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卫威  鱼京善  徐淑高 《水资源保护》2023,39(3):74-81, 100
为探究城镇化进程引起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山前平原区洪涝过程的影响,以梅溪流域下游平原区的洪濑镇为例,分析了2002—2018年梅溪流域上游山区和下游平原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并基于多情景数值模拟,研究了流域尺度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山前平原区洪涝过程和地表淹没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梅溪流域耕地和林地面积减少、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上游山区的径流系数和峰值流量均增大,下游山前平原区的淹没状况更加严重;上游山区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使山区骤发洪水峰值流量增大、峰现时间提前,主要影响地表平均最大淹没水深和平均峰现时间;下游平原区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使内涝发生的时间提前,主要影响地表平均淹没历时。  相似文献   

2.
我国山丘区城市数量多、分布广,一些依山傍水的城市面临江河洪水与山洪灾害的共同威胁,洪水汇流速度快、致灾性强.受暴雨落区时空分布不均、雨洪响应复杂,以及水文站网覆盖密度不足所限,多数山丘河谷区城镇洪涝分析预警能力存在短板.针对山丘区城镇洪涝现状,利用无人机航测采集了试点区高精度下垫面数据,建设了以雷达水位遥测为基础的城区...  相似文献   

3.
洪慎东 《中国防汛抗旱》2011,21(5):14-16,29
“十一五”期间,安庆市洪旱灾害呈现出旱涝交替、洪涝旱并存,湖泊圩区洪涝减少、城镇洪涝问题突出等特点,通过分析洪旱灾情的特点和防汛抗旱工作取得的成效,总结了加强汛前检查、落实责任、科学调度、加强工程建设等防汛抗旱工作经验并由此得出民生为本、责任为天、科学为大、预防为先、合作为上、军民为基的工作启示。  相似文献   

4.
<正>0引言目前,城镇中小河流治理总体滞后,大多数存在防洪排涝能力差、水环境恶化的问题。大多数城镇中小河流的洪涝问题、水环境问题已影响到这些地区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亟需治理。1现状城镇中小河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1995年吉林省发生了严重的洪涝。汛期全省平均降雨量为503.3mm,比历年同期偏多11.9%。全省有35个县(市、区)、424个乡镇、3280多个村受灾,28个城镇进水,直接经济损失达201.6亿元。这样严重的灾害在吉林省是空前的。本文分析了1995年大暴雨的特点,发生大洪水的原因及特大洪水时可预见性,并指出要通过这次受灾应吸取这样的教训:①影响洪涝因素的各学科要联合起来,共同研究分析探讨洪灾的发生、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②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特大洪水研究的投资,做好防洪预报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6.
太湖流域1991年大水与城镇洪涝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1954年之后,1991年太湖流域再一次发生了流域性大水,由于经济发达的苏州、无锡、常州地区及众多的工厂企业被淹,城市设施和工厂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0多亿元,占水灾损失总数的80%,成为流域水灾的主要损失。本文以大量的资料和统计数字,阐术了1991年太湖流域城镇洪涝灾害的情况和特点,分析了产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城镇洪涝问题的对策。根据太湖流域1991年防汛斗争的经验,参照全国防汛斗争的  相似文献   

7.
肇兰新河庆丰桥在呼兰河的河漫滩,基础岩性为重粉质壤土与细砂,垂直与水平渗漏较大。承担排泄洪涝与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的双重任务。文章对其部分河道改建作出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8.
过去100年来洪泽湖洪涝灾害特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过去100年来洪泽湖洪涝灾害的8个特性,即:灾害类型的多元性;洪涝发生时间上的历史延续性与阶段性;成灾空间区域趋于萎缩与集中;大洪涝频度的增加趋势;洪涝发生与流域降水的正相关性;洪涝与梅雨异常的同步性;水位和最大洪峰流量的差异性;洪涝灾情表现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1950—2010年东北地区旱涝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地区为干旱洪涝频发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和储备基地,揭示其旱涝演化特征对合理应对干旱洪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选择最易受旱涝灾害影响的农业指标,以受旱面积率、受涝面积率为等级划分指标,通过对干旱、洪涝发生频次和发生程度的变化特点分析,揭示了1950—2010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的东北地区干旱、洪涝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气候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对于干旱灾害,全区的发生频次和程度在时间上呈增加趋势,在空间上呈从北向南逐渐增加的演变格局;对于洪涝灾害,全区的发生频次和程度,在时间上亦呈增加趋势,在空间上恰好与干旱呈相反的演变特征;纵观近1950—2010年旱涝灾害演变,全区呈现干旱、洪涝频发,且以洪涝灾害发生频次更高,但在时间上呈现以干旱增加较快,空间上从北向南呈现由干旱、洪涝并存向仅以干旱为主的演变特点。  相似文献   

