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建筑设计是结构抗震设计的基础。建筑设计的是否考虑好抗震要求,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好的建筑抗震设计必须是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共同协作和良好配合才能实现。文中提出了建筑设计中的主要抗震设计问题,如:建筑体型,建筑平面和竖向布置要有利于建筑抗震。并结合震害,论述了建筑体型简单对称、平面和竖向布置中质量与刚度分布均匀协调对建筑抗震的重要性。文章强调了应重视建筑立面装饰构件、室内建筑构件(非承重内隔墙,内隔断等)以及各种建筑装饰制品与主体结构的抗震连接与锚拉,保障其不发生伤人的灾害;此外还提出了高层建筑中屋顶的某些抗震要求和多层砌体房屋应遵守的总高度、层数以及高宽比限值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2.
山区场地地质状况复杂,建筑物往往依地形而建,造型多变,同时施工场地条件有限,因此,山区地基条件下的结构设计难度较高,既要满足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要求,又要满足工程造价的经济性以及施工的可行性要求。以山区某多层厂房基础及某高层建筑工程为例,对山区地基条件下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方案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山区建筑抗震设计的要点,以及基础设计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山区建筑的重点在于基础设计及边坡处理,对于计算荷载较大的高层建筑,抗震计算也尤为重要。同时,还提供了一些实际工程经验和设计探索,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3.
电气照明是现代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建筑照明设计,既要执行照明设计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以满足视觉功能的要求,又要考虑人们的审美需要,满足其视觉的心理机能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跨度焚烧厂房屋顶结构形式的选型问题,分析了目前常规的几种设计方案的特点及适用性,对两个不同的干化焚烧项目大跨度厂房屋顶结构形式的设计方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跨度焚烧厂房屋顶的结构选型既要考虑结构安全、技术合理、经济适用,还要考虑项目的工艺流程要求,交叉作业的施工顺序、设备安装特点。要综合考虑主体结构、项目投资、项目工艺特点等各方面要求,才能确定最合适的大跨度厂房的屋顶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住宅设计既要考虑住宅建设的工业化要求,又要考虑其商品化的要求;既要考虑开发商的要求,又要满足居住者的需要;既要考虑投资又要考虑人们的经济实力。根据居住者家庭构成、生活习惯、职业需求的不同,设计师可以提供不同标准和系列的住宅套型设计,也可以根据投资方式进行二次设  相似文献   

6.
黄镇  秦新刚  李爱群  陆飞 《工业建筑》2006,36(5):102-104,19
对在役建筑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对不满足鉴定要求的建筑采取适当的抗震加固对策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简要介绍南京五台山体育馆抗震性能检测与鉴定,综合考虑原结构特点、抗震构造和承载力等因素,并结合现场检测及理论计算与分析,对结构抗震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为工程改造或加固提供依据,以保障体育馆的地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了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在这些结构体系中,框架结构的设计是不利于抗震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更应该加强抗震设计这一部分,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建筑的抗震能力。建筑抗震的设计要求,是根据各地的不同环境以及建筑物的特性等因素来决定的。在抗震设计时,必须要将各项因素都综合考虑进去。文章就抗震设防对框架结构的延性和钢筋要求,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曾令雄 《建筑》2011,(11):93-94
建筑抗震性能设计,立足于承截力和变形能力的综合考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针对具体工程的需 要和可能,可对整个结构,也可对某些部位或关键构件,灵活运用各种措施达到预期的性能目标—着重提高抗震 安全性或满足使用功能的专门要求。  相似文献   

