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济南东郊秋冬型恙虫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由于济南东郊历城区1988年10月首次发现恙虫病临床病例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斑点酶标染色法(IEA),检测患者、鼠类血清抗恙虫病立克次体(R.t);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进行血清分型;同时进行病原分离。结果:有7个乡镇发生恙虫病流行,属秋冬型;流行季节储存宿主和传播媒介以黑线姬鼠和小盾纤恙螨为主;秋冬型恙虫病立克次体属弱毒株,接种小白鼠后无规律性死亡;从3组鼠类标本接种小白鼠的组织印片分离出R.t,血清抗R.t阳性。结论:血清学分型属Giliam型;疫源地属山地丘陵型  相似文献   

2.
山东地区秋冬型恙虫病宿主动物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材料与方法:①调查点选择恙虫病流行区的费县、济南东郊、莒南、邹平等地区,其中以费县和济南东郊为重点;对调查点临床确诊的恙虫病现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填写流行病学调查表,并通过调查点各乡镇医院的防保站及乡村医生统计调查点当年发病人数及总人数,计算当地的人群发病率。②宿主动物调查:从费县调查点农田逐月定点捕鼠,在发病季节捕获部分室内鼠(其他调查点仅发病季节在室内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008-2011年北京市平谷区恙虫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诊疗情况,为恙虫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个案调查收集平谷区恙虫病病例资料,采用描述分析方法,对2008-2011年平谷区恙虫病病例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1年平谷区共报告143例恙虫病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1∶1;所有病例均发病于9-11月;发病人群主要以农民为主,占所有病例的70.63%.随着时间的推移,恙虫病在平谷区由点及面迅速扩展至88.89%的乡镇;报告的143例恙虫病病例中,88例病例有明确流行病学史,主要从事田间作业、接触秸秆、坐卧草地、接触杂草等;部分人群不同程度地接触家禽、家畜;发现有鼠类在家中活动.报告的143例恙虫病病例中,95.10%的病例有发热症状,热型以弥留热和张弛热为主,60.14%的病例有典型的焦痂或溃疡,好发于身体褶皱部位;此外,75.52%的患者出现皮疹,70.45%的受检者转氨酶活力异常.对其中29患者采血做外斐试验,仅8例阳性.结论 北京市平谷区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做好自身防护等减少恙虫病发生的风险,并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恙虫病知识培训,提高恙虫病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闽西地区恙虫病疫源地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查明闽西地区恙虫病自然疫源地分布及宿主动物种群、宿主动物和健康人群恙虫病立克次体感染情况。「方法」诱捕野栖、家栖鼠类,分类鉴定;收集宿主动物体表寄生恙螨分类鉴定;采集宿主动物、健康人群血清监测恙虫病抗体;采集宿主动物脾脏检测恙虫病立克次体。「结果」我区鼠类有3科7属18种,以黄毛鼠、针毛鼠、褐家鼠为优势种群,恙螨有2科9属20种,以中华无前恙螨、地理纤恙螨、似太平洋无前恙螨为优势种群,对恙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南日岛正常人群血清中抗恙虫病立克次体抗体水平,采集驻军三个点及当地部分居民健康人血清共150人,进行外斐氏反应检测。结果表明:OXk阳性43份,阳性率为28.7%,OX19,OX2均为阴性。其中部队120名健康人群OXk阳性38份,阳性率为31.7%;当地居民30人,OXk阳性5份,阳性率为16.7%。说明南日岛健康人群中有恙虫病立克次体感染或恙虫病流行,该岛可能是恙虫病自然疫源地。结果对该岛恙虫病防治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秋冬型恙虫病自然疫源地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6年前,我国恙虫病仅知流行于浙江以南地区,主要属夏季型,以地里纤恙螨为主要媒介。我所于1986年10月在南京发现有恙虫病的存在,1986~l992年通过调查研究证明:南京和苏北的东台、海安、如东等7县市有恙虫病的流行;属秋冬型;以黑线姬鼠、社鼠、褐家鼠和大麝为主要储存宿主;以小盾纤恙螨为传播媒介;秋冬型恙虫病立克次体属弱毒株较难分离,接种标本的小白鼠经用环磷酰胺等处理后,已从鼠、恙螨和病人分离到14株:血清分型属Gilliam型;疫源地类型可分为平原型和丘陵型两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恙虫病发病、就诊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87例恙虫病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87例病例中男性30例,女性57例;职业以农民为主,共76例,占87.35%。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10月份;首诊单位以村卫生室为主(57.47%),首诊疾病主要为感冒和发热待查(65.52%)。87例病例均有发热,焦痂58例(66.67%),其他主要症状为寒战(78.16%)、头痛(75.86%)以及皮疹(56.32%)。结论阜阳市恙虫病以农村劳动力发病为主,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为发热和特异性焦痂、寒战等。基层医疗机构恙虫病诊断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8.
