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APS-TU引发丙烯酸酯类单体与海藻酸钠的接枝共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过硫酸铵(APS)与硫脲(TU)组成引发体系,研究甲基内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甲基丙烯酸乙酯(EMA)、丙烯酸甲酯(MA)分别与海藻酸钠(SA)的接枝共聚反应,IR及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当[APS]=[TU]=(6-8)×10 ̄(-3)mol/L、[M]=0.6mol/L、SA=2.0g/100mol、60℃、反应4h时,所得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G)及接枝效率(E)值最佳。单体接枝活性顺序为:MMA>GMA>MA>EMA。  相似文献   

2.
采用过硫酸铵(APS)-硫代硫酸钠(STS)及Ce ̄(4+)分别引发丙烯腈与壳聚糖接枝共聚反应,IR及SEM表征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当[Ce ̄(4+)]=(6-8)×10 ̄(-3)mol/l;[AN]=(5-6)×10`(-1)mol/l;壳聚糖=0.75g/100m1;40°C;反应5小时及当[APS]=[STS]5×10 ̄-3mol/l;[AN]=6×l0 ̄(-1)mol/l;壳聚糖=2.0g/100m1;60°C;反应5小时时,所得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G)及接枝支链的分子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3.
以丙烯酸(Ac)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Bis),用水溶液法在实验室合成了一系列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合成条件对树脂吸水率的影响,较佳的合成条件是,Ac:Amps(摩尔比)为90 ̄95:10 ̄5,Bis用量为Ac质量的0.05% ̄0.09%,Ac的中和度为70% ̄100%,单体质量分率为30% ̄40%。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Fe(2/3)xNi1-xSO4-助剂/γ-Al2O3催化剂对丙烯叠合反应的催化性能,考察了Fe与(Fe+Ni)的原子比和SO42-与(Fe+Ni)的摩尔比的影响及加入助剂的效果。结果表明,Fe与(Fe+Ni)的原子比为0.72和SO42-与(Fe+Ni)的摩尔比为1.4时,催化剂活性和C12=+选择性最高;助剂P2O5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催化剂最佳组成为23.1%Fe0.53Ni0.21SO4-5.75%P2O5/γ-Al2O3。采用该催化剂,在P=3.0MPa,T=60~70℃,LHSV=1~3h-1的条件下,丙烯转化率为97%~87%,C12=+选择性为66%~52%。通过NaOH对催化剂的中毒及对催化活性的关联,推测该催化剂上的丙烯叠合反应是以酸催化反应机理进行的。催化剂的NaOH中毒致死量为0.72mmol/g  相似文献   

5.
载体化Me_2Si(Ind) _2ZrCl_2催化乙烯-己烯共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以SiO2为载体的Me2Si(Ind)2ZrCl2/MAO催化乙烯-己烯共聚合反应。在试验条件下,随着共聚单体己烯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熔点和密度均下降;反应活性则呈现共单体效应。研究了该共聚物序列结构、组成、数均链长,测定了该共聚物的竞聚率r1=13.6、r2=0.074、r1r2=1.0。  相似文献   

6.
气相催化合成N-甲基吡咯烷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固体酸催化剂存在下,对气相合成N-甲基-2-吡咯烷酮进行了研究,对不同来源和制备条件的γ-Al2O3和硅酸镁(MgO-SiO2)催化体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γ-Al2O3催化活性较低;硅酸铁活性较高,且其催化活性取决于MgO的含量。推荐MgO含量为14.0%(m)的MgO-SiO2催化剂。研究了该催化剂的反应温度、停留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在推荐的催化体系和工艺参数条件下,收率可达94%。  相似文献   

7.
CH_4/CO_2重整制合成气Co催化剂上积炭的XPS/AES、TEM和XRD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XPS/AES、TEM和XRD技术对CH4/CO2重整制合成气负载型Co金属催化剂表面积炭的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对不同气体处理的16.0%(mas)Co/γ-Al2O3催化剂表面积炭进行XPS/AES组成分析发现,金属碳化物碳(B.E.282.5eV)是重整反应中与CO2作用生成CO的活性碳物种。这种活性金属碳化物碳还可进一步转化为惰性的丝状碳和石墨碳。TEM和XRD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上生成丝状碳数量顺序为:16%Co/γ-Al2O3>>9%Co/γ-Al2O3~9%Co-Ca/γ-Al2O3(m(Ca)∶m(Al)=1∶1)。这与相应催化剂上Co微晶晶粒尺寸大小顺序(30nm>15nm>9nm)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作者认为,通过提高金属Co微晶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度和稳定性,可以有效地抑制丝状碳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N,N-二甲基乙基丙烯酰胺同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共聚合反应。利用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重排,采用斜解式作图法测定了两单体竞聚率,试验数据用微机处理作图测得竞争聚率值r1=0.116,r2=3.610。  相似文献   

