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及脂联素基因(apM1)第4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45)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289例2型糖尿病组患者和85例对照组人群进行血清脂联素水平测定,并用Taq-M an探针技术进行apM1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伴肥胖组以及单纯肥胖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型糖尿病伴肥胖组及2型糖尿病组女性的血清脂联素浓度显著高于男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apM1基因多态性分析显示,SNP45在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伴肥胖组以及单纯肥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提示,G等位基因在糖尿病人群中多见(P〈0.05),糖尿病组中携带TG′GG型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TT型患者(P〈0.05)。结论:2型糖尿病及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HDL-C及HOMA-IR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糖尿病人群中G等位基因多见,携带等位基因G的患者血清脂联素低水平提示apM1基因SNP45多态性与肥胖、2型糖尿病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45T→G和276G→T两个位点与上海地区汉族人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以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9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87例正常对照者脂联素基因SNP45、SNP276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SNP45和SNP267两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2型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中TG单倍型纯合携带者(TG/TG)与TG单倍型杂合携带者(TG/X)或未携带者(X/X)的体重指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脂联素基因的SNP45和SNP276多态性位点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2型糖尿病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276G→T与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20例正常对照者脂联素基因SNP276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通过酶联免疫法对样本血清脂联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病例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为(5.03±3.88)ug/ml,正常对照组为(7.20±5.31)ug/ml;病例组与对照组脂联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SNP276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无显著差异,但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有显著差异(p=0.049),三种基因型血清脂联素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TT型明显高于GG及GT型;结论:①脂联素基因SNP276多态性位点与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2型糖尿病相关。②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SNP276多态性位点与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广西地区壮族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脂联素基因外显子2单核苷酸多态性(SNP)+45T→G多态性与广西地区壮族2型糖尿病(T2DM)、肥胖及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运用PCR-RFLP的方法对303例无亲缘关系的广西地区壮族人群[正常糖耐量者(NGT)98例、糖耐量减低者(IGT)108例、T2DM者97例]中检测脂联素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结果:广西地区壮族人群中脂联素基因+45位有SNP+45T→G存在。含脂联素基因外显子2的SNP+45GG基因型的人群BMI、FPG、PPG、FINS、HOMA-IR高于含TT基因型的人群(P〈0.05).T2DM组的含GG基因型人数高于NGT、IGT组,GG基因型比TT基因型增加了3.077倍T2DM的危险性(95%CI:1.240-7.634)。结论:脂联素基因外显子2SNP+45GG变异与肥胖、IR及T2DM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脂联素(APN)基因+45位点与+27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浙江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用直接测序法分析SNP+45和+276两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与其他指标的关系。结果脂联素基因SNP+45和+276两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别在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脂联素基因SNP+45T/G和SNP+276G/T与浙江地区汉族人群中2型糖尿病肾病无相关性。这两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不能预测2型糖尿病肾病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及APN基因启动子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频率与2型糖尿病(T2DM)之间的相关性,观察脂联素基因(aPM1)启动子多态性是否为T2DM的遗传危险因素。方法对单纯T2DM组(A组)、T2DM合并肾损害组(B组)及正常对照组(C组)分别测定血清APN水平及生化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PN水平,并与其他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筛选aPM1多态性位点。结果 C组APN水平明显高于A、B组(P<0.01);血清APN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呈正相关(P<0.01),与空腹血糖(FBG)呈负相关(P<0.01);与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等均无显著相关性。在aPM1启动子区-11377位点存在SNP(GG、GC、CC),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T2DM的风险率显著高于C等位基因携带者(OR=2.09,P=0.028)。结论 APN可能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并且可能是心血管的保护因子;aPM1-11377C/G多态性与T2DM发生、发展有相关性,提示SNP-11377C/G多态性可能增加T2DM的遗传风险。  相似文献   

7.
