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汽车零部件生产线由手动装配向高效、快捷、智能化发展.对汽车下缸体智能化装配工艺进行研究,从人力资源、产品精度、质量风险、管理难度等方面对智能化装配工艺与手动装配进行对比,对装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展望了智能化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控制技术已在汽车、电子、家电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中央空调系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并未能与实际的生产制造应用场景进行集成融合,其智能化应用技术水平并不高.基于上述现实,需要实现中央空调的智能化发展与创新,在技术层面上不断革新,以满足中央空调系统与现场的高度融合,以提高智能化...  相似文献   

3.
虚拟装配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42  
宁汝新  郑轶 《中国机械工程》2005,16(15):1398-1404
虚拟装配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在设计与制造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已经引起工业界和研究机构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阐述虚拟装配技术的定义与内涵的基础上,界定了虚拟装配技术的研究内容,综述了国外的研究现状,并对国内外发展状况进行简要对比分析,指出了目前虚拟装配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测量技术与航天器装配技术的融合是实现航天器产品全数字量、高精度、高效率装配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航天器产品装配过程中的测量工艺需求,提出了一种面向航天器装配的测量工艺模型构建方法。将待测特征、基准信息、公差信息、测量设备等与航天器装配过程中测量实施相关联的测量信息组织在一起,形成测量工艺模型。以测量工艺模型为核心,可以促进协调指导各部门实施测量工作,服务于航天器产品的高精度装配。以此模型为基础,开发测量模型构建原型系统,以典型航天器部件进行应用验证,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文中主要针对装配周期长,结构复杂的动叶片进行详细分析,找到影响装配的关键因素,通过有效手段对叶片进行预装配,提高装配质量,为装配车间减少了修配量,缩短了装配周期。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与智能化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现代化的生活中,汽车工业也逐渐实现电子化与智能化。电子与智能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成为汽车发展史上的重大改革,对汽车在使用性能、体验舒适度以及驾驶安全性等方面带来了新变革,实现了汽车行业的高科技发展和绿色环保节能。本文主要对我国目前电子与智能化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电子与智能化技术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和发展趋势,为推动我国汽车行业科技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V5 Automation 的CATIA 二次开发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CATIA的用户化和专业化水平,推动设计水平提升,文中对CATIA二次开发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提出了CATIA二次开发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应用前景,阐述了CATIA二次开发平台V5 Automation的组成、架构、原理、功能。进一步,提出了基于V5 Automation的CATIA二次开发技术的基本方法、一般原则和开发流程。最后,给出了一个智能化螺钉装配程序的实例,在CATIA装配界面中,可实现对所选安装面上所有孔的螺钉自动装配,从而验证了CATIA二次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汽车装配在线质量控制系统的功能及系统结构 ,介绍了使用计算机网络与P控制图进行质量信息的统计、分析和预测方法 ,详细说明了无线摇控技术在普通定扭矩扳手改造中的应用 ,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装配生产中重要螺纹施扭信息的采集与质量控制。该系统在沈阳金杯客车有限公司装配车间得以实施和应用 ,在质量控制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某装备制造企业是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产品装配以手工装配为主,采用单件式管理,装配工艺复杂,造成现场管理难度大,质量追溯困难.分析了当前装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系统总体设计目标和架构,对装配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和系统实现.该系统已成功在多个装配车间开展应用,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装配是变速器生产制造中的最后阶段,装配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产品的最终质量,装配工装在装配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装配工装的改进,可以有效地提高装配精度,从而提高变速器的总体质量。目前,我公司变速器装配车间主要由装配一线、改装二线、装配三线三条生产线构成,  相似文献   

