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杰 《蛇志》2008,20(2):107-108
目的 观察血液净化治疗对毒鼠强急性中毒的疗效.方法 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液净化救治急性毒鼠强中毒10例,并与单纯常规治疗的12例对照,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天数、治愈率以及APACHE Ⅲ评分变化.结果 血液净化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P<0.05),治愈率明显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APACHEⅢ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血液净化组治疗后APACHEⅢ评分降低尤为明显(P<0.05).结论 血液净化是救治毒鼠强急性中毒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黎素清 《蛇志》2006,18(1):34-35
毒鼠强是一种剧毒急性杀鼠剂,其化学名称为四亚甲基二砜四氨,为微溶于水的白色粉末,可经消化道及呼吸道吸收,不易经完整的皮肤吸收。近年来,农村常用来灭鼠。由于管理不善,易造成中毒事件发生。现将我科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对50例毒鼠强中毒患儿的救治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10岁。所有患儿均在服药后10~30m in出现症状,出现呕吐12例,抽搐30例,腹痛8例。其中心动过缓12例,精神异常5例,血液、尿液、胃内容物毒鼠强浓度测定均为阳性,心肌酶测定异常15例,肝、肾功能测定异常12例。1·2治疗方法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分析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和回顾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这1年中,我是某医院"120"急诊科接到电话后收治的168例脑卒中患者资料,并将患者随机的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88例和80例,其中实验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对患者采取院前急救的方式进行急救护理,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院前急救来进行急救护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在院前急救时间、接受治疗时的治疗时间和患者的致残率以及患者的死亡率进行分析,来比较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分析:实验组的患者在进行院前急救以及接受专业的治疗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且对照组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实验组,两组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析: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谭琳 《蛇志》2016,(1):100-101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应用简易脊髓损伤评估法的护理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1月院前急救以脊柱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简易脊髓损伤评估法对护理的实施进行有效评估及指导。结果 40例患者中,除1例患者在抢救时死亡,2例患者现场检查已瘫痪外,其余患者经院前急救处理后均顺利转运至医院进一步治疗,无继发性损伤的发生。结论简易脊髓损伤评估法应用于脊柱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能有效预防或避免出现继发性损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覃文豪  刘大鹰  胡春梅 《蛇志》2001,13(2):41-42
急性左心衰竭是各级医院急诊科和院前急救中经常遇到的急危重症 ,其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如果院前急救以及急诊室早期处理得当 ,可降低死亡率。 1 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0月我科共有31例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进行院前急救 ,其中 2 9例经院前急救和急诊科抢救 ,病情好转后转入心内科治疗。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1例患者中 ,男 1 2例 ,女 1 9例 ,年龄 37~ 86岁 ,平均 68.6岁。原发病为冠心病 9例 ,高血压病和高心病 1 2例 ,风湿性心脏病 3例 ,其他 7例 ,既往有急性左心衰竭发作史者 1 6例。临床表现 :胸闷、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院前急救老年患者疾病谱变化,提高老年人救治效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 年1 月1 日-2015 年 12 月31 日乌鲁木齐市120院前急救调度指挥中心数据库中40823 例老年(≥ 60 岁)患者病例信息,并进行疾病谱分析。结果: 40823 例老年患者中男性22284 例,女性18539 例,平均年龄(75.25 8.49)岁;其中汉族35018 例,维吾尔族3608 例,回族1698 例,其他民族499 例。院前急救老年患者疾病谱以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为主,且心脑 血管疾病接诊率最高。院前急救老年患者接诊高峰月份为每年3-5 月,9-10 月,12-1 月;呼叫高峰时段为每日8:00-12:00,其次为 每日12:00-16:00;高发区域集中在新市区与沙依巴克区。结论:随着院前急救老年患者接诊数量的增多,应加强院前医护人员的 相关培训。根据院前急救老年患者的高发地区、月份及时段,合理配置院前急救资源。  相似文献   

7.
覃秀旺 《蛇志》2014,(1):122-124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外伤院前急救的处置与护理方法,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3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3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为7~45min,平均(19.8±5.6)min;现场急救后返院时间为10~40min,平均(15.3±4.1)min。评价预后情况显示,预后良好16例,占25.40%;中残26例,占41.27%;重残14例,占22.22%;死亡7例,均为接诊时患者已出现脑疝、脑干受压不可逆,死亡率为11.11%。结论院前急救及时、处置方法正确有效、生命通道畅通是提高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毒鼠强中毒32例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凤基 《蛇志》1998,10(4):65-65
有机磷中毒的脑电图表现的报告较多,但毒鼠强中毒则罕见报道。我院1995年至1998年3月共收治毒鼠强中毒32例,现将脑电图表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24例,女8例,绝大部分为学龄前儿童及学龄期儿童,其中1~3岁6例,4~6岁...  相似文献   

9.
何丹 《蛇志》1999,11(2):77-78
急性中毒是儿科常见的急症。毒鼠强毒饵中毒占我科急性中毒总人数的三分之二,我科从1997年1月至1998年6月共收治26例急性重型毒鼠强毒饵中毒患儿,现将并发症预防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2~13岁,所有患儿...  相似文献   

