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分级诊疗制度下徐州城市居民基层首诊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合理优化居民就医意愿。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徐州市城市居民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居民的基本信息、就诊意愿情况等。结果 710例城市居民中,发生常见病时,75.8%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主要原因是距离近、候诊时间短、收费低、就医手续简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低、医疗费用低、与基层医疗机构近、有基层就医经历(OR=2.548)、知晓分级诊疗制度(OR=1.882)、支持分级诊疗制度(OR=1.710)、认为有必要开展双向转诊(OR=1.563)的居民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就医意愿较高。结论徐州城市居民基层首诊意愿趋于合理,各级医疗行政部门应与医院相互协作,宣传分级诊疗制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江苏省徐州市城市居民慢性病就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方便居民就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7—8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徐州市抽取710名年龄≥18岁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徐州市710名城市居民中,慢性病就医意愿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者300人(42.3%),选择区级医院者172人(24.2%),选择市级医院者238人(33.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去年月均收入≥3000元的徐州市城市居民慢性病更愿意选择区级和市级医院就医,而年龄≥50岁、有基层就医经历、知晓分级诊疗制度和支持分级诊疗制度态度的徐州市城市居民慢性病更愿意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结论徐州市城市居民慢性病有基层就医意愿者比例较低;年龄、去年月均收入、基层就医经历、是否知晓分级诊疗制度和对分级诊疗制度的态度是该地区城市居民慢性病就医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农村居民基层就医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引导农村居民合理就医、促进分级诊疗提供研究证据。方法 基于Anderson模型在四川省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个县(区)农村居民进行入户调查,有效样本共5 299人,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重中介模型对农村居民基层就医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2.8%的农村居民患病时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对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整体满意度大于90%,花费满意度为83.3%,担心误诊为18.5%。年龄较大者(OR45~59=1.249,95%CI:1.033~1.510;OR≥60=1.892,95%CI:1.552~2.305)、家庭月收入较高者(OR4000~9999=1.409,95%CI:1.076~1.845;OR≥10000=2.478,95%CI:1.520~4.041)、城乡医疗保险者(OR=2.152,95%CI:1.492~3.103)、到最近医疗点所需时间≤15 min者(OR=1.814,95%CI:1.595~2.06...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徐州农村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可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推动分级诊疗制度有效实施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问卷调查徐州农村无认知障碍的成年居民。利用SPSS19.0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 徐州农村居民分级诊疗制度认可率为75.8%,多因素分析显示:患慢性病(P=0.013,OR=1.806)、有基层就医经历(P<0.001,OR=2.069)、年医疗费用高(P<0.05,OR>1)、知晓分级诊疗制度(P=0.031,OR=1.535)的居民更认可分级诊疗制度,自评健康状况差(P=0.038,OR=0.449)、否认医保能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实施(P=0.015,OR=0.411)者更不认可制度;基层首诊赞成率为42.3%,双向转诊支持率为53.7%,有基层就医经历者更支持基层首诊(48.7%,〖XC小五号.EPS;P〗=21.005,P<0.001)和双向转诊(57.6%,〖XC小五号.EPS;P〗=7.499,P=0.006)。结论 影响农村居民认可的个体因素较弱,影响因素多与制度的推广和实施细节有关。应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加大宣传力度、完善配套措施、增强实施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泰安市慢性病患者基层就诊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和推动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泰安市调查8 542名居民,分析其中4 139名慢性病患者的基层就诊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慢性病患者基层就诊意愿率为96.1%,对不同性别、居住地、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医疗保险方式、最近医疗机构距离、自评健康状况和慢性病数量的人群的基层就诊意愿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农村(OR=2.320, 95%CI=1.596~3.374)、小学及以下(OR=1.631,95%CI=1.038~2.564)和初中(OR=1.749,95%CI=1.111~2.754)受教育程度、参加城乡居民医保(OR=4.044,95%CI=1.395~11.722)、最近医疗机构距离<500米(OR=4.262,95%CI=2.388~7.607)和500~1000米(OR=2.541,95%CI=1.254~5.147)以及患单一慢性病(OR=1.459,95%CI=1.047~2....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马达加斯加居民主动就医意愿的影响因素,为我国对外援助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马达加斯加居民进行匿名调查,分析主动就医意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通过随机森林模型对有影响的变量进行重要性排序,并进一步对排序结果进行逐步随机森林分析,最后将袋外估计误差最小的变量纳入后续logistic回归模型以明确自变量的作用方向及大小。