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正>2014年5月12-15日,第32届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国家航天局、意大利航天局、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加拿大航天局、德国航空航天中心、欧洲航天局、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美国航空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英国国家航天局等11个正式成员机构,亚太空间合作组织以及作为IADC观察员的  相似文献   

2.
2014年5月27-29日,国际太空探索协调组(ISECG)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国家航天局、美国航空航天局、欧洲航天局、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英国国家航天局、德国航空航天中心、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加拿大航天局等8个成员机构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这是ISECG代表首次来到中国。
  会议期间,ISECG代表介绍了该协调组成立以来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以及各个工作组特别是全球探索路线工作组的情况,并对《全球探索路线图》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航天大国,中国一直高度重视空间碎片问题,设立了专门的空间碎片行动计划,成立空间碎片协调和专家组,不断加强空间碎片监测、预警、防护和减缓等各项研究工作。国际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是国际上空间碎片领域唯一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由美国宇航局、欧空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机构、俄罗斯航天局联合于1993年10月26日发起成立,旨在协调各国航天机构的行动,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9月27日至10月1日,第61届国际宇航联合会大会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航天局首脑、专家学者、青年科技人员、企业人士、学生、媒体记者等3431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50多家航天企业、组织机构参加了会议同期举办的展览。  相似文献   

5.
2006年7月25日~27日,由中国国家航天局与国际月球探测工作组共同主办,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中国航天咨询中心协办的第八届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首次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印度、巴基斯坦等18个国家的240多名航天局和空间机构的官员、专家参加了会议.中国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受中国探月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委托与国际月球探测工作组主席Narendra Bhandari分别为大会致开幕辞,孙来燕局长还做了大会主旨发言,美国航宇局、日本航空宇宙开发机构、意大利航天局以及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等相关负责人也分别发表讲话.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也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     
<正>中国减灾值班卫星添新丁4月14日至17日,第31届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简称宪章)理事及执行秘书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14个国家及组织的15个成员机构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签署了30届宪章理事会会议纪要,审议通过俄罗斯联邦航天局作为正式成员加入宪章,并就宪章在半年轮值期内的启动与运行情况、机制扩展和规则的完善、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等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  相似文献   

7.
刘静 《太空探索》2014,(5):28-30
作为发展中的航天大国,中国十分重视空间碎片问题,致力于空间碎片减缓和防护研究,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1995年6月,中国以国家航天局的名义加入了"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开始了空间碎片领域的研究。今年5月12-15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将在北京主办IADC第32次会议。本刊特邀请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专家刘静介绍空间碎片问题的国际环境及应对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朱毅麟 《国际太空》2001,(11):19-22
空间碎片问题是近年来国际上航天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科技小组委员会自 1 994年起 ,就一直将空间碎片列为每届年会的优先议题 ,并在 2 0 0 0年完成了《关于空间碎片的技术报告》,为联合国外空委法律小组委员会讨论与制订有关空间碎片的国际条约或公约 ,提供了技术准备。1 993年 ,美国航宇局 (NASA)、欧洲空间局 (ESA )、俄罗斯航空航天局(ROSAVIAKOSMOS)和日本等航天机构发起成立国际“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 (IADC)。中国国家航天局于 1 995年加入了该组织。该协调委员会成员除发起国和中…  相似文献   

9.
法国空间中心5月22日在它的巴黎总部召开了“全球 RDSS(Radiodeterminationsatellite Service)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46名代表分别来自法国、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印度、英国、日本、瑞士、西班牙和加拿大等10个国家的二十多个国家或私人的机构。会议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内容是由美国 Geostar 公司、法国 Locstar 公司、澳大利亚国家卫星系统、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代表发言,他们各  相似文献   