11.
虚拟装配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在装配领域的全新应用,为产品装配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虚拟装配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和分析,主要讨论了虚拟装配的定义,指出虚拟装配实质上是实现两个层次的映射.介绍了虚拟装配的分类,从虚拟现实环境、虚拟装配关键技术和应用系统三个方面对虚拟装配的研究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了虚拟装配技术研究中的不足和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珩磨加工作为孔精密加工的关键技术,在航空航天、军工、汽车及精密液压等许多重要领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珩磨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的融合掀起了珩磨加工领域的新革命。苏州信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具规模的从事珩磨加工产品研发制造的企业,从珩磨机整机、油石及工具的研发、设计,到生产、装配、调试及售后服务,公司具有完整的产品研发流程和雄厚的技术力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各行各业都在探索如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领域中,消防救援领域也不例外。传统的消防救援装备大多是“机械+人力”的组合,但是这种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如效率低、安全性较差等问题。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消防救援装备开始智能化,以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式帮助救援人员进行任务的完成。智能化消防救援装备的发展,正在成为未来消防救援领域的重要趋势。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消防救援装备智能化发展的必要性,接着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消防救援领域的应用,最后研究了人工智能背景下消防救援装备智能化的具体应用,旨在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4.
常仕军 《中国机械》2014,(18):214-216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与制造业的不断发展,装配技术得到深入的研究。从飞机工业的历程来看,飞机的装配技术经过了人工装配、半自动化的装配、机械装配、自动化装配,随着各国经济与技术的进步,数字化装配技术已经开始在多个国家的飞机制造领域得以应用,成为现代飞机制造技术的新焦点。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汽车装配在线质量控制系统的功能及系统结构,介绍了使用计算机网络与P控制图进行质量信息的统计,分析和预测方法,详细说明了无线遥控技术在普通定扭矩扳手改造中的应用,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装配生产中重要螺纹拖扭信息的采集与质量控制,该系统在沈阳金杯客车有限公司装配车间得以实施和应用,在质量控制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明冬 《中国机械》2014,(4):101-102
自动化系统在工程机械控制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智能控制技术作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重要环节,是未来机械发展的重要方向。本篇文章从智能化技术出发,阐述了智能化技术运用的主要内容,并根据挖掘机以及压路机的应用状况进行实例解析。  相似文献   

17.
王伟  张振族  黄璞  范磊  李海  曹雪  杨平 《电子机械工程》2022,38(5):11-17,3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加工越来越趋向于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数控机床作为制造加工领域关键的加工设备,也面临智能转型升级的一个新阶段。文中对团队近年来在数控机床数字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数控机床的数据采集技术、数据传输技术、车间级设备三维仿真监控以及数据分析与预警技术,介绍了在这些领域的一些技术突破和科研成果,指出了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未来数控机床智能化的发展与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某航天装配车间生产管理仍是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为了实现装配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研究了航天产品准时装配管理技术。引入丰田生产方式中“准时生产”技术,建立以一个流生产和看板管理为实施基础,以标准化作业、生产均衡化、设备合理布置、多技能作业员和全面质量管理为实施手段的航天产品准时装配体系。分析准时装配管理系统需求,并按照JavaEE标准设计包括装配派工执行、装配进度看板、物料配送看板和装配质量看板等功能模块,最后开发了航天产品准时装配管理系统原型。  相似文献   

19.
某航天装配车间生产管理仍是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为了实现装配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研究了航天产品准时装配管理技术。引入丰田生产方式中"准时生产"技术,建立以一个流生产和看板管理为实施基础,以标准化作业、生产均衡化、设备合理布置、多技能作业员和全面质量管理为实施手段的航天产品准时装配体系。分析准时装配管理系统需求,并按照 Java EE 标准设计包括装配派工执行、装配进度看板、物料配送看板和装配质量看板等功能模块,最后开发了航天产品准时装配管理系统原型。  相似文献   

20.
为缩短装配周期、降低制造成本,文中以某型无人机机翼装配为研究对象,根据机翼装配特点,考虑装配车间地基情况,设计了机翼装配平台,并采用内定位设计、柔性装配设计方法,完成了机翼装配型架设计;利用Hyper Works软件对设计的型架在满负荷工况下的变形和应力分布进行了仿真;最后根据设计结果,制造加工出装配型架,并对机翼进行了装配。结果表明:型架在仿真中的最大变形量为0.023 mm,最大应力为1.97 MPa,满足机翼装配使用要求。设计的装配型架结构简单,成本低,精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