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微震监测技术在岩体工程监测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如何依据微震监测数据来评价岩体工程的稳定性,至今还存在很多问题。以大岗山右岸边坡工程为研究背景,基于定量微震学原理,采用微震能量密度来综合反映岩体微破裂分布特征,并在理论上推导微震能量–频度关系,提出以b_ε值来表征岩体微破裂变形程度,进一步研究了该边坡抗剪洞加固前后边坡岩体微震能量转移特征、震源机制、变形特性及其稳定性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微震能量密度可以帮助识别边坡潜在危险区域,能量–频度关系中的b_ε值的变化揭示了边坡微破裂与变形的演化过程;抗剪洞加固后边坡微震事件活动率和能量密度均明显降低,边坡受力性能明显改善;边坡开挖期间抗剪洞加固区岩体微震的b_ε值小幅降低,并在抗剪洞加固后有所增加,表明抗剪洞抑制了岩体微破裂及变形,提高了边坡稳定性。通过对比工程现场变形监测结果,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提出的微震能量密度及能量–频度关系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丰富了工程岩体稳定性微震分析方法,可为类似岩质边坡加固措施的选择及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岗山水电站坝址区右岸边坡高、陡,地应力较高,发育有辉绿岩脉、卸荷裂隙密集带及中倾坡外的断层等不利组合体,使边坡岩体的性状急剧下降,在边坡开挖过程中曾出现若干条宏观裂缝,对施工期边坡稳定性构成极大威胁。将实际微震监测技术与符合岩石类准脆性材料本构关系的RFPA3D数值模拟相结合,对抗剪洞加固前、后的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指出边坡开挖过程中岩体空间损伤劣化的微震活动规律和可能发生坡体失稳的潜在滑动面位置。研究结果证实抗剪洞加固措施的合理性,发现经抗剪洞回填混凝土置换处理后的结构体抗剪阻滑力大幅增加,加固后单月发生的微震事件数减少66.4%,边坡安全系数也较加固前增大了51.2%。但由于复杂的坡体结构,使得在边坡开挖过程中仍然存在局部失稳的可能,建议应随着施工作业对剪出口进行锁固,并在后期大坝浇筑过程中对抗剪洞未贯通区域的岩体微破裂情况和卸荷裂隙带XL–316与f231断层交界处的岩体变形情况进行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四周加固和双侧加固的模型试验,得出了新老混凝土界面不同处理方法的四周加固和双侧加固时的各种抗剪强度值。对混凝土结构四周加固和双侧加固的抗剪强度进行了比较。阐明了混凝土结构四周加固抗剪强度较非四周加固方式高的机理,并指出了混凝土结构加固过程中,在进行加固面和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处理方法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兰永一级公路工程修建过程中在路堑边坡开挖时形成了顺层边坡,以K23+520处的大型顺层滑坡最为典型。由于岩土体抗剪强度参数在边坡稳定性分析和加固设计中不可或缺,为了更好地实现其余类似边坡的加固设计和稳定性分析,以K23+520处的滑坡为研究对象,提出含有软弱夹层的顺层滑坡结构面上抗剪强度参数的确定方法:对已知一个滑动面位置的滑移–拉裂破坏模式下的顺层滑坡,通过结合顺层滑坡失稳条件(临界高度、局部稳定系数)及变形破坏特征对满足刚体滑移模型下的多组强度参数进行逐步修正,得到了满足工程应用要求的强度参数取值,并将结果用于类似边坡的加固设计和稳定分析。方法不仅适合兰永一级公路K23+520处顺层滑坡结构面上抗剪强度参数的确定,还适用于类似滑坡工程强度参数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陕西彬县大佛寺石窟危岩体加固治理工程为背景,在研究大佛寺石窟岩质边坡危岩体工程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岩质边坡稳定性反演分析原理,对危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进行了反演计算,并评价了相关参数对岩质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c和φ值对危岩体的稳定性具有明显的影响,其中c值的敏感性强于φ值的敏感性。给出了彬县大佛寺石窟危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的建议值:c=48 kPa,φ=27.67°,为危岩体的治理设计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工程实际出发,讨论了岩体结构面直剪试验方法的选取原则。工程实例表明,采用现场原位抗切试验确定结构面c值,再结合规范取值确定φ的方法更适用于坡高小于25m的中小岩质边坡。结合乌江构皮滩水电站岩体结构面大型原位抗剪试验成果,分析了结构面性状对结构面抗剪强度的影响。本文还通过多组室内试验研究了水对结构面抗剪强度的弱化作用,得出若干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边坡工程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的获取方法,探讨了基于钻孔取芯的室内直剪试验设计方案.采用YDS携带式岩、土力学性质多功能试验仪,设计了某核电厂边坡结构面抗剪断直剪试验和摩擦直剪试验,比较了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的试验值和经验值,采用三维可变形离散元法数值还原了结构面抗剪断直剪试验全过程.试验表明:室内试验测得的某核电厂边...  相似文献   

8.
