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文章在行为公司金融的框架下,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对公司投资者和管理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描述,分析投资者非理性范式下公司的实际投资决策、兼并与收购行为以及多样化和集中化经营等资本配置行为,为现实中的公司决策提供直观和合理的解释,并为解决我国更加复杂的现实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潘敏  朱迪星 《金融评论》2012,(3):94-104,126
大量公司金融领域的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即使是市场环境、企业特征以及治理结构非常相似的企业,在其进行投资并购以及资本结构选择时也会出现较大的行为差异,基于此,不少学者开始关注经理人异质性在公司金融研究中的意义。本文从经理人非理性和特征差异两个方面对近年来公司金融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特点和结论进行了回顾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这一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放松了行为公司金融理论中关于经理人长短期目标权衡外生的假设,构建了考虑股权结构影响下企业迎合投资行为的理论模型。推论表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经理人由于任命制的约束,会更关注短期价格的影响从而有更强的迎合投资倾向,另外,实际控制人的持股比例也对企业的迎合投资行为有正向影响。同时,本文还利用我国资本市场1998—201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也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4.
公司金融理论源于MM定理,然而,该定理的成立依赖于完善的资本市场等假设条件,而现实并非如此。因此,经济学家在过去40多年来对公司融资的研究一直集中在努力找寻“MM定理遗漏了什么”。围绕这个问题,经济学家作了大量研究。目前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与其他理论交叉融合衍生出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对现代投资者行为理论的主要分析工具进行评介,探讨金融经济学所面临的困境、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不足及行为金融学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研究中国投资者行为理论的优化路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力 《时代经贸》2010,(22):166-166
现代公司金融理论认为,公司进行融资时,最佳融资顺序为先进行内源融资,然后采用外部债权融资,最后考虑外部股权融资。然而当前中国上市公司融资活动呈现异象,本文试用行为金融理论对此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异象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7.
现代公司金融理论认为,公司进行融资时,最佳融资顺序为先进行内源融资,然后采用外部债权融资,最后考虑外部股权融资.然而当前中国上市公司融资活动呈现异象,本文试用行为金融理论对此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异象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8.
方青军 《经济师》2005,(7):221-221,223
在有效市场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认为非理性交易对股票价格不会产生系统性的影响。从文献回顾的角度来看,尽管有效市场理论在逻辑上是严谨的,并且在实证上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证据的支持,但是大量存在的异象也表明有效市场理论确实忽略了某些被行为金融称之为非理性交易行为的东西。这是对非理性交易行为的承认和理论的深化,这样才使得行为金融异军突起,与主流金融理论并驾齐驱。  相似文献   

9.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及其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引言 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体现在支配公司资源的管理者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准则理性配置资本,即投资于净现值大于0的项目。传统的公司金融模型假设资本市场有效,即投资者行为理性,能够对公司资本配置行为正确估价,即股票价格能正确  相似文献   

10.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以2008~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投资者情绪对财务重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与公司财务重述行为正相关,即投资者情绪越高涨,财务重述行为发生的概率也越高。在进一步的分样本检验中发现,投资者情绪与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行为的正相关关系只在如下子样本中显著:非国有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的、董事长未兼任总经理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和由非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研究结论对于理解投资者情绪与公司财务行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同时也为监管部门更好地发挥其监督作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认为,企业研发投入水平不仅会影响企业价值,而且会影响市场上投资者对公司成长的预期——拥有较高研发投入强度的公司被市场认为具有较高的红利增长不确定性。根据企业投资决策的迎合理论,外部治理压力会导致经理人做出偏离于最优水平的投资决策。基于2002—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分析了研发投入与迎合渠道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在进行投资决策时的确有明显的迎合市场的情绪倾向,并且研发投入强度较高的公司,这一倾向会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的标准金融理论存在着假设缺陷。一个新的金融研究领域开始出现 ,这就是行为金融学理论。标准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存在着理论上冲突。从标准金融理论到行为金融学 ,是从研究金融市场“应该”怎样运行到研究金融市场“实际”是怎样运行的发展。这两种理论之间存在着互补性  相似文献   

