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目的 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全科医学基层实践基地师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全科基层实践基地的师资遴选、评价和考核提供参考。方法 在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全科基层实践基地师资原始指标体系。选择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并长期从事医学教育管理、全科医疗与教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与管理工作的32名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并对函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全科基层实践师资综合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运用Yaahp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结果 构建出包含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61个三级指标的全科医学基层实践基地师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3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师资遴选纳入标准、教学能力评价标准、师资考核标准;权重系数分别为0.334、0.525、0.142。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为进一步加强全科基层实践基地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升全科住院医师培养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茜  王洁  徐贵霞  马孟伟  潘倩文  许栋 《中华全科医学》2023,(6):1044-1047+1052
目的 构建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的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全面、可量化的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师生问卷调查初步拟定指标体系。于2021年6—9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分别从护理教育管理、临床护理、护理专业教学的3类人员中,遴选咨询专家20名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初步拟定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Cr值为0.857;两轮咨询后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的专家意见协调系数(W)分别为0.328、0.364和0.425。最终构建的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5个一级指标包括:教学工作指导思想、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运行、实践教学效果,权重分别为0.196、0.172、0.236、0.206、0.190。结论 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可靠性,指标权重设置合理,可作为客观评价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工具,也可以为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全面提升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  相似文献   

3.
孙力  刘志军  葛敏  王珍  王敏  刘鑫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8):3550-3555
背景 临床医学专业社区实践教学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但目前其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社区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构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社区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社区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使用专业的评估工具,经小组讨论拟定指标库,于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该领域专家32名,经两轮专家咨询,构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社区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 结果 两轮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和0.88,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65和0.61(P<0.01)。最终构建了4个一级指标(临床思维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医学人文精神和社区情怀,其权重分别为0.456 1、0.242 5、0.283 2、和0.305 1)、26个二级指标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社区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结论 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以为全面评价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社区实践教学效果提供客观的决策依据,但需进一步通过实证研究细化、修正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社区导师遴选标准。方法 2020年1—12月, 通过深入访谈定性研究及文献检索, 初步提炼主题指标体系, 随后邀请全科医学相关领域专家参与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 形成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社区导师遴选标准指标体系, 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系数和一致性检验。结果通过对11名全科师资和11名全科医学研究生的个人深入访谈及文献检索, 提炼出5个一级主题(职业素养、基本素质、临床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及35个次级主题。经过对17名全科专家2轮德尔菲法咨询, 最终构建出包含5个一级指标(职业素养、基本素质、医疗实践能力、教学指导能力、学术科研能力)和28个二级指标在内的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社区导师遴选标准。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5%(17/20)、100%(17/17), 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5、0.860, 专家意见协调系数W分别为0.486、0.515(均P<0.05)。5个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345、0.210、0.138、0.210、0.097。结论本研究构建了比较合理的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社区导师遴选标准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医学生全科医学社区教育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通过医学生全科医学社区教育的实践,认为以全科医学基本理论为主要内容设计独立学习单元的方式,是可以借鉴的社区教育形式。加强全科医学教育要将社区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建立和完善全科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以多种形式开展社区教育,并加强社区教学基地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教学基地的师资准入指标体系的建立,以统一师资标准,保证培训质量.方法 2012年12月至2013年9月,采用改进的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在上海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基地和社区基地选择了32名全科医学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三轮函询.经数据分析、汇总和统计,确立社区师资准入指标体系.结果 三轮函询中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程度分别为0.894、0.882、0.893;评价指标重要性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156、0.166和0.215 (P=0.000).