通过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层与混凝土结构的剥离破坏试验,对加固层与混凝土界面的剥离破坏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单侧加固、植筋加固及U型加固等不同的加固方式对加固层抗剪承载力及抗剪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U型加固等增加粘结面积的方式能有效提高加固层粘结面抗剪承载力,但同时会削弱加固层的抗剪强度,而在界面上植入抗剪钢筋后,能同时提高聚合物砂浆加固层的抗剪承载力及抗剪强度。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最小植筋率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9.
在用电需求日益提升的当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当中,边坡的稳定一直是保证施工得以持续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工程上通常采用混凝土抗滑结构对边坡进行加固。文章就混凝土抗滑结构中,包括混凝土抗滑桩、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挡土墙以及锚固洞等结构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分析,并结合工程案例对上述结构的使用与配合方法进行探讨,以供相关领域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冯永能  郭微 《城市勘测》2015,(1):159-161
以重庆轨道交通十号线朱家湾车场为依托工程,采用现场原位大型直剪试验,得到岩体软弱结构面的强度参数,与《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中的软弱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推荐值进行对比。运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该边坡典型断面的破坏模式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该边坡为欠稳定边坡,易沿层面发生滑动破坏,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加固和支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锦屏一级水电站是我国在建的世界最高拱坝,坝肩工程边坡高度达500 m,规模巨大。电站枢纽区地处深山峡谷地区,自然谷坡高陡,地应力水平较高,谷坡岩体卸荷强烈,并发育有断层、层间挤压带、深部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在地质条件详细调查基础上,分析左岸缆机平台以上的顺坡向倾倒变形体、左岸1 800 m高程以上的楔形双滑变形拉裂体等坡体结构及其破坏模式,并进行边坡稳定性分区和计算分析。根据坡体结构特点,确定少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分区分层支护、控制整体、以面覆点的开挖施工和加固设计原则,实施以预应力锚索和抗剪洞为主、辅以锚杆、混凝土框格梁等措施的局部和整体、浅表和深层的全方位、多层次边坡加固控制体系。精细设计并严格控制施工时序、爆破技术和工艺,保证建基面岩体质量,通过动态设计和完善的管理机制确保边坡施工安全。2006年7月~2009年9月边坡监测资料表明:边坡浅表最大横向位移79.5 mm,最大垂直下沉位移52.5 mm,主要受地层岩性和坡体结构控制;深层最大变形量60 mm,最大速率0.1 mm/d,主要受深部裂缝控制;目前位移均趋于收敛,满足安全控制标准。锦屏一级水电站坝肩高边坡工程的成功实施为我国工程建设提供新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边坡稳定性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基于确定性计算,仅能得到边坡稳定性对各变量的敏感性大小,无法获得边坡稳定性对不同滑面位置上的同一岩土参数的敏感性。在可靠度分析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边坡稳定性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可靠度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随机场模型来描述边坡滑面上岩土参数的空间变异性,通过验算点法优化求解实现,分析结果可得到边坡的最小可靠指标、概率临界滑面、参数敏感性因子在临界滑面上的分布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敏感性因子分布曲线随边坡尺度和岩土参数波动范围的相对大小变化而变化,根据边坡可靠度指标在临界滑面上的不同位置上的敏感性因子,可对边坡加固位置提出设计改进,将有限的加固措施加于敏感性因子较高的位置,能够更有效地提高边坡的稳定性,较之传统的边坡稳定性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Verification of slope stability of surface sealing systems of landfill structures. According to national and european standards slope stability of capping systems should be verified with the concept of partial safety factors. The revised german recommendation E 2‐7 “Analysis of planar surface failure in lining systems” of the TC “Geotechnics of Landfill Structures” requires design approach 3, where actions are treated as geotechnical actions and partial safety factors are applied to the shear resistance of the soil in the potential slip surfaces. The tension force of a geogrid in case of reinforcement should b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is approach.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different failure modes of rupture and excessive deformations, the fundamentals of the verification procedure with partial safety factors, the limit state conditions in infinite slope analysis of stratified final capping systems as well as the design of reinforced structures. Hence, central point of the analysis is less the method of calculation as rathe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effective shear parameters, which can be mobilised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considering changing conditions and material ageing effects in the contact plane of the system.  相似文献   

14.
