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诺如病毒疫情暴发的病原体基因分型情况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患者的肛拭子标本,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标本采用巢式PCR扩增诺如病毒VP1基因区(ORF1-ORF2),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鉴定后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9起暴发疫情共检测标本101份,诺如病毒阳性标本共54份,总阳性率为53.47%,其中GⅡ型标本52份,GⅠ型标本1份,GⅠ和GⅡ型混合感染标本1份。测序成功获得48份阳性标本GⅡ型诺如病毒VP1基因序列,47份为GⅡ.P16/GⅡ.2亚型,其中45份与2016年中国香港株(KY771081)和中国广东株(KY485113)同源性最高,2份与2017年中国江苏株(KY806301)和2016年泰国清迈株(MF972308)同源性最高;1份为GⅡ.P7/GⅡ.6亚型,与2014年中国台湾株(KM267741)同源性最高。结论 2017年该区诺如病毒疫情暴发的主要型别为GⅡ型,优势流行株为GⅡ.P16/GⅡ.2亚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8—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6所学校发生的急性胃肠炎疫情GⅠ诺如病毒的基因型别特征。方法 收集2018—2019年西城区6所学校急性胃肠炎病例的粪便标本37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RTPCR)对提取的GⅠ和GⅡ诺如病毒核酸进行检测。采用RT-PCR进行GⅠ诺如病毒聚合酶区和衣壳蛋白VP1区部分片段的扩增和测序。用诺如病毒在线分型工具对测序成功的毒株进行初步鉴定和基因分型,用BioEdit 7.0.9.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用MEGA 6.06软件构建进化树。结果 6所学校(18,S1~S4和19,S5~S6)发生的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疫情均为聚集性疫情,GⅠ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率为83.78%(31/37),GⅡ诺如病毒未检出;聚合酶区和衣壳蛋白VP1区进化分析分别显示,1起疫情的4株诺如病毒毒株分别与GⅠ.Pd参考株和GⅠ.3b参考株在同一分支,5起疫情的19株诺如病毒毒株与GⅠ.Pb参考株和GⅠ.6a参考株在同一分支;每所学校毒株相似性为100.0%。双区分型合并结果,1起疫情由GⅠ.Pd-GⅠ.3b引起,该重组株与GⅠ.3[P13]/H...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4年浙江省湖州市急性腹泻患者诺如病毒感染状况及基因特征,为加强感染性腹泻监测与综合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湖州市综合性三级乙等和二级甲等各一家医院的粪便标本797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并对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标本进行衣壳蛋白区的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797份粪便标本中149份检出诺如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率18.70%(149/797),以GⅡ基因型为主,占89.26%(133/149)。衣壳蛋白区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检出的诺如病毒有5种GⅠ型别和7种GⅡ型别,包括GⅠ.1、GⅠ.2、GⅠ.5、GⅠ.6、GⅠ.7、GⅡ.2、GⅡ.3、GⅡ.4、GⅡ.6、GⅡ.8、GⅡ.17、GⅡ.21,以GⅡ.4 Sydney_2012(55.5%)、GⅡ.17(25.5%)型为主。结论 诺如病毒在湖州市急性腹泻患者中存在较高感染,并且基因型别复杂,除了流行优势型别GⅡ.4外,2014年底还出现GⅡ.17型诺如病毒的流行,因此应加强诺如病毒腹泻监测工作,为今后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吴晓芳  徐德顺  纪蕾 《疾病监测》2009,24(8):590-591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技术,对疑似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疫情标本进行核酸检测,为疫情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技术支持。方法从18例粪便标本中提取RNA,进行诺如病毒核酸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18份标本中有13份诺如病毒核酸RT-PCR检测阳性,阳性率为72.2%。其中6份标本中检出诺如病毒Ⅰ型;6份标本中检出诺如病毒Ⅱ型;有1份标本同时检出诺如病毒Ⅰ型、Ⅱ型。结论应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诺如病毒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北京市丰台区2014年5-6月发生的3起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进行病原体鉴定及基因分型。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62份病例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标本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RNA多聚酶区部分序列,使用BioEdit及Mega 6.0软件对扩增序列进行同源性及进化分析。结果 36份标本中检出GⅡ型诺如病毒,阳性率为58.06%;序列分析表明幼儿园为GⅡ.7型,学校1为GⅡ.8型,学校2为GⅡ.6型。