9.
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屋顶2.825MW建筑光伏一体化工程项目的支撑结构设计,综合考虑了建筑外观、建筑结构形式、组件生产工艺、组件安装形式、系统容量及子系统匹配要求等各种因素,实现了光伏组件与建筑的完美结合,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地下室的设计中考虑人防的问题,有一个平战结合的问题,即既要考虑平常使用时荷载较小,需满足建筑使用上大空间的问题,又要考虑人防时荷载较大,结构上很难满足大空间的问题,如何协调两种状态下不同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大庆市奥体中心体育馆屋盖结构采用主要由立体拱桁架组成的多层次传力的复杂空间受力体系,并引入幕墙桁架参与主结构受力,体现了结构技术与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特点。依据建筑造型要求和下部支承条件,对所提出的3种屋盖结构方案进行概念设计选型,并对优选出的方案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对比各种设计指标最终得到最优的结构方案;最后根据选型得到的结构方案进行结构设计。结果表明:该结构方案不仅能够完全满足建筑造型及使用功能要求,而且受力合理、经济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李黎明 《钢结构》2014,(2):28-31
鄂尔多斯某学校体育馆下部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盖采用倒三角形立体桁架,最大跨度53.4m,最大悬挑10.5m。屋盖网格建立采用桁架上、下弦精确拟合建筑曲面造型,大大减小了檩条次结构拟合建筑曲面的难度;采用3D3S软件建立含下部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有限元模型,针对结构主要荷载组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刚度和杆件强度均满足规范要求。此外,还介绍桁架支座的布置和详细构造,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从结构的角度去审视建筑屋顶形式的发展与结构创新的关系,并由几个不同时期的建筑阐述了建筑屋顶结构的发展创新在建筑屋顶形式中的表现.任何建筑都是由结构体系支撑而成,建筑形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结构的变化,反过来,结构的发展创新也使得建筑形式更具有表现力和活力,并使得建筑更适应人们的居住使用以及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14.
深圳某大型地下轨道交通枢纽,位于城市主干道下,为地下3层4线换乘枢纽站,总深度30 m;枢纽呈“十”字形,横向长880 m,纵向长222 m,“十”字交叉处为公共区;公共区覆土2 m,公共区负一、二层核心区抽柱形成长、宽48 m跨度的大空间中庭,中庭范围外柱距12 m,中庭顶板开直径12 m大洞口。为确定安全稳妥、可实施性好、实施风险小的中庭结构方案,本文通过3种结构体系的有限元计算来进行比选。计算结果表明,平顶正交梁结构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折板结构和拱形结构体系的受力性能好,满足承载力及正常使用的要求,其中,拱形结构尤其是交叉蝴蝶拱结构体系中不仅受力性能好,而且具有更好的建筑艺术效果。通过本文比选结构方案的结果,对浅埋地下大跨结构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某会所为地上2层、地下1层的坡屋面框架结构,通过设置变形缝,结合建筑立面要求优化结构的布置,并采取合理的构造措施,使结构计算结果符合规范要求.该工程大部分屋盖采用钢结构,根据建筑坡屋面造型采用相贯节点圆钢管桁架和H型钢梁相结合的结构体系,不仅与建筑形态吻合,而且结构受力合理.通过整体分析和对屋盖钢结构的有限元分析表明,结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主题馆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一轴四馆”核心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平面南北向217.8m、东西向288.0m,其中,西侧展厅为126m×180m无柱大空间。针对屋盖跨度大、整体结构超长且平面不规则等特点,对屋盖结构体系选型和下部框架支撑体系选型进行了详细比选,最终,屋盖采用了由索撑张弦桁架与立体桁架组成的长度为270m的4跨连续梁结构,下部钢框架采用了钢支撑与粘滞阻尼支撑形成的混合支撑框架体系。对结构设计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以下结论:与局部抽空方案相比,屋盖满堂支撑方案下结构整体性较好;滑动支座与预应力拉索的合理应用,提高了屋盖结构效率,同时释放了屋盖对下部结构水平推力;混合柱间支撑方案既满足结构抗侧刚度的要求,同时有效降低了超长结构温度作用内力;东侧展厅变截面箱梁方案综合兼顾了建筑形式、结构受力以及设备管线穿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建筑探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建筑形式,对结构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苏州规划展示馆这一项目,介绍了箱形型钢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柱等现代技术在仿古建筑中的应用,满足建筑要求与结构本专业设计要求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还介绍了因地制宜采取无梁楼盖结构形式及驳岸基础与建筑基础相结合的驳岸做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川、藏、甘、青、滇地区地震频发,藏式民居的震害严重威胁藏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科学评估传统藏式民居的抗震水平,以藏区最为常见的石木结构房屋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结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该类结构普遍具有收分墙、木构架和重楼屋盖的结构构造特点,且承重体系混杂。在此基础上,结合2014年康定6.3级地震现场震害调研,总结石木结构的典型震害特征,并探讨其震害原因。广泛收集历年来藏区所遭受的几次典型地震中藏式石木结构的震损数据,统计分析得到了石木结构的易损性矩阵及易损性指数,并与普通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易损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藏式民居石砌外墙刚度大、石砌体抗拉和抗剪强度低、房屋整体性差、各部分地震反应不协调以及缺乏专业抗震设计建造,在地震中表现出石砌外承重墙率先震坏、门窗洞口处薄弱且裂缝形态与普通砖混结构显著不同、上层破坏程度大于下层等特点;藏式民居的易损性明显高于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中外围墙体承重与否对藏式民居的抗震性能有较大影响;建议震害评估或震害预测时将藏式民居单独列为一类考虑。  相似文献   

19.
对于抗震能力低、抗震构造措施普遍不满足现行规范的原非抗震设防区既有建筑,采用消能减震技术加固结构,通过性能化设计方法实现抗震加固目标,可以解决传统加固方法效率低、难以实施等难题。以原非抗震设防区某既有框架结构教学楼加固项目为例,介绍了采用耗能防屈曲支撑提高抗震性能的具体方法和既有建筑基于性能的抗震加固设计流程。结果表明:加固前结构单体中最大的扭转周期比达到了0.96,最大位移比为1.38, 加固后扭转周期比控制为0.84,最大位移比为1.20; 加固前结构小震下构件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但扭转周期比和抗震构造措施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大震下结构会发生严重破坏甚至倒塌; 加固后结构构件承载力能满足7度小震(多遇地震提高1度)要求,小震下防屈曲支撑调整结构抗扭刚度,减小扭转效应,大震下防屈曲支撑屈服耗能,显著提高了结构的抗大震性能; 当结构的抗震性能明显提高时,抗震构造措施要求可适当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