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8位单片机驱动PCI总线网卡的设计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采用8位单片机80C51和PCI总线主控I/O加速器芯片9054驱动PCI总线网卡以实现RS232串行设备与以太网连接的设计方案。采用该方案可以方便的实现单片机上网,为现场串行设备的网络化管理提供基础,给出了硬件接口电路的设计与实现方法,程序设计采用了C51语言,便于移植和调试,并且提供了主要程序原代码。  相似文献   

2.
基于TMS320F2812和USBI00的CAN—USB总线通信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成  刘晓刚  刘春生 《现代电子技术》2011,34(2):176-178,181
介绍了一种基于DSP的CAN控制器和USB芯片的USB总线和CAN总线的通信模块的设计,提出了一种使用USB接口实现CAN总线网络与计算机连接的方案。利用USBl00芯片可在不了解任何USB协议的情况下,完成计算机RS232串口升级为USB接口,同时CAN接口采用DSP片上CAN控制器,硬件设计极为简单。在DSP的控制下,PC机与CAN节点可以双向通信,通信波特率可高达1Mb/s,传输数据稳定,可靠。实验证明,运用TMS320F2812片上eCAN模块来构成CAN总线通信系统更为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3.
GP-IB通用接口是为可程控仪表仪器设计的国际标准,大多数仪器都提供了GP-IP接口;VXI总线系统是一种开放的模块化仪器总线系统,在自动测试,通信,自动控制等领域得到迅猛发展。本文介绍了综合这二种技术的计算机测试系统的组成和设计。  相似文献   

4.
基于CAN总线与以太网的嵌入式网关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加升  李宁  曾哲 《现代电子技术》2009,32(14):69-71,77
提出一种工业现场总线与以太网互联方法,介绍以太网与CAN现场总线之间协议转换网关的设计与实现,采用AT89C55作为主处理器,通过两个接口芯片实现CAN总线与以太网的互连,分别给出其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思想.经实际验证,该设计比同类产品,具有更高的性价比,为企业信息网络与控制网络集成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CAN总线的网络监控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属于现场总线(field Bus)的范畴。介绍一种基于CAN总线的网络监控系统方案。该系统由上位机(PC机)、下位机(单片机F040)组成,采用CAN卡和单片机本身集成的CAN模块作为上、下位机通讯接口。上位机与CAN卡的接口采用VB编写,本文还给出了单片机中CAN模块通信的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PROFIBUS现场总线的通信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PROF IBUS现场总线的特点,在探讨PROFIBUS总线数据链路层(MAC)通信协议的基础上,介绍了该总线的主从令牌通信方式,重点给出了该通信的硬件实现方法,阐述了这些接口模板的物理结构,通信能力及连接方法,这些通信模板是PROF IBU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CAN总线是目前国际上工业控制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以太网具有传输速度快、可靠性高、使用灵活方便、软硬件资源丰富等优点,把CAN现场总线与以太网互联互连可实现现场控制一体化,可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本文提出一种以太网与CAN现场总线之间协议转换网关的设计方案。该网关采用P89V51RC2作为主处理器,通过以太网接口芯片和CAN总线接口芯片实现CAN总线与以太网的互连,为企业信息网络与控制网络集成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傻瓜"式芯片CH372的CAN总线适配器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新型USB接口芯片CH372的CAN总线网络适配器系统的设计,提出了一种使用USB接口实现CAN总线网络与计算机连接的方案。利用芯片CH372可在不了解任何USB协议或固件程序甚至驱动程序的情况下,轻松地将并口或串口产品升级到USB接口。该系统在工业现场较之以往的系统,可以更加灵活,高速,高效地完成大量数据交换,并可应用于多种控制系统之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新型USB接口芯片CH372的CAN总线网络适配器系统的设计,提出了一种使用USB接口实现CAN总线网络与计算机连接的方案。利用芯片CH372可在不了解任何USB协议或固件程序甚至驱动程序的情况下,轻松地将并口或串口产品升级到USB接口。该系统在工业现场较之以往的系统,可以更加灵活、高速、高效地完成大量数据交换,并可应用于多种控制系统之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光电对抗电子设备的日益计算机化,计算机间的通讯问题在光电对抗设备的设计中,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本文介绍了一种实用的计算机通讯总线接口板,叙述了其工作原理,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的过程,对主要部件的功能和引脚信号进行了介绍地计算机接口电路,控制器电路、总线接口电路的组成和设计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金钊 《电子科技》2007,(4):18-21,26
通用串行总线技术是一种为实现计算机与各种外设进行数据交换提出的工业标准。它具有快速、双向、支持实时传输、支持即插即用等技术优点。其控制核心包括USB主机控制器和设备控制器。文中设计了符合USB2.0规范的USB设备控制器IP软核。首先通过对USB2.0设备控制器进行分析,为设计划分层次和模块;然后逐个模块地进行结构设计和细节设计;最后对USB设备控制器的设计进行整体逻辑功能仿真。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继电保护测试仪也不断地向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方向发展,对继电保护测试仪硬件的小型化、高指标、高智能化提供了扩展空间.在传统的继电保护测试仪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DSP和FPGA的继电保护测试仪,该测试仪以ADI公司DSP Blackfin531为核心控制器,以FPGA(EP1C6Q240C8)为核心的任意波形发生器,采用USB总线进行上下位机之间的通讯,实现了准确模拟电力系统常态和故障态波形.  相似文献   

