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5 毫秒
1.
严红 《维纶通讯》2000,20(2):22-26
分析乙炔提浓工号高温季节高级炔烃抽出困难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一)国外提浓乙炔的方法提浓乙炔的方法有溶剂吸收法和吸附法。国外至今在工业上采用的只有溶剂吸收法。用溶剂吸收法提浓乙炔的原理是基于溶剂对乙炔和裂化气中其它组份的溶解性能不同而将乙炔分离提纯。能选择性地吸收乙炔的溶剂有近200种,但实际上采用的只有十多种,这是因为工  相似文献   

3.
乙炔提浓的压力与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森林 《化工设计》2003,13(3):17-19
阐明乙炔和高级炔的安全分压在天然气部分氧化法的乙炔提浓过程中的运用以及相应的安全措施,并根据生产实践经验提出了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溶解乙炔气净化系统由干法改湿法及改湿法的思考、方法及效果为提高溶解乙炔质量确保安全我厂对30m~3/h 溶解乙炔气净化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由干法净化改为湿法净化。湿法净化原理、设备、安全事项、设计思想叙述于下:  相似文献   

5.
对溶解乙炔气中含有的H2S和PH3杂质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危害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指出了一些溶解乙炔厂一味追求效益长期不更换净化剂(干式净化工艺)或不开净化装置(湿式净化工艺)的错误,进一步表明了净化工艺在溶解乙炔生产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孙连斌 《中国氯碱》2002,(11):38-38,43
电石法生产的乙炔气中常含有H2S、PH3等杂质,产品达不到GB6819-1996《溶解乙炔》的要求,因此,用电石法生产的产品必须采用净化工艺除杂质。净化方法有干法和湿法两种,由于干法净化使用固体净化剂,净化后净化剂大都带有毒性物质,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回收利用又不经济,这种方法已被禁止采用。现在推行湿法净化,使用液体净化剂,最常用的是NaClO和浓H2SO4,利用这两种物质具有氧化性的特点,将乙炔气中的气相:H2S,PH3等杂质氧化生成可溶性物质而转入液相,使乙炔气达到净化的目的。不同的净化剂采用不同的工艺流程,下面从净化工艺和生产过程的经济价值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7.
改造后的湍球塔用于清除乙炔气中的高级炔烃,可使乙炔气中的乙炔纯度由6~8%提高到99%以上,高级炔烃甲基乙炔含量由0.1%降到0.01%以下,清除率达90%以上。探讨了湍球塔的结构及操作条件,并通过计算与相同工艺条件下填料塔进行了应用比较。  相似文献   

8.
对溶解乙炔气中含有的H2S和PH3杂质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危害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指出了一些溶解乙炔厂一味追求经济效益长期不更换净化剂(干式净化工艺)或不开净化装置(湿式净化工艺)的错误,进一步表明了净化工艺在溶解乙炔生产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唐彬 《聚氯乙烯》2012,40(7):5-7,11
介绍了高温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裂解气提浓的工艺流程和运行情况,并根据工艺特性制定了安全预防措施。提浓装置经多次调试后运行稳定,当裂解气中乙炔体积分数为10%时,提浓后的乙炔体积分数可达99%。  相似文献   

10.
针对50万米~3/年乙炔站清净工序的生产性质及要求,采用了以次氯酸钠液湿法净化乙炔气的方法,并阐述了清净工序的改造设计。净化后的乙炔气中硫化氢、磷化氢含量总和小于10ppm,净化效果好,安全可靠,成本低,效益好,值得乙炔站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王学东  许琼武 《中国氯碱》2022,(1):15-18,48
介绍了湿法乙炔发生系统工艺流程、日常运行出现的问题、解决措施、自动化技术改造、渣浆回收乙炔气、废次钠回收乙炔气、废次钠复配改造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吴跃明 《广东化工》2014,(6):107-108
介绍了天然气部分氧化制乙炔装置副产炭黑的处理技术,并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的解决办法。不仅解决了副产炭黑废水污染问题,而且可以产生可观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甄兴源 《河北化工》2013,(7):110-112
目前电石法PVC生产工艺中,部分乙炔气随电石渣浆的排放而排入大气,既污染了环境,又给企业造成了损失,同时还具有潜在的安全隐患。河北盛华化工有限公司引入电石渣浆乙炔气回用技术,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措施,有效回收了电石渣浆中的乙炔气,达到降低PVC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减少环境污染的多重效果。以20万t/a PVC计,回收乙炔气产生经济效益约为719万元/a。  相似文献   

14.
从等离子体热解煤制乙炔的特点出发,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煤种、气氛及淬冷3个因素对乙炔收率和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挥发分在25% ̄40%、氧含量低、H/C比较高的煤种有利于乙炔的生成;在惰性气体中引入氢气可以提高煤的转化率和乙炔的生成率;淬冷能够促进生成乙炔的反应、提高乙炔的收率、降低反应能耗,并分析了实现工业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天然气制乙炔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综述了天然气资源及天然气化学工业现状,分析了天然气制乙炔工艺的特点及国内外技术开发现状,指出等离子体法制乙炔的工业前景.  相似文献   

16.
天然气制乙炔生产PVC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了国内外天然气资源储备情况和天然气制乙炔技术的发展概况,并以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为例,从技术和经济角度分析了在条件适宜地区采用天然气制乙炔生产PVC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纽兰德催化剂催化乙炔二聚反应生产乙烯基乙炔是乙炔法生产氯丁二烯的关键步骤。考察了添加剂种类、DL-丙氨酸助剂添加量、乙炔空速和气体分布器孔径对乙炔二聚反应过程的影响,并进行了两级串联乙炔二聚反应试验。结果表明,添加DL-丙氨酸对乙炔二聚反应有抑制作用,但有利于提高乙烯基乙炔选择性。较大的乙炔空速会降低气体停留时间和增加返混现象,从而造成乙炔转化率和乙烯基乙炔选择性同时降低。缩小分布器孔径有利于降低气泡尺寸、增加气液传质面积和减少返混,可同时提高乙炔转化率和乙烯基乙炔选择性。当采用两级串联反应时,乙炔转化率大幅度提高,并且使乙烯基乙炔选择性保持较高水平。在乙炔空速100 h-1的条件下,乙炔转化率为32.5%,乙烯基乙炔选择性为95.3%。  相似文献   

18.
煤在等离子体中热解直接生产乙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邱介山  王谦 《煤化工》1994,(3):8-15,27
煤在富氢热等离子体中热解直接制取乙炔,是一条具有潜在工业发展前景的新工艺路线。最近发表的该技术的技术经济评价报告表明:等离子体热解煤直接制乙炔的生产成本与传统的水解电石法的乙炔成本基本相同,但新技术对环境没有污染,新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乙炔的最大收率及单位体积乙块的能耗,而这两个指标又由工艺条件(等离子体发生器和煤热解反应器的结构及氢气源成本等)和煤的性质决定。本文对国外在这一领域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评述,并扼要介绍了我们自己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气体膜分离技术和NCMA脱碳技术在松南气田天然气处理装置上的应用情况。膜分离法脱碳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工厂内预制、现场组装简便快捷、单级膜分离装置无动设备、操作简便等优点,但产品气不能满足国标商品气中妒(CO2)〈3%的要求,天然气的损失高达15%~18%。NCMA法具有吸收能力大,再生能耗低等优点,适合于大规模天然气脱碳。NCMA法脱碳工艺装置投资少,且具有CO2净化度高、能耗低和溶剂损失少等优势,该装置年平均稳定完好运行达350天,净化气中φ(CO2)〈1.5%,完全满足下游用户对气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