福建某岛驻军恙虫病预防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观察福建某岛驻军预防恙虫病的效果,为进一步探讨防治恙虫病的有效措施。方法:将驻岛部队分成综合预防组和个体防护组进行预防效果观察。结果;综合预防组驻地的鼠密度从89.7%降至26.5,且未发生恙虫病病例;而个体防护组则发生2例病人。结论: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更能有效地控制恙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安徽省1起恙虫病暴发流行的原因和流行状况,为恙虫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并依据血清学实验结果确认。结果这一起恙虫病暴发流行,自10月28日-11月25日共发病32人,以成人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烧、头疼、皮疹,恙虫病荧光抗体阳性率82.76%。结论恙虫病可能在安徽省部分丘陵地区流行。  相似文献   

10.
东南沿海某岛35例恙虫病感染的个案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东南沿海某岛感染恙虫病的部分病人进行初步临床流行病学分析,为做好该区恙虫病防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自制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格对35例恙虫病患者和疫源地环境进行个案调查。结果:35例恙虫病感染呈散在流行,发病高峰在6-7月,患者分布在该岛10余个自然村落,以青壮年和儿童为主,均有草地频繁接触史,临床表现高热,皮疹,焦痂(或溃疡)和淋巴结肿大,其中28例有典型焦痂(占80%);始发的2例检测外斐氏试验OXк阳性,12例(34.3%)表现为肝脏损害,30例(85.7%)肾脏损害,传染源为黄毛鼠和褐家鼠,传播途径为地里纤恙螨幼虫,在地势低洼,荫蔽潮湿和杂草丛生的地区常形成点状分布的微小疫源地,上述村落既往虽曾有恙虫病散发,但疫源地和个人均未采取有效防疫措施。结论:该海岛地区为恙虫病疫区,加强防疫措施,普及卫生防疫知识,是该岛今后卫生防疫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山东沂蒙山区恙虫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沂蒙山区1986年首次发生恙虫病,疫区扩散迅速;以小盾纤恙螨为媒介、黑线姬鼠为宿主,属温暖带山地落叶林草丛疫源地;病原体为Gilliam血清型;为秋冬型,流行曲线与小盾纤恙螨季节消长相吻合;青壮年男性农民多发,男女之比为2.3:1;病例呈聚集性分布,临床症状典型,均有野外生产活动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广东省地区市售牡蛎中诺如病毒污染状况并对阳性株进行鉴定、分型,为控制和预防因食用牡蛎而引起诺如病毒胃肠炎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对2016年1月 - 2017年12月期间在广东省8个城市收集的290份牡蛎样品进行诺如病毒定性和定量检测,并对不同季节、城市及采样点诺如病毒的污染情况及基因分型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90份牡蛎样品的诺如病毒总检出率为为17.20%(50/290),不同季节的诺如病毒污染率分别为春12.50%、夏6.90%、秋18.30%和冬30.70%;从病毒污染的不同基因型分析,GⅠ诺如病毒检出率为6.20%,GⅡ型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1.00%。结论 广东省市售牡蛎存在诺如病毒污染,且污染具有季节特点,以冬季污染较严重,具有较高引起食源性胃肠炎疾病感染的风险,其基因型以GⅡ型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描述2009-2013年期间南京市流感的流行病学规律和特点。方法 流感样本来源于流感样病例,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确定阳性病例以及流感分型。采用Excel 2007整理数据和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间,南京地区共有流感样病例17 906例,其中阳性2 990例,流感阳性率为16.7%。流感阳性率随月份、季度和年份而改变,南京阳性率高峰主要出现在秋冬季,也伴有一些夏季的高峰。甲型流感主要在夏季、秋季和冬季流行,乙型流感主要在冬季流行。2009-2013年南京优势毒株为甲型H1N1,H3N2和乙型流感。H3N2通常在秋季和夏季达到流行高峰,甲型H1N1大流行在秋季出现高峰,乙型流感主要在冬季流行。南京地区在秋季和初冬出现流行高峰,但有些年份,在夏季和初秋出现H3N2流行高峰。采用移动流行病学方法建立标准模型,一般流感在南京的流行大约持续11周,流行阈值为25.21%,流感阳性的背景率为5.82%。结论 南京流感高峰通常一年发生一次,但在有些年份中,会出现两个流感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某市秋冬季大气PM2.5中镉(Cd)、铬(Cr)、汞(Hg)、铅(Pb)、镍(Ni)、砷(As)的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为政府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该市光明实小、钓鱼台小学为采样点,分别在秋季冬季对PM25进行采样。测定Cd、Cr、Hg、Pb、Ni、As的含量,并利用富集因子(EF)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 除Ni外,其他元素的浓度均为冬季均高于秋季。秋季细颗粒物中As、Cd、Cr、Ni的超标率分别为2619%、2619%、10000%、238%;冬季细颗粒物中As、Cd、Cr的超标率分别为4091%、2728%、10000%。Hg的富集因子大于2,其他元素的富集因子均小于1。所有元素均属于低生态风险。结论 该市大气PM2.5中秋季Cr、Ni、Cd、As浓度超标,冬季Cr、As、Cd超标。除Ni外,其他元素的浓度冬季均高于秋季。Hg为中度富集,而其他元素则没有富集。该市秋冬季大气PM2.5中6种有毒元素均属于低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5.
