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亲虾抱卵率875%,孵化率90%,98尾抱卵虾共育出17800尾2-3CM幼虾,平均每尾抱卵虾育苗182尾。  相似文献   

2.
1991~1992年对澳大利亚北方的热带大型虾红螯螯虾cheraxquadrinarinatus在室内进行了孵化实验。6个玻璃钢水槽放养40~190g的性成熟红螯螯虾10只/m2,雄雌比率1:2,水温保持在28±1℃。1991年采用自然光照,1992年控制光照。采用自然光照,每日光照不是12小时.月产卵率为15%;每日光照有12小时以上,月产卵率在35%以上。由于产卵高峰期在5~7月,故春季放养为时过晚。翌年,将光照由12月的10小时光照14小时黑暗调节至2月的14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且一直持续至7月。红螯螯虾产卵率随光照期的延长而提高,且产卵高峰期提前在3~5月,月产卵率高达50%。5月份以后,即使水温和光照期一直不变,产卵率将直线下降。所产卵数与雌虾个体规格呈正相关。40~190g的雌虾平均产仔虾7.3只/克体重,卵色用于预测卵的发育期。  相似文献   

3.
红螯螯虾对盐度耐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测定了红螯螯虾幼虾和虾苗对盐度的耐受性,虾苗24h,48h,72h,96h的LC50值分别为1779‰,1669‰,1513‰,1302‰,安全浓度为441‰;幼虾24h,48h,72h,96h的LC50值分别为1958‰,1861‰,1647‰,1588‰,安全浓度为504‰。  相似文献   

4.
红螯螯虾原产于澳大利亚地区,最佳生长温度为22~30℃,年可产卵3~5次,6个月即可长至50~80g,达到上市规格。生长快、易驯养是其特点。由于红螯螯虾原产于热带区域,冬季在室外不能存活,因此,成虾和稚虾必须在室内越冬。产卵主要受水温和日照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澳大利亚直接引起红螯螯虾1万尾,放入1.5亩土池,进行鱼虾混养,池底投放隐蔽物,定期测定水质和生长情况,投喂颗粒饵料,螺蛳,小杂鱼虾,豆渣,使用塑料薄膜防逃,经过118天饲养,出池对虾165.92kg,平均尾重30.9g成活率64.98%,试验证明,红螯螯虾最适生长水温22~32℃放养密度20尾/m^2不影响生长,混养品种以中上层滤食性鱼类为宜,北方地区因适温期短,应放养尾重2g以上的苗种。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红螯螯虾幼虾和虾苗对温度的耐受性。38℃时,虾苗仅能存活4d,幼虾仅能存活3d;35℃15d后虾苗存活40%,幼虾存活70%。25℃时,虾苗和幼虾的成活率分别为93.3%和100%。15℃时15d后虾苗存活63.3%,幼虾存活100%。10℃时虾苗8d全部死亡,幼虾15d后存活90%。幼虾8℃时,15d后存活20%,5℃时4d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7.
人工诱导克氏原螯虾同步产卵试验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2005年在水泥池采用“控制光照、控制水温、控制水位、改善水质、加强投喂”的方法人工诱导克氏原螯虾(Procam barus clarkii)同步批量产卵。经诱导的虾在36 d的时间里共有1006尾雌虾产卵,平均抱卵率达81.0%,而未采用人工诱导的雌虾平均抱卵率只有30.6%。  相似文献   

8.
红螯螯虾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10年成功进行了红螯螯虾的人工繁育生产,掌握了红螯螯虾的亲虾培育、抱卵虾孵化和幼虾培育关键技术.红螯螯虾亲虾适宜在土池中进行稀养方式培育,繁殖亲虾规格宜在60 g/尾以上;水温达20℃以上,红螯螯虾可交配产卵;红螯螯虾属一年多次产卵类型.胚胎发育适宜温度20~32℃,孵化时间4~13周,在22~30℃温度...  相似文献   

9.
克氏原螯虾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克氏原螯虾苗种规模化供应短缺问题,以洪泽湖地区克氏原螯虾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掌握本地区克氏原螯虾繁殖习性的基础上,设计并建设了由700 m2大棚产卵池和50 m2加温孵化温室及若干特制网箱组成的苗种规模化繁育设施.2007年9月分批次将16 443只成熟的克氏原螯虾亲虾放入大棚产卵池特制网箱,通过降低光照、微孔增氧、循环流水等措施,先后获得抱卵虾6 053只,平均抱卵率为45.7%;抱卵虾移入温室后,在控温、流水条件下孵化,获得了平均体长0.88 cm的稚虾76.9万尾,平均孵化率为81.1%.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红螯螯虾的人工繁殖技术,在非繁殖季节的冬季,采用温度和光照相结合的诱导技术,在试验室内进行了澳大利亚红螯螯虾的人工繁殖试验。试验结果,70d后雌虾的抱卵率达到97.2%,3月上旬即已孵出虾苗,比自然条件下早出苗90~100d,每尾亲虾的平均出苗数为517尾。  相似文献   