9.
以SiO2/Al2O3=25、38、46的NaZSM-5为原料,用HCl、NH4Cl、LaCl3进行改性,并对改性样品进行水热处理(730℃、5h、100%水蒸气)。采用正十六烷裂解反应考察改性样品水热处理后催化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对硅铝比(SiO2/Al2O3)相同的NaZSM-5,经NH4Cl交换得到的HZSM-5(N),其活性均高于HCl交换的HZSM-5。HZSM-5(N)的活性以原料NaZSM-5中的SiO2/Al2O3排序为:SiO2/Al2O3=46>SiO2/Al2O3=25>SiO2/Al2O3=38。HZSM-5的活性以原料NaZSM-5中的SiO2/Al2O3排序为:SiO2/Al2O3=46>SiO2/Al2O3=38>SiO2/Al2O3=25。对SiO2/Al2O3=25、28的HZSM-5(N)经LaCl3改性后活性提高,对SiO2/Al2O3=46的HZSM-5(N)经LaCl3改性后活性不变,但气体选择性下降,汽油选择性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在60℃下、苯溶液中,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三丁基锡酯(TBTM0分别与甲基丙烯酸叔丁酯(TBMA)及甲基丙烯酸三苯基甲酯(TPCM)进行自由基共聚反应。用FTIR光谱仪测定了其竞聚率,r1(TBTM)=0.28,r2(TBMA)=0.83,r1(TBTM)=0.83,r2(TPCM)=0.45。认为影响这类单体共聚活性的主要因素是单体分子结构中的取代基的体积效应,空间位阻和极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Fe(2/3)xNi1-xSO4-P2O5/γ-Al2O3催化剂对1-丁烯叠合反应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催化剂n(Fe)/n(Fe+Ni)比、焙烧温度、担载量及载体等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Fe)/n(Fe+Ni)=0.72的Fe0.53Ni0.21SO4复合盐,以P2O5为助剂、中孔γ-Al2O3为载体、用浸渍法担载、担载量为2.36mmol/g(γ-Al2O3)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单体配比下,均相金属茂催化剂Cp2ZrCl2/MAO和Et(Ind)2ZrCl2/MAO对乙烯-己烯、乙烯-丙烯的共聚性能,对共聚物性能进行了测试讨论。利用13CNMR计算了乙丙共聚物的链段组成及竞聚率,发现竞聚率积γE·γP随己丙共聚的乙烯/丙烯单体配比而变化,从γE·γP<1(嵌段共聚物)变向γE·γP>1(交替共聚物)。选择适当的乙烯/丙烯配比可获得无规共聚物(γE·γP=1)。  相似文献   

13.
以丙烯酸(Ac)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Bis),用水溶液法在实验室合成了一系列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合成条件对树脂吸水率的影响,较佳的合成条件是,AcAmps(摩尔比)为90~9510~5,Bis用量为Ac质量的0.05%~0.09%,Ac的中和度为70%~100%,单体质量分率为30%~40%。  相似文献   

14.
采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研究了CM-3-1型催化剂上甲醇脱水生成二甲醚的宏观动力学,得到动力学方程为:γM=1.8392×106e-77655RTyM1.22yD-0.04yW0.08(1-yDyWkpy2M)(mol/g·h)该动力学方程可简化为:γM=4.7079×105e-72157RTyM(1-yDyWkpy2M)(mol/g·h)提出了CM-3-1催化剂粒内效率因子的简化计算模型,简化模型算得的效率因子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  相似文献   

15.
1,3-戊二烯-苯乙烯阳离子共聚合反应竞聚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工作以AlCl_3为引发剂,正己烷为溶剂在20℃合成了1,3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用Kelen-Tudos法测定的反应体系的共聚单体竞聚率为(M_1和M_2分别为苯乙烯和1,3-戊二烯):r_1=1.78,r_2=0.56。对共聚物环化度的研究表明,随着共聚物中苯乙烯结构单元含量的增加,戊二烯链段的环化度较均聚物明显降低,表明聚合反应中苯乙烯单体的引入抑制了1,3-戊二烯的环化反应。  相似文献   

16.
水溶性低温电泳漆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用于配制电泳漆的低温固化水溶性丙烯酸酯树脂,对影响树脂性能和电泳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AA(10.8%~12.6%)、NMA(2.0%~3.3%)、HPA(4.0%~8.0%)、St(12.9%~14.1%)、MMA(10.0%~16.0%)等单体进行共聚所得到的树脂具有较好的水溶性,且可在较低温度下(120℃)交联固化,在适宜的涂装工艺条件下(电流时间2  相似文献   

17.
新日本制铁公司钢铁研究所对管线用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高了综合性能,是在现用管线用钢基础上进行的。管线用钢在形变热处理(TMCP)时,添加微量B、Nb等很有效果,其理由是在轧制泠却时可抑制沿晶界有粗大硼碳化合物析出等。此次采用单独或复合添加B、Nb、Mo元素对其综合性能的影响。试验钢材成分(%)0.015C-0.2Si-1.53Mn-0.02Al-0.015Ti-0.0022N为基本钢,在这钢中单独或复合添加0.0008%B、0.04%Nb、0.35%Mo。以此变化成公生产出100kg钢锭,在120…  相似文献   

18.
ANEWTECHNIQUEOFTHEACQUISITIONANDPROCESSINGOFDEVELOPMENTSEISMIC¥PanZu-fu;WangYu-qing(SichuanPetroleumAdministration)(Northwest...  相似文献   

19.
MICROFACIESANALYSISANDITSAPPLICATIONINTHEEARLY-STAGERESERVOIRDESCRIPTION──ASANEXAMPLEOFDONGHEOILFIELDLiSong-quan(ResearchInst...  相似文献   

20.
应用青海100SN拔头18.5%后作为基础油,添加LAN803A(0.4%)、分散型乙丙增粘剂(9.1%)、T901(10μg/g)、适量辅助抗氧剂、LAN3231复合剂(8.5%)配制的10W/30SF/CD级通用内燃机油,经分析测试和标准发动机台架试验,各项指标均达到美国APISF/CD级油或MIL—L—2104D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