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率不断升高,年发病增长率为4.2%,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2倍,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大肠癌患者年龄比西方发达国家平均年轻10岁,多集中在50~60岁。然而,与快速上升的发病率相比,我国早期大肠癌的临床诊断率却始终徘徊在10%~15%。而且,有超过80%的患者被诊断为大肠癌时,病情已发展到中晚期。其实,大肠癌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大肠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是什么样的原因引发了大肠癌?哪些人群容易得大肠癌?如何做好大肠癌的预防?了解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远离大肠癌侵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大肠癌为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欧美国家发病率35~50/10万,居恶性肿瘤第一、二位。据我国1973~1975年间肿瘤死亡统计,全国每年有37500人死于大肠癌,年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4~6位。近年来,大肠癌发病率在世界各地有增长趋势,如美国1974年大肠癌发病数为99000人,到1984年时上升到130000人,十年间增长31.1%。上海统计,1979年与1963年相比,男性增长74%,女性增长72%。这种动向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当前我国大肠癌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在大肠癌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误诊率高、就诊晚、治疗效果差。从各家资料看,直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 ,尽管目前治疗大肠癌的手段和方法日趋成熟 ,但患者总的预后尚不令人满意 ,因此 ,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影响其预后的因素 ,用以患者的后续治疗。癌基因 c- erb B- 2、ki- 6 7抗原 ,它们的扩增或其编码的蛋白过度表达与患者的预后有关。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6 8例大肠癌组织中的 c- erb B- 2、ki- 6 7抗原表达特征 ,以了解 c- erb B- 2、ki- 6 7抗原在大肠癌表达的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本研究所有标本来自我院 1998年 9月到 2 0 0 0年12月大肠癌手术标本 ,术前未予化…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c—erbB—2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erbB-2癌基因蛋白与大肠癌发展有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erbB-2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分析其意义。结果 c-erbB-2与大肠癌组织学分级(P<0.05)、临床分期有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与大肠癌3年生存率无明显关系。结论 c-erbB-2可作为判断大肠分化状态和生物学行为的可靠指标,但与生存率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生物学研究表明,阿斯匹林及其它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以降低大肠癌的发生或进展。NSAIDs对于食管癌亦有一定作用。生物化学、药理学、毒理学、临床观察以及流行病学的资料亦支持上述研究结果。 1 NSAIDs与大肠癌 1977年Bennett等注意到大肠癌组织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nail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观察其病理学特征。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3年8月行大肠癌手术患者的标本98例,对其中32例标本的癌旁组织(距离肿瘤3.0 cm处)、正常黏膜组织(距离肿瘤8.0 cm处)进行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nail蛋白在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病理学特点。结果:Snail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3.06%(52/98),与癌旁组织的25.00%(8/32)、正常黏膜组织的6.25%(2/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ail蛋白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Snail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转移、预后有相关性,Snail蛋白表达改变对大肠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提示大肠癌恶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以2014年1~8月收治的大肠癌患者56例为调查研究对象,分析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结果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与性别及肿瘤位置无关,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以及术前癌胚抗原状况存在明显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明显跟患者的年龄大小、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的高低以及浸润的实际深度存在明显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造口治疗师在结肠造口病人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有两大特点:发病年龄较欧美国家提前约10年,青年人大肠癌约占10%以上;低位大肠癌多见,约占大肠癌的70%左右.  相似文献   

9.