11.
红螯螯虾在厦门地区可以生长繁殖,其繁殖期为5-10月份,盛期出现在6-8月份。每年自然水温上升至26.3-29.3℃时,受精卵孵化至稚虾需42-47天。用塑料编织网作为幼苗隐蔽栖息材料,投喂对虾苗在用1-2号配合饲料育效果理想。平均水温为28℃时,由离开母体的稚虾(体长8mm)培育至体长为2-2.5cm的规格种苗,约需25天。在正常情况下,每平方米育苗池,可生产出种苗1234-1910尾。  相似文献   

12.
陈晓  姜绍贤 《齐鲁渔业》2004,21(7):54-56
应尽量选择个体健壮、体表光滑、无病害、无伤残及营养状况良好的成虾作为亲虾。从理论上讲淡水红螯螯虾在温度、营养、水质等条件都适宜的条件下,1年内可以多次产卵,最多可达4次,但这要看其体质能否承受。体质差的亲虾,虽然能怀卵,但卵不能很好发育或发育时间很长,影响到产卵次数。所以要特别注意亲虾的选择。雌雄比例为4~5:1。如果雄虾比例过大,因其好动,有时对雌虾抱卵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克氏原螯虾人工繁殖及无公害养殖技术(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挑选亲虾时对雌虾或雄虾的规格要求基本相同,平均规格以30-40克为宜,这是因为规格适中的雌虾不但性腺成熟度较好和多数已完成了交配,而且生命力较强,死亡率相对较低。30克以下的亲虾性腺成熟度较差,交配率低,产卵量少。亲虾个体超过45克时虽然产卵量增加了,但活力较差,成活率低,育苗风险和生产成本高。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对澳大利亚红螯螯虾实验室人工繁殖的研究结果.在室内采用温度和光照结合的诱导技术,在非繁殖季节的冬季,2个月雌虾抱卵率达97.2%,三月上旬孵化出苗,平均出苗数为517尾,比自然条件下早出苗90~100d.  相似文献   

15.
红螫螯虾(Cheraxquadricarinatusvenmartens)属拟螯虾科,光壳虾属,俗称淡水龙虾。原生长于澳大利亚北部,为热带淡水虾类。我国自90年代初开始引进,其有别于其它螫虾的最大特征是头胸甲前部有4条隆脊,2条位于额剑突侧沿,2条位于左右眼眶后缘。1繁殖技术1.1繁殖习性红螯螯虾个体在30g左右即达性成熟,水温在20℃以上就开始交配产卵,在繁殖季节内可多次抱卵孵化。体重50g亲虾抱卵量约300粒。卵粒形似粟,位于腹肢基部,共8束,每束约40粒。随着卵粒的胚胎发育,其颜色从奶黄色…  相似文献   

16.
1997年从澳大利亚引进红螯螯虾原料,当年养成并进行井水越冬试验,采取锅炉和土暖气为越冬池增温,空压机24h充气为池水增氧,动物性饵料与植物性饵料搭配投喂,每两周大换水排污1次,池内设置隐蔽物,防治虾病等技术措施,螯虾越冬成活率87.60%,平均体长和体重比越冬前分别增加4.1cm和29.6g。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是采用仿生态综合技术在塑料大棚土池塘中强化培育亲虾、交配、产卵;在网箱中孵化虾苗、培育虾种。结果:亲虾培育的成活率达96%、♀虾的抱卵率达94%、抱苗率达98%、孵化率达77%、每尾♀虾平均出苗220尾、每平方米出0.8cm的虾苗达4300尾。虾苗从0.8cm培育到3cm的成活率达79.99%,每m2出3cm的虾苗达3466尾。  相似文献   

18.
池塘养殖红螯螯虾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涛  刘文斌 《淡水渔业》1999,29(10):43-44
红螫螫虾(Cherasqlla’Illcndlltlllls),原产于澳大利亚北部。在分类上属甲壳纲、十足国、长臂虾科、光壳虾属。因外形酷似海中龙虾,所以又称澳洲淡水龙虾。自八十年代起,澳大利亚对红螫螫虾进行商业开发养殖,由于其自身优点,在澳洲和美国掀起一股养殖和消费热潮。日本、法国、西班牙和东南亚许多国家先后从澳洲引种试养,并显示出很大的发展潜力。我国1992年开始引进,在全国多个地方试养。但目前报道,大多集中在澳洲淡水的生物学特性方面,关于池塘养殖试验至今还不多见。作者于1998年5月5日至…  相似文献   

19.
不同饵料蛋白质含量对红螯螯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26~30℃水温条件下,经60d饲养,以增重率、成活率及饵料系数为指标衡量,红螯螯虾配合饵料蛋白质适宜含量为30%~35%。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螯虾适宜的生长条件和幼体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是澳大利亚红螯虾生长最重要的因素,在23~31℃范围,可获得80%的最佳生长率。养殖红螯虾的供水设施,要保证水资源丰富,能提供充足的用水,且水质不含污染物质;充气设施,要保证生长过程不缺氧,增温设施,要保证水温不低于10℃。水池规格为2000~5000m^2。土池的池底铺上牢固的粘土,减少淡水渗漏,同时铺上砾石,提供红螯虾适宜的栖息环境。还介绍了亲虾的选择及雌雄比例,亲虾的产卵与孵化,幼体的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