翁思颖  王志锋  周建扬 《浙江医学》2015,37(24):1973-197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脂联素基因(apM1)多态性与CT肝/脾比值的关系。方法运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184例无亲缘关系宁波地区汉族人(T2DM合并NAFLD者95例,健康体检者89例)的脂联素基因+45T/G与+276G/T的多态性,并用逻辑回归法分析基因多态性分布与CT肝/脾比值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程度、血糖之间的关系。结果T2DM合并NAFLD患者中,脂联素基因+45和+276位点有T/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存在。+45位点的T/G等位基因分布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T/G与G/G的突变型人群T2DM合并NAFLD易感性增加(OR=1.947,95%CI=1.082~3.503),+45位点基因突变与患病人群CT肝/脾比值呈负相关(P<0.05),与BMI、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无关(均P>0.05)。apM1+276位点亦存在SNP,但与健康人群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脂联素基因+45位点T/G、G/G基因突变型人群T2DM合并NAFLD易感性增加,且随着患者的CT肝/脾比值下降,该人群中突变基因型分布增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45,SNP276)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PCR-RFLP),检测正常对照者和2型糖尿病病人SNP45,SNP276多态性,比较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测定分析其相关生化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关系。结果:脂联素基因SNP45在2型糖尿病病人组突变纯合子G/G基因型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正常人SNP45和甘油三脂有关,突变杂合子T/G基因型者比未突变野生T/T基因型者有较高的甘油三脂。脂联素基因SNP276和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相关因素、HOMEIR指数无关。结论:脂联素基因SNP 45和2型糖尿病、甘油三脂有关,SNP276与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相关因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无关。  相似文献   

9.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和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楼  孙丽洲  许建娟 《广东医学》2006,27(12):1822-1824
目的分析汉族人群中脂联素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用DNA测序法进行糖耐量正常组(NGT)、妊娠期糖耐量受损组(GIGT)、妊娠期糖尿病组(GDM)的脂联素基因+45和+276位点基因型检测。并测定3组孕妇的血清脂联素、体质指数、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结果①GDM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GIGT组及NG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GDM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明显高于NG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SNP+453组间基因型差异有显著性,GDM组御基因型明显高于GIGT组和NGT组(P〈0.01),GDM组T/G和G/G明显低于NGT组。等位基因频率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GDM患者的脂联素外显子2和内含子2上存在等位基因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与GDM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豫南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基因45位点多态性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方法,并分析脂联素基因SNP 45位点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河南豫南地区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病例组)168例,正常人(对照组)150例.取2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法检测脂联素基因45位点SNP.随机选择20例患者血样,基因测序法检测脂联素基因45位点SNP,并与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例患者2种方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病例组45位点基因型TT、GT、GG分布频率分别为11.9%,56.0%和32.1%,正常组中分别为45.3%,40.0%和14.7%;病例组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60.1%)高于正常组(34.7%).2组3种基因型及2种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实时荧光PCR方法是一种高效快速分析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方法.脂联素基因45位点GG多态型与河南地区2型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45T→G和SNP276G→T)两个位点与海南地区汉族人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8例正常对照者脂联素基因SNP45、SNP276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SNPS45和SNPS267两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2型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中TG单倍型纯合携带者(TG/TG)与TG单倍型杂合携带者(TG/X)或未携带者(X/X)的体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联素基因的SNP45和SNP276多态性位点与海南地区汉族人群中2型糖尿病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家系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脂联素(adiponectin)APM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选择3个APM1基因SPNs位点:-11377C>G、 45T>G和 276G>T,对75个2型糖尿病家系(337例)进行基因分型,并以Genehunter软件分析单个SNP在家系中传递不平衡(transmission-disequilibrium,TDT)情况和多个SNPs所构成的单倍型传递情况,同时进行人体测量学、血糖、血脂等临床参数的检测.结果:(1)经TDT分析,未发现APM1基因SNPs单个位点在2型糖尿病患病子代中优势传递;(2)所检测的3个SNPs所构成的单倍型在患病子代中未见优势传递;(3)对-11377C>G位点不同基因型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在糖代谢异常组,GG基因型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明显高于CC基因型(P=0.032,P=0.030);G等位基因携带者HDL-C水平低于CC基因型(P=0.006),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高于CC基因型(P=0.011);在家系正常对照组,G等位基因携带者FINS水平明显低于CC基因型(P=0.021);(4)对 45T>G多态性的分析:在糖代谢异常组,GG基因型BMI明显高于TT基因型(P=0.036),而FINS水平明显低于TT基因型(P=0.014);(5)对 276G>T多态性的研究:在家系正常组,T等位基因携带者的BMI明显低于GG基因型(P=0.043).结论:未发现APM1基因3个多态性位点与2型糖尿病存在相关性.