深厚粉细砂层中深基坑支护设计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深基坑工程支护设计,详细介绍了在深厚粉细砂层中放坡开挖的概念性设计,提出了在深厚粉细砂层中基于各种加固措施的放坡开挖的设计概念,加固措施包括在放坡中部和底部设置一定深度的水泥土搅拌桩、坡面插筋和喷射混凝士护坡,结果发现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基坑开挖时粉细砂层坡面的稳定性。同时指出可以利用连续分布的淤泥质粉质粘土层作为基坑的水平向封底,并提出对旋喷桩的工艺进行改进后,可以有效地提高止水帷幕的可靠性。实践证明,采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基坑造价,缩短工期,可供同类基坑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As one of the measures for slope fast reinforcement, micropiles are always designed as a group. In this paper, an analytic model for the ultimate resistance of micropile is proposed, based on a beam–column equation and an existing py curve method. As such, an iterative process to find the bending moment and shear capacity of the micropile section has been developed. The formulation for calculating the inner force and deflection of the micropile using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is derived. Special attention is given to determine the spacing of micropiles with the aim of achieving the ultimate shear capacity of the micropile group. Thus, a new design method for micropiles for earth slope stabilization is proposed that includes details about choosing a location for the micropiles within the existing slope, selecting micropile cross section, estimating the length of the micropile, evaluating the shear capacity of the micropiles group, calculating the spacing required to provide force to stabilize the slope and the design of the concrete cap beam.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to an embankment landslide in Qinghai province, China, is described, and monitoring data indicated that slope movement had effectively ceased as a result of the slope stabilization measure, which verifi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esign method.  相似文献   

16.
应用大型分析系统软件FINAL,采用特有的接触界面单元模拟潜在滑动面和特殊的锚索单元模拟预应力锚索,对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拱肩槽边坡潜在不稳定块体进行稳定性分析和加固措施研究。高边坡开挖、预应力锚索加固施工过程的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界面单元、锚索单元,充分考虑了岩体中的不连续结构面以及预应力锚索的预应力和刚度对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和应力场、位移场的重要影响,较好地反映出预应力锚索在各种工况下的工作性态及加固机制,对工程中岩质高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加固设计有较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极限抗力分析的微型桩群加固土质边坡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书伟  朱本珍  郑静 《岩土工程学报》2010,32(11):1671-1677
微型桩是一种常用边坡快速加固手段,多大面积成群布置。基于梁柱理论和弹塑性地基系数法中的P–y曲线法建立了微型桩加固边坡的水平抗力分析模型,提出了确定微型桩截面极限弯矩以及最大抗剪力的迭代分析方法;采用有限差分法推导了轴向和横向复合外力作用下微型桩内力和变位的计算公式;以最大限度发挥微型桩群横向抗力为目标,重点研究了微型桩群中微型桩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的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采用微型桩群加固土质边坡的设计方法,内容主要包括微型桩群布设位置的选取、微型桩选型、桩长选取、微型桩群断面设计、微型桩群平面设计以及顶梁设计等。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公路路堤边坡病害加固工程设计中,监测资料表明,坡体位移在微型桩群的作用下逐渐趋于收敛,坡体病害得到了根治,从而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钢筋应力渐进结构优化以钢筋单元应力为灵敏度,针对钢筋分布演化出接近钢筋满应力目标的最优拓扑,为钢筋混凝土(RC)深梁的工程配筋设计提供新方法.按照该方法完成RC简支深梁的优化配筋设计,并开展静力试验.试验过程中发现,随着荷载的增大,深梁表面弯曲裂缝充分开展,剪切裂缝得到有效控制,在达到峰值荷载后存在明显的持荷且变形大幅...  相似文献   

19.
陶学康  林远征 《建筑结构》2005,35(1):76-80,31
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修订的主要内容 ,包括材料及锚具系统、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的改进和提高、新增加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设计与施工、锚栓抗冲切新技术及提高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技术措施等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有腹筋梁的受剪机理,以剪跨比、混凝土强度等级、配箍率为变量,完成了集中荷载作用下16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受剪性能试验。为了避免过高的纵筋配筋率,采用HRB600级钢筋作为纵向受拉钢筋。通过在箍筋内部开槽预埋电阻应变片测量箍筋的应变,分别得到钢筋混凝土有腹筋梁中混凝土和箍筋承担的剪力。试验结果表明:剪跨比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混凝土和箍筋分担的剪力在总剪力中所占比例有显著影响,且二者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当剪跨比较小时,配箍能提升混凝土的受剪承载力,但箍筋本身承担的剪力较小,箍筋甚至不能屈服;当剪跨比较大时,斜裂缝倾角小于45°,实际与裂缝相交的箍筋数量多于按45°计算的数量,箍筋承担的剪力增大。与无腹筋梁相比,大剪跨比(剪跨比为3)有腹筋梁中混凝土承担的剪力减小。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收集了国内外369根有腹筋梁受剪承载力的试验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到了有腹筋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其较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计算公式更加合理,计算结果也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