结果 共纳入马达加斯加居民461人,317人(68.76%)愿意主动去医院就医;结合随机森林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居民主动就医意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生活在农村地区(OR=0.44,95%CI:0.28~0.69)是影响主动就医意愿的消极因素;患有传染病(OR=2.04, 95%CI:1.24~3.36)、能获取医务人员信息(OR=2.22, 95%CI:1.43~3.45)、有医疗援助(OR=2.28,95%CI:1.40~3.73)、就医流程方便快捷(OR=2.30,95%CI:1.22~4.34)、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为一般(OR=3.09, 95%CI:1.59~5.99)和满意(OR=3.48,95%CI:1.64~7.38)、...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徐州市居民分级诊疗制度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居民的知晓率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徐州市1 55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有效回收1 473份。结果 43.5%的居民知晓分级诊疗制度,46.3%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了解该制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0.739,P=0.010)、城市居民(OR=1.448,P=0.006)、文化程度高、企事业单位职工(OR=1.627,P=0.037)、健康体检(OR=1.690,P0.001)、基层就医(OR=2.559,P0.001)、转诊经历(OR=1.702,P0.001)的居民分级诊疗制度知晓率高。结论徐州市居民分级诊疗制度知晓率有待提高,各级相关机构应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居民了解分级诊疗制度,促进该制度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武汉市老年慢性病患者医疗卫生机构就诊选择现状,探索老年慢性病患者就医机构决策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设计问卷,对865名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单因素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及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65名老年慢性病患者中,205名来源于三级医院,265名调查对象来源于二级医院,395名调查对象来源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因素分析显示,户口所在地为本地(OR=3.450,95%CI:1.464~8.131)、医疗机构离居住地较近(OR=15.473,95%CI:4.553~52.587)为老年慢性病患者倾向选择二级医院的影响因素;医疗机构离居住地较近(OR=42.945,95%CI:15.091~122.215)、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好(OR=0.044,95%CI:0.015~0.132)、慢性病现患病数量(OR=0.082,95%CI:0.438~0.774)为研究对象倾向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慢性病患者就医机构决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推行分级诊疗制度时,不仅需根据老年慢性病患者自身的户口特征及疾病特征,同时应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促进老年慢性病患者正确使用医疗卫生服务资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浙江省18~25岁人群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意向和卫生服务满意度,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11—12月采用"问卷星"制作电子问卷并通过微信推送,调查浙江省18~25岁人群的基本情况、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意向和卫生服务满意度。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意向和卫生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采用重要性矩阵分析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满意度的关键驱动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664份,有效问卷620份,有效率为93.37%。有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意向142人,占22.90%。过去一年有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经历516人,占83.23%;其中对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感到满意和很满意384人,占74.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OR=3.062,95%CI:1.745~5.373)和在社区(村)卫生服务中心(站)有健康档案(OR=0.547,95%CI:0.308~0.970)是18~25岁人群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意向的影响因素;医生的技术水平(OR=1.478,95%CI:1.168~1.871)、医护人员药物告知情况(OR=1.308,95%CI:1.065~1.606)、常规项目检查(OR=1.523,95%CI:1.227~1.889)、支付方式(OR=1.168,95%CI:1.017~1.340)、就医环境舒适性(OR=1.785,95%CI:1.437~2.219)和卫生知识宣传栏(OR=1.302,95%CI:1.086~1.561)是18~25岁人群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重要性矩阵分析结果显示,"常规项目检查"和"医生的技术水平"位于优先改进区;"就医环境舒适性"位于竞争优势区;"医护人员药物告知情况"位于次要改进区;"支付方式"和"卫生知识宣传栏"位于有待分析区。结论浙江省18~25岁人群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意向较低,就诊意向受社区(村)卫生服务中心(站)有无健康档案和社会医疗保险类型的影响;但对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较为满意,医生的技术水平和常规项目检查是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满意度的关键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居住地距最近医疗机构的距离对上海市居民两周患病就医和自我诊疗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上海市2013年卫生服务调查数据,采用多水平模型,分为社区-个人两水平,控制户口性质、性别、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就业情况、收入、年龄等混杂变量,分析距离对两周就诊和自我诊疗行为的影响。结果距离的增加使居民两周患病后不就诊可能性增加(OR=1.083,95%CI:1.022~1.148),居民自我诊疗可能性增加(OR=1.113,95%CI:1.022~1.212)。结论应重视社区医疗机构的作用,通过普及社区卫生服务、推行家庭医生制度等,优化医疗资源在居民居住区域内的配置,切实减少距离对患者就医的影响,保障居民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纵向随访数据分析四川省城乡居民的就医路径特征和就医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 从四川省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的样本区(县)中抽取1个城市点和1个农村点,监测居民3个月的卫生服务利用行为,定性描述居民就医路径特征,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多水平Logistic模型分析就诊医疗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病后,城市点以遵医嘱治疗为主,农村点则以就诊为主;就诊时,城市以县(市、区)级医疗机构为主,农村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主;影响就诊医疗机构选择的因素有就业状况、是否患有慢性疾病。