十一个家族的大肠癌病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年秀  李昆 《贵州医药》1993,17(4):229-231
大肠癌在我国仍属低发区,但其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其发病因素与饮食及环境有关,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据统计,大肠癌患者的直系亲属中发病的危险性要比一般人群高3~4倍。现将我院近15年所遇见的11个家族的大肠癌发病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增高。我们于2013—2014年对太原市迎泽区居民进行了大肠癌筛查,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40~74岁太原市迎泽区居民,排除有比较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或其他病情较重的患者;有严重出血性倾向者;有严重智障或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妊娠期妇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在多地通过临床家系调查,筛选出18个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系,其中肿瘤患者共70例,分为典型组(A组)和非典型组(B组),将同期调查中的其余无家族遗传背景的大肠癌6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回顾分析两组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关系差异。结果 A组和B组与C组在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在发病年龄、肿瘤情况、病理类型和预后方面差异显著。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发病年龄早、病理分化不佳、结肠癌和多原发癌常见的特点,但其5年以上的存活率优于无家族遗传背景的大肠癌。结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明显,与散发性大肠癌生物行为有显著的差异,预后较无家族遗传背景的大肠癌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典Wnt信号途径相关因子与大肠癌分期的关系。方法:搜集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46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样本及病理组织标本,根据Dukes分期分为四组。搜集10例正常的肠黏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1,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肠癌及正常肠黏膜组织中Wnt-2蛋白、β-catenin蛋白、Axin蛋白、APC蛋白的表达。搜集15例健康人的血清样本作为对照组2,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肠癌患者和对照组2血清中Wnt-2蛋白、Axin蛋白的表达。结果:Wnt-2、β-catenin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Axin、APC在大肠癌组织中低表达,且各个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例大肠癌患者血清中Wnt-2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人,各个分期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Axin血清浓度低于健康人,但是各个分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典Wnt信号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有关,经典Wnt信号途径相关因子可作为大肠癌筛查的血清学辅助指标,有助于提高大肠癌检出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组织多肽抗原( TPS)的表达及在大肠癌病理中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患者60例,大肠良性病变患者40例,健康人血清(正常对照组)30例,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TPS含量,并探讨与大肠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血清TPS水平明显高于大肠良性病变组、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大肠癌DucKs A期TPS水平明显低于B、C、D期,且淋巴结转移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TPS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有较高的表达,且与大肠癌的分期,转移有较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大肠癌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肿瘤转移,因而早期预测和诊断大肠癌转移对于提高大肠癌患者疗效、生存率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大肠癌差异蛋白质组研究利用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对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大肠癌原发病灶、大肠癌周围正常组织、大肠癌远处转移病灶、大肠癌患者血浆或血液、组织液和尿液等代谢产物进行蛋白分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与正常人蛋白代谢谱进行对照分析,找寻和发现大肠癌中特有的差异蛋白,可以筛选和寻找潜在的大肠癌治疗靶点,对大肠癌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治大肠癌的发展与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探讨大肠癌中EGFR、c-erb B-2及VEGF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大肠癌患者40例,然后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方法检测40例大肠癌患者的EGFR、c-erb B-2及VEGF的表达水平,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分析。结果 40例大肠癌患者中EGFR、c-erb B-2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5%(19/40)、75.0%(30/40)和72.5%(29/40)。结论大肠癌中EGFR、c-erb B-2及VEGF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是判断大肠癌恶性肿瘤程度的重要指标,对该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肠癌微血管密度的年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转移和复发与肿瘤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有密切的关系。而青年人大肠癌与老年人大肠癌相比有较高转移和复发率,其MVD是否存在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和预后所造成影响,目前报道不多。本文采用CD34免疫组化染色标记大肠癌MVD,以探讨青年人大肠癌与老年人大肠癌问MVD的差异及其对临床病理及预后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我院1977年9月~1995年8月经纤维结肠镜检出,病理证实的715例大肠癌患者,分成三个年代组进行青年组和中老年组对照分析,以探讨大肠癌的临床变化。结果显示:当今大肠癌发病率呈上升之势;性别差异在年龄方面愈来愈不明显;临床表现主要决定于癌肿部位,与患者年龄无明显关系;直肠仍是大肠癌最好发的部位,右半结肠癌也并非少见;除直肠和盲肠外的左半结肠癌中老年组。临床对大肠癌的警惕性已明显增强,但对青年大肠癌仍有易被忽视的倾向,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分析大肠癌肠外浸润的螺旋CT(SCT)征象,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附一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大肠癌患者38例(进修期间所得资料),均给予大肠癌肠外浸润的螺旋CT(SCT)检查,对其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CT检查大肠癌肠外浸润与手术病理对照,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SCT检查大肠癌肠壁浸润与手术病理对照,有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SCT检出大肠癌的准确率为94.7%.结论 SCT扫描应用在大肠癌的诊断中准确率高,并对其肿瘤的强化特征、肠外与肠壁浸润的程度能进行准确的反映,并且经SCT检查为大肠癌肠外浸润的患者,提示此病灶具有高转移倾向,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肠癌诊断中结肠镜的运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自2015年11月-2016年5月选取本人在省一院进修期间的39例大肠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结肠镜诊断,分析大肠癌临床表现、部位及其病理类型等。结果:大肠癌患者年龄集中于60岁(61.54%)高于其他年龄患病率(P0.05)。大肠癌部位位于直肠占53.85%高于右半结肠及左半结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9例大肠癌患者高中分化腺癌共19例(48.72%),低分化腺癌有8例(20.51%)。结论:大肠癌诊断中采用结肠镜检查可直观的查看到直肠粘膜病变情况,并对大肠癌的部位及类型可提供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受体FLT1和血管生成及大肠癌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2例大肠癌组织FLT1及VEGF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分析血管生成与大肠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FLT1及VEGF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P<0.01)。FLT1、VEGF表达和MVD与大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VEGF表达和MVD与肝转移相关(P<0.01),但FLT1与肝转移无关。FLT1及VEGF表达阳性或高MVD的大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P<0.01)。VEGF表达与FLT1表达密切相关(P<0.01)。结论FLT1及VEGF与大肠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对大肠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