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0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以及倡导市民社会的呼声愈发高涨,城市更新大环境下我国的社区规划师制度应运而生。本文在分析社区规划师制度概念和国内外制度发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虹口区社会规划师制度,并被政府部门付诸实施。本文结合笔者在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担任社区规划师所做的一系列实践,提出现阶段我国社区规划师的沟通纽带作用,即作为纽带连接政府、公众及多利益主体,并力所能及地推动街道和社区建设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规划师》2006,(Z1)
杜启云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城市规划正由政府主导的专家规划转变为公众参与的民主规划。社会主义法制化的建立、健全要求规划师从面向政府转而面向公众,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设计规划作品,实现政府、公众、业主三者的统筹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并在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充当公共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维护者。这就要求规划师具备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前瞻性的思维、开拓的视野,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较高的表达能力。从事规划工作越久,越感觉到"规划师"的分量。1988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专业,高级规划师,国家注册规划师。现任中山市…  相似文献   

3.
杜启云     
杜启云 《规划师》2006,22(C00):99-99
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城市规划正由政府主导的专家规划转变为公众参与的民主规划。社会主义法制化的建立、健全要求规划师从面向政府转而面向公众。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设计规划作品。实现政府、公众、业主三者的统筹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并在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充当公共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维护者。这就要求规划师具备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前瞻性的思维、开拓的视野,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较高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4.
香港城市更新一直伴随着不同的声音发展,政府和各利益群体竭尽全力地促进城市更新区内的可持续发展。文物保育和城市更新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两者是否可以并存?如何增强和提升社会层面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政府、学者和规划师的关注。基于城市更新设计的社会可持续性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介绍旧香港水警总部项目,从社会因素着手评价香港的历史建筑保护和城市更新,并探讨其可持续性,从而提高城市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活力。这为国内其他城市在更新建设过程中增强社会可持续性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元利益主体价值观的城市规划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我国社会对城市规划认识上的分歧导致了规划实施上的许多冲突与矛盾。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利益多元化导致的认识主体多元化的出现。加之城市规划本身的广阔的问题域以及日渐综合的研究方法使得难以对其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两方面加以认识。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当前应该从政府、开发商、公众以及规划师的角度对城市规划工作进行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一个和谐发展的城市规划运作体系。  相似文献   

6.
关于完善我国注册规划师管理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注册规划师执业过程中存在客户、注册规划师、社会公众三个主体.在注册规划师执业管理中,既需要政府行使行政权力维护规划市场的秩序,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又需要规划协会从全行业的利益出发,对行业进行自律管理,维护会员的利益,保障行业的健康发展,这是建立注册规划师执业管理体制的理论和现实基础.我国注册规划师管理可从明确职能、设立注册规划师委员会管理体制等方面完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共空间承载着复杂的多方利益相关者诉求,亟须构建多方协同的空间治理机制。针对当下中国社区更新中缺乏长效空间治理制度的问题,上海市率先探索社区规划师制度,尝试构建一种多方协同的社区公共空间治理机制。以上海杨浦区、浦东新区、徐汇区的社区规划师制度为例,首先综述全球各国社区规划师的公众参与制度探索,阐述上海社区规划师制度的社会治理现代化和社区参与式更新的双重创立语境,及其“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理念;其次重点分析杨浦区、浦东新区和徐汇区各自制度特征及成果;最后从管理体制、组织构架和内容实施3个层面归纳并提出当下上海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公共空间治理机制,展望下一步的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8.
基于建立规划师职业感的执业制度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福 《规划师》2008,24(8):12-15
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的基本出发点是从国家的角度考察规划师是一种怎样的职业,是国家城市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发展理念的变化、《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划师的角色定位越来越成为争论的焦点:是政府发展经济的咨询师,是公众利益的代表;还是开发商的技术顾问?规划师角色定位的变化自然成为触动城市规划执业制度调整的内因。本期“规划师论坛”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如何建立体现规划师职业感和综合能力,适应规划师角色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城市规划执业制度,以期推动该项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15,(11)
随着"互联网+"时代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城乡规划编制的方式更加开放,城乡规划公众参与和新技术的融合越来越紧密,促进了政府、规划师和公众在信息、技术等层面的对话。文章以服务北京城乡规划公众参与为目标,利用新技术构建了面向网络的规划公众参与信息服务平台,并通过应用实践探索了规划云平台核心技术建设思路,以实现对公众参与规划技术和规划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与互动,支撑规划师与政府、市场及社会的沟通协作,实现多专业协同规划。  相似文献   

