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60对母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传统产科护理模式,通过对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情况及对我院护理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观察2组不同模式的母婴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产妇在母婴护理技能及相关母婴知识的掌握、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够更好帮助产妇及家属掌握产后康复、产后营养、新生儿喂养等知识及护理技能的相关内容,并能显著提高产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产科病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使优质护理服务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为母婴提供科学、实用的专科护理服务,提高产儿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对母婴同室病房实行母婴床旁护理,新生儿的各项操作在产妇床旁完成,与以往护理工作效果评价相比较。结果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回馈,患者对母婴床旁护理感到非常满意;对护士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操作给予了高度赞扬。调查结果是产妇、丈夫及其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从原来的94.2%上升到98.9%。结论实行母婴床旁护理,使产妇家庭真正获得育儿知识与技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5~12月期间产科收治的产妇200例,在产后区选择10间病房进行研究,其中1~5号病房收治100例产妇,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产妇护理在床旁进行,但婴儿的一切护理均由主管护士定时集中在沐浴室及处置室进行。6~10号病房收治100例产妇,设为试验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除产妇护理在床旁以外,婴儿护理也移至床旁进行,即对产妇及婴儿实行一对一护理,同时对产妇及家属进行产后健康知识教育;采用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定产妇住院前后心理状态评分;使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评价产妇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产妇护理操作评分。结果住院前两组产妇S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产妇采取不同护理模式后,两组产妇SAS评分住院前较住院后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后试验组产妇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后试验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评分(84.67±6.58),护理满意度评分(97.00±1.55),护理操作评分(84.69±8.14);对照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评分(74.13±5.11),护理满意度评分(71.98±4.95);护理操作评分(74.13±6.87);住院后试验组产妇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操作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相比传统产科护理模式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提高产妇对护理满意度,同时增加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减轻产妇产后焦虑状态,为家庭支出减轻经济负担,可以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104例产妇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产妇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产妇分为研究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妇健康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中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提升产妇对健康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改善其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联合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初产妇,总数为6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家庭协同护理,将两组的护理相关指标纳入统计学软件中处理,对比不良情绪评分、护理知识掌握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家属与产妇的护理知识掌握度评分、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初产妇而言,母婴床旁护理联合家庭协同护理模式有利于改善产妇不良情绪,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产科护理工作中母婴床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16例产妇,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并对两组产妇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护理后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为(98.29±5.65)分,高于对照组的(85.24±0.42)分(P<0.05);观察组产妇满意度93.11%,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75.87%(P<0.05)。结论产科护理工作中母婴床旁护理的应用效果,可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还可以增强产妇对母婴保健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  相似文献   

7.
刘敏  周洁 《河南医药信息》2010,(23):173-174
目的探讨在FCMC(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模式下母婴床旁护理的开展,提高产妇及其家庭对护理知识及技巧的掌握程度,提升产科服务质量。方法营造家庭化病房环境,在产妇床边开展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新生儿床旁注射、母婴健康指导,提供营养支持,建立产后回访系统。结果通过母婴床旁护理的实施,产妇及配偶父母亲角色的适应能力、新生儿沐浴与抚触技巧掌握率、康复知识掌握率、家庭成员的支持情况达到92%。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后母婴护理能促进亲情依附、产妇及其家庭的满意度提高、树立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壮大母婴护士队伍、减少差错及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计划性剖宫产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2组住院时间、人均费用、护理满意度、育儿知识和自我护理掌握情况和母乳喂养率.结果 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人均费用少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育儿知识、自我护理掌握率和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人均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育儿知识、自我护理掌握度和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体会。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入住我院产科分娩的342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分析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母乳喂养率、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9%,母乳喂养率92.4%,新生几护理技能的掌握率94.15%,对照组分别为87.13%,84.2%,85.38%,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增进护理满意度,增强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应用,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究在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把在我院分娩的200对母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母婴床旁护理,由专业的母婴护理人员在床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产妇对及其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和对母婴护理方法的掌握。结果观察组的产妇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和对母婴护理方法的掌握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程度,帮助产妇及其家属更好的掌握护理技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100例健康产妇,将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产科护理,试验组实施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母亲角色适应、母乳喂养技能、新生儿护理技能、护理满意度以及自然分娩率。结果试验组母亲角色适应、母乳喂养技能、新生儿护理技能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36、18.881、14.583、8.696,P 〈0.05)。对照组自然分娩32例,占64%(32/50);试验组自然分娩41例,占82%(41/50),两组自产妇然分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4,P〈0.05)。结论在产科实施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显著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最大限度地满足母婴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告知对提高产科健康教育效果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301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全程护理告知。比较两组产妇的自我喂养评分以及相关健康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产妇的自我喂养、健康知识以及技能掌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产妇的自我喂养评分、健康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全程护理告知对产科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产妇的自我喂养技能和对健康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付民 《中国实用医药》2013,8(6):215-216
