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引言井中重力测量是一种新的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它与常规测井方法相比,有横向探测范围大、测量精度高、不受套管限制、不受井径变化的干扰等优点。该方法在美国的油气勘探、开发及其它应用领域中已取得不少成功的实例。  相似文献   

2.
四川地区重力测井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重力测井仪是从美国拉格斯特重力仪公司引进的。重力测井是一种密度测量,其优点是探测范围大、精度高,可透过套管壁测量,不受井径、岩性、泥饼和泥浆的限制,可避开井径冲刷、坍塌带等因素的干扰。该方法在寻找老井遗漏的油气层和寻找并孔外围末钻遇的溶洞、礁体、盐丘及孔隙、裂隙带等含油气构造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性。1994年夏季,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五处和四川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合作,在川东、川中和J;;西地区选定四口井进行重力测并试生产,设计测量井段有厚度较大的灰岩层,也有薄层的灰岩与砂页岩互层。目的是在常规测井…  相似文献   

3.
用生产测井资料确定油中注采关系方法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油田注采分析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动态测井资料确定油水井注采关系的方法。利用注剖面测井资料得出分层注水量和分层产液量,以此为基础结合井口生产数据,生成一定时间的产液、吸水量数据序列,根据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油、水井连通性、注水受效时间;根据多元回归分析法确定注水井对周围油井不同层的水量分配。这种方法在大庆油萨化过渡带112口油、水井注采分析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远距离测井     
六十年代以来,国外测井技术朝着为实现更大的探测深度的方向发展,新的测井方法不断涌现,从而使人们有可能去探索和认识离井眼较远的地下情况。 1964年,美国试验成功了井下重力测井仪。它可以在套管中测量密度,比地层密度测井仪的探测深度大10倍左右。由于它的探测范围大,排除了套管、井眼不规则以及钻井中岩石受到破坏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井下重力测井可以较有效地探测地下构造(如盐丘、致密岩石裂缝的分布),求解孔隙度以及划分油气层。1978年,美国Amoco公司采用井下重力测井仪寻找老油田的死油区,探测半径达到200米。  相似文献   

5.
脉冲中子俘获测井求取饱和度精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宝同.脉冲中子俘获测井求取饱和度精度研究.测井技术,1998,22(增刊):14~脉冲中子俘获测井(PNC)是过套管测井求取饱和度的重要测井方法,但是由于用PNC资料求取饱和度受影响因素很多,还存在着较大的误差,限制了PNC测井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文章首次对PNC测井求取饱和度的精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PNC测井的井眼、扩散等环境影响因素及其校正方法;研究了解释参数的确定及其选取方法;计算了纯砂岩、泥质砂岩及其它测井工艺下的解释模型求取饱和度的误差;并对PNC测井的测—注—测、时间推移测井等工艺措施进行了研究。最后应用自己开发的PNC资料处理软件解释5口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陈振琦,杨生榛,喻克全.浅层稠油注蒸汽开发过程中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测井技术,1998,22(增刊):40~43在综合生产测试、测井(裸眼或套管井)、密闭取心、物质平衡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应用密闭取心井的常规测井及C/O测井资料对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加密井的剩余油及生产井在不同开发阶段的油层水淹程度及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较为实用的电阻率与岩心分析饱和度的经验公式,以及水淹层的电阻率降低率与饱和度的降低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利用热驱的方法确定出了注蒸汽开发过程中的残余油饱和度,为剩余可动油的评价提供依据;并对经验关系法、阿尔奇公式法及C/O测井法的解释结果与各种剩余油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进行了评价。此项研究不仅在九区浅层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而且将对今后注蒸汽开发过程中水淹层解释方法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起积极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双晶C/O能谱测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吉朋松  庄人遴 《测井技术》1997,21(2):133-137
单晶C/O测井仪由于受井径、井内流体、套管尺寸、水泥环等多种井眼条件的影响,使得到测井的灵敏度和分辨能力大为降低,严重影响了单晶C/O能谱测井仪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江苏油田储层地质特点和流体解释模型的基础上,介绍了该油田用碳氧化能谱测井(简称C/O测井)资料确定含油饱和度的方法及有关经验公式,提出了在油气动态分析中利用套管井C/O测井资料和裸眼井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方法,通过对两种采油指数,有效可动油结构参数、有效可动油孔隙度和相对产出程度等的计算,使油气层动态分析更直观、可靠、所编制的C/O测井解释程序JSCOB在该油田13口井的试用中,见到了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9.
