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工流产中负压吸宫术与药物流产术对术后输卵管畅通性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孕≤10周妇女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行药物流产98例(药物流产组),负压吸宫手术134例(手术流产组)。测定两组妇女流产后输卵管畅通性及子宫内膜厚度,观察宫腔/宫颈管粘连发生情况。结果:药物流产组流产后2周及首次月经后1周B超子宫内膜厚度值均高于手术流产组,流产后输卵管阻塞发生率(40.6%)高于手术流产组(14.6%),宫腔或宫颈粘连发生率(1.0%)低于手术流产组(9.7%)(均P0.05)。结论:相比负压吸宫手术,药物流产终止早期妊娠更易引起输卵管阻塞,但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较小,术后宫腔/宫颈管粘连风险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雌激素给药途径对宫腔重度粘连术后预防再粘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且完成随访的60例宫腔重度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给予阴塞芬吗通1 mg/d,B组口服补佳乐4 mg/d,21 d为1个周期,后5 d加服黄体酮胶囊100 mg/d;应用2个人工周期后,在月经干净3~7 d复查宫腔镜;比较术后雌激素体内血药浓度、内膜恢复情况、月经改善率、宫腔恢复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A组体内雌激素血药浓度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应用第二个人工周期后,A组的子宫内膜平均厚度高于第一人工周期,但A组和B组之间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月经改善情况、宫腔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给药途径的雌激素血药浓度具有显著差异;宫腔重度粘连术后的预后与雌激素血药浓度无依赖性;口服途径及阴塞途径的雌激素对于宫腔重度粘连的预后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雌激素治疗对宫腔粘连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月经恢复情况的影响,探讨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2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两组患者均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对照组给予戊酸雌二醇3 mg/d,观察组给予10 mg/d,后半期两组均配合孕激素黄体酮周期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宫腔形态恢复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宫腔粘连复发情况及月经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3.61%高于对照组的7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宫腔形态与月经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包括乳房增生与体重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应用大剂量的雌激素有利于患者宫腔形态、子宫内膜以及月经的恢复,有效预防了术后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肾祛瘀法联合雌孕激素治疗宫腔粘连宫腔镜分离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80例,均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术后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雌孕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祛瘀中药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月经恢复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72.5%)(χ~2=10.321,P0.05),宫腔粘连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60.0%)(χ~2=9.600,P0.05);两组子宫内膜厚度、PI、RI及子宫内膜穿支血流分级均得到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均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妊娠率(57.1%)高于对照组(25.0%)(χ~2=4.361,P0.05)。结论:雌孕激素联合补肾祛瘀法可显著改善中重度宫腔粘连宫腔镜分离术后的月经情况,预防再次宫腔粘连的发生,并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B超导视下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B超导视下无痛人流术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同期在我院采用传统方法行无痛人流术者8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中子宫穿孔、吸宫不全/漏吸、术后急性盆腔炎、宫颈/宫腔粘连的发生情况.结果 B超导视下行无痛人流术中子宫穿孔、吸宫不全/漏吸及术后宫颈/宫腔粘连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急性盆腔炎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超引导下无痛人工流产可明显减少术中子宫穿孔、吸宫不全及术后宫颈/宫腔粘连,而又不增加术后急性盆腔炎的发病率,是值得临床广泛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内持续放置水囊联合大剂量雌激素对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月经恢复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收治的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86例,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宫腔内水囊联合低剂量雌激素治疗,研究组应用宫腔内水囊联合大剂量雌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凝血功能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再粘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月经恢复正常率及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应用宫腔内水囊联合大剂量雌激素有利于预防术后再粘连,恢复正常月经,提高患者妊娠率。