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从传统的电信网与传统的互联网上发展出称为NGN和NGI的两个不同的理念,都在向下一代发展,互联网是往NGI、电信网是往NGN发展。下一代网络向多业务、宽带化、分组化、开放性、移动性、泛在性、兼容性、安全性、可管理性发展是得到广泛共识的。但是,应该看到,这些基本共识已达成数年,尽管NGN、NGI占据“下一代网络”这一称谓,概念上也相对完整,仍然没有获得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去支持。目前,  相似文献   

2.
未来将发展高速率、高可靠性、高融合的网络,下一代网络(NGN)被越来越多的通信业界人士高度关注,但是传统PSTN的观念模式和思维方式,挑战着人们对NGN真谛的正确认识。本文就此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由于NGI和NGN都是基于IP技术,应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使其融合在一起更有利于未来网络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再探讨下一代网络发展中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将发展高速率、高可靠性、高融合的网络,下一代网络(NGN)被越来越多的通信业界人士高度关注,但是传统PSTN的观念模式和思维方式,挑战着人们对NGN真谛的正确认识。本就此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由于NGI和NGN都是基于IP技术,应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使其融合在一起更有利于未来网络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何宝宏 《移动通信》2006,30(6):32-35
文章在介绍和分析互联网的核心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指出在商用环境下互联网核心设计理念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未来互联网可能的核心设计理念。且对照未来互联网的核心设计理念,分析了IPv6协议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代互联网(NGI)与下一代网络(NGN)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下一代网络(NGN)功能结构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根据ITU-TSG13研究组的NGN2004Project的最新研究报告,重点讨论了NGN的功能结构模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给出了NGN基于Softswitch和ASTN/ASON技术的解决方案,分析了一次端到端的呼叫控制流程。  相似文献   

6.
李睿  曾德贤 《移动通信》2003,27(10):69-72
本文介绍了NGN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重点介绍了NGN核心技术软交换,分析了NGN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巨大前景。  相似文献   

7.
朱永忠 《移动通信》2003,27(10):66-68
本文介绍了下一代网(NGN)的特点与结构,阐述了支撑NGN的关键技术和基本要求,最后预测了NGN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讨论了在下一代网络(NGN)方面的主要研究课题和网络的演变,并阐进了人信对于作为NGN的重要基础的软交换期望以及基于软交换的网络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下一代网络     
随着数据多媒体业务的蓬勃发展,基于电路交换的传统语音网正面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网络的可持续发展性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下一代网络(NGN)由此应运而生。本旨在对NGN的基本技术及演进发展作点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于一种新观念与技术的认识,一段时间过后总能发现之前的弊病,无须回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业务层的角度入手,首先对下一代网络的业务支撑环境作了分析;接着对NGN中的可能存在的几种业务接口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提出Parlay API是NGN中一种较为理想的面向第三方业务生成接口,进一步讨论了分布式中间件CORBA作为Parlay API实现平台的主要优点;然后重点分析了NGN业务层演进中各阶段的业务提供方式,并对各业务提供方式的发展及其接口方案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最后讨论了传统IN在向NGN的主要演进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趋势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互联网发展面临的挑战谈起,从技术特征的角度描述了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目标,并给出了下一代互联网可能的两种演进思路.最后提出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因特网的发展趋势是正在出现公共因特网和运营商的可管理的IP网并存的局面,可管理的IP网与因特网虽然都是基于IP技术,但是它们的基本理念是不同的.因特网将向下一代因特网(NGI)演化,IPv6为其主要特征.可管理的IP网基于IP技术,但是没有接受因特网的全部理念,它将智能由网络边缘移到网络内业务节点处.可管理的IP网结合各种增值业务模块将演化成下一代网(NGN).NGI和NGN以及固网和移动网络的融合发展将形成无所不在的网络,通信连接对象将扩展到"机-机",传感器和执行机构都将成为网络节点,网格将成为一种重要应用模式,网络节点将增加到上万亿个,这种大规模网络(LSI)将是今后网络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以自主创新及市场驱动导向为基点,论述包括NGN与NGI、NGBWM的关系及GENI、FIND与高可信网络等在内的未来信息通信网络的相关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以自主创新及市场驱动导向为基点,论述包括NGN与NGI、NGBWM的关系及GENI、FIND与高可信网络等在内的未来信息通信网络的相关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胡浩 《世界电信》2004,17(6):46-49
首先对中国NGN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评估,指出在中国企业大客户NGN应用市场业已成熟;详细介绍IP Centrex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最后,提供了IP Centrex在国外成功应用的案例。  相似文献   

16.
对NGN的再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公共因特网的优点是分布、开放和自治性,使其能够在全球广泛普及、无处不在,而其基本服务免费、增值服务收费的模式符合以人为本的思想,代表未来发展方向.NGN强调考虑电信运营商的要求,需要建立全网的统一控制,将导致成为运营商的专网,从而失去因特网的基本优点.因特网生态系统的建立,性能的提高,开始能够提供可以和NGN竞争的业务,将挤压NGN的生存空间.NGN不应该将自己置身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下一代因特网之外.NGN应该扩大内涵,实现和NGI的融合统一,未来网络基础设施很可能仍然保持因特网分布自治的基本形态以具有无处不在的渗透能力,而同时并行存在具有目前NGN定义的集中控制QoS能力的专网,以满足特殊需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栅格化通信网络的应用需求,给出了一个面向服务网络架构通信网络的方案设计,详细说明了网络组成和体系结构;分析了下一代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和面向服务网络架构技术体系的技术特点和局限性,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最后,对网络试验进行了分析,描述了试验网络设备组成和验证环境,并对关键技术、技术体制和网络功能在试验网络中的验证情况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
With the technological advances and market development,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and the Internet are converging into one universal network; meanwhile, the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se two kinds of networks are integrating. Pervasive services will meet demands and expectations from all aspects. The topic has become a favorite for research in Beyond Third Generation (B3G),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NGN) and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NGI) fields. The concept of the pervasive services comes from pervasive computation and B3G. Their features include pervasiveness, mobility, transparency, QoS-guarantee, customization, adaptiveness, push, security, easiness, variety and time-to-market. 3GPP, OMA and the B3G research program of the European Union (EU) have conducted a lot of research work about the different features of pervasive services. The current hot topics in the pervasive services research include context awareness and service enabling.  相似文献   

19.
首先分析了当前互联网体系架构所面临的新的挑战,研究了未来互联网体系架构的发展情况,接着分析了下一代互联网(NGI)协议标准IPv6,以及互联网与下一代网络(NGN)的之间的关系。最后,指出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将是未来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集中论述了下一代网络 ,介绍了现代通信的发展趋势 ,讨论了下一代网络的特点和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