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六盘山盆地西南缘构造样式及勘探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盘山盆地构造背景复杂,尤其是盆地西南缘,构造样式认识不清.在野外调查、重力资料及地震资料解析的基础上,分析六盘山盆地西南缘各大断层带构造特征和构造样式,提出以压扭走滑构造样式为主,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中新生代以来构造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盆地西南缘构造带具有断层带地层陡直、剖面上呈花状构造、空间上见"丝带效应"、平面上各断裂雁列式排列的构造特征,划分走滑构造和压扭走滑构造相关褶皱两大类构造样式;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不断顺时针旋转的构造演化特点,确认六盘山盆地西南缘新生代以来以压扭走滑构造样式为主,走滑构造相关褶皱构造样式为次.该研究成果对六盘山盆地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北部地区构造特征研究,将新生代盆地划分为初始裂陷、伸展断陷、挤压拗陷3 个演化阶段。新生代构造以张性断裂为主,兼具走滑和反转特征,其中,沙四、沙三期为伸展断裂系统,沙一、沙 二至东营期为走滑断裂系统,馆陶期为挤压断裂系统。沙箱模拟实验证明,挤压反转构造受断层下盘施力方式 控制,与基底走滑作用有关,伸展断裂控制的断鼻状构造和挤压背斜构造是高升斜坡带和牛心坨隆起带上较为 有利的目标优选类型。  相似文献   

3.
黄骅盆地海岸线两侧构造线不连续之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构造样式、沉积特征、断层组合等方面探讨了黄骅盆地海岸线两侧右旋走滑构造变形的存在,指出结晶基底的不均匀性是NNE向基底隐伏走滑带形成和新生代盖层走滑构造产生的控制因素。采用单剪模式解释了由于NNE向基底隐伏走滑带在新生代的右旋走滑活动,在主位移带(PDZ)的两侧产生了NE向的R剪切.R剪切受区域NW-SE向伸展和由走滑导致的SN向局部伸展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现今黄骅盆地中区海岸线两侧构造线不连续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处于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及太平洋三大板块相互作用的特殊构造位置,区域地质背景及地球动力学条件复杂,油气地质现象丰富多彩,不同大陆边缘区域地质背景及构造演化特征差异明显:北部边缘以拉张裂陷为主,形成了具典型断拗双层结构的断陷裂谷盆地;南部则属拗曲-伸展与挤压多因素混合成因的复合叠置型边缘,形成了拗曲-伸展与挤压复合盆地;西部为走滑伸展型边缘,形成走滑伸展型盆地。区域地质背景的差异决定了沉积盆地的类型及性质,进而控制了油气运聚成藏规律及其展布特点,因此,区域地质背景与油气运聚成藏存在成因联系与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济阳坳陷青东凹陷油气勘探新局面,采用地质、地球化学、测井资料分析与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青东凹陷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对关键成藏地质要素进行重新厘定,建立油气成藏模式,认为青东凹陷是新生代郯庐断裂走滑背景下的斜向拉张断陷盆地,发育3种构造样式;青东凹陷沙四上亚段主力烃源岩具有早生速排的演化特征;发育多类型油气藏.研究结果表明:受郯庐断裂带走滑作用控制,近东西向、北西-北西西向与北北东向3套主要断裂的发育使凹陷内部南北方向形成"堑垒相间"的构造格局,东西向上呈现东断西超的凹陷结构;构造样式以伸展、伸展-走滑构造样式为主,反转构造样式仅在局部发育;沙四上烃源岩转化率快速变化在2 500~3 500m之间,成烃范围较集中,生烃潜力大;南北向构造、岩性油藏相间分布,东西向地层—构造地层—构造岩性—岩性—构造油气藏有序分布,成藏模式分陡坡复式运聚成藏、凹中隆近源运聚成藏、斜坡带断层走向运聚和洼陷内原地生储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6.
巴彦浩特盆地的构造类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巴彦浩特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由早期的挤压变形向晚期的伸展变形的构造转换,因此,盆地内发育有多种构造类型,从断裂的性质看,既有正断层,又有逆断层和走滑断层;从构造的组合型式上看,既有挤压型构造组合,又有伸展型构造组合,其中挤压型构造组合包括叠瓦状逆冲断层组合滚板构造、冲起构造和铲形逆断层与牵引背斜、牵引向斜组合;伸展型构造组合包括铲形正断层与反向断层、滚动背斜组合及地垒和地堑组合两种型式。滚板构造、冲起构造和铲形逆断层与牵引背斜、牵引向斜组合对油气的聚集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7.
孙吴-嘉荫盆地中新生代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北亚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依据对各种地质资料的综合解释与分析,剖析了孙吴-嘉荫盆地中新生代断裂特征,建立了一条横穿整个盆地的地震-地质区域大剖面,由此分析了盆地演化史.结果表明:孙吴-嘉荫盆地在宁远村组沉积时期,全盆地属于受北北东向伸展断裂控制的断陷盆地.淘淇河组沉积早期,盆地出现东西部的分异,东部表现为早期控陷断裂反转逆冲活动,此后进入了拗陷发育阶段,而此时西部仍为持续的断陷阶段;至淘淇河组沉积晚期,西部开始抬升剥蚀,东部为持续拗陷阶段.晚白垩世时盆地整体进入断陷后热沉降阶段;晚白垩世末盆地再次遭受挤压,形成典型的"下正上逆"正反转构造.新生代盆地进入挤压改造期,形成一系列以北西西向为主的具有压扭性质的右行走滑断裂.  相似文献   