10.
译者随笔     
《规划实践技能训练教程》Skills for Planning Practice By Ted Kitchen(2006) 回国工作这几年,接触到不少规划师,也为他们做过一些讲座。总的感觉是,与发达工业化国家的规划师相比,国内规划师更像建筑师或工程师。实际上,在以私人房产权、自由市场和自由交易为特征的社会体制下,规划师更像社会工作者,他们把规划看成是为公共利益而做的事情。因此,他们通过社会参与和合作,对各方在土地、空间、环境、历史遗产和公共设施这类非市场事务方面的利益进行协商和协调,应对挑战.保障公共利益,最终让政府提出的规划远景以及与此相关的规划政策和规范得以落实。所以,国内规划师,特别是出自建筑类规划学院的青年规划师,需要适应向市场机制转变的中国社会,一改计划经济条件下沿用的那一套规划方式,学会组织社会参与和合作,学会聆听社会各界的声音,学会协调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学会应对各方对政府规划政策的挑战,学会使用国家行动去解决非市场的事务,真正让公共利益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1.
回国工作这几年,接触到不少规划师,也为他们做过一些讲座.总的感觉是,与发达工业化国家的规划师相比,国内规划师更像建筑师或工程师.实际上,在以私人房产权、自由市场和自由交易为特征的社会体制下,规划师更像社会工作者,他们把规划看成是为公共利益而做的事情.因此,他们通过社会参与和合作,对各方在土地、空间、环境、历史遗产和公共设施这类非市场事务方面的利益进行协商和协调,应对挑战、保障公共利益,最终让政府提出的规划远景以及与此相关的规划政策和规范得以落实.所以,国内规划师,特别是出自建筑类规划学院的青年规划师,需要适应向市场机制转变的中国社会,一改计划经济条件下沿用的那一套规划方式,学会组织社会参与和合作,学会聆听社会各界的声音,学会协调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学会应对各方对政府规划政策的挑战,学会使用国家行动去解决非市场的事务,真正让公共利益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2.
构筑规划师的工作平台——规划理论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张庭伟 《城市规划》2002,26(10):18-23
从讨论当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学派和政体理论开始 ,分析在城市发展中政府、市场、社会三方面的作用 ,着重论证了当代中国规划师和政府、市场、社会这三方面既互相需要、又存在矛盾的辩证关系。特别指出规划师不应忽视对社会力的培育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规划师对政府、市场、社会的三个工作平台。这三个工作平台的核心 ,是规划师在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复杂关系中的平衡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某大城市(以下称A市)两个社区纠纷的典型案例,分别进行比较和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阐述社区纠纷中公众(小区业主)与政府(主要是城市规划部门)沟通渠道的必要性,针对这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明确业主、房产商、规划部门的各自职责。由此提出城市规划师新的社会责任,探讨新生专业服务职业——“顾问式社区规划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规划师》2013,(9):5
[编者按]体制转型和市民社会的崛起引发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出现剧烈的变革与重组,表现在城市规划领域内,就是城市规划开始由物质形态设计向公共政策转型,由以政府和规划师为主导向不同利益主体的沟通为主的公众参与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社区规划师"的概念被提及。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认为:城市社区能够有效地组织城市居民以行为主体的身份参与到城市规划中来,而社区规划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社区规划师"还只是一个新概念。伴随着对社  相似文献   

