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耿建国 《北京中医》2005,24(5):305-307
在《伤寒论》本科课堂教学中,如何启迪、引导学生学习、研究《伤寒论》临床诊治疾病的辨证思维方式,授人以渔,提高学生临床辨证论治的能力,是《伤寒论》本科课堂教学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伤寒论》的兴趣、方法和效果.有鉴于此,本人结合多年学习、研究、实践及教授《伤寒论》的体会,认为《伤寒论》本科教学思路为:稳定专业思想,培养学习《伤寒论》兴趣;精讲原文,突出《伤寒论》辨治思路;归类比较、学用结合,掌握学习《伤寒论》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前探索和开展的素质教育,已经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它要求将时间还给学生思考问题,教师起精讲、点拨作用,强调课程教学以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为本,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以使知识结构进一步合理化。医案作为中医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3.
深化伤寒论教学改革方法新探长春中医学院伤寒教研室金东明(13002)关键词伤寒论,教学改革《伤寒论》是中医著作中极富影响者之一。如何搞好其教学改革,将对中医教学体系产生深刻影响。本文仅就若干教学方法及改革中已经出现的问题作一探讨,以期对深化教改有所研...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运用生姜经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广涵  周芳霞 《陕西中医》1994,15(8):380-381
<正> 《伤寒论》用生姜39方次,其中半斤2方,六两1方,五两3方,四两2方。三两21方,二两3方,一两半3方,其它4方。因配伍不同,则能散能止,能泻能补,外行皮毛,内走五脏,其运用次数之多,居论中第四位,今就其功用及配伍规律浅述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1 发汗解表 生姜辛温入肺经,故能发散在表之风寒,常用于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多作辛温发汗剂之辅助品以增强发汗作用。如桂枝汤即取生姜善于通阳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中医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我校作为国家第一批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留学生教育工作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校留学生人数逐年增长,留学生的层次也有很大变化,增加了硕士、博士生的培养工作及其他各类短训班的培训,并且与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学合作关系,开展中医药对外教育工作.笔者多年担任留学生伤寒论教学任务,针对这一特殊学生群体,对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积累了点滴经验,现结合伤寒论课程特点,谈谈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6.
耿建国 《北京中医药》2005,24(5):305-307
在<伤寒论>本科课堂教学中,如何启迪、引导学生学习、研究<伤寒论>临床诊治疾病的辨证思维方式,授人以渔,提高学生临床辨证论治的能力,是<伤寒论>本科课堂教学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伤寒论>的兴趣、方法和效果.有鉴于此,本人结合多年学习、研究、实践及教授<伤寒论>的体会,认为<伤寒论>本科教学思路为:稳定专业思想,培养学习<伤寒论>兴趣;精讲原文,突出<伤寒论>辨治思路;归类比较、学用结合,掌握学习<伤寒论>方法.  相似文献   

7.
万晓刚 《中医药学刊》2003,21(10):1728-1728,1757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该书言简意赅,理义精微,蕴涵了丰富的辨证思维方法,前人谓其“字字珠玑”。由于伤寒论经义深奥与条文简要并存,使得其课程教学具有较高的难度。在确立课程的内涵与外延基础上,正确抓住课程的灵魂、牢牢掌握恰当的教学方法等,成为引导学生学好该课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保证,亦成为当今伤寒论课程教学实践中亟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 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授课方式 只有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笔者在<伤寒论>的教学过程中贯彻"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突破"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用传统授课方式中加入原文讨论以及病案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分析原文、讨论病案,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兴趣、自觉性、责任感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达到了良好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0.
谷松  石岩  关庆增  陈雷  王树鹏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213-2214
1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授课方式 只有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笔者在《伤寒论》的教学过程中贯彻“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突破“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用传统授课方式中加入原文讨论以及病案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分析原文、讨论病案,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兴趣、自觉性、责任感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达到了良好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因其学术理论年代久远,抽象深奥,直观性不强,教学中常常遇到难以被学生潜在现代思维意识所接受的难题。我校"齐鲁名家学术经验传承"教学团队,从学生的学情状况和教学规律出发,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实践,力争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丰富《伤寒论》教学内涵,以及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优化《伤寒论》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将形象类比教学法、归纳比较教学法、设疑探讨教学法、病案讨论教学法、学生试讲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多元融合教学模式,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增进自主学习,提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雨课堂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工具,在应用于《伤寒论》混合式教学时,有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实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助于老师掌握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情况、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等优势,能提高《伤寒论》的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利于课堂之外教学的延展,对中医经典教学有积极促进作用,但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教学方案设计等。  相似文献   

14.
任应秋是各家学说的创立者和《黄帝内经》研究的大家,同时对仲景学说也颇有研究,特别是对《伤寒论》的研究非常全面和深入,文章着重探讨任应秋研究《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和特点,以期更加深入的理解任教授治《伤寒论》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中医经典课程《伤寒论》一直以来都是中医药教育中最传统也是最重要的核心课程,通过合理设计制作的《伤寒论》慕课课程,将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中医经典理论的高效工具。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学团队经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将《伤寒论》慕课运用于教学改革中,取得初步成效,并对慕课背景下的当前经典教学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观察深圳地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临床症状,从《伤寒论》角度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肺炎形成机制,从临床症状结合理论分析,大多数肺部感染患者多涉及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和太阴经,并提出宣肺解表、和解少阳、辛散水湿和清热润燥的治法和代表方药进行治疗,防止病情加重而出现喘脱.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金匮要略》皆从《伤寒杂病论》分化而来,故二书所用之剂量具有一致性。从宋代林亿等校订之后,原书记载之方药剂量一直流传至今。医家们在临床运用时应如何考量原书所定方药之剂量,则一直有广泛争议。但是,近年来却兴起一种趋势,主张运用仲景方应该依据原书所定之剂量。若如此,在当今临床上就会出现运用大剂量,甚至超大剂量的现象。本文从历代有关剂量折算的不同认识,及方药剂量与临床疗效关系等方面,对有关方药剂量展开一些讨论。提出了中医临床疗效之关键并非只在方药剂量上,运用仲景方用量宜多宜少之关键在于"善测病情"。须知"毒药治病",用之得宜则为治病之药,用之失宜则为害人之毒。若不在识病断证上下功夫以明方药治病之理,而独以剂量之大者为要,病者可能反受其害。  相似文献   

18.
何赛萍 《河南中医》2012,32(12):1573-1574
《伤寒论》既有中医经典文简意深的特点,又存在着较多难点、疑点.怎样理解《伤寒论》原文的含义,真正掌握经典著作的精髓,是《伤寒论》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而将图表应用于《伤寒论》教学中,不仅能使复杂的原文层次清晰,易于理解,还能鉴别相似证候,同时可以帮助归纳记忆,实为《伤寒论》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分析归纳《伤寒杂病论》中小柴胡汤的证治规律。小柴胡汤中柴胡和甘草是方根,治疗病证为外感、杂病、妇人病等三大类,可扶正祛邪、发汗解表。运用时需注意类证鉴别、方证转变和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20.
探讨仲景《伤寒论》治疗下利的用药规律。认为脾胃功能异常为下利主因,治疗时首选炙甘草为代表的甘味药物,并重视运用入脾胃二经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