10.
杨桂溶 《蛇志》2011,23(3):315-316
急性左心衰竭是院前急救常见急症之一,该病起病急,发展迅速,病死率高,如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预后良好。我中心2010年1月~2011年3月对4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及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蛇志》2019,(3)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模式运用于脑出血患者中的价值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回顾性分析法随机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0例,其中30例实施院前急救的患者为研究组,30例实施院内急救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并发症、水肿面积、血肿体积及NIHSS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优于对照组的73.33%和2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水肿面积、血肿体积及NIHS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院前急救模式运用于脑出血的效果明显,减少了并发症,促进了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柳州市120急救中心下属分中心2010年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柳州市工人医院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的院前急救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急诊诊断或主诉、去向等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我院院前急救患者5117例,男女比为1.46:1,年龄(49.284-22.26)岁,院前急救各月份出诊量最高为12月份,最低为5月份,每日院前急救高峰时间段为8;00~10;00;创伤、神经系统疾病、急诊症状及体征、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中毒居院前急救疾病谱前6位;30~59岁组男性与其他年龄组比较,更易患创伤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结论(1)加强安全生产、遵守交通法规,降低创伤发生率。(2)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普及全民急救知识,降低致残率、死亡率。(3)院前急救疾病谱的排序,对指导急诊急救专业人员培训和开展院前急救有重要意义。(4)关注30~59岁男性健康和安全防范教育,减少创伤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院前急救在脑卒中患者救治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救治的脑卒中患者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各100例.观察组予院前急救护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的致死率、致残率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致死率、致残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院前急救能降低患者的致死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彭先美  黄雪梅  纪建波 《蛇志》2011,23(1):74-75
严重的颅底骨折并发难以控制大出血患者的病情凶险,短时间内会因大出血致窒息或休克,往往救治不及而死亡。因此,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是提高颅底骨折合并鼻腔大出血抢救成功的关键。我院急诊科2006年6月~2009年12月院前急救严重颅底骨折并发鼻腔大出血患者3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将院前急救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影响广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延长的因素。方法 采用分位数回归法分析影响2015年广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的因素,其结果与普通最小二乘法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广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的平均数为14.11分钟,中位数为13.25分钟。医院区位分布、妇产科医生、交通高峰期这三个解释变量是影响广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延长的因素。结论 分位数回归方法能够较好地应用于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的研究。我们可根据影响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的因素来制定相关政策,以提高院前急救质量。  相似文献   

16.
黄顺忠  林起庆 《蛇志》2011,23(3):258-260
目的分析我院急诊科对急性冠脉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院前急救情况,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2010年救治的急性冠脉事件患者166例临床资料,其中AMI患者72例,UAP患者94例。结果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占急性心脏事件的48.8%,其院前急救率为31.3%(52/166),院前抢救成功率为82.69%(44/52)。结论(1)急性冠脉事件的院前急救率仍低,主要与患者及其家属不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先兆和表现等相关知识以及呼救意识有关,因此加强相关知识的群众性普及教育迫在眉睫。(2)缩短出诊半径、加强医务人员对急诊处理特别是院前处理急性冠脉事件知识的培训、完善院前急救设备,是提高急性冠脉事件院前抢救成功率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邓上勤  梁茂裕  李湘 《蛇志》2013,25(2):131-133
目的 探讨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并破裂出血的院前急救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并破裂出血患者的院前救治,如现场加压包扎止血、快速补充血容量、安全转运、与院内急救无缝衔接及个人防护等.结果 16例患者均经静脉吸毒,其中明确HIV感染11例,除2例现场抢救无效死亡外,余14例均能有效止血,血压回升,及时、安全转送到外科病房,其中5例患者直接进行手术治疗,14例患者均好转出院;医务人员无职业暴露发生.结论 采取序贯有效的综合处置措施,是对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并破裂出血患者院前急救成功的关键;熟练掌握院前急救止血等技术,注重个人职业暴露的防护,能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最大限度地保证医患双方安全.  相似文献   

18.
吕西  叶敏才 《蛇志》2016,(3):311-312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对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救治效果。方法将我院12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内科救治组和外科救治组各60例,比较两组的救治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科救治时间、救治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专业培训的急诊内科医师能胜任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救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蛇志》2020,(2)
通过查阅收录在CHKD等数据库中与急救医学研究相关的期刊,对比国内外院前急救发展概况;综述了国内外院前急救模式、人员培训、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衔接的特点,结合发达国家的急救网络发展经验,提出几点建议,为发展我国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事业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慧敏 《蛇志》2013,(4):454-455
目的通过无缝隙优质护理的应用,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建立良性护患关系。方法通过对优质护理工程的学习和分析,转变服务理念,将注重细节的无缝隙护理服务融入院前急救护理中并通过问卷调查评价效果。结果院前急救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医、护、患满意度提高,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无投诉事件发生。结论院前急救中重视患者心理及护理工作细节,提升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感,使院前急救护理质量得到保障,提高了服务质量,减少了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