结论 诺如病毒是引起丰台区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体,丰台区流行的诺如病毒基因型存在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了解2018年5-6月甘肃省兰州市发生的2起学校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诺如病毒分子特征,并进行溯源分析。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对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检测,对阳性标本聚合酶区–衣壳蛋白区核苷酸进行测序和同源性分析,采用MEGA 6.0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2起学校胃肠炎疫情均为诺如病毒GⅠ引起,5月28日至6月4日的一起疫情发病50例,罹患率为3.24%。6月1-13日的疫情发病35例,罹患率为4.76%;流行病学调查提示,2起疫情均与小饭桌就餐和密切接触相关。33份标本中检出诺如病毒GⅠ核酸阳性标本13份。对阳性样本的RdRP和VP1区的部分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和比对,第1起疫情为诺如病毒GⅠ.3[P13]基因型,第2起疫情为GⅠ.6[P11]基因型。结论兰州市城关区2起学校急性胃肠炎疫情分别由GⅠ.3[P13]型和GⅠ.6[P11]型诺如病毒引起,应加强诺如病毒监测,强化中小学附近小饭桌等集中就餐场所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汪鹏  王雪莹  康倩  于德山 《疾病监测》2023,38(2):233-236
目的 通过对2021年6月甘肃省兰州市某幼儿园发生一起以呕吐、腹泻为主症的聚集性疫情,确定引起本次疫情的病原体。方法 采集发病幼儿肛拭子、食堂、教室等环境标本共44份(17份患儿肛拭子标本和27份环境标本),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及札如病毒核酸,肛拭子进行致泻菌分离培养。结果 44份标本未分离到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等致病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及肠道腺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札如病毒核酸检测到患儿肛拭子阳性11份,其余标本均为阴性。选取其中2份强阳性标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为札如病毒GⅠ.2型,基本局部比对搜索工具(BLAST)结果与2016年深圳市发现的札如病毒全序列相似度在98.96%~98.98%。结论 此次聚集性疫情由札如病毒GⅠ.2型引起,是甘肃首次发现札如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提示应加强病毒性腹泻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9.
帅慧群  寿钧  商晓春  赵雪琴 《疾病监测》2012,27(12):1013-1014
2011年3月8日, 杭州市下城区一实验小学二(2)班多名学生发生不明原因呕吐、腹泻、腹痛、头晕等症状,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搜索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患者粪便和饮用水进行病原菌、腹泻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7份患者粪便中6份为G Ⅱ型诺如病毒阳性;6份饮用水样中4份为G Ⅱ型诺如病毒阳性,6份饮用水样菌落总数均超标,5份大肠菌群超标,13份标本均未检出致病菌。确定此次学校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是由诺如病毒污染桶装饮用水引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浙江省湖州市急性胃肠炎病例中GⅠ型诺如病毒的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别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湖州市2家哨点医院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病例的粪便标本1 259份。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RT-PCR)对提取的病毒RNA进行GⅠ和GⅡ型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采用RT-PCR对GⅠ型阳性标本进行RdRp区和VP1区部分片段的扩增和测序。 综合在线分型工具和系统进化分析的结果判定病毒基因型别。结果诺如病毒核酸阳性171份,阳性率13.58%。 GⅡ型和GⅠ型诺如病毒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1.83%(149/1 259)和2.70%(34/1 259),GⅡ型诺如病毒为检出的主要型别。 GⅠ型诺如病毒主要检出于2018年上半年。 2018年2 — 6月各月GⅠ型诺如病毒的检出阳性率均大于监测期间GⅠ型的平均检出阳性率。 基因分型结果显示,2018年检出的GⅠ型诺如病毒包括GⅠ.P4-GⅠ.5、GⅠ.P2-GⅠ.2、GⅠ.P1-GⅠ.1、GⅠ.Pd-GⅠ.3、GⅠ.P4-GⅠ.4、GⅠ.P2-GⅠ.5。 其中GⅠ.P4-GⅠ.5、GⅠ.P2-GⅠ.5和GⅠ.Pd-GⅠ.3重组型诺如病毒首次在湖州市检出。结论湖州市流行的GⅠ型诺如病毒基因型别多样,重组现象明显。 应加强GⅠ型诺如病毒在当地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以及时发现新的变异或重组株。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流行动力特征和传播途径,为其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流行季节对深圳市龙岗区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学特征描述,对动力学特征、流行强度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47起,病例635例,平均罹患率为12.92%。 