结论 四川省城乡居民就医路径特征不同,城市居民就诊机构的流向存在不合理分布。应加强城市点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规范城市居民就医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后疫情时代上海市闵行区社区居民关于分级诊疗的认知水平,掌握上海市闵行区现阶段分级诊疗实施现状,为上海市分级诊疗制度的优化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060名闵行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分级诊疗制度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有80.1%(849名)的上海市闵行区居民了解分级诊疗制度,在年龄、户籍、文化程度、医保类型、分级诊疗实施态度、双向转诊态度等不同特征的闵行区社区居民之间,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存在差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49.481、107.835、40.583、53.743、21.680、13.542,均P<0.05);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非本市户籍(OR=3.098;95%CI, 1.842~5.210)、其他医保类型(OR=1.822;95%CI, 1.154~2.877)、不赞成上海实施分级诊疗(OR=2.416;95%CI, 1.279~4.564)的居民,显著不了解分级诊疗(均P<0.05);而文化程度高(OR=0.581、0.506、0.407;95%CI, 0.237~0.897)、60岁以上(OR=0.422;95%CI,0.209~0.852)的居民,显著更了解分级诊疗(均P<0.05)。上海市闵行区居民获取分级诊疗知识的主要渠道是社区(26.3%)和网络(23.8%)。结论 闵行区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水平较高,建议相关部门利用“互联网+”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的宣教新模式,加强全人群分级诊疗制度宣教力度,循序渐进的实现全民健康覆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上海市长宁区家庭医生制的实施效果,为完善家庭医生服务内容提供依据和支撑。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家庭医生服务利用及效果评价"调查表,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所有的调查员均由复旦大学统一培训。结果 :共调查社区常住居民736人,其中签约居民412人(56.0%),60岁以上居民占60.1%,38.9%的调查对象有明确诊断的慢性病。既往半年有就诊记录的调查对象中,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利用率(77.9%)是非签约居民(31.5%)的2.47倍(P0.01)。家庭居住区域、是否签约家庭医生、家庭人均年收入影响社区居民的就诊行为。签约居民、低学历居民、41~80岁社区居民生病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首诊意愿高于非签约居民(OR=1.80,95%CI:1.11~2.92)、高学历居民(其中初中及以下组OR=4.45,95%CI:1.86~10.61;大专组OR=2.29,95%CI:1.06~4.97)、40岁及以下居民(其中41~60岁组OR=2.78,95%CI:1.10~7.00;61~80岁组OR=3.46,95%CI:1.00~11.90;80岁以上组OR=4.55,95%CI:0.97~21.43)。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满意度非常高,总体评分为93.44。结论 :上海市长宁区试行的家庭医生制成效明显,为探索"优化社区卫生资源配置、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山东省居民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和转诊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推动分级诊疗制度提供政策建议。方法于2017年1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17个地市抽取2 965名城乡居民进行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和转诊意愿的面访调查。结果山东省2 965名城乡居民中,1 922名(64.8%)居民有基层医疗机构首诊意愿,1 599名(53.9%)居民愿意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1 901名(64.1%)居民在病情稳定后愿意向下级医疗机构转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附近有基层医疗机构、赞同分级诊疗制度、认为分级诊疗可行、有过社区(乡镇医院)就医经历的山东省城乡居民基层首诊意愿较高,家庭年均收入≥20 000元、有城镇居民医保和商业保险及其他医保、经历过转诊的山东省城乡居民基层首诊意愿较低;年龄≥65岁、家庭年均收入≥10 000元的山东省城乡居民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意愿较高,女性、居住在农村、家附近有基层医疗机构、赞同分级诊疗制度、有过社区(乡镇医院)就医经历的山东省城乡居民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意愿较低;女性、居住在农村、赞同分级诊疗制度、认为分级诊疗可行、经历过转诊的山东省城乡居民向下级医疗机构转诊意愿较高,家庭年均收入≥40 000元的山东省城乡居民向下级医疗机构转诊意愿较低。结论山东省城乡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认识不足,基层医疗机构首诊意愿较低,性别、年龄、家庭年均收入、居住地、医疗保险类型及是否家附近有基层医疗机构、赞同分级诊疗制度、认为分级诊疗可行、有过社区(乡镇医院)就医经历、经历过转诊是影响该地区城乡居民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和转诊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西南欠发达地区社区医疗服务建设内容对慢性病患者就医选择的影响,并探讨社区医疗服务各项建设内容的边际影响和贡献程度。方法:在西南欠发达地区采取分层整群随机的抽样方法抽取20个社区(村)1205名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和Shapley值分解法进行统计对比和因素分析。结果:1205名调查对象中,776名慢性病居民选择社区医院就诊(64.4%)。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社区医院的隐私保护(OR=0.789; 95%CI:0.543~0.818)、医疗设备(OR=0.736; 95%CI:0.599~0.903)、医学检查(OR=0.559; 95%CI:0.381~0.680)建设对慢性病居民由省市级医院流向社区医院有积极影响;社区医院的隐私保护(OR=0.806; 95%CI:0.629~0.910)、专家坐诊(OR=0.741; 95%CI:0.575~0.954)、医疗设备(OR=0.690; 95%CI:0.533~0.785)、护理服务(OR=0.630; 95%CI:0.443~0.894)、医学检查(OR=0.611...