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中高温热泵工质应用的现状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雷  胡连营 《节能》2010,29(1):66-68
为了消除现有热泵技术利用温度比较低,对于高温的工业余热和地热尾水利用率低的问题,指出中高温热泵工质技术替代常温热泵技术的必要性。介绍热泵系统的组成部分、中高温热泵工质的循环特性、热泵工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中高温热泵工质的研究现状。中高温热泵提高了热泵的工作温度,扩大了低位热能资源的回收和供热范围。  相似文献   

2.
王胜贤 《节能》2023,(4):29-31
以宁波市高新区某办公楼空调系统为例,分析既有建筑热泵系统在高温环境下能效低的原因。引入新型细水雾装置,对比案例建筑改造前后的运行数据,旨在提高热泵机组的能效。安装新型细水雾装置能够提高既有建筑上的空调热泵机组的能效,实现建筑物空调系统高效运转。  相似文献   

3.
<正> 一、前言冶金、化工、纺织等行业的工业装置向环境排放带有余热的中、低温废汽和废水,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浪费能源。重新利用这些余热,对消除环境的热污染和节约能源都有重大意义。高温吸收式热泵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节能装置。它能利用中、低温余热作驱动热源,提高余热的品位,在运行中,仅消耗少量的电能驱动冷剂泵和溶液泵,其节能效果显著。此外高温吸收式热泵还具有运行时无冲击、噪声低、稳定性好、维护管理简单等特点,在开发太阳能和地热能中,它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吸收式热泵的原理,结合溶剂厂(上海)和橡胶厂(日本)中热泵的应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在石油、化工、纺织等工业装置中以废水、废汽等形式排放大量的余热,这不仅浪费了能源而且污染了环境。在世界节能技术的发展中,应用高温吸收式热泵节能已被广泛研究,它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节能装置。高温吸收式热泵以消耗中温热能为补偿,提高余热的品位,使它能重新利用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国内外木材加工行业中高温热泵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提出了采用高温热泵回收单板干燥尾气的方案,认为当前要重视高温热泵工质及相应热泵系统的研制,发展高温热泵与太阳能和常规蒸汽干燥的联合干燥技术,使高温热泵干燥装置标准化和规范化,保证机械的产品质量与稳定性,扩大高温热泵干燥机在我国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热泵热水装置的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角度出发,对利用热泵进行家庭热水供给的太阳能与热泵热水结合装置、空调与热泵一体装置做了总结。介绍了正在进行试验研究的太阳能热泵热水空调一体装置,分析了该装置的运行能耗以及费用。太阳能热泵热水空调一体装置节能效果突出,实用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间接膨胀式太阳能高温热泵系统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搭建实验平台,在天津地区气象条件下对高温热泵全天动态运行特性开展实验研究,分析太阳辐射强度、水箱储热性能、冷凝温度及膨胀阀开度对系统运行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平均太阳辐射强度由396 W/m2增加到563 W/m2,高温热泵性能系数COP由3.62增至3.93;因水箱储热功能,间接膨胀式系统在太阳辐射强度剧烈波动时能够保持高温热泵相对稳定的蒸发温度;当蒸发温度固定时高温热泵COP随冷凝温度升高而降低,冷凝温度由70 ℃增至80 ℃,COP由4.32降至2.76;膨胀阀开度由150步增至250步,高温热泵全天平均COP由3.14升至5.12,排气压力降低46%。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深井回灌式水源热泵井水系统的种种弊端,提出一种新型水源热泵井水系统方案,解决了提高井水利用率、降低运行费用、缓解井水回灌压力、提高水井使用寿命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对中高温热泵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之后,发现了四种有别于理论分析结果的试验现象,如冷凝温度下降,COP也下降;压缩机转数降低,COP降低等。针对这些特殊现象,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分析和较合理的解释,最终给出了对中高温热泵在设计和实际运行中的一些建议,这将有助于中高温热泵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是基于热泵干燥机现状的一些总结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状况的一种展望。从热泵干燥机的基本原理出发,综述目前已有的一些新型热泵干燥技术。  相似文献   

