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 ,是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品种审定的主要依据。新品种本身的优劣 ,是多种性状相互作用的结果 ,除产量外成熟期、抗逆性、籽粒品质等性状都对品种的评价产生影响。因此 ,农作物新品种的综合评价是新品种选育、审定及推广工作的重要环节。对农作物品种区试资料的分析 ,若仅对产量作方差分析 ,而不对影响品种的其它主要性状综合一起进行量化分析比较 ,就不能全面客观准确评价参试品种的优劣。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 ,能评价参试品种多个性状的综合表现 ,可以克服上述统计分析方法的不足。笔者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方差分…  相似文献   

2.
应用DTOPSIS法综合评价西昌市粳稻新品种(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08年西昌市新培育和引进的水稻新品种(系)为材料,应用DTOPSIS分析法,对其16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的8个品种(系)中,与理想品种性状的相对接近度依次为:西粳2号〉西粳1号〉西粳3号〉合系22-2(CK)〉BM-2〉B168〉BM-3〉B169〉BM-1。西粳1号、西粳2号和西粳3号综合表现优于对照,说明运用DTOPSIS法对水稻品种进行评判可以达到优中选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鉴定绿豆新品种在通辽地区的适应性和品种的优良程度,对绿豆的12个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并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加权关联度分析原理与方法对性状综合评估分析.结果表明:维绿1号、河北明绿比较适应通辽地区的生产条件.灰色加权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估结果与品种实际表现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4.
灰色关联分析在大豆育种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分析了15个大豆品种的主要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并对2004年黄淮海中片国家大豆品种区试结果进行了评判。结果表明,与大豆产量关联度大小的顺序是:荚粒数>单株粒重>主茎节数>单株粒数>株高>有效分支>百粒重>生育期>单株荚数。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大豆品种优劣的排序与产量方差分析结果相关性极显著,可以用灰色关联分析和方差分析结合起来对品种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5.
小麦新品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参加1997-1998年度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春水组10个品种(系)的12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描术客量化评估,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了参试品种(系)的优劣,笔认为,与等权关联度排序相比,加权关联度排序的评估结果更能反映品种产量等钦个性状的实际表现;构造参考品种和赋予不同性状以不同权重是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1998年长江上游油菜区试的资料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9407N是综合性状最好的品种,其次为sc94005和油研7号。评判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品种加工番茄的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分析方法,对8个酱用番茄栽培品种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在供试的8个品种中,与理想品种性状的关联度次序依次为:红霸〉红运〉石红9号〉新番7号〉石红4号〉新番8号〉里格尔〉UC-82。即红霸、红运综合表现最好,UC-82表现最差。此评价结果与各品种实际表现基本一致。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综合分析加工番茄新品种较合理,对加工番茄选育与推广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春性小黑麦材料抗旱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筛选抗旱性相对较强的小黑麦品(种)系,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隶属函数值、模糊聚类分析方法,通过室内模拟干旱与大田干旱实验相结合,对20个春性小黑麦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部分生理性状与产量抗旱指数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再采用隶属函数值法对参试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各生育阶段各性状与产量抗旱指数的关联度排序与综合三个生育阶段的各性状的总关联度排序趋势一致(除离体根系失水速率)。再通过综合评价与聚类分析,最终筛选抗旱性相对较强的小黑麦抗旱品种(系)05草鉴10、05草鉴12和H03—5。  相似文献   

9.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 ,对 1 995~ 1 996年新疆大麦新品种区域试验中的 6个供试品系进行了多性状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大 943品系综合性状最好 (r1=0 .7785) ,POLAND次之 (r2=0 .7671 ) ,HARRINGTON综合性状最差 (r6=0 .690 1 )。综合评判结果与品种 (系 )在生产实际中的表现基本一致。认为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审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应用灰色系统中关联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首次对甘蓝型春油菜6个杂交种的13个经济性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依据各杂交种的灰色关联度排序进行的综合评估结果与杂交种的实际表现的单项产量因素比较法一致,也与油菜产量结构因素增产潜力趋势极为吻合。因此认为,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完全可以应用于油菜杂交种的评估,而且具有综合性强,简便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昭觉县高寒粳稻品比试验中的20个高寒稻新品系的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等11个主要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加权关联度进行分析评价的结果优于一般关联度的评价结果,与田间综合评价情况更相符,其综合评价排序结果与产量排序基本一致,新品系中H14、H3综合性状最佳,H2、H9次之。  相似文献   