福州市健康儿童口咽部流感嗜血杆菌带菌情况调查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福州市健康儿童口咽部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带菌情况及菌型特点,提供Hi感染的临床防治依据。方法 选择福州市具有代表性的两所日托幼儿园健康儿童603名,进行口咽部Hi携带率四季监测,Hi分离株进一步作血清学分型及生物学分型。结果 日托健康儿童口咽部Hi携带率以冬季最高(36.7%),秋季次之(18.0%),春季(10.9%)和夏季(12.4%)相近,Hi分离株血清型秋季以Hib携带率最高(6.9%),科季以不岢分型Hi(NTHi)为主,携带率占17.1%,Hib携带率5.4%,秋,冬季其他各血清型携带率较低,Hi分离株生物型在秋,春,夏季分布较为一致,以生物Ⅶ、Ⅷ型占优势,冬季生物Ⅶ、Ⅷ型明显减少。结论 健康儿童口咽部Hi定殖菌携带率及菌型有季节变迁现象,以冬,秋季Hi携带率较高,提示,在重视Hib结合菌苗接种的同时,应加强Hi新型菌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宿县地区1980—199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通过人间疫情监测,证实了疫区由西向东不断蔓延,至1991年全区5县市均为HFRS疫区。疫情以11月至翌年2月为主,呈典型的秋冬季单峰型。年龄以20—49岁青壮年组发病多,职业以农民最多,男多于女,农村青壮年为该病的高危人群。临床分型以轻、中型为主。健康人群总隐性感染率为3.36%。对灭鼠控制HFRS高峰期发病效果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高峰期前灭鼠可达到降低发病率的目的。宿主动物监测显示,室内平均鼠密度为9.85%(884/8977),小家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室外平均鼠密度为11.84%(1069/9025),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鼠带毒率褐家鼠为4.82%,黄胸鼠5.88%,黑线姬鼠4.27%,大仓鼠8.11%,为本区主要传染源。另对海拔高度50M的风景区鼠情调查,共捕鼠7种计119只,捕鼠率为12.57%,社鼠为优势种;社鼠和中华姬鼠为本区首次捕获,也是淮北地区新纪录。发现本区鼠类有1目2科8种,另有食虫目鼠句鼠青科的小鼠句鼠青、麝鼠青2种。对今后HFRS防治工作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康复中心所辖地区小学生水痘突破病例发病特点及规律。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月管辖地区1 681名小学生水痘疫苗接种资料及70例水痘突破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 681人中共发生70例水痘突破病例,发生率为4.16%;1~3岁开始接种水痘疫苗者突破病例居多;突破病例发病年龄9岁组最多;与疫苗接种间隔4年开始突破病例逐渐增多;冬春季发病为主。结论接种水痘疫苗后小学生中仍有一定程度水痘突破病例发生,提示应做好学生及学生家长疫苗接种告知及解释工作;加强冬季和春末、夏初小学生水痘疫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62例年龄为4~31个月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的病例资料,并对电话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儿2岁前发病占79.03%,秋冬季节发病占69.35%;83.87%的患儿于急性胃肠道症状2~3天后出现惊厥,67.74%出现2次及以上惊厥发作,82.26%为全面性发作,72.58%发作持续时间小于5分钟;对15例患儿行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所有患儿发作间期视频脑电图及头颅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随访时间最少1个月,最长为2年,暂未出现复发病例,所有患儿精神运动发育正常。结论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是一种年龄相关的发作性疾病,临床以伴随轻度胃肠炎症状,全面性、丛集性发作为特征,辅助检查多无明显异常,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院秀高 《职业与健康》2012,28(20):2484-2485
目的分析2005—2011年灌云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流行性出血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7 a间中国疾病控制系统中的流行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统计,运用描述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1年共报告HFRS病例269例,年均发病率为4.2/10万,男女发病比例为2.64∶1。其中农民(民工)发病为240例,占全部病例的89.22%。病例主要集中在秋冬季(10月至次年1月份,占全部病例的84.01%),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该县HFRS发病率以农民(民工)为最高,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应加强HFRS疫情监测,提高重点人群的出血热疫苗接种率;加强对鼠密度监测,强化健康教育,从而达到有效控制HFRS的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小儿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经痰培养确诊为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107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62.62%的患儿发病年龄为6个月内,64.49%的患儿为秋冬季节发病。临床均有咳嗽,39例伴有发热,主要并发症为Ⅰ型呼吸衰竭、Ⅱ型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其中两个系统并发症者39例(36.45%),三个系统并发症者5例(4.67%),47例(43.93%)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43例(40.19%)有原发基础性疾病,主要是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和低体重儿、营养不良。亚胺培南耐药菌感染患儿较非耐药菌感染患儿更易发生肺外并发症。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9.35%)耐药率最低。临床痊愈和显效90例,有效11例,4例未愈自动出院,死亡2例。结论小儿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以年龄6个月内、合并有原发基础性疾病婴儿发病率高,且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