11.
热泵式热能回收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蒸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的供能系统中,蒸汽的减压、减温装置是其的关键设备。通过减压、减温后,蒸汽品质降低。为了有效利用低品质的热能,热泵式热能回收方法是有效的手段,本文提供了一个使用这一方法的有效例证。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得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太阳能热泵供热系统实验台的设计及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新能源和节能是寻找能源出路的两大途径,太阳能热泵系统以其显著的节能性和环保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介绍了太阳能热泵供热实验台集热器、蓄热器等设备的设计,分析了集热器集热效率的测试误差,指出太阳能热泵供热实验台测试数据准确、可靠,为太阳能热泵供热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运行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流态冰的冰源热泵可以利用近冰点淡水或海水相变潜热作为热源,具有采暖能效高、适用性广的特点。为研究新型冰源热泵在采暖期的能效及经济性,选取我国典型供暖区域的5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近5年采暖期各城市的气象参数,分别模拟计算空气源热泵、冰源热泵、地源热泵的系统能效。通过计算各热泵机组的初投资及采暖期运行费用,确定了不同类型热泵系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新型冰源热泵在采暖期的系统能效较高,为2.8 ~ 3.2。相较于空气源热泵和地源热泵,哈尔滨地区冰源热泵系统的初投资及运行费用最低,不存在静态投资回收期。在北京、郑州、武汉、南京地区的静态投资回收期分别为3.0年、5.1年、2.3年、2.6年。基于流态冰的冰源热泵在冬季供暖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王健强  朱家玲  刘国强 《节能技术》2006,24(3):268-269,283
基于太阳能热泵和地下水源热泵的优缺点,本文提出了双热源热泵系统。对该系统的各种不同运行工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天津地区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与地下水源热泵相比,在制热量和COP大致相当的情况下,节水量可以达到70%。  相似文献   

15.
热泵系统也称余热回收系统,是使用部分驱动能源(如燃气、蒸汽、燃气或热水),将余热形式为地热水、冷却水、洗涤水或伴油污水,温度在20~70℃的低品位能量取出,转移到45~100℃的中高温热媒中的系统。热泵系统在利用低品位热能的同时,仅消耗少量电能,节能效果显著。我国直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面积应用热泵技术。目前,在热泵制造、安装和运行规模上,已走到了国际前例。现在,不管是压缩式热泵,还是吸收式热泵,也不论是设备还是系统,其技术已经成熟,热泵机组制热温度达到45~100℃,COP值(能量与热量之间的转换比率,简称能效比)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机组的超小型化和超大型化技术得到长足发展,被广泛应用到建筑、烘干、石油化工、医药、筑路等领域。以热泵工艺在油田注水站的应用为分析对象,针对热泵的起源、发展、工作原理及在注水站的应用展开论述,着重从初期投资、运行费用、人工费用、社会效益、节约清水及10年费用现值方面,对注水站采用热泵冷却工艺与常规冷却工艺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注水站采用热泵工艺有利于提高注水站系统的热能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减少加热炉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余热排放,实现节能减排,对于热泵工艺在大庆油田注水站的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袁银梅 《节能技术》2008,26(1):26-28
化学热泵是一种新型节能装置.本文阐述了化学热泵的工作原理,探讨了它的多种分类以及研究进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从提高空气温度和改变空气湿度两方面详细阐述了空气源热泵系统无霜化处理方法,简单介绍了各方法的原理及相对除霜式空气源热泵所具有的优势。最后对空气源热泵无霜化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可以利用余热或太阳能提高流经室外换热器空气的温度以实现无霜化;进一步研究固体除湿剂在低温环境下的吸附能力和再生能力;重点探究除湿溶液的再生方法以及再生能量来源和再生后水蒸气利用;加大研发更加高效的除湿溶液和防冻溶液。  相似文献   

18.
孙书华  金苏敏 《水电能源科学》2013,31(4):150-152,92
针对冬季太阳能辐射弱且不稳定的特点,提出一种应用于太阳能热泵的分区蓄热水箱,以水泵驱动蓄热水箱循环区与蓄热区的热量传递,并运用热力学原理对水箱循环区与蓄热区的运行状况进行模拟,分析了水箱两区在不同水泵体积流量下的逐时温度变化并与整体式水箱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分区蓄热水箱克服了整体式水箱的热惰性,启动灵活,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热泵运行的理想温度,显著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刺参养殖的水温调控系统能耗大及适用性差等问题,提出基于冰源热泵的高效清洁供热及结合跨季节蓄冷实现全年冷热管理的技术思路,采用冰源热泵系统和跨季节蓄冷型冰源热泵系统对养殖水体温度进行调控,建立模型定量对比分析系统的运行能效及技术经济性。结果表明:(1)冰源热泵系统供热和供冷时的性能系数分别为3.33和3.39,全年一次能源利用率为1.05,比燃煤锅炉+冷水机组系统高出34.6%;费用年值最低,投资回收期为3 ~ 5年,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2)跨季节蓄冷型冰源热泵系统全年一次能源利用率为1.46,比冰源热泵系统高39.1%,全年运行费用最低;跨季节蓄冷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了系统能效,大幅减少供冷运行费用,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0.
利用工业低品位余热的高温热泵供暖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小臣 《节能技术》2007,25(3):284-286
实现建筑节能目标任重道远,传统的燃烧矿物质燃料的锅炉供暖方式不仅浪费能源,而且严重污染环境.这里介绍一种全新的利用工业低温余热的高温热泵供暖方案.它不仅使供暖环境实现零污染,而且运行费用是目前各供暖费用中最低的.这种方式必将是我国北方城市热网的最有效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