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姚桥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水害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萍荣 《中国煤田地质》2007,19(4):51-53,73
姚桥煤矿开采水文地质资料表明,煤层开采矿井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山西组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组与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一般以静储量为主,富水性较弱;第四系松散含水层组、下石盒子组底部分界砂岩含水层、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老窑水主要是通过断裂或导水裂隙向矿井充水,故而提出了留设保安煤柱,探放断层水、老窑水等针对性的水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梧桐庄煤矿2001年投产,年产量约150万t。目前矿井平均排水量为540m^3/h,且矿井水的矿化度超过5.0g/L。通过对梧桐庄矿水文地质条件、水质特征等因素的分析,认为梧桐庄矿开采2号煤层的矿井充水因素为奥灰水,充水通道主要为陷落柱及导水裂隙,为矿井防治水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黎  霍永盛 《地下水》2010,32(4):165-168
通过对大众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含、隔水层特征,地下水动态及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等因素的分析,认为现矿井在中、浅部开采,以二1煤底板岩溶水充水为主,今后随着采掘深度的不断延伸延深,下伏太原组灰岩水和奥灰水将可能成为矿井主要充水水源,这对有效地防治矿井透水,消除或降低淹井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矿井开采水害防治提供了参考资料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河南省汝州市庇山煤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认为矿井主要充水水源为上部老窑积水、第四系孔隙水、砂岩裂隙水及灰岩岩溶裂隙水.除第四系松散孔隙含水层富水性较强外,其它各含水层富水性均较弱,对井下煤层开采威胁不大,老窑积水是构成上部煤层开采充水的主要因素,充水通道为采空塌陷带及构造断裂带.建议开展水文地质物探工作,为矿井防治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煤矿水害分区、矿井水害类型与水文地质类型等划分结果在矿井充水水源、充水通道等水害形成要素方面体现相对不足,对煤矿防治水工作指导性不强。本文从矿井水害形成的基本要素入手,通过分析矿井不同类型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及其组合条件下的矿井水害特点及其危害程度,将矿井充水水源按其富水程度与供给能力划分为缓渗式弱供给、涌溃式快供给、突涌式强供给和无阻滞式充分供给4种类型;将充水通道按照其渗流畅通性与空间尺寸划分为低渗流型、高渗流型、小断面自由流管道型、大断面自由流通道型4类充水通道;按不同充水水源与充水通道之间的组合关系,将矿井水害危害性程度划分为轻微、中等、严重与极严重4级,并借鉴Piper三线图与库尔洛夫式地下水水化学分析原理,绘制了矿井水害类型"4-4-4三线图",提出了能简洁反映矿井关键充水要素与水害特征的矿井水害类型划分方法,为煤矿开展水害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黄陵二号煤矿充水因素的分析,结合矿井实际涌水量,认为矿井在开采延安组2号煤层时,延安组中部含水层为矿井的直接充水含水层,直罗组下段含水层为矿井主要的间接充水含水层;上部的洛河组砂岩水是矿井井筒充水的主要水源,也是矿井充水的间接充水含水层;矿井的主要充水通道为开采沉陷裂隙,充水方式为顶板进水。最后指出,该矿井开采2号煤层的最大隐患是直罗组下段砂岩顶板突水和井筒洛河组砂岩涌水。  相似文献   