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主,12月至次年2月高发,以幼托儿童和学生发病为主。 生物样品平均检出率为33.33%,以诺如病毒GⅡ型为优势株。 疫情规模范围6~99人,首例发病–报告时间平均2.14 d,平均持续时间2.68 d,病例增长速度范围2~25人/d;基本再生数范围5.00~17.00,平均9.91。 幼儿园、学校和服务业场所疫情平均基本再生数分别为9.72(n=39)、12.00(n=5)和8.34(n=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09,P=0.308)。 44起(93.62%,44/47)疫情传播途径为人传人,涉及厨卫工人感染的食源性传播3起,未发现水源性传播疫情。 2016年冬至2017年春流行强度明显高于前2个流行同期。结论诺如病毒在聚集性疫情中具有很大的基本再生数,极易在幼托机构和学校引起大规模的暴发疫情,需在疫情早期对传染源、传播途径等关键环节采取各项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加强我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监测与防控工作,更新相关技术指南,提出技术关键点的措施建议。方法收集2006—2013年在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所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数据、全国病毒性腹泻监测网络2006—2012年数据以及国内外诺如病毒感染监测和控制技术指南及有关文献,分析我国诺如病毒发病情况、病原分型和暴发危险因素,监测及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国内外相关防控技术指南。结果2006—2013年全国诺如病毒腹泻暴发疫情报告数逐年上升,共报告56起,发病4979例,平均每起暴发89例病例,主要病原类型包括GⅠ型、GⅡ型。在病毒性腹泻监测哨点医院住院的5岁以下儿童腹泻病例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从2007年的11.2%上升至2011年20.3%,2012年为15.3%。结论我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和住院病例呈上升趋势,暴发规模较大,暴发监测的敏感性有待改进。本研究提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主要技术措施建议,对指导开展我国诺如病毒腹泻防控工作,更新技术指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2020年甘肃省兰州市某大学发生的一起诺如病毒感染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环境因素,为诺如病毒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设计调查表收集病例资料及其他疫情数据,采集健康、患病学生等的肛拭子和粪便样本以及环境涂片,使用诺如病毒(GⅠ/Ⅱ)核酸检测试剂盒,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进行检测。对于GⅡ型诺如病毒阳性的样品,扩增部分RNA依赖RNA聚合酶区和衣壳区核苷酸序列并进行分析,利用诺如病毒基因在线分型工具鉴定基因型。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此次疫情共发现459例临床病例,罹患率为3.01%。其中女性罹患率(3.75%)高于男性(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85,P<0.001)。A、B、C、D宿舍区学生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314,P<0.001),D区最高(3.73%),病例占总病例数的64.05%。腹泻组和无症状组诺如病毒阳性率分别为78.52%和4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0,P=0.009)。食堂职工与后勤职工诺如病毒阳性...  相似文献   

14.
张辉  李倩  唐红  刘继锋  李思瑶  李焱 《疾病监测》2022,37(6):844-849
  目的   调查2021年西安市一起幼儿园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和暴发原因,并对病原体进行分子鉴定分型。  方法   根据诺如病毒疑似病例定义主动搜索病例,同时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病例的临床症状和三间分布特征,结合队列研究方法分析疫情暴发原因;采集典型病例肛拭子样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和基因测序分型。  结果   该起暴发疫情共持续3 d,累计报告病例31例,病例均为幼儿,罹患率为14.16%(31/219),其中4岁病例占比最大(93.55%,29/31),小(4)班罹患率最高(40.00%,12/30);病例临床症状主要为呕吐(100%)、腹泻(12.90%)和腹痛(6.45%),无重症和死亡病例。 流行曲线提示疫情为一次性暴露后同源感染引起。 队列研究显示近距离暴露呕吐物幼儿发病风险是远距离暴露幼儿的3.98倍(相对危险度 = 3.98,95% 置信区间: 2.159~7.334)。 病例样本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为61.54%(8/13),经基因测序和鉴定分型确定渉疫毒株为GⅡ.3[P12]基因型诺如病毒。  结论   该起疫情暴发原因是托幼儿童暴露于首发病例呕吐物形成的气溶胶,感染毒株为GⅡ.3[P12]基因型诺如病毒。 建议托幼机构加强教职工诺如病毒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尤其是对病例呕吐物和排泄物的应急处置,防止类似疫情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5.
