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HLB型空心环流稠油抽油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爱民  于新哉 《石油机械》1998,26(12):23-24
针对稠油开采中稠油粘度高、摩擦阻力大、原油不进泵、抽油杯柱下行困难,以及油管结蜡等问题,大港油田新世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研制出HLB型空心环流稠油抽油泵。该型泵配用电热空心杆和空心杆可分别实施越泵加热和泵下注入稀释剂降粘工艺,解决了稠油不进京及杆柱下行困难等问题;井下可不安装泄油器,并可不动管柱进行测试和对稠油层注入蒸汽,实施蒸汽吞吐开采工艺。现场试验及应用表明,这种泵具有泵效高、结构简单、作业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电杆越泵加热技术试验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杆越泵加热技术是把整筒抽油系改制成空心环流抽油泵,把空心抽油杆直接穿越过泵下到泵下一定深度,电缆下入空心杆中,利用集肤效应原理,同时对泵上、泵下及泵体内的原油加热,降低原油粘度及原油入泵阻力,提高油井产量。该技术解决了特稠油、超稠油入泵难的难题,是开采深层特稠油、超稠油这类无法动用油藏的一种切实可行的采油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3.
电热空心抽油杆越泵加热装置在稠油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热空心抽油杆越泵加热装置是在电热空心抽渍杆的基础眼展起来的,它借助于电热空心抽油泵,将空心抽油杆和整体电缆穿过电热宽心抽油泵的柱塞内孔,游动阀叫成,固定阀总成,并延利至尾管的一定长度,通过回路短节使整体电缆和空心抽油杆内壁构成回路,由地面控制柜送入单相工频交流电,利用集肤效应原理,使杆壁发热,从而实现泵上,泵中,泵下同时加热,降低泵下原油粘度,增加原油的流动性,解决高粘,高凝,高含蜡原油不入泵以  相似文献   

4.
空心抽油杆穿空心泵电加热采油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宝福 《石油机械》1997,25(7):17-21
空心抽油杆穿空心泵电加热采油技术是解决稠油及超稠油开采的有效方法,依据该技术而研制的空心抽油杆穿空心泵电加热采油装置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介绍了该装置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指标;分析总结了该装置在各油田的应用情况;为提高热采效果,提出了应用该装置开采稠油及超稠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过泵中频电热采油技术与配套装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辽宁华孚石油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过泵中频电热采油技术装置 要程控中频电源、空心抽油杆、钢铠电缆和空心环流泵等四大部分构成。在介绍中频电热采油工作原理和空心环流泵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论述了过泵中频电热采油技术参数(加热深度、温度和电功率)的确定。对同一口井工频与中频电热采油耗能的测试对比分析表明,过泵中频电热采油经工频电热采油节能20%-40%。该套技术装置在辽河、胜利油田推广应用近800口井,获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洲城油田洲Ⅲ断块QK - 18井原油粘度与温度基本呈半对数线性关系 ,含水对粘度的影响较大。矿场试验表明 ,CO2 吞吐能有效降低稠油粘度 ,增加近井地带的驱动能量 ,改善稠油流动性 ;反馈式稠油泵和电热杆加热系统可保证稠油井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7.
寻长征 《石化技术》2022,(1):191-193
由于稠油粘度高,流动阻力大,稠油举升需要采取井筒降粘工艺,有多种井筒降粘配套工艺技术可供使用,每种工艺因工作原理、适用条件和技术成熟情况,在不同油田有其适应性问题.论文根据孤东油田稠油井实际井筒降粘工艺实施情况,在分析电热杆加热工艺、泵上掺水工艺、双同心管空心杆热流体密闭循环加热工艺的特点和应用效果基础上,提出在高含水...  相似文献   

8.
河南油田引井应用空心杆过泵电热开采技术,通过工艺配套和技术参数优选,在南襄盆地泌阳凹陷B103井白云岩层系稠油开发试验中获得了成功。实践表明,这一技术对提高稠油井泵能力及解决在举升过程中由于降温增粘导致抽油杆柱在油和内运动阻力增大的问题有明显的效果和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空心杆越泵电加热技术是在空心抽油杆交流电加热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把原先的管式整筒泵改制成空心环流泵,使空心抽油杆直接穿越过泵,同时对泵上、泵下及泵体本身加热,从而降低原油粘度,减少入泵阻力,提高了泵效。空心泵是由泵筒及内套柱塞两大部分组成的。泵体的空心拉杆和泵下部分分别采用th32和th34mm的空心杆,可实现对油层中部的加热,减少井底原油的流动阻力。冷一166井的原油50℃时粘度为19763恤k·S,胶质沥青质含量达50.O4%,采用普通电杆加热时泵抽汲不出,井下液面在80(),示功图显示油稠不久泵。采用空心杆越泵…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电潜泵在胜利浅海油田稠油开发中遇到的问题, 研制了电潜泵泵下电加热装置,并配套形成了适合海上电潜泵管柱的泵下电加热技术。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电潜泵吸入口处原油粘度, 减小电潜泵机组负荷, 提高泵效, 增加原油产量; 动力电缆与筛管式加热器同时发热, 保证了全井筒的原油温度, 同时耐温耐压能力强, 抗挤毁强度高, 使用寿命长; 该技术可与潜油螺杆泵等技术配套应用, 解决部分稠油井稠油在井筒中流动困难和难以举升的问题。该技术在胜利浅海油田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开采较高粘度的稠油,常规螺杆泵往往表现出故障率高、举升效果差。为此,提出了电热杆螺杆泵采油方法。该方法通过空心电热杆增强螺杆泵系统动力传动杆的抗扭能力,改善井筒原油的流动性,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工况。现场试验表明,电热杆螺杆泵采油系统对较高粘度的稠油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多功能稠油泵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一般抽油泵、防砂泵和稠油泵都无法使出砂严重且原油粘度高的油井正常生产,而成功的防砂均会不同程度地降低油井的产能。为此,研制了多功能稠油泵。这种新型抽油泵采用特殊的抽稠结构、强制启闭结构和沉砂结构,可有效避免砂卡和拉缸现象,提高稠油充满系数,从而防止气(汽)锁。这种泵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可举升粘度≤400mPa·s的原油,与电热杆配套,可实现原油粘度10000mPa·s以内油井的开采。20余井次的现场应用和30余井次的推广应用表明,这种泵可提高产液量和产油量,且泵效明显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针对鲁克沁深层稠油埋藏深、粘度高、地层出砂严重、杆柱断脱频繁、螺杆泵无法进行常规开采的现状,设计了一种掺稀管柱,并通过掺稀稠油的室内试验和泵的举升压头研究,配合最小携砂排量研究,完成了深层稠油螺杆泵开采技术配套。应用该技术在鲁克沁深层稠油中首次将泵下至2000m,日节电30%以上,平均日增液8.1m3,解决了空心杆断脱、蜡堵和卡泵的问题。该技术推广应用后,可降低一次性投资,降低采油成本,提高油井产量及生产效率,实现油田的低成本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4.
1.前言空心电热杆采油系统,主要由地面供电控制和井下加热两大部分构成。井下加热部分采用空心抽油杆和特制加热电缆。该工艺具有施工简单、成本低、热效率高等特点,是开采高凝、高粘、高含蜡油藏的一种新的措施。它不但可提高油井综合时率和泵效,而且还可以解决低产稠油井  相似文献   