最终建立由3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构成的社区师资准入指标体系;3个一级指标为职业素养、基层医疗工作能力和教学能力,其权重系数分别为0.339 8、0.335 6及0.324 6.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社区教学基地的师资准入指标体系可信度高,从3个维度规范社区全科师资的遴选标准,对于保障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实践教学是全科医学教育的关键环节,农村订单、定向全科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为农村基层社区输送医学人才的质量。实践基地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为了培养面向农村基层的"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全科医生,河北联合大学经过不断探索,采用"政府-学校-社区"共建的模式,推行"校地共育",最终形成了"三级阶梯式"实践基地网络,并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总结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现状,通过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研究,从课程结构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基地、教学大纲等方面阐述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育体系的构建,从课堂教学及社区实践方面具体实施、进行教学改革效果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有效地增强医学生的预防医学观念、以社区为导向的服务观念与能力、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和工作能力;扩展医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为毕业后实施临床预防和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背景 基于当前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上海大力发展全科医学,自2000年开展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以来,为社区基层培养了大批的全科医生。在此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全科医学生规培质量,增强全科规培学员的综合能力,成为目前全科医学的研究热点。目的 了解全科规培毕业学员对综合性医院全科规培轮转师资带教和课程体系的评价,以期为优化全科师资带教和规培课程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 2019年3-5月,以40例于2010年后在上海顺利完成全科规培,且目前工作在上海市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面对面、电话访谈等形式进行一对一访谈,访谈的内容包括全科毕业学员对全科带教师资、临床实践体系及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提升的评价,以及对优化全科轮转的建议。结果 全科学员对全科师资带教满意度为72.5%(29/40),满意度较高的教学方式包括门诊带教(85.0%,34/40)、早交班知识点分享(75.0%,30/40)、案例学习(65.0%,26/40)等;讲述内容方面最满意的是入科后常见疾病诊疗处理流程介绍(82.5%,33/40),最不满意的是全科医生带教缺少针对性(72.5%,29/40)。临床实践体系方面,在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转诊指征、慢性病管理、三级预防及并发症处理方面亟需加强。岗位胜任力提升最明显的是解决具体临床问题的能力,最不明显的是社区为导向的服务能力。结论 整体而言,全科规培毕业学员对上海市全科规培体系满意度较高,但全科师资带教、知识体系及管理方面还可以根据全科学员的反馈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提高,以优化全科规培方案,提升全科规培质量,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全科实践。  相似文献   

10.
慕课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关于医学慕课的评价备受关注。本文基于文献研究确定医学慕课评价模块, 通过案例研究提取医学慕课评价要素, 在此基础上通过德尔菲法完成指标体系的构建, 并应用元决策软件完成了指标权重的计算, 最终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及其权重以及26个关注点的医学慕课评价指标体系。用于修正指标内容的两轮专家咨询问卷的克朗巴赫系数分别为0.822和0.910, 内容效度分别为0.974和0.923, 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信效度, 能够为医学院校开展医学慕课建设和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运用特尔菲法对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30名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两轮问卷咨询。根据专家给分情况和建议,筛选出指标体系中包括的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6项,并给各指标赋予权重。建立二级学院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为进一步规范二级学院教学质量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背景 岗位胜任力模型在卫生人才招聘环节被广泛应用,但针对家庭医生助理构建岗位准入指标体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拟借助岗位胜任力模型,结合区域内开展家庭医生助理工作的实践经验进行研究。目的 构建一套适用于家庭医生助理的岗位准入指标体系,为科学、高效地招聘选拔合适人才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8年8-10月,成立岗位胜任力建模小组,通过小组会议划分家庭医生助理岗位类别,通过关键事件访谈分析家庭医生助理工作内容。于2018年10-11月,邀请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层、人事科负责人和家庭医生团队长代表,共计15人参与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构建家庭医生助理岗位胜任力模型,并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家庭医生助理岗位准入指标权重。结果 家庭医生助理的岗位胜任力特征指标包括基础知识、人际交往能力、职业素养、专业发展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基于这6个岗位胜任力特征形成了17个一级指标和59个二级指标的家庭医生助理岗位准入指标体系,其中权重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人际交往能力(0.385 6)、职业素养(0.281 1)和专业实践能力(0.126 5)。结论 在招聘和选拔家庭医生助理时,应该重点关注人际交往能力、职业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3个岗位胜任力特征指标,引入胜任力评价体系,可以对家庭医生助理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加全面的要求,帮助家庭医生团队选拔具有最佳胜任力的家庭医生助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运用德尔菲法构建基于门诊环境的全科住培医师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国内外文献回顾和小组讨论后,初步拟定了基于门诊环境的全科住培医师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经过两轮的专家咨询确定了指标体系。采用Excel 2015和SPSS 26.0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结果 两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5.0%(19/20)和100.0%(19/19),专家权威程度为0.86,协调系数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定了由6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6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医疗服务/患者照顾、医学知识、职业精神、以医疗体系为基础的实践、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提高、人际交流和沟通及技巧。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一套完整、可信度高的基于门诊环境的全科住培医师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为今后全科住培医师门诊接诊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医学生腰椎穿刺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创建涵盖理论知识、技能实践、职业素养的科学考核评价方法,用以全面评估医学生腰椎穿刺术教学效果,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实践能力。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小组讨论等初步拟定医学生腰椎穿刺教学评价指标方案,邀请临床一线工作和医学相关20名专家,应用德尔菲专家函询对方案进行修订,并应用层次分析法量化条目,确立最终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本研究两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在未更换专家的情况下进行第二轮函询,权威系数为0.88。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36和0.184。经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初步构建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理论知识、临床综合能力、职业素养)、7个二级指标及22个三级指标的医学生腰椎穿刺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医学生腰椎穿刺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可信,能为医学生培养及考核提供量化依据,具有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伟  孙瑞玲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4):4371-4376