但APM1基因对胰岛B细胞功能、肥胖可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脂联素基因(APM-1)45T/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新疆地区哈萨克族人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比较新疆地区哈萨克族人正常糖耐量组(NGT)和T2DM组APM-1 SNP45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比较不同基因型血清APM-1水平以及NGT组不同基因型体测与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NGT组与T2DM组相比较,APM-1 SNP45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以及血清APM-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GT组TG+GG基因型者体重指数(BMI)、腰围(WAIST)、腰臀比(WHR)及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高于TT基因型者(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低于TT基因型者(P<0.01)。结论:APM-1 SNP45T/G多态位点可能与新疆地区哈萨克族T2DM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脂联素基因(APM-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276G/T在天津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9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165例糖耐量正常(NGT)人群APM—1基因SNP276进行分析,通过放免法测定血浆脂联素水平,并对各受试者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检测。结果:(1)SNP276 3种基因型在T2DM组和NGT组间总体分布无统计学差异,但T2DM组中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NGT组(24.74%VS32.42%,P〈0.05)。(2)两组中,GG型BMI、FPG(仅见于T2DM组)、FINS、TG(仅见于NGT组)、HOMA—IR显著高于TT型,HDL-C、血浆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TT型。(3)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T2DM组中血浆脂联素水平与FPG和HOMA—IR呈显著负相关,HOMA—IR是影响脂联素水平最显著的因素。结论:APM—1基因SNP276与天津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正常健康对照组(NC组,20例),单纯2型糖尿病组(T2DM组,46例),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T2DM+MA组,54例)血清AP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等。结果:NC组、T2DM组及T2DM+MA组血清APN依次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PN水平与BMI、WHR、TC、HbA1c呈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WHR、TC成为影响脂联素水平的最为显著的因素。结论:低血清APN可能与T2DM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关,APN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了南京地区40例正常对照者、78例OSAHS患者脂联素基因的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45,SNP 276)。结果:脂联素SNP 45,SNP 276的多态性分布与OSAHS的发病无直接相关性(P>0.05)。但在OSAHS患者中,携带脂联素基因SNP 276G/G基因型与(G/T T/T)基因型相比:颈围增粗,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延长,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增加(P<0.05)。结论:SNP 45,SNP 276的多态性分布与南京地区汉族人群OSAHS的发病无直接相关性,但在OSAHS患者中,携带脂联素SNP 276G/G基因型者与G/T T/T基因型者相比,促使OSAS发展和加重的潜在危险性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17.
Zhang H  Jia WP  Hu C  Zhang R  Wang CR  Bao YQ  Lu JX  Xu J  Xiang KS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4):2390-2393
目的 研究脂联素基因(ADIPOQ)单核苷酸多态性(SNP)+45与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3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马来酸罗格列酮24周,并定期检测糖脂代谢相关临床指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脂联素基因SNP+45(T/G)多态位点。结果 (1)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TT、T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5.34%(57例)、35.92%(37例)、8.74%(9例),T、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3.30%、26.70%;(2)TG+GG基因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56.41%)显著高于TT基因型患者(33.93%),(P=0.0295);多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基线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ADIPOQSNP+45是影响该药物治疗有效性的独立相关因素;(3)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24周,1TT基因型和TG+GG基因型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HbAlc和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的胰岛素抵抗(HOMA-IR)水平均较基线时(13.1±0.4,14.0±0.5)显著降低(分别为4.6±0.4、4.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4周各临床指标及其与基线的差值和脂联素基因SNP+45无显著相关性。结论ADIPOQSNP+45(T/G)与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相关,是该药物治疗有效性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TG+GG基因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TT基因型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和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5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进行分组,29例CIMT≤0.9mm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非动脉粥样硬化组,另外26例CIMT>0.9mm或发现动脉斑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动脉粥样硬化组,并配对选取25例非糖尿病的健康者为对照组。同时收集入选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踝臂指数(AB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空腹血脂以及胰岛素等生化指标,并计算稳态模型(HomaModel)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INS×FPG)/22.5,取其自然对数值;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入选者的血清脂联素。结果(1)动脉粥样硬化组的血清脂联素显著低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及对照组。(2)相关性研究显示脂联素与血糖、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CIMT负相关(r=-0.30,r=-0.32,r=-0.23,r=-0.66,r=-0.83,r=-0.63,r=-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