用生产测井资料确定油水井注采关系方法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油田注采分析存在的困难,提出了用动态测井资料确定油水井注采关系的方法。利用注产剖面测井资料得出分层注水量和分层产液量,以此为基础结合井口生产数据,生成一定时间的产液、吸水量数据序列;根据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油、水井连通性、注水受效时间;根据多元回归分析法确定注水井对周围油井不同层的水量分配。这种方法在大庆油田萨北过渡带112口油、水井注采分析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注水开采技术现已广泛用于三次采油。该技术的关键是正确地确定油层中注水区分布范围及其前线位置和运动状态。本文用正演模拟法证明:在一定条件下,重力测并方法可用于四定油层中注水波及面积、跟踪注水前缘位置和确定注水前缘推进方向等。对孔隙率大于15%、含水饱和度变化率大于50%的砂岩层,采用高精度重力测井方法至少可监测到距观测井50m范围内注水前缘的变化,并可监测出以注水井和观测井连线为零线的±60°范围内注水前缘推进方向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认识CO2驱替过程中压力响应特征,确定驱替前缘位置,进行了CO2驱替前缘试井解释方法研究。考虑CO2驱油机理、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储层非均质性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低渗透油藏多组分CO2驱试井模型。采用非结构化网格进行网格剖分,基于有限体积方法,利用牛顿迭代进行全隐式求解。根据流动形态特征,将试井曲线划分为井筒存储段、过渡段、CO2区平面径向流动段、CO2波及区流动段和CO2未波及区流动段等5个主要阶段。通过追踪流体性质变化对试井曲线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CO2浓度变化对压力的影响,建立了驱替前缘确定方法。矿场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可分析CO2驱替前缘位置,预测前缘推进状况,为认识低渗透油藏CO2驱开发规律和优化开发方案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哈得4油田薄砂层油藏首创采用双台阶水平井注水开发,然而双台阶水平井的动态监测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注入水朝哪个方向推进、主力驱替方位如何、水驱前缘波及何处都难以判断。示踪剂方法施工复杂、周期长、精度不够,只能粗略判断,而利用微地震监测水驱前缘技术,却可准确得到注水井的水驱前缘状况、注入水的波及范围、优势注水方向,为中后期合理调整、挖掘剩余油、提高最终采收率,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层顶部及井间的特点,冀东油田积极探索前期水平井+CO2吞吐、后期转水平井气顶重力驱的全生命周期剩余油挖潜新模式,扩大波及体积与提高驱油效率并重,实现剩余油的高效挖潜。在全生命周期剩余油高效挖潜的过程中,水平井布井参数、完井参数、生产参数的研究最为关键,因此,文中从矿场统计及数值模拟2个方面,重点阐述了如何构建各个开发阶段三参数技术体系,进而满足全生命周期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机理研究和国外矿场实践表明,C02驱油可以大幅度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在腰英台油田进行7注30采的CO2驱油试验,注气1a后,16口油井不同程度见气。针对试验区低孔、特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的地质特征,结合油井见气前、CO2前缘突破到井口、气量稳定与上升、接近气窜前后和严重气窜等阶段的生产动态特征,系统分析了CO2驱油井的见气规律。研究认为裂缝发育方向上的油井优先见气,快速气窜;沉积微相是控制C02平面运移方向与速度的主要因素;同一沉积微相上,储层物性好的高渗带是C02黏性指进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紧密跟踪动态,建立腰英台地区油井的气窜标准,剖析了不同见气阶段生产特征的内在原因,给出气窜井与气窜井组的监测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15.