12.
通过油菜品种比较试验,建立了油菜抗病品种综合性状灰色选择模型.灰色关联度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优质油菜新品种zs049、zs821、zs220与理想抗病品种关联度大,综合性状表现优异,应重点关注和示范.  相似文献   

13.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新疆栽培的5个红花品种(系)的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954017品种综合性状最好(r=0.8470),958060次之(r=0.7640),958039综合性状最差(r=0.6200)。综合评判结果与品种(系)在生产实际中的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为选育高产、高糖、抗逆性强且适应广西蔗区种植的甘蔗(Soccharum officinarum)优良新品种,以甘蔗新品种(系)桂热1号(GR1)和桂热2号(GR2)为试验材料,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对照,进行多年多点的跟踪种植试验,所得结果运用灰色关联度及TOPSIS法进行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产糖量的因素依次为蔗茎产量>有效茎>株高>分蘖率>蔗糖分>茎径。对3个品种甘蔗的TOPSIS综合评价高低排序为GR2>GR1>ROC22。GR2的蔗茎产量最高、有效茎条数多、综合评价最优,是优良的甘蔗品种,适宜进一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14个油用向日葵新品种(系)综合性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4个油用向日葵新品种(系)综合性状进行评价.加权关联排序为:S27>F53>Y-85>Y-86>TO12244>F60>Y-103>Y-82>Y-78>Y-102>诺葵212>Y-87>Y-81>Y-101. S27在所有参试品种(系)的田间产量表现较好,排在第2位,含油率排在第3位,结实率排在第2位;F53虽然产量只排在第3位,但花盘直径、结实率、百粒重均排在第2位;Y-85在所有参试品种(系)的田间产量表现最好,排在第1位;Y-87产量较低,排在所有参试品种(系)中倒数第4位,含油率是所有参试品种(系)中最低的;Y-81,产量较低,排在所有参试品种(系)中倒数第2位;Y-101在所有参试品种(系)中产量最低的.S27、F53、Y-85油用向日葵品种(系)的加权关联度较大,说明这3个品种(系)的综合性状优秀,适合生产推广;Y-87、Y-81、Y-101加权关联度排序靠后,不宜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就灰关联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农作物品种综合评判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使用灰关联分析法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综合评判的具体做法与步骤,并以鲁西北棉区两熟的小麦配套品种(系)为例,进行了具体的评价计算,计算结果全面客观,切合实际,克服了以往评判中只注重某一或某几种性状而忽视其它性状所造成的偏差,表明灰关联分析法是进行农作物品种综合评判的一种便于操作的,科学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多棱大麦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14个多棱大麦材料的8个相关因素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成熟前时间、小区穗数、抽穗前时间、千粒重、穗粒数、单株穗数、幼苗习性。在多棱大麦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中,应在适当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基础上主攻单位面积的穗数,选育(选用)多穗大穗型品种,并兼顾其它有利生物学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玉米区域试验新品种的灰色关联度综合评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灰色理论对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18份玉米新品种的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了各品种的综合评判值。结果表明:新品种的优劣顺序为:DX758,隆玉117,滑丰06-3,S608,焦单6号,奥玉3450,HM926,河单19,丰黎7201,郑单958,BN183,NH0417,桥玉6号,天单1号,郑单502,原丰一号,新黄单901,郑单501。依据综合评价结果,选择玉米新品种,达到提高鉴定新品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利用4个常用两用核不育系与10个恢复系杂交.对F1代产量性状进行差异性分析、一般配合力比较、相关性分析和通径系数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不育系配组后代性状中.均有不同的优势表现.对产量的主导影响因子不同.一般配合力表现差异较大.且对产量的相对影响重要性不同.在配制组合中,要综合兼顾各性状间的关系.不同不育系不同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