10.
<正>第一届中俄联合探测火星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3月16—18日在莫斯科召开,会议由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科学研究所主办。参加研讨会的中方研究人员来自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上海天文台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俄方参会人员分别来自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研究所、无线电电子学所、俄罗斯航天局莫动特种设计局和拉沃其金科研生产联合体等。此外,瑞典与荷兰的科学家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巴西航天局正设法在国际空间站上起点作用。巴西高层航天官员说,航天局计划通过提供一个生命科学实验机柜或其他类似规模的项目争取尽快参加这个轨道设施。巴西航天局局长阿贾克斯·巴罗斯·德梅洛向《空间新闻》记者说,对于希望参加空间站的巴西航天局的最大挑战将是寻...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1月27日,《国际空间合作:欧洲航天局范例》(下面简称《国际空间合作》)中译本首发式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院空间中心举行。首发式由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办。来自德国马普研究所、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等机构的外国专家,以及国防科工局、长城工业公司、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单位的领导、专家等100余人,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国际太空》等新闻媒体参加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13.
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在3年前成立了一个国际航天工业关系和发展公司(DERSI),以促进法国和独联体航天工业的交流和合作。不久前,DERSI公布了独联体(前苏联)的航天局、航天研究中心、工厂、试验站和后勤保障等机构和企业的所在地分布图,并扼要简述了这些机构和企业的活动内容。但是分布图中不包括军用卫星中心和前苏联国防部属下的军事航天企业。 为了使我国有关部门和个人(访问学者、留学生等)了解独联体航天部门位置及性质,方便我国和独联体之间航天部门的交流,特译出此文。本文中序号和独联体航天部门分布图中的序号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空间碎片是人类航天活动对空间环境的污染物,俗称“太空垃圾”,也是人类须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人类有责任找出有效的治理方法,给后人留下洁净的空间,而且解决空间碎片问题需要各航天国家的共同努力。2014年5月12日,第32届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会议在北京召开,与会各成员国和机构的专家们就空间碎片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空间碎片研究专家韩增尧研究员。  相似文献   

15.
张瑶 《太空探索》2012,(11):6-7
由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国际宇航科学院(IAA)和国际空间法学会(IISL)联合举办,意大利航天局承办的第63届国际宇航大会(IAC)于2012年10月1日至5日在意大利港口城市那不勒斯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造福大众的空间科学与技术。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的近3300名航天专家、政府官员、企业代表、大学科研人员、学生及媒体记者参加了会议。近60家世界航天知名企业参加了会议同期举办的航天展览。本次会议内容丰富,包括166个技术分组、8个全体会议、3个亮点报告、3个最新进展报告以及会议先期举办的UN/IAF研讨会、国际议员会议、城市峰会、全球网络论坛、IAA院士日等会议和活动。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航天局最近发表了2000年前的国家空间计划设想。俄罗斯航天局提出的国家空间开发计划是由主要空间企业的有关人员制定的,得到俄罗斯最高会议的专门委员会和财经部门的支持。俄罗斯航天局局长尤里·科普切夫认为,这一计划方案在最高会议上是能得到认可的,其变更只是极少的部分。科普切夫局长强调,由于受到资金方面的限制,今后俄罗斯的空间开发一定要与用户的需求相适应,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过去空间部门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意开发的倾向较严重,故现在俄罗斯空间部门的的确确需进行“轨道修正”。在新的国家空间计划中,把卫星…  相似文献   

17.
作为航天大国,中国一开始就积极参与了国际空间年的有关活动。中国代表应邀参加了1986年和1987年与国际空间年有关的国际会议。接着,作为“国际空间年空间机构(SAFISY)”的正式成员国历次会议都派代表参加,在国际科学联合会国际空间年特别委员会和国际宇航联合会国际空间年委员会中均有中国委员。 1990年初,经国务院批准,为便于协调我国参加国际空间年的各项活动,成立了“国际空间年中国筹备委员会”(ISY-CPC)。  相似文献   

18.
今年2月2日至1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了外空委员会第十八届科技小组委员会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外空委员会的四十七个成员国和十二个联合国有关机构和国际组织的代表。我国代表团第一次参加了会议。代表团由我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国家科委、二机部、七机部和科学院等单位派出的七名代表组成。会议由卡弗教授(澳大利亚)担任主席。他在致开幕词中,概括地介绍了各国在空间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近期发展计划。有  相似文献   

19.
《宇航计测技术》2005,25(3):21-21
2005年4月27日,国防科工委系统一司委托航天203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风云-3卫星微波有效载荷地面定标方案评审会。参加会议的有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科院电子所、空间中心、国家航天局航天遥感论证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五院504所、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03所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会议由国防科工委系统一司卫星处处级调研员曾开祥主持,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孙敬良院士担任评审组组长。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中国国家航天局与荷兰航天局开展合作会谈,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会见了荷兰航天局局长纽保特,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企业代表受邀参加。会谈为中荷双方在航天领域的后续合作奠定了国家级基础。而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与荷兰应用科学研究组织(TNO)建立的中荷联合实验室被视为中荷航天合作的典范,此时,距该实验室成立已有1年多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