15.
空心转子螺杆泵过泵加热采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普通简易开采稠油电加热技术只能实现泵上加热,常出现稠油进泵困难、负荷重、卡泵、抽油杆断脱等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河南油田在部分稠油开发中配套应用了空心抽油杆电加热技术,并实现了空心转子螺杆泵过泵加热及斜直井加热配套。该技术和其他电加热技术相比具有工艺简单、现场施工方便、加热效果明显等优点。并解决了该油田热采区块部分斜直井因油稠而在生产后期出现光杆下不去、吞吐周期短、吞吐效果差的问题。该技术在河南油田现场实施8井次,工艺成功率和有效率达100%,共增油1465.2 t,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周志宏  曾华 《石油机械》1995,23(10):29-33
用水力喷射泵开采含砂稠油,由于泵结构简单、且无运动件,解决了泵的砂卡问题。在设计喷射泵时,考虑了两个问题:一是原油粘度随油层温度的下降而增加,泵效又随原油粘度的增加而降低,为此对注蒸汽后油层温度的变化作了定性分析后,给出了可供拟合油层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曲线的温度-时间关系式。二是为方便注蒸汽,设计了一种特殊结构的底阀,可不起出底阀直接由抽转注。  相似文献   

17.
中深层稠油油藏由于埋藏深、原油黏度大,原油在地层和井筒中的流动性差,采用普通常规的蒸汽吞吐、蒸汽驱等浅层稠油开采技术进行开采比较困难。解决中深层稠油的开采问题,必须解决原油的流动性问题。以新疆油田吉7井区为代表,开采中采用了储层改造、空心泵配套过泵电加热、螺杆泵举升、掺液降黏等一系列工艺技术,取得了有效、经济的开发效果,通过技术集成实现了中深层稠油技术可采,单井产量比试验前增加1倍,同时生产成本降低了1/3,解决了油藏开发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原油粘度大、产液含水低和环境温度较低时应用现有稠油举升工艺会造成油井无法正常生产,严重时还会引起抽油杆断脱。为此,研制了新型逆向抽稠泵。该泵主要由泵筒、柱塞和换向阀组成,其主要特点是油管进油套管出油,靠油管掺水和液柱压差解决稠油井常见的光杆缓行问题,对稠油的适应性较强;柱塞上没有阀门,靠换向阀实现产液从油管到套管的换向。该泵在现场应用12口井,成功率100%,平均单井日增液21m3,日增油1.7t。  相似文献   

19.
深层稠油完井管柱及有杆泵系统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东稠油油藏埋藏深,原油粘度高,井筒举升困难,其完井管柱和有杆泵系统主要靠经验设计,缺乏定量的优化。针对这一现状,通过井筒温度分布规律的建立和稠油掺稀油的粘度-温度关系数据测试结果,建立稠油油井抽油杆摩阻载荷数学模型,开发出1套稠油有杆泵举升优化设计软件,优化完井管柱尺寸及有杆泵系统,泵挂由2800m加深至3000m,在降低开采成本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单井产量。  相似文献   

20.
胜利油区稠油非达西渗流启动压力梯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对胜利油区稠油油藏不同原油粘度、不同渗透率、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岩心进行渗流实验,研究了稠油在多孔介质下的渗流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稠油在多孔介质下表现为具有一定启动压力梯度的非达西渗流;其中,普通稠油表现为拟塑性渗流特征,特、超稠油表现为膨胀性流体渗流特征。对稠油非达西渗流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计算稠油启动压力梯度的公式。稠油渗流的启动压力梯度受储层渗透率、加热温度、地层原油粘度及沥青质含量影响,储层渗透率越大、油层加热温度越高、原油粘度越低、沥青质含量越低,其启动压力梯度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