7.
冯记沟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和充水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记沟煤矿产量30万t/a,但矿井最大涌水量达1 000m^3/h。通过对该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充水因素的分析,认为矿井直接充水水源是侏罗系层状裂隙孔隙水,间接充水水源是第四系孔隙水、老窿区积水和矿井排水。针对矿井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的发育状况,提出了几种防治水的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吴堡矿区首采地段水文地质特征及矿床充水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下水类型、含水岩组等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入手,对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吴堡矿区首期开采地段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区内第四系松散层含水层在首采区虽然分别较广,但水量相对较小,正常情况下与其下含水层贯通的可能性较小,对于煤矿开采影响较小;基岩风化裂隙潜水、太原组灰岩溶隙裂隙及砂岩裂隙承压水及奥陶系灰岩岩溶承压水是煤矿开采中最为主要的突水类型。从矿坑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和充水强度角度对首期开采地段进行了矿床充水因素的研究。研究认为,矿井充水水源为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灰岩裂隙溶隙承压水及奥陶系岩溶承压水;充水通道主要是煤层开采后顶板形成的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以及底板受其承压水的影响而产生的破坏带。建议在矿井设计前对首采地段进行三维地震勘探,进一步查明区内断层性质、规模和易发生矿井涌水的部位,为建井设计、矿坑底板的突水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湘西上洞街煤矿区毛家寨段水文地质测绘、地质钻探及邻近生产矿井资料收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勘查区煤矿床主要充水主要为其顶、底板岩溶裂隙水,目前岩土工程地质条件比较简单,环境地质现状良好。煤矿开采后,因大量疏排岩溶地下水而导致的水、工、环不良地质问题将是今后矿区防治丁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以冯家塔煤矿1201工作面为例,论述了府谷矿区矿井突水因素,认为大气降水、岩溶水和地表水是矿井充水的主要水源,断层、采煤形成的裂隙带是矿井充水的通道,小煤矿采空区是未来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运用突水系数和水文地质实验法,对矿区的突水危险区域进行了评价,指出井田西北部突水系数大于0.6,可能存在突水危险;清水川地堑断裂带内富水性及导水性弱,对煤层开采不会造成威胁。最后提出了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勘查、做好矿井涌水量观测等矿井防治水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介绍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矿井的充水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指出矿井的主要充水水源是山西组砂岩裂隙水、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水和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充水通道主要是断层破碎带和隐伏陷落构造,其次是采矿形成的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结合历年的突水资料,分析了三河尖煤矿历次发生水害事故的原因。针对煤矿充水特征,提出了在预防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和太原组灰岩岩溶水时,要以超前疏放为主,对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则应以"防"为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井田边界条件、主要含水层的富水特征、断层的水文地质特征以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的分析研究,认为二1煤层顶板的直接充水水源为顶板砂岩裂隙水,底板的直接充水水源为石炭系太原组上段石灰岩岩溶裂隙水,底板的间接充水水源为石炭系下段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水和寒武系白云质灰岩岩溶裂隙水;矿井充水通道为顶板砂岩、底板灰岩的裂隙和断层带。采用大井法对先期开采地段二1煤层-700m水平的矿井涌水量进行了预算:正常涌水量为947m^3/d,最大涌水量为1140m^3/d。结合邻近矿井的调查,认为计算的涌水量是可靠的,可作为煤矿建井设计和水害防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重庆松藻矿区在打通的一综采工作面缓倾斜地层中掘进时发生的两次顶板水灾为例,对其顶板突水原因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该矿区的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认为矿井充水水源为上覆地层的离层水。该矿井的M7-3煤层开采后,导水裂隙切穿了上覆地层长兴组灰岩,贯通了玉龙山一段灰岩隔水层,进入玉龙岩二段岩溶裂隙含水层。由于含水层的上覆岩层在采掘过程中,因岩性差异发生不均衡沉降,形成了大量的离层空间。离层空间吸收、储存的大量地表降雨在采掘工作面推进到一定位置时,就会发生突水。据估算,S1821工作面上覆岩体离层、裂隙储水空间按三分之一计算为2.064×105m^2,与该工作面抢险救灾期间排出的涌水量基本吻合。根据该矿离层水的赋存特点,提出了保证排水系统畅通,加强采煤设备管理,提高采面设计水平的防治水对策。  相似文献   

14.
茶园煤矿为水文地质复杂型矿井,开采二叠系吴家坪组近底部K1煤层。矿井充水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途径为岩溶裂隙与暗河。该技改扩能明斜井将穿过二叠系嘉陵江组(T1 j)、大冶组(T1d)和长兴组(P2c)三个岩溶裂隙含水层。从已有采掘工程、矿区地形地貌、物探结果、接触面岩溶发育情况等方面对这三个含水层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出了该矿扩能技改斜井井筒在开凿期间遇暗河岩溶水的可能性很小,但可能会遇到岩溶裂隙水的结论。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水措施。实际揭露情况表明,该斜井掘进期间,井筒实际涌水量为15m3/h以内,与分析结果基本吻合。证明其分析方法正确,结论可靠,对煤矿水害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雅店煤矿位于彬长矿区北部,地质构造简单,主要可采煤层为延安组的4#煤层。通过对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研究,认为对矿井安全生产有影响的含水层主要为富水性中等且水头压力较高的洛河组含水层,导水通道主要为煤层开采形成的导水裂隙带。提出了矿井井筒施工和煤层开采过程中,在防治水工作中应借鉴临近矿井的经验,加强首采工作面煤层采动前、后含水层变化规律及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的研究,采用超前探水、疏水降压、合理留设防水煤岩柱等防治水建议。  相似文献   

16.
青龙寺井田位于陕北侏罗纪煤田神府矿区新民开采区中部,地质构造简单,主要可采煤层为延安组3^-1和5^-2煤层。井田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冲积层孔隙潜水、侏罗系延安组裂隙承压水和烧变岩空洞裂隙潜水。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雨的入渗补给,补给量较小,因而富水性较弱。分析认为:未来矿井开采时的主要充水通道为煤层采空区顶板冒落形成的导水裂隙带,充水强度与大气降雨关系密切,在暴雨或持续降雨、渗透条件较好时,充水量大,其余时段和层段的充水量较小;开采5^-2煤层时对顶板砂岩水应以疏放为主。  相似文献   

17.
五风井田位于贵州省大方县城东侧,面积89.22km^2,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主要可采煤层为6中、26、33号煤层,煤炭总资源量26 130万t。井田内主要含水层为三叠系茅草铺组岩溶溶洞含水层(T1m),夜郎组玉龙山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T1y2),二叠系中统长兴组岩溶裂隙含水层(P3c)、茅口组岩溶溶洞-暗河含水层(P2m)。矿床属于以岩溶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井田的充水水源为地表水、地下水和小煤矿、采空区的老窑积水,充水通道为断裂破碎带及采矿冒落裂隙带。  相似文献   

18.
以陕北侏罗纪煤田凉水井煤矿为例,研究了浅埋煤层开采涌水量规律,根据煤矿井下水样的氢氧同位素构成,计算了矿井水的来源。该区矿井水接受风化基岩裂隙承压水和萨拉乌苏组潜水的补给,矿井水δD为-70‰,裂隙水δD为-80‰,萨拉乌苏组潜水δD为-67.46‰,由此可以计算出矿井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萨拉乌苏组地下水,萨拉乌苏组潜水补给占79.74%,基岩裂隙水补给占20.26%,据此提出该区保水采煤重点是保护萨拉乌苏组地下水含水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