13.
夏雪花  谭明军 《财经科学》2010,(12):100-106
关系资本是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基于互惠、协作、承诺等原则,在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外部构建的关系网络,通过有效的投资、管理能给企业带来超额价值的无形资本。关系资本也是一种资本,关系资本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其成为企业资本的必要条件,而马克思的分工协作理论为关系资本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本文在探讨了关系资本的内涵与形成的理论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关系资本财务理论框架。将关系资本纳入财务研究领域,是对企业财务理论的丰富与拓展;同时,有利于企业加强关系资本管理、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4.
陈辉  顾乃康  朱雪嫣 《金融评论》2012,(2):115-123,126
以往一直处于平行发展状态的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和公司财务学近来出现了交叉融合的趋势,且这一视角的研究将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而变得日趋重要。文章系统回顾了市场微观结构中的两个重要研究主题股票流动性和信息不对称对公司财务行为影响的学术前沿动态,具体包括股票流动性和信息不对称对资产定价、融资决策、投资决策和公司治理等方面影响的文献。文章在对这些文献做出回顾与评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行业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的新解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于卖方行业分析师(简称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的现象,本文提出一个新假说,即作为理性投资的代表者——分析师的盈利预测偏差会受到投资者情绪或噪音交易的影响,并通过我国的数据证实了该假说。首先,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国内行业分析师盈利预测存在系统性的偏差。其次,构造月度投资者情绪指数,通过非参数和参数的统计方法,针对盈利预测偏差的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两组数据,证明了情绪是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文献中对分析师偏差的绝大多数理论解释通常是基于经典金融学的框架,即假设分析师是完全理性的,其偏差主要来自利益驱动(他们供职的机构或个人利益最大化)。而本文认为情绪和利益驱动因素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解释分析师预测的偏差。  相似文献   

16.
代理成本是公司治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环境均会对代理成本产生影响。代理成本可以解释不同国家的融资方式和宏观经济表现,应从内、外部两方面来控制代理成本。中国国有企业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多重委托代理关系,应简化这种关系,明确权利与责任。进一步研究应考察代理成本在公司层面和宏观层面的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公司视角的公司治理与投资者保护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尝试利用世界银行的调查问卷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保护指标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基于公司视角的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公司绩效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基于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保护水平较低,且在不同行业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投资者保护的二级指标"独立性"和"经理责任"分别与董事会规模显著正相关,表明加强董事会建设有利于提升公司治理的投资者保护效果;二级指标"公平性"与股权集中度显著负相关,表明股权集中不利于公司治理对全体股东的公平对待。实证分析同时提供了投资者保护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相反证据,一方面表明投资者保护(表现为公平性指标)有利于促进公司绩效(表现为托宾Q值)提高,另一方面表明投资者保护与公司短期经营绩效之间存在复杂影响因素,需要综合考虑公司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系统性分析,并应增加时间序列的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企业融资中银行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发现银行以债权人身份参与企业融资时,只有当企业的自有资金达到一定数量时银行才会接受契约,但是银行的清算威胁不起作用;当银行以股东角色参与企业融资时,清算威胁会降低企业的道德风险,企业的清算价值与自有资金之间的关系会对企业的融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银行以混合角色参与企业融资时,银行的清算威胁仍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企业的清算价值具有一定的放松,同时企业与享有股权的银行会产生共谋,损害以债权进行投资的银行的利益,企业的最优努力程度会发生偏离,增加了企业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9.
国有银行引进外资作为战略投资者的原因包括:对股份制银行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做法的借鉴;在国家控股条件下试图完善银行公司治理和提高绩效的一次新尝试;银行监管部门的大力提倡。财务投资者冒充战略投资者入股国有银行、中外资战略合作没有达到一定深度和国际金融机构陷入财务危机,则是禁售期后战略投资者选择抛售离开的原因。本文认为,外国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对实现国有银行在境外成功上市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改善银行公司治理、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的初衷并未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