15.
《规划师》2015,(10)
公众参与历来是中西方城市规划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但公众往往缺乏参与的机会与平台。在城市社会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公众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为保持城市社会凝聚力与促成公众参与,研究提出共同缔造工作坊的新模式—以公众参与为核心,依托规划师构筑政府、公众、规划师和社团等多元主体互动的平台,并结合厦门市莲花香墅共同缔造工作坊实践,解析工作坊如何引导各主体以多样化的方式参与到社区规划的多个环节中,促成各社会主体间联系的建立与发展共识的达成,通过协商共治制定规划方案并落实。此外,研究认为工作坊能够促成公众参与是因为其能够发现地方发展的诉求,并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发动公众参与社区规划,同时能够培养社区规划师、推动社区自治等。这为我国社区规划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过去对于乡村规划治理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我国普遍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随着公众参与意识不断提高,政府主导的乡村规划已经不能满足乡村发展需要。为提高村庄活力与促进村民参与积极性,研究提出"思行共参"式的村庄规划治理模式:即以村民参与为核心,从村民的思想参与和村庄建设行为参与两方面入手,构建政府、规划师、村庄公众与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平台。并结合青海省大通县景阳镇土关村的实践案例,剖析"思行共参"式乡村规划治理体系的逻辑框架、治理理念,以及体制机制创新,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乡村规划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成钢 《规划师》2013,(9):22-25
社区作为集居民事务办理、便民利民服务、人居环境改善和社会矛盾消化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在当今社会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社区规划师起步较早,机制发育较为成熟,特别是美国社会发达的非政府组织和规划师职业中的公众利益价值观,为规划师开展社区规划创造了基础条件。美国社区规划师具有多元化的角色,其工作内容宽泛,涉及物质规划、经济规划、住房规划、环境规划和社会发展规划等。解析美国社区规划师的工作职责、模式和内容,可为我国社区规划师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参与式规划: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向存量发展转型、乡村社会转向城市社会的背景下,城市内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公众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为重塑城市社会活力与促成公众参与,研究提出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的参与式规划实践:以公众参与为核心,构筑政府、公众和规划师等多元主体互动的平台,并结合在厦门城中村、旧城区和乡村社区的实践中解析如何从公共空间营造、激励制度的构建以及组建农村合作社引导群众参与到规划的多个环节中,促成各社会主体间联系的建立与发展共识的达成.  相似文献   

19.
吴丹  王卫城 《规划师》2013,(9):36-40
随着城市化进程中原农村社区力量的崛起,城市规划开始关注和吸纳社区诉求,同时由于规划编制对象从新增建设用地转向存量建设用地,规划师的角色从进行物质规划的主体转向利益调节的主体,由此带动社区规划师的产生。基于此,研究论述了深圳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制定背景、主要模式、挑战和问题,认为随着深圳的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力量进一步均衡化,基于社区利益诉求的社区规划师制度和市场驱动型的社区规划师制度将快速发展,政府主导的社区规划师制度将逐渐退居其次。研究最后还提出国内其他城市的社区规划师制度将沿着这一趋势演变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需要回答好三个核心问题:一是政府利益如何不受损,即近期土地出让金不减少,这是工业遗产留下来的重要前提;二是开发企业利益如何不减少,这是工业遗产利用由被动变主动的关键;三是公众利益如何有保障,这是规划师的核心责任。从实践来看,土地收益问题是政府决策工业遗产采用"精细利用"还是"推倒重来"的关键环节。因此,应从经济平衡视角切入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谋求政府、企业与市民三者共赢发展。目前,我国处在工业区更新较为剧烈的时期,而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尚未成为决策者们的共识。以沈阳红梅味精厂为例,论述其"抢救式"规划实践的思路与过程,以期为当前这一特殊时期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