牙哈凝析气田采用\"循环注气、保压开采\"的开发方式4年多以来,已从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两方面证实了已有2口注气井组发生气窜,但是注入介质朝哪个方向推进、主力驱替方位如何、注入介质前缘波及何处都难以判断。用示踪剂方法存在人为因素很多、精度不够、施工复杂、周期长,而且只能粗略判断。利用注气井气驱前缘监测技术――微地震法对注气井进行监测,可得到该井的气驱前缘、注入气的波及范围、优势注气方向和区块的气体波及区。  相似文献   

16.
为预测超稠油水平井火驱辅助重力泄油燃烧状态和燃烧前缘,采用自主研发的火驱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利用物质平衡法,结合生产动态数据,计算得到燃烧腔体积,预测水平井火驱辅助重力泄油的燃烧前缘;利用生产过程中的气体组分、温度和压力等参数,表征油层燃烧状态。结果表明,温度是最能直观反映燃烧状态的参数,稳定燃烧状态下的燃烧腔与水平井水平段延伸方向存在30°左右的夹角,呈超覆燃烧特征,在水平井上端形成结焦带和油墙,可防止火线进入水平井筒。水平井火驱辅助重力泄油的稳定燃烧期,产出气中CO2含量高于10%,O2含量低于3%,水平井段温度低于300 ℃,且油墙压差低于生产压差的一半,若以上特征参数不能满足,水平井则可能出现气窜。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胜利油田樊142块特低渗透油藏注CO2驱油时的油层压力动态和混相前缘推进特征,确定油藏中的相态和驱油效果,进行了储层压力动态变化研究。运用地质资料和生产资料分析、井下压力监测和油藏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区块F142-7-X4井组自投产以来油层压力的变化规律以及注入CO2后油层的压力恢复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依靠天然能量开采阶段地层压力衰减迅速;在关闭采油井注CO2压力恢复阶段,F142-7-X4井组中的F142-7-3井和F142-8-3井地层压力恢复缓慢,其余4口井地层压力恢复较快;实测与数值模拟的油层压力基本一致,可用模拟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基于模拟结果,结合油层剖面和平面上的最小混相压力前缘和CO2浓度前缘分析,明确了混相区的推进特征,建立了确定CO2混相区域的方法。研究表明,压力动态跟踪结果可为确定CO2注入量和开机时机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判断CO2驱油相态和确定混相区域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井间微地震监测技术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间微地震监测技术的现场应用是通过监测注水过程中产生的微震波,可以确定出水驱前缘位置、优势注水方向、注水波及面积等资料;在水力压裂时,进而还可确定出裂缝分布的方位、长度、高度及地应力方向等地层参数.为油藏工程师进行方案优化、提高整体开发效果和采收率等提供依据.在简要介绍了井间微地震监测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动、静态资料,对微地震法在水驱前缘测试及压裂裂缝监测两方面在大庆油田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场应用证明,井间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油田动态分析及压裂效果评价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针对边水断块油藏单口水平井CO2吞吐过程中气体波及体积小、有效期短等问题,采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并优化了水平井组CO2协同吞吐注入量,分析边水断块油藏CO2吞吐控水增油效果。采用自行设计的三维水平井组开发物理模型,进行水平井组CO2吞吐实验,分析不同注入量的吞吐闷井压力变化以及开井的生产动态,并结合CO2气体本身物理性质以及其与原油的高温高压物性分析结果,明确了注入量对边水断块油藏水平井组CO2吞吐的影响机理,优化了实验条件下的注入量。实验结果表明:当CO2注入量由0.07 PV增至0.14 PV时,井组综合含水率降幅由0.72%扩大至5.93%,增油量由31.4 mL增至148.7 mL,增加注入量对水平井组CO2吞吐的控水增油效果促进明显;当CO2注入量增至0.14 PV时,采出程度增幅虽达22.36%,标况下累积产气量却高达8 050 mL,气体利用率降低。CO2控水增油的主要机理为:一定压力条件下,CO2的压缩系数降低,注入过程中能量损失小,促进气体进入地层,增加了气体波及范围;原油中CO2组分增加,原油流动性增强;增加注气量,提高注入气的波及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