白尧  李焱  刘继锋  陈志军 《疾病监测》2020,35(8):773-776
目的调查2019年西安市X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腹泻暴发疫情的致病因子或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和建议。方法开展病例搜索和现场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采集病例及相关人员、医院水及环境表面等标本,并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调查住院患者、家属陪护、医院职工169人,累计发病22例,总罹患率为13.02%。 病例临床表现以腹泻、腹胀、呕吐等为主。 病区住院患者罹患率明显高于家属陪护(χ2=16.341,P<0.01);与首发病例共用厕所的住院患者及其家属陪护罹患率明显高于不共用厕所者(χ2 =3.907,P< 0.05)。 尚未发现水源性和食源性可疑危险因素。 20份病例标本和1份病房拖把表面涂抹标本检测结果为诺如病毒GⅡ型核酸阳性。结论该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属于医院感染事件,由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 传染源为隐性感染者或病毒携带者, 病毒通过病房污染拖把(共同介质)以人–环境–人的模式造成传播, 采取针对性措施后疫情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21年山东省某小区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流行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分析疾病的流行情况,采集水样本、典型病例的粪便或呕吐物、密切接触者的肛拭子标本进行胃肠炎病毒检测,对阳性样本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   搜索到病例69例(9例为小区内幼儿园儿童,60例为社区居民), 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76.81%),腹泻(69.57%)。 0~5岁儿童罹患率最高(21.18%)。 17份病例标本和2份密切接触者标本GⅡ组诺如病毒阳性,基因型均为GⅡ.4[P16]。  结论   本次事件是由GⅡ.4[P16]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是由患病儿童呕吐物造成环境污染,社区人员密切接触导致,及时识别和妥善处置是疫情防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浙江省腹泻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的调查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浙江省2013-2019年报告的有腹泻病例的暴发疫情,分析其发生时间、空间、罹患率、持续时间、病例临床特征、病原学检测等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并比较其差异.结果 在851起报告事件中,共发现317起暴发疫情有报告腹泻病例,涉及16种疾病,按事件报...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调查广东省广州市某幼儿园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探索暴发的可能传播途径及危险因素,制定疫情防控措施。方法2019年10月24日,制定病例定义并进行病例搜索,开展病例个案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自制问卷收集相关信息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集病例及相关人员肛拭子标本,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结果2019年10月13-24日,该幼儿园共报告感染性腹泻病例25例,罹患率为9.80%(25/255),无重症和死亡病例;病例临床表现以呕吐(96.00%)为主;流行曲线提示为点源暴露后人–人传播增殖模式;病例主要集中在教学楼二楼的中一班,不同楼层、不同班级间罹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均为幼儿,男性发病11例,罹患率为9.56%,女性14例,罹患率为10.20%,男女性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3,P=0.558);发病前3 d接触过患者(OR=8.308,95%CI:1.831~37.698)、暴露在患者呕吐物1 m内(OR=6.429,95%CI:1.368~30.209)和疫情期间使用过园内大型玩具(OR=57.255,95% CI:8.390 ~ 390.718)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24份肛拭子标本检出GⅡ.4型诺如病毒。结论本次暴发疫情由GⅡ.4型诺如病毒引起,人际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 建议托幼机构加强教职员工传染病知识培训,加强通风、卫生消毒措施,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登记制度,预防和控制诺如病毒胃肠炎等疾病在托幼机构中的发生,保证儿童的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18年河北省一起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的流行特点及暴发原因,探讨疫情处置经验。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收集2018年河北省一起疫情发生学校的基本情况,搜索病例并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描述疾病流行特征,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及危险因素探索,同时采集患者粪便或肛拭子、食物和水等环境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及肠道致病菌的检测。结果本次疫情持续6 d,累计发病55例,涉及16个班级,罹患率为1.60%。 其中男性34例,女性21例,男女性别比为1.62∶1,年龄为6~37岁,平均年龄9.13岁。 患者症状以呕吐(92.73%)、腹泻(65.45%)为主,无重症死亡病例,病程1~2 d。 危险因素调查显示,高发病班级与无病例班级学生饮食及饮水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次调查共采集病例标本19份,11份标本GⅡ组诺如病毒阳性,1份标本星状病毒阳性。 采集食品及水样本41份,检测肠道病毒均阴性,细菌学指标亦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该起暴发疫情由GⅡ组诺如病毒感染引起,人–人接触或呕吐物形成的气溶胶传播在疫情中起关键作用,首发病例发现、隔离不及时及呕吐物处理消毒不规范是导致疫情扩展蔓延并最终暴发的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