背景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人才数量不足且质量有待提升。全科医生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最主要的医疗卫生人才,以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形式为主,建立一支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全科医生队伍,是目前有效缓解我国基层卫生人才短缺、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成为提升规范化培训质量的重要工具。目的 以柯氏模型为基础,建立一套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为全科医生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7月-2018年7月,先通过文献研究法以柯氏模型为基础筛选并建立初步的评估指标体系,再通过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确定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结果 构建了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28个四级指标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其中4个一级指标包括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权重分别为0.209 0、0.180 5、0.352 2、0.258 3;10个二级指标,按权重排序分别是实践培训(0.164 3)、实践技能(0.140 0)、发展能力(0.133 9)、职业道德与团队协作(0.116 3)、服务对象满意情况(0.116 3)、工作过程(0.102 0)、投诉纠纷情况(0.075 5)、工作计划完成情况(0.066 6)、理论培训(0.044 7)、理论知识(0.040 5)。结论 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还需要进一步进行信效度分析来验证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毕业生能力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为推动高校全科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的进一步改革和优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毕业生能力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Yaahp层次分析软件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结果:构建了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的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毕业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是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重要部分。 方法 总结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基地多年以来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师资培训中的经验。首先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采用“医教协同”“三环式管理”“上下联动”的培训管理模式、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积极借助社会资源,提升区域全科医生诊疗水平以及采用“导师负责制”培养全科医生高水平、专业化的科研能力,达到“五证合一”。其次通过临床带教师资课程的系统培训,丰富带教师资的临床教学方法,提高带教师资的临床教学技能,包括与英国伯明翰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广州-伯明翰医联体”,进行个性化教学,传达“自我导向型学习”的教育理念。另外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开设《全科医学概论》课程,以理论授课与社区医院见习相结合的形式,使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概念、工作性质、实际运用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结果 建立了有特色的全科医师规培基地;为华南地区构建了一支高素质全科医师带教师资队伍;引发医学本科生的兴趣,为社会培养未来的全科医生。 结论 通过努力,我们将建设高质量的全科医学基地,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全科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8.
背景 在临床住培基地(综合医院)开设全科医学科是国家卫健委为推动全科医学发展提出的新举措。然而目前,由于国内尚未出台标准化的临床住培基地(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评价体系,许多医院的全科医学科正在延用专科科室的评价标准,而这些标准与全科医学的学科特色不相适应。此外,全科医学科定位不明确、全科医学挂靠在其他临床科室的情况也较常见。建立健全医院全科医学科的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新要求。目的 探讨临床住培基地(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定位及其评价指标。方法 于2019年3月29-31日,在第六届海峡两岸全科医学大会召开期间,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邀请数名来自不同省市的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科室负责人参加专题小组讨论会议两次。本课题工作小组人员共6名。两次会议的调查对象为同一批专家,第一次参会专家人数为7名,第二次参会专家为4名。会议前期,初步拟定评价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5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基础条件”“医疗技术队伍”“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医疗质量状况”和“科研与教学”,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第一次会议的讨论提纲。在第一次会议结束之后,研究人员对会议内容及时分析和整理,在此基础上拟定了第二次会议的讨论提纲,再次归纳考核指标。会议由主持人主持,全程使用录音,并在结束后及时进行转录、编码和分析。结果 临床住培基地(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定位是培养基层全科医生。将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一级指标修改为“基础条件”“医疗技术队伍”“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医疗质量状况”和“教学与科研”。其中“基础条件”包括病房规模及床位数、门诊规模、发展环境、相关科室能够满足全科住培轮转需要、合作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能够满足全科住培轮转需要、场地和设备能够满足全科住培轮转需要;“医疗技术队伍”包括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医师队伍、护理队伍;“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包括总体水平、诊治能力、辐射能力;“医疗质量状况”参照医院一般要求;“教学与科研”包括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方向、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结论 明确了临床住培基地(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定位,并对其评价指标进行了归纳性分析,为进一步完善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