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9,(3):373-374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雌激素在宫腔粘连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两组均行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戊酸雌二醇8 mg/d,对照组给予戊酸雌二醇3 mg/d,后10 d均配合孕激素黄体酮进行周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宫腔形态、子宫及月经恢复情况、妊娠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宫腔形态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体积均大于对照组,同时月经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成功受孕率、活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雌激素治疗宫腔粘连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而术后使用大剂量雌激素更利于患者宫腔形态、子宫及月经的恢复,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妊娠率,减少宫腔粘连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球囊联合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在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行TCRA术治疗的12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IU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了A组(40例)、B组(40例)及C组(40例)。3组患者均行TCRA术治疗,术后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抗感染治疗。A组术后给予一次性球囊子宫支架联合雌孕激素序贯治疗,B组术后给予一次性球囊子宫支架治疗,C组术后给予雌孕激素序贯治疗。比较3组治疗总有效率、月经改善率、宫腔再粘连率、妊娠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95.0%)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75.0%)和C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5,P<0.05)。A组(80.0%)月经总改善率高于B组(55.0%)和C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4,P<0.05)。A组宫腔再粘连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妊娠率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42、8.900,均P<0.05)。3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切除术后应用几丁糖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后应用几丁糖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有手术指征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为32例,均采用被动式连续灌流宫腔电切镜行子宫内膜切除术,组Ⅰ术后应用几丁糖注入宫腔,组Ⅱ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的月经改善有效率、患者满意率及宫腔粘连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12~41个月。月经改善有效率组Ⅰ为96.88%,组Ⅱ为93.75%,两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性(P>0.05)。术后患者满意率分别为96.88%、84.38%,两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P<0.05)。术后宫腔粘连率组Ⅰ为0,组Ⅱ为9.38%。结论:子宫内膜切除术后应用几丁糖可以有效预防宫腔粘连,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腔镜直视下分离粘连术(TCRA)术中联合具有聚乳酸手术保护膜覆层的宫腔隔离器对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IUA)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接受TCRA的中重度IUA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20例,分别在术中采用聚乳酸手术保护膜的宫腔隔离器、宫内节育器、聚乳酸手术保护膜,术后均采用雌、孕激素进行人工周期治疗3个周期。于术后3个月常规进行第二次宫腔镜检查,评估IUA改善情况。并观察患者第二次宫腔镜检查术后1、2、3个月月经周期、经期、月经量的恢复情况。结果 A组治愈率显著高于B组、C组(P0.05),B组、C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三组宫腔容积明显增大,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厚,A组的改善程度、术后再粘连的发生率明显优于B组、C组(P0.05)。B组术后3个月宫腔容积明显大于C组(P0.05),而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次宫腔镜检查1个月A组月经量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与B组、C组比较,A组月经周期规律,月经天数明显延长,月经量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 TCRA术中采用具有聚乳酸手术保护膜覆层的宫腔隔离器,可有效改善中、重度IUA患者月经异常,降低术后再粘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治疗重度宫腔粘连时,放置Interceed防粘连膜加宫内节育器与Foley球囊加几丁糖(48小时后放置宫内节育器)两种治疗方法,对宫腔形态及月经量改善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5年11月在清远市妇幼保健院通过宫腔镜检查确诊的84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宫腔镜粘连分离后,放置Interceed加宫内节育器,B组:在宫腔粘连分离后宫腔内注入几丁糖,留置球囊2天后取出并放置宫内节育器。两组均术后第2天开始口服雌孕激素3个周期,4个月后再次行宫腔镜检查加取环术。结果:A组患者治愈23例,好转15例,无效3例,B组患者治愈6例,好转30例,无效7例,两组比较发现Interceed组治愈率较高(P<0.05)。患者术后月经量较治疗前增多,两组比较发现Interceed组治疗后月经增加量更多(P<0.05)。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联合放置Interceed防粘连膜及宫内节育器,术后给予雌孕激素周期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形态及恢复月经,比Foley球囊加几丁糖的治疗方式能更有效地预防宫腔再次粘连。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宫腔镜术后联合雌孕激素预防并治疗宫腔再粘连的效果,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1月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切除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ARCH方法进行分类,轻度粘连32例,中度粘连30例,重度粘连18例。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患者41例,39例,研究组患者术后加用戊酸雌二醇6 mg/d,联合黄体酮胶囊100 mg/d,维持3个周期的序贯治疗。对照组不加服任何药物。将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后宫颈、宫腔粘连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1次宫腔镜手术即分离成功者32例,8例术后宫腔再粘连;研究组,1次宫腔镜手术分离成功的为39例,2例术后出现再粘连。和研究组相比,对照组患者宫腔粘连发生率升高,( 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内放置节育器,同时口服大剂量戊酸雌二醇是防止宫腔粘连复发的有效方法,应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雌孕激素序贯疗法用于稽留流产刮宫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入住本院的稽留流产患者300例,根据受术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刮宫术后第5天口服戊酸雌二醇(补佳乐)1mg,每日1次,共21d,后10d加服黄体酮胶囊100mg,每日2次,以后每次月经后第5天开始,共用3个周期.