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全球金融动荡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各国央行相继采取了降息等诸多举措提高市场流动性予以应对,以此来有效提振金融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而我国央行更是在08年积极运用利率政策,连续五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从此次降息政策的背景及动因入手,简单介绍了利率政策,研究了降息和投资、储蓄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分析降息可能存在的负面效应,据此得出相关的结论及政策意见。  相似文献   

2.
罗兰 《消费导刊》2022,(8):26-29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经济和金融模式受了冲击和改变,各国央行为了有效应对疫情对本国金融体系的影响将研究与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提上日程。各经济体将央行数字货币主要定位于维护和加固现行货币金融体系,是对传统物理现金的补充,以实现和维持金融普惠目的。  相似文献   

3.
不确定性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情势的关键词。今年来自全球经济资讯几乎都是负面的.全球化的通胀让各国央行进退失据,次贷危机拖累美国银行接连倒闭并可能引发世界经济衰退…… 尤其让人忧虑的是,类似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并不是第一次出现,经济发展总是遵循“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规律循环往复,而且经济现象一次比一次复杂,解决起来一次比一次困难,换句话说,经济波动的不确定性一次比一次增强。  相似文献   

4.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冲击,为了促进经济恢复,至今有六家海外央行选择了实施负利率政策,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减少本币升值压力、提高物价水平等多种政策目标。在此背景下,研究负利率政策对于缓解通货紧缩效应的效果和方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全球经济体来说,负利率政策的实施有利有弊,各国央行不能一味使用负利率政策,应当针对自身的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以达到真正刺激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外贸易》2014,(7):58-58
世界黄金协会(World Gold Council)投资策略总经理Marcus Grubb此前在维也纳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球央行仍然是黄金的净买家,不过未来数年买需步伐可能会放缓。Marcus Grubb表示,全球央行去年买需为409吨,预计今年各国央行将购买约300吨黄金。  相似文献   

6.
视野     
《进出口经理人》2013,(3):26-27
全球不能忽视的通胀2013年,通胀可能成为全球决策者最大的挑战,但会以不同的方式。纵观全亚洲和很多新兴经济体,各国央行行长们都需要采取先发制人的措施控制通胀。相较之下,西方经济体的中央银行需要抵御的政治压力则是:用通胀推动更强劲经济增长并消除债务。尽管西方需求乏力,全球经济依然在增长。危机之前  相似文献   

7.
叶檀 《大经贸》2011,(1):14-14
金融危机全球央行救市,造成水浸银根、债券、高风险市场泡沫无处不在.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平衡财政、恢复经济,货币略有紧缩泡沫依然堆积. 从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酝酿着可怕的债务危机,通胀阴影将长期笼罩市场,紧缩政策在通胀过程中的小穿插.  相似文献   

8.
后G20的思考     
沈建光 《商业文化》2016,(28):90-93
全球经济与金融困境呼唤机制创新。近二十年来,二十国集团(G20)机制的不断发展与全球经济金融面临的困境密切相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重创了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增长,加剧了资本外流,也凸显了全球经济金融协调机制的不足,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此背景下于2009年应运而生。而伴随着2007年以来次贷危机越演越烈,世界各国逐步受累,增长下滑、就业低迷,金融市场动荡,一时间全球市场哀鸿遍野,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低迷,欧洲央行宣布了无上限购债计划,随后美联储也推出了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这是否会是各国央行陆续"开闸放水"的信号?本文讨论此次QE3对中国的外贸形势、通货膨胀、资本流动等方面的影响,并总结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防止经济过热,确保经济平衡增长,2007年3月,在连续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中央银行首次上调银行基准利率。就全球来看,美国等世界许多国家亦相继。央行有关人士称,目前利率水平和整个经济金融指标基本相符,央行提高利率有助于挤压股市部分泡沫,也利于整体降低房价。  相似文献   

11.
论金融危机下我国货币政策应如何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若敏  夏学明 《中国市场》2010,(15):127-127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正逐步传导至实体经济,全球陷入衰退边缘,企业融资难成为全球问题。为解决流动性问题,国家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促进货币信贷的稳定增长,央行更是在3个月时间内四次下调利率,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总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美国发生了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造成国际金融市场激烈动荡,部分基金停盘,美国、日本,欧洲各大央行不约而同,积极采取措施缓解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成为华尔街乃至全球经济的"洪水猛兽",引起全世界各国领导人和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关》2005,(11):78-78
《华尔街日报》2005年10月13日 全球各地通货膨胀迹象不断闪现,各国央行纷纷发出信号,称信贷成本极低的时代即将结束。全球各地市场和全球经济运行将受到重大影响:投资者可能会相继撤出风险较高的资产,全球住房市场兴旺发达的势头会难以为继。经济衰退虽不大可能出现,但由于全球各地的央行官员们似乎都下定决心,要用加息来打击通货膨胀,所以这种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经济危机之下。各国央行间签订的货币互换协议。成为缓解经济一体化中融资困难的路径,由于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中国与他国的货币互换主要还是为了规避贸易结算时中间汇率不稳定的风险。同时,也是为了加速人民币国际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名义利率降到百年来最低水平,面临着"流动性陷阱",多国央行在通过实施传统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过程中发现传统货币政策的失调,因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实施了一轮又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在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摆脱金融危机阴影的同时,给全球经济和各国货币政策带来了较大影响。这是因为美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输出者,货币政策的实施有明显的溢出效应。本文通过回顾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进程,探讨了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效果以及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各国经济开放性不断增强,各国央行对货币供应量控制性减弱,货币供应量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逐渐减弱,在一些国家的中介目标已逐渐被通货膨胀目标制所取代.本文从通货膨胀目标制产生的原因及优势人手,分析各国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框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疫情蔓延引发市场恐慌,美国股市多次熔断,VIX指标已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高点。从PMI和先行指标来看,2月全球数据明显回落。分国别看,美国经济显露走弱迹象,美联储两次紧急降息并重启QE;欧洲疫情快速蔓延,生产端和需求端均显疲软,英央行突袭式降息50个基点,欧央行加码QE;日本经济前景暗淡,或将陷入技术性衰退,货币财政刺激加码;新兴经济体的经济表现弱于预期,政策或进一步宽松。  相似文献   

18.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令全球经济陷入衰退,这次风暴蔓延的速度之快,层面之广,令全世界各国央行和政府苦无对策,然而中国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较小,我们认为除中国资本市场未完全对外开放外,中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也发挥了效力。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一季度全球经济企稳态势被新冠肺炎疫情打乱,或现大萧条以来最大衰退。PMI和OECD领先指数均出现恶化,IMF大幅下调全球经济增速预期。美国金融市场受到疫情强烈冲击,实体经济也开始走弱,美联储启动史无前例的宽松政策;欧洲经济景气度严重下滑,英央行两次紧急降息,欧央行启动紧急抗疫购债;日本被迫将东京奥运会推迟至2021年,经济陷入衰退已成定局,其政府推出史上最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新兴经济体整体走弱,政策进一步宽松。展望二季度,由于疫情拐点尚未出现,主要经济体财政或将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20.
高涨的石油价格迫使央行必须尽快提高利率,这也能有效的挤压出全球的房地产泡沫。但是,如果央行这样做了,随之而来的将是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萧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