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低碳经济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产品碳足迹认证应运而生.纺织行业作为我国碳减排的主力军,任务十分艰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碳足迹认证的评价标准和发展现状,为我国开展纺织产品碳足迹认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回顾国内外纺织服装产品碳足迹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纺织服装工业生产特点,重点探讨了纺织服装产品工业碳足迹核算中亟待解决的核算边界不清、设备实际工作时间难以计量、公用能耗及物料碳足迹数据拆分不易、能源及物料的碳排放系数及计算方法不统一、产品分类质量基准庞杂、生产环境差异影响显著等几类基础性问题,为纺织服装产品工业碳足迹核算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PAS 2050:2011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规范》及相应的使用指南,建立了毛纱工业碳足迹的核算模型,核算了6类毛纱产品的工业碳足迹值。核算结果显示:纱线的生产工艺越复杂对应工业碳足迹值越大;染色工序的碳排放对毛纱工业碳足迹值贡献最大,纺纱工序其次;纱线颜色和支数对毛纱工业碳足迹影响较大,颜色越深、纱线越细,对应的毛纱工业碳足迹值均越大;运输碳排放是纺织品工业碳足迹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略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昕  吴雄英  丁雪梅 《印染》2013,39(12):35-38
针对纺织服装工业的生产特点,重点探讨纺织服装产品工业碳足迹核算中亟待解决的核算边界不清、设备实际工作时间难以计量、公用能耗及物料碳足迹数据拆分不易、能源及物料的碳排放系数及计算方法不统一、产品分类质量基准庞杂、生产环境差异影响显著等几类基本问题,认为需从纺织服装工程、机械设备工程、信息工程和生产管理等多学科全面深入地探索碳足迹核算方法,确保核算方法有理可依。  相似文献   

5.
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使之成为目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此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碳足迹"这一概念应运而生。整理了国际上的碳足迹概念及相关标准,介绍了国内外纺织服装行业碳足迹研究和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现有碳足迹评价规范及核算方法进行了介绍,对不同层面的碳足迹研究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未来服装方面碳足迹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纷纷采取产品碳足迹行动,降低产品碳排放。我国是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而服装的生产与消费消耗大量的能源与资源,环境负荷显著。开展服装产品碳减排,实现服装产业低碳发展,是顺应趋势,加速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文章阐述了生命周期评估方法论的原则和核心概念,以男士纯棉白衬衫为例介绍了基于生命周期评估的服装产品碳足迹评估框架,指出了开展服装产品碳足迹评估对实现服装产业低碳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上对于气候变化达成共识以及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各行业企业开启了产品碳足迹评价。文章概述了碳足迹评价的内涵与标准,剖析了涤纶织造产品碳足迹评价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某涤纶织造产品生产企业,对碳足迹评价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针对纺织服装产品碳足迹核算与评价中清单数据难以追溯来源、核算过程不透明、核算结果可追溯性的缺失等情况带来的核算成本高、核算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缺乏监督及核算结果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有必要建立一个来源清晰、透明可查、保护企业隐私的纺织产品碳足迹可追溯核算方法。文章梳理纺织服装产品碳足迹追溯的研究现状,基于区块链特性和追溯应用研究现状,阐述了区块链应用于纺织服装产品碳足迹追溯的优势和挑战;结合纺织服装产品模块化碳核算方法,设计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纺织服装产品碳足迹追溯与核算的工作机制及系统架构,并通过实例数据展示了系统追溯过程,实现了产品碳足迹的“产品—模块—方法—源数据”追溯查询与控制访问。此外,总结了系统在建立组织及信息处理两方面的局限。  相似文献   

10.
冯文艳  吴雄英  丁雪梅 《印染》2014,40(13):39-42,58
产品碳足迹生命周期评价(LCA)中的分配,是将核算范围内总能源、物料消耗数据按照一定原则分配到不同的产品系统中,或产品的不同生产阶段的过程。分配方法是核算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法论问题,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少。通过讨论现有按物理关系及按非物理关系进行比例分配的方法及其适用性,结合纺织服装工业的生产加工特点,以印染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为例,分析纺织服装产品工业碳足迹核算中分配的原因,阐明建立适用于纺织服装产品碳足迹核算分配方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To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a product efficiently, it is crucial to consider the entire value chain of the product; that is, to apply life cycle thinking, to avoid suboptimization and identify the areas where the largest potential improvements can be made.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carbon footprint (CF) of butter and dairy blend products, with the focus on fat content and size and type of packaging (including product waste at the consumer level). The products analyzed were butter with 80% fat in 250-g wrap, 250-g tub, and 10-g mini tub, and blends with 80% and 60% fat in 250-g tubs. Life cycle assessment was used to account for al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cow to consumer. A critical aspect when calculating the CF is how emissions are allocated between different products. Here, allocation of raw milk between products was based on a weighted fat and protein content (1:1.7), based on the price paid for raw milk to dairy farmers. The CF (expressed as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s, CO2e) for 1 kg of butter or blend (assuming no product waste at consumer) ranged from 5.2 kg (blend with 60% fat content) to 9.3 kg of CO2e (butter in 250-g tub). When including product waste at the consumer level, the CF ranged from 5.5 kg of CO2e (blend with 60% fat content) to 14.7 kg of CO2e (butter in mini tub). Fat content and the proportion of vegetable oil in products had the greatest effect on CF of the products, with lower fat content and a higher proportion of vegetable oil resulting in lower CF. Hence, if the same functionality as butter could be retained while shifting to lower fat and higher proportions of vegetable oil, the CF of the product would be decreased. Size and type of packaging were less important, but it is crucial to have the correct size and type of packaging to avoid product losses at the consumer. The greatest share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ssociated with butter production occurred at the farm level; thus, minimizing product losses in the whole value chain—from cow to consumer—is essential for efficient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2.
结合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工业碳足迹和工业水足迹概念,探讨了其在纺织产品上应用的可行性,并对七种棉针织印染布进行了工业碳足迹和工业水足迹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在从纱线到成品布料加工阶段,染色阶段的工业碳足迹和工业水足迹最大;染色、洗水、漂白、热定形和定坯等工序的工业碳足迹之和占工业碳足迹的80%以上,染色、漂白和洗水等工序的工业水足迹之和占工业水足迹的85%以上.  相似文献   