8.
基于印支-燕山期复杂构造及其叠合过程对深层油气勘探和华北克拉通破坏研究的重要性,以黄骅坳陷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三维地震、岩心、薄片和火山岩测年资料,明确了黄骅坳陷印支-燕山期盆地构造、演化过程及其伴生的火山岩特征,认为印支-燕山期黄骅坳陷经历了多方向挤压向伸展转换的叠合演化过程,提出深层油气勘探2个优势区带.研究结果表明:1)挤压构造样式发育于印支期晚期、燕山早期及燕山晚期;走滑构造样式形成于燕山期;伸展构造样式及伴生火山活动(133 Ma到114.8±2.8 Ma)集中于燕山中期.2)盆地演化经历了印支期(T_3)近SN向挤压逆冲,逆冲断裂平均活动速率为-24.4 m/Ma;燕山早期(J_(1+2))中北区近SN向、南区NW向多向挤压逆冲,近EW向和NE向逆冲断层平均活动速率分别为-7.6 m/Ma和-11 m/Ma;燕山中期(K_1)NW-SE向张扭性负反转,断层平均活动速率为22.8 m/Ma;和燕山晚期(K_2)区域挤压抬升4个演化阶段.3)与周边地区对比,印支期黄骅坳陷发育近EW向大型背斜,济阳坳陷发育NW向逆断层;燕山早期黄骅坳陷发育NE向逆冲断层,与燕山褶皱带类似;燕山中期,黄骅坳陷发育NE伸展断层,济阳坳陷发育NW向伸展断层.中、北区"新生-古储型"油气区和南区"古生-古储型"油气区为深层油气勘探的2个优势区带.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福山凹陷的构造演化史与各时期原型盆地形态,对福山凹陷内部构造发育的成因机理进行研究.认为福山凹陷形态的演化导致其内部产生了双层断裂、东西分区与构造变换带,同时也影响着沉积体系的发育.研究结果表明:福山凹陷构造的形成主要受到一条主控断裂的活动控制,即临高断层;临高断层古近系时期整体表现为东侧伸展量大于西部的不均衡活动特征,使福山凹陷古近纪地层呈三角形态;而临高断层在各时期的演化,使福山凹陷由非旋转式半地堑形态向坡坪式半地堑形态转换.福山凹陷形态的演化加上流二段地层高塑性泥岩的韧性作用,导致了上下断裂系统的发育;其主控断裂在不同时期具有活动速率迁移性特征,使凹陷旋转伸展的方向在不同时期会发生调整,从而导致福山凹陷东西部地区形态演化的不一致;而形态演化的不一致是形成东西分区与构造变换带的主因.  相似文献   

10.
二连盆地中新生代经历了复杂的发育历史,是一个多期叠加的盆地系统,它经历了早侏罗世-中侏罗世-伸展断陷盆地期、晚侏罗世末-区域性构造反转期、早白垩世早中期-强烈断陷盆地期、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盆地南东部抬升期、古近纪-新近纪-盆地北西部抬升期、第四纪-盆地南部抬升期等6个阶段.二连盆地特定的构造部位和沉积构造演化历史,决定了其具有良好的砂岩型铀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