13.
为了预防发电机绝缘故障放电,减少因发电机局部放电造成的损失,研制了一套基于超声波传感器的发电机定子绕组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由超声波传感器、数据采集终端和虚拟仪器等部分组成.将检测到的超声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利用串行总线(USB)通信技术,把数据传送到电脑上,在主机界面上显示波形.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灵敏度,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CAN总线以其简单的结构、灵活的通信方式,独特的短帧格式,高效的总线仲裁技术,为工业测控系统中高可靠性的数据传送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本文介绍了在电缆蠕变测量系统中上位机与下位机间CAN总线通信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在研发第四代战机过程中,TM总线成为机载航空总线的研究热点之一。提出一种利用EDA技术的TM总线接口设计。硬件设计方面通过对TM总线协议的分析,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了主/从一体化TM总线控制器,并对TM总线控制结构和接口状态机运行机理进行了描述。软件部分实现了USB驱动开发和固件开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总线技术也在不断的成熟和完善。1553B总线作为一种高可靠的总线技术不仅在军用上,而且在民用上都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简单介绍1553B数据总线协议的基础上,主要讨论了利用软件和PCCARD—D1553板卡实现总线控制器的设计思想和方法,这种方法在不需要利用硬件实现总线控制器且开发周期要求较短的工程中是非常实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CCD信号采集系统的USB接口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解决针对每一个CCD象素的高速采集和实时计算机处理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通用串行总线(USB)技术对CCD信号的每一个象素进行高速采集的方法。本文着重介绍了利用USB技术实现图像采集系统和计算机进行通信的软硬件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张伽  董天临 《电子工程师》2005,31(10):69-70,73
USB(通用串行总线)标准是应用在PC 领域的一种快速、灵活的总线接口技术.USB 适用于多种设备,并且所有的配置过程都由系统自动完成,无需用户干预.文中以工业现场实例介绍实现实时数据采集的方法.首先给出基于USB总线实时数据采集最小系统的实现方案,然后根据工程实践中的不同情况,在最小系统的基础上分别扩展成多点数据采集系统、远程大数据量采集系统和无线数据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19.
航电设备主控制系统通过ARINC429接口周期性地接收分系统的工作状态信息,利用低温性能较好且价格低廉的MCS-51单片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再通过USB接口将包含工作状态的信息写入U盘,使航电设备工作时的参数和状态能够随时用U盘读出,实现对设备工作状态的监控。介绍了单片机控制USB接口芯片SL811HS作为USB主机的硬件设计和底层驱动的编写。ARINC429接口采用HS3282作为接口芯片,以锁存器作为虚拟总线,解决了MCS-51单片机与429接口芯片HS3282总线宽度不匹配的问题,给出了接口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