939年入党,次年春天冲过重重封锁线来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从此在刘少奇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直至刘少奇离开新四军去延安。孟波由爱国主义转向共产主义,并成为一名自觉的共产党员、优秀的文艺工作者,给予他最深刻影响者莫过于刘少奇。  相似文献   

13.
图片新闻     
《中国人大》2014,(17):4+1-3
1954年9月27日,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当执行主席报告毛泽东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时.全体代表起立热烈鼓掌 1954年9月15日.毛泽东主席主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 1954年9月27日,刘少奇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代表们向他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14.
《党建研究》2012,(4):14
1.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名党员。毛泽东致开幕词,向大会提交《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并作口头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  相似文献   

15.
刘少奇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两次独立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老一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如同毛泽东一样,刘少奇也是一位富有独立探索精神和富有独到见解的领导人。刘少奇一生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他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索。刘少奇探索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历程,党史学界一般认为,其起点是1948年9月他在中央政...  相似文献   

16.
她。曾以翻译的身份与创建新中国的领袖人物: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毅等人共事过。她,曾跟随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20余次,参加国际会议20多次。  相似文献   

17.
乌兰夫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蒙古族党员,1925年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于1929年返回内蒙古从事地下革命活动,并且搞得非常成功,在蒙古族中的影响非常大。由于他的这一特殊身份,使他倍受中央的重视,在党的七大上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而毛泽东的大名,乌兰夫早在1927年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时就熟悉了,见到毛泽东则是1938年了。在乌兰夫的一生中,与毛泽东关系非同寻常。下面就选择几次乌兰夫与毛泽东的交谊,以飨读者。延安第一次见面1937年底,乌兰夫率领蒙旗保安旅到达伊盟,到伊盟后,乌兰夫安顿好部队,就赶到山西去接组织关系。自从王若飞被捕…  相似文献   

18.
广敏 《人民政坛》2012,(12):36-37
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一曲国歌之后,全体代表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默哀。其时、其情、其景,撼动心灵,思绪万千……  相似文献   

19.
五十年代初,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就新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过一场当时鲜为人知的争论。刘少奇提出了“巩固新民主义社会秩序”的命题,毛泽东对此进行严厉批评。两位领导人似乎没有正面交锋,也没有组织辩论,但他们的基本观点针锋相对,却是不容...  相似文献   

20.
杜君 《长白学刊》2001,(5):87-90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到重要工商业城市天津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在当地发表了团结和争取民族资本家,迅速恢复和发展私营企业生产的讲话,这一讲话至今闪烁着理性的光芒,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