13.
张音  巢晃  吴雄英等 《印染》2013,39(18):41-45
基于水足迹理论和方法,界定了能源及物料水足迹系数的基本概念;通过重点分析讨论其核算方法,进而对若干纺织服装工业用能源及物料的水足迹系数进行计算与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原煤、石油天然气、火电的水足迹系数分别为7.01 m3/t、9.25 m3/t、10.15×10-3m3/kW·h;纸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的水足迹系数分别为10 567.39 m3/Adt、29.27 m3/t、82.85 m3/t;核算结果数据质量等级分总体较高,评价等级良好,核算体系不确定性较低。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水足迹理论,结合取水定额标准和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提出低水足迹纺织产品的概念和分级评价方法,并选取染色棉面料进行低水足迹纺织产品量化与评价示范.结果表明,染色棉面料的预处理与染色工序产生的水稀缺足迹与水劣化足迹都大于上浆和后整理工序;水富营养化足迹中总氮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总磷和化学需氧量,分别约占染色棉面料水富...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肉类食品需求的增加,在此类食品生产各环节涉及能源和物质投入的同时,也伴随着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对肉类食品生产的碳足迹进行分析对于碳标签在中国的应用及食品碳排放具有重要的约束意义。发达国家在此方面已经进行了前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而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旨在衡量三种主要肉类食品即牛肉、猪肉、鸡肉在世界主要出口大国如澳大利亚、巴西、日本等国的温室气体(GHG)排放数据(也称碳足迹),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利用这些国家的研究方法,计算肉类食品系统链的GHG排放数据、探索生命周期理论在计算碳排放的优点和限制,发掘此种方法应用在碳标签上的前景,使消费者增强产品生产对环境影响的意识,以期实现碳减排目标方面产生实质性的作用,同时探索碳标签在引导食品消费上的应用前景,这也成为我国探寻碳标签制度进一步发展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纺织服装领域足迹类文献研究进展,总结其研究趋势,选择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2011-2020年纺织服装足迹类研究的期刊论文作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从关键词频次、时区视图、聚类图、时间线视图、突现词等几个角度对纺织服装领域关于足迹的研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纺织服装领域足迹类研究在碳足迹、水足迹的核算方法、核算数据、案例示范等方面开展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形成较为完善的研究网络;针对化学品足迹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相关研究正在进一步深入和完善;纺织服装足迹类研究的中文文献较多聚焦于工业生产阶段的碳足迹、水足迹核算、评价与应用示范;纺织服装足迹类研究的英文文献侧重于全生命周期视角和全球化产业链视角,量化与评价纺织服装碳足迹和水足迹,并探讨产业可持续发展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响应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对生丝检验阶段进行了初级活动数据采集,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传统检验和电子检测2种检验过程中的碳足迹进行核算。结果表明:生丝传统检验方法和电子检测方法的碳足迹分别为0.235 5及0.233 6 kgCO2e/kg,温室气体(GHG)排放主要来自恒温恒湿间的用电;单个检验项目中切断检验的GHG排放最高,外观检验次之,二者的GHG排放分别占传统检测方法的53.07%、36.88%;3个委托检验项目中茸毛检验的GHG排放最高,为0.014 5 kgCO2e/kg,含胶率检验与单丝强伸度检验的排放均较低;不确定性分析表明每批丝的总质量对总排放的影响在3.95%以内(95%置信区间)。建立的生丝检验过程中初级活动数据的调研与分配方法,碳足迹核算以及不确定性分析的方法,可为丝绸行业进行碳足迹核算提供数据与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足迹与印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足迹计量是指某产品在整个供应链中用于生产该产品所需新鲜水的使用量。水足迹分析法能改善水资源的管理,为个人、企业或国家改善水资源的管理提供途径。纺织印染行业不仅是高耗水行业,也是高废水排放行业,水资源的利用率影响纺织印染行业的未来发展。文中介绍了水足迹分析法,阐述了纺织印染行业核算水足迹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