对照组刮宫术后未用雌孕激素治疗.结果:观察组首次月经恢复时间及术后子宫内膜修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月经量减少、宫腔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稽留流产妇女刮宫术后进行雌孕激素序贯治疗有利于子宫内膜修复及恢复正常月经周期,预防宫腔粘连,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危人工流产术后使用雌、孕激素预防宫腔粘连的最佳方案.方法:选择妊娠< 14孕周行高危人工流产术妇女共600例,随机分成4组,每组150例.A组为早期序贯组,术后服用戊酸雌二醇1mg/d,共21d,后10d加服安宫黄体酮10mg/d;B组术后每日服用妈富隆1片(含乙炔雌二醇30μg、地索高诺酮150μg),共21d;C组术后第14天开始服用戊酸雌二醇,1mg/d,共11d,后5d每日加服安宫黄体酮10mg;D组术后第14天开始服用妈富隆1片,1次/d,共11d.比较各组术后出血时间、术后3个月宫腔粘连情况.结果:宫腔粘连发生率A组(0.67%)与C组(10.00%),B组(0.67%)与D组(8.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血时间A组(4.53±1.26d)与C组(7.12±0.85d),B组(4.23±0.96d)与D组(8.03 ±1.12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人工流产术后立即服用雌、孕激素预防宫腔粘连效果显著且可减少术后出血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妈富隆和米非司酮治疗围绝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6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3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组给予妈富隆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抽血检测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孕酮(progesterone,P)浓度,B超检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的性激素浓度下降程度和子宫内膜变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疗效优于米非司酮,米非司酮不宜治疗功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的观察组60例和给予米非司酮治疗的对照组60例。观察两组的月经情况、子宫情况及CA125含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出血量(29.5±4.2)mL、NRS评分1.7±0.3、子宫内膜厚度(4.9±0.8)mm、子宫体积(217.3±29.8)C-及CA125含量(19.3±2.5)μ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有助于改善月经情况、减小子宫体积和子宫内膜厚度、降低CA125含量,在子宫腺肌病的治疗中具有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治疗重度宫腔粘连时,放置Interceed防粘连膜加宫内节育器(IUD)与几丁糖加Foley导尿球囊(48 h后取出并放置IUD)两种治疗方法,对宫腔形态及月经量改善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9月—2015年11月在清远市妇幼保健院通过宫腔镜检查确诊的84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2组。防粘连膜加IUD组41例,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术后放置Interceed防粘连膜加IUD。几丁糖加球囊组43例,TCRA术后宫腔内注入几丁糖、留置Foley导尿球囊48 h后取出,并放置IUD。2组术后第2天均开始口服雌孕激素3个周期,4个月后再次行宫腔镜检查加IUD取出术。结果:2组患者治疗重度宫腔粘连疗效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80,P0.001)。防粘连膜加IUD组治愈患者较多,占该组病例的56.10%(23/41),有36.59%(15/41)的患者好转;几丁糖加球囊组仅有13.95%(6/43)的患者治愈,69.77%(30/43)的患者好转。2组患者再次宫腔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6,P=0.850)。防粘连膜加IUD组治疗后增加月经量比几丁糖加球囊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1,P=0.003)。2组患者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3,P=0.526)。结论:TCRA术后联合放置Interceed防粘连膜及IUD,术后给予雌孕激素周期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形态及月经恢复情况,比几丁糖加Foley导尿球囊的治疗方式更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曼月乐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曼月乐IUD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痛经情况、月经状况、子宫体积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痛经程度,月经状况、子宫体积缩小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曼月乐IUD对于治疗子宫腺肌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及减少其复发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107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35例行宫腔镜定位息肉摘除术,B组36例行单纯宫腔镜电切术,C组36例行宫腔镜电切术加术后短期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观察各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三组术后3、6、12个月月经量均较术前明显减少,组间同时间月经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月经量均小于A、B两组。复发率则A组最高,C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最有效的方法,术后加用米非司酮可抑制子宫内膜的增生及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降低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宫腔镜引导下分离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术后3种防粘连方法的预后情况。方法:2008年10月~2009年8月就诊于该院经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各级IUA并成功分离粘连者6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为术后宫内放置IUD+Foley球囊导尿管+欣可聆防粘连冲洗液,B组为术后宫内放置IUD+Foley球囊导尿管,C组为术后宫内放置IUD。观察3组预防粘连处理后月经量、宫腔及周期性下腹痛恢复情况。结果:A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B组,B组又明显好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行宫内置环+Foley球囊导尿管+欣可聆预防再次粘连效果较为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