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医联体背景下居民社区首诊意愿,分析影响因素,提出应对策略,为促进社区首诊的真正落实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4~5月,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从阜阳市3区5县中各随机抽取1个区2个县,再从抽取的每个县(区)随机抽取4个社区,对抽取的每个社区按东、南、西、北、中五个位置各随机抽取5~8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8.20%(281/412)的居民愿意选择社区首诊,其原因有就诊方便、手续简单、医保定点单位等,分别占87.90%、43.77%和37.72%(χ~2=970.560,P0.01);31.80%(131/412)的居民不愿意选择社区首诊,其原因有诊疗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就诊环境差等,分别占63.36%、51.15%和29.01%(χ~2=316.06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职业、步行至社区卫生服务(community health sewice,CHS)机构时间、提供的CHS整体改善情况等4个因素可能是居民社区首诊意愿的影响因素,"50~59岁"年龄组(OR=3.19,95%CI:0.88~11.54)、从事商业和服务业(OR=1.63,95%CI:0.77~3.47)、步行至CHS机构时间10 min(OR=0.70,95%CI:0.42~1.19)和认为提供的CHS整体基本没变化(OR=1.82,95%CI:0.22~15.44)的居民更愿意选择社区首诊。结论阜阳市居民社区首诊意愿较高,但仍有近1/3的居民不愿意接受社区首诊。为促进社区首诊制度的真正贯彻落实,需要在健康宣传与引导、硬件建设、人才培养与引进、医联体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儿童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儿童就诊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6年12月-2007年3月感染科门诊就诊患儿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与就诊前使用抗菌药物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83名患儿中,72.13%(709/983)就诊前使用过抗菌药物,其中,78.56%(557/709)的抗菌药物来源于基层医疗单位;21.44%(152/709)的患儿就诊前使用抗菌药物是家长的自我医疗行为。患儿就诊前的病程(OR=3.641,95%CI:2.632~5.038),就医行为(OR=3.395,95%CI:1.688~3.399),是否发热(OR=3.395,95%CI:1.595~3.597)是就诊前使用抗菌药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儿就诊前抗菌药物使用普遍,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宣传教育,普及基层医生和社区群众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是减少各种耐药菌株的产生和预防各种感染性疾病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居民的就医行为直接影响医疗卫生服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探究居民的医疗服务利用偏好将为推进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撑。方法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建立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当前影响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的多种关键因素。结果 9950名调查对象中女性4094例,男性5856例。40.6%(4044例)被调查对象选择综合医院作为一般就医机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水平、个人户口、工作总收入、医疗保险类型、看病点满意度、看病点医疗水平、健康状况是居民选择就医机构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居民医疗服务机构的选择。大力开展基层医生培养、鼓励高水平医师多点执业、加快推进医联体及医共体建设有利于合理配置社会医疗资源,将分级诊疗制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杭州市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7—9月抽取杭州市≥14岁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自行设计的《杭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电子调查问卷》收集居民人口学情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利用情况、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相关指标评分和满意度。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1 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454份,回收有效率为90.88%。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感到很不满意5人,占0.34%;不满意16人,占1.10%;一般153人,占10.52%;满意780人,占53.65%;很满意500人,占34.39%。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镇职工医保(OR=0.514,95%CI:0.370~0.71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无健康档案(OR=0.528,95%CI:0.331~0.844)或不知道有无健康档案(OR=0.524,95%CI:0.331~0.829)、取药排队时间(OR=0.698,95%CI:0.531~0.917)、取药方式(OR=0.639,95%CI:0.452~0.903)和检验设备齐全度(OR=1.315,95%CI:1.012~1.710)是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论杭州市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医保类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档案、取药排队时间、取药方式和检验设备齐全度是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四川省中老年居民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以当面访问为主对中老年居民进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问卷调查。结果四川省中老年居民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为(96.19±15.66)分,6个维度得分中,营养排第一,体育运动最差。有序logistic回归显示,文化程度(OR=0.49,95%CI:-1.30~0.13)、家庭年收入(OR=2.60,95%CI:0.21~1.70)、上一年体检情况(OR=0.44,95%CI:-1.28~-0.35)、体检频次(OR=2.83,95%CI:0.44~1.64)是影响中老年居民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因素。结论四川省中老年居民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处于中等水平,应提升健康责任,加强体育运动。高学历、中等家庭收入、进行体检更能提升居民高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