10.
卷首     
河山 《中国水利》2007,(8):I0001-I0001
千百年来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防不胜防,一旦发生就将严重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在抗御洪涝旱灾过程中,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建造了大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淮河流域易涝多灾,易涝面积达3.0万km2,耕地2800万亩。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安徽省淮河流域历年实际发生的洪涝灾情研究,分析了洪涝灾害中涝灾所占的比重、不同涝灾面积发生的机率,以及涝灾的分布和变化发展趋势。选取典型区调查涝灾损失,定量分析了洪涝损失,以及洪涝损失与洪水频率之间的关系,为淮河流域易涝洼地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苏北里下河平原地处淮河流域下游,近几年来,洪涝灾害频频发生,2003年大涝、2006年大涝、2007年又一次大涝,损失巨大,本文就里下河区域洪涝的发展态势,对里下河区域洪涝治理遇到的种种难题和新一轮洪涝治理的基本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伴随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不透水面积持续增加,使得在同等降雨条件下流域内洪峰流量增加、峰现时间缩短,洪涝灾害威胁扩大。城市水利工程众多,虽然城市排水管网和河道都经过全面整治,但随着城区面积增加,城区防洪排涝河道和管网的服务范围、下垫面状况、排水单元和沟渠、支流发生了显著改变,河网的产汇流过程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针对城市洪涝灾害发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特点,提出北京市洪涝模型构建技术框架,并以清河流域为典型流域构建洪涝模型,分别从不同下垫面和降雨条件下河网排洪能力复核、河道防洪预警指标细化、城市洪涝风险量化等方面构建基于洪涝模拟的城市防汛安全调度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研究黄淮海中东部地区的旱涝演变过程对于揭示其变化规律,实施灾害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收集黄淮海中下游16 个代表站541 年的旱涝状态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利用Markov模型获得不同旱涝状态发生的稳定概率、期望持续时间、重现时间、各旱涝状态转向干旱状态的平均持续时间,以及旱涝事件1~3年的转移概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长期以来总体上以偏旱和干旱多发为主;黄河流域中游具有干旱多发、连发特征,海河流域次之,淮河流域具有洪涝多发、连发的特征;唐山、保定、石家庄、天津、北京以及郑州存在干旱、洪涝连发特征,但总体上干旱重于洪涝;榆林、延安、临汾、太原、西安更易发生2 年以上的连旱,而洪涝不易连发;阜阳、蚌埠、菏泽和临沂易发洪涝和旱涝急转。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洞庭湖流域19个气象站1967—2017年的逐月降水数据,选用气象指标SPI(标准化降水指数)对洞庭湖流域洪旱灾害发生频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洞庭湖流域发生中度洪涝和中度干旱频率较高,高于重度洪涝、重度干旱。SPI-3和SPI-6监测洞庭湖流域洪旱灾害发生频率结果基本一致。重度洪涝主要集中于洞庭湖流域北部地区,重度干旱发生于南部地区,中度洪涝发生于洞庭湖流域西部地区,中度干旱发生于洞庭湖流域东部地区。研究SPI能够识别出洞庭湖流域近50年发生的特大洪水灾害和主要旱灾,对流域特大洪水事件监测和预报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同时可为其他流域旱涝监测与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下游地区圩区广布、城镇众多、水网稠密,汛期受长江上中游来水、长江口及沿海高潮和本地暴雨共同威胁。目前,该地区形成了以江河湖海堤防为基本屏障,以水库、湖泊和蓄滞洪区为洪涝调蓄空间,以长江及区域主要河道为洪涝行泄通道,各类闸站相配套的防洪治涝工程体系。但近年来长江流域大洪水事件表明,长江下游防洪工程薄弱环节仍然明显,蓄泄矛盾突出,空间统筹治理和工程协同调度不足,灾害风险预防管控存在盲区,同时还面临着气候水文和经济社会条件双重变化的复杂形势。为强化长江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风险集成调控、提升应对大洪水的韧性,需在稳固长江干流防洪屏障和行洪主通道的基础上,科学优化各水系洪涝蓄泄格局、加快补齐防洪基础设施短板、促进洪涝治理空间均衡协调、加强洪涝灾害风险管控预防、提升防洪管理智慧化水平。同时,还应针对长江下游地区重大防洪科技问题开展系统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变化环境下洪涝风险演变特征与城市韧性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晓陶  刘昌军  李昌志  俞茜  李娜 《水利学报》2022,53(7):757-768,778
在全球气候变暖与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极端暴雨洪涝发生的可能性与不确定性在增大,同时洪涝威胁对象、致灾机理、成灾模式、损失构成与风险特性均在发生显著变化。本文基于郑州“7.20”特大暴雨水灾的实地调研与典型案例的剖析,阐述当代社会洪涝风险连锁性、突变性、传递性的演变机理与趋向,结合国际社会与水共存、韧性提升的理念与实践,探讨变化环境下与新时代基本国情相适宜的洪涝灾害防治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应对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极端暴雨洪涝灾害,需以流域为单元做好综合治水的统筹规划;韧性城市只有建成不怕淹的城市,才有利于实现人水和谐的目标;在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现实条件下,完善与健全洪涝灾害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不仅在于保障安全,而且要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快速平稳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给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损失一年比一年大,究其原因除局部地区突发降雨,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降雨面广,降雨集中等客观因素外,另外人为因素也占有重要作用。人的行为如果遵循自然规律的发展,是能够减少甚至避免洪涝灾情的发生,给国家、人民和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保护。  相似文献   

19.
技术索引     
正城市洪涝形成机理与防治关键技术针对城市洪涝灾害频发、淹没损失日趋严重的现象,从城市洪涝形成机理、实时模拟预警、灾害损失评估、滞洪耐涝型城市设计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等方面系统地开展了研究。主要成果:(1)以典型城市发生的近30场次暴雨—洪涝事件为基础,深化认识了我国城市特有的10余  相似文献   

20.
《治淮》2020,(4)
正一、城镇及工程现状安徽省灵璧县县城为灵城镇,历史上城镇规模长期限于环城河内的老城区,面积仅1km~2,由于老城区规模小且地势较高,洪涝造成的危害不大,城市防洪排水问题也不突出。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目前灵城镇建成区已达到30km~2,规划期(2030年)城区建设规模为50 km~2,城镇防洪排水问题日趋严重。影响灵城防洪安全的河道主要为新汴河、闫河、岳洪河,与排水有关的有闫河、岳洪河和12条大中沟。新汴河为穿境行洪河道,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闫河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岳洪河基本无设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