新生儿的出生使产妇分娩后,很快面临照顾新生儿的责任,现在的初产妇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他们初为人父母,对产后的卫生保健知识,新生儿护理,和母乳喂养知识与技巧缺乏了解,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因此必要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传授有关的育婴知识和技能是对初产妇护理工作重要内容之一。母婴床旁护理是指产妇在住院期间母婴所享受的一切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在产妇床旁进行,由产妇及家属亲自参与,其具体内容包括新生儿床旁沐浴,婴儿抚触,皮肤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在剖宫产初产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40例剖宫产初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70例)与对照组(70例),研究组接受母婴床旁护理,对照组按产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母婴并发症及新生儿护理技能。结果研究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沐浴为(93.07±06.75)分、抚触为(82.11±9.15)分、母乳喂养为(93.10±6.95)分、脐部护理为(96.97±7.53)分、臀部护理为(93.15±7.8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9±10.80)分、(68.55±12.14)分、(81.79±8.69)分、(85.27±9.87)分、(83.28±7.06)分(P <0.05)。结论对剖宫产初产妇进行母婴床旁护理,对降低母婴并发症、提高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有很大的帮助,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许荣华 《安徽医药》2016,37(2):209-211
目的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9月在产科住院的192对母婴为对照组,2014年10月住院的189对母婴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沐浴、抚触、臀部护理、脐部护理得分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态度、护理技术和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护理态度、健康教育满意度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母婴床旁护理能促进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提高其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谢丽梅  王晓燕 《河北医药》2013,35(15):2386-2387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秉承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突出产妇及其家庭成员的知情同意、选择、参与及个性化高质量护理的产科新型服务模式。有利于提高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与满意度,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促进融洽的医患关系的建设。我院选取2012年5至1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及其新生儿120例采取母婴床旁护理,增强了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满意  相似文献   

17.
毛月娥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156-157
目的:探讨产后延续护理服务对产妇及新生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7~10月住院分娩的产妇336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结果:产妇个人护理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媒体或亲友,其中不乏一些欠妥甚至是错误的观点和方法,需要产后服务的占85.5%,尤其关注的是产妇自身康复及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知识。结论:产后延续服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医疗护理理念,把家庭生活服务问题纳入产科服务,进一步提高了产后护理质量,同时有助于产妇学习育儿技能、调节自我心理,促进了产妇的康复。产后延续服务降低了新生儿的发病率,提高了产妇的自护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及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12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64例,实施传统护理模式)与观察组(64例,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100.00%(64/64) vs. 84.38%(54/64)](P <0.05)。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44%vs. 81.25%)(P <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产妇产后1 d、2 d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价值显著,可改善临床护理满意度,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有效减轻产妇不良情绪以及产后疼痛,值得临床关注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浅谈ADOPT模式下健康教育结合细节护理对于淋巴瘤PICC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选取100例淋巴瘤PI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将上述淋巴瘤PIC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采取ADOPT模式下健康教育+细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负面心理、生活质量、PICC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并发症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护理前ESCA评分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ES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患者SAS、SDS评分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上述负面心理评分较对照组负面心理评分更低(P <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于护理前同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P <0.05)。两组患者护理前PICC知识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直肠癌造口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本组研究纳入80例直肠癌造口患者,研究时间从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将以上80例患者按照奇偶数分组方式分成两组。其中奇数组患者为对照组(n=40),偶数组患者为研究组(n=40),对两组患者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和延续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前后的不良心理情况,并比较两组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等不良情绪评分无显著性的差异(P> 0.05);对比护理前,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等不良情绪评分均有所降低(P <0.05);且对比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等不良情绪评分呈现出更明显的下降幅度(P <0.0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各项自我护理能力ESCA量表评分无显著性的差异(P> 0.05);对比护理前,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自我护理能力ESCA量表评分均上升(P <0.05);且对比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各项自我护理能力ESCA量表评分呈现出更明显的上升幅度(P <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