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总结《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卷》一书中调经的学术特点及遣方用药经验。[方法]通过分析该书"调经门卷"中陈氏对月经病病因的认识,总结"调经门卷"中五十三论及五十四张处方记录中对月经病诊治的临床心得,浅析陈氏调经的学术特点及精辟独到的遣方用药经验。[结果]"调经门"认为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是天癸及冲任二脉因素引起,陈氏调经特色是以养血为主、行气为先;辨证调经,治重"通""补";重视脾胃、运脾为法;用药平和,重视炮制。[结论]陈氏调经特色鲜明,以调和气血、补益二天为法,临床遣方用药以平和为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整理总结陈永灿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陈永灿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医案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频数、关联及聚类分析挖掘其用药经验和规律。[结果]共收集处方228首,中药197味,性味以温寒平、苦甘辛为多,归经以脾胃肺肝为主,高频药物有甘草、大枣、半夏、陈皮、黄连、枳壳、吴茱萸、蒲公英等,常用药物组合有"甘草-大枣""半夏-甘草"等,计算得出核心组合4个,新处方2个。[结论]陈永灿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以仲景学说为指导,以气液代谢为物质基础,主张调和通达,强调护胃舒胃,并形成自有特色的用药规律,可为临床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李平教授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李平教授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的医案,建立医案数据库,采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的Apriori算法,对符合标准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225首,使用药物多为温性、平性和寒性药,五味多分布在甘味、苦味和辛味;单味药使用频次最高的是郁金,使用最多的药物类别是清热化痰、宁心安神、利胆退黄、行气解郁类药物。聚类分析得到7个结果,关联规则得出使用频率最高的药对为石菖蒲-郁金、郁金-石菖蒲和麸炒枳壳-郁金+石菖蒲。[结论]李平教授认为“痰热”“瘀”病机在冠心病合并焦虑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强调调理中焦脾胃的重要性,善用清热化痰、行气解郁、开窍宁神的药物,注重调脾护心、调和气血、调理心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叶天士治疗郁证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临证指南医案·郁》中38则医案中的药物进行频数、药效和性味归经的描述性分析,并对其中26味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总结叶氏治疗郁证的临床经验。[结果]共得到处方45首,药物93味,高频药物共26味,主要有茯苓、牡丹皮、当归、郁金、白芍、生姜、栀子、甘草等,常用的药物组合包括“甘草-当归”“薄荷-茯苓”“白芍-甘草-当归”等。药效以补虚药最多;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苦、甘、辛多见;归肺、心、肝、脾经最多。聚类分析将高频药物分为7组,涉及理气化痰、益气生血、滋阴清热、利水安神等剂。[结论]叶氏治疗郁证主张调畅情志,辨别虚实,善用寒温药物配伍;重视肝脾同调,且疏肝养肝并行;重视理气,多法泻火,气血并治。总结提炼其治疗郁证的学术思想,对临床上郁证的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温病代表医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及王孟英四人对虚劳病的辨治及用药规律,以期为此病的治疗提供更多参考。[方法] 通过收集并整理四位温病医家医案中“虚劳”篇或“劳伤”篇所载的首诊及复诊处方,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5.0及中医传承计算平台软件(V3.0),分析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功效、高频药物组合,并进行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 筛选处方共计295首,涉及中药166味,高频药物28味(频次>20次);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甘味为主;归经以入肾、脾经为主;药物以补虚药最多,其中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其次为利水渗湿药、收涩药;得出高频药物组合28组(频次≥30次);药物关联规则8条;5个聚类方。[结论] 温病医家以甘温之品从脾肾入手辨治虚劳,重在补益中焦气血,对于后期阴阳亏虚明显者,填补肾之阴阳。善以血肉有情之品从补益奇经论治,补益同时注重收涩药的运用,补涩兼顾。尤其对于真阴耗竭之证,创“甘寒育阴”法以填补真阴,为温病医家辨治虚劳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整理孟河费氏、马氏治疗胃痛的医案,比较其用药规律,分析并探讨孟河医派治疗胃痛的经验。[方法]逐条核对,建立医案数据库,参照《中药学》对药物名称与炮制方法进行规范,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医案中治疗用药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分别计算用药频数,并进行药物分类。[结果]纳入医案共40则,其中理气药、化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血药等出现频次较高;费氏每张处方约13.22味,高频药物包括当归、刺蒺藜、陈皮、青皮、木香等;马氏约10.72味,高频药物包括丹参、茯苓、当归、郁金、半夏等。[结论]孟河费氏、马氏治疗胃痛重视理气和胃法、化痰祛瘀法、治肝安胃法,其用药中正和缓、轻灵精当,细微差异中见个人特色,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病毒性肺炎遣方用药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方法 分别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4月收录的有关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研究文献,将文献中的处方及药物录入至Excel表中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及分类统计、性味归经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处方106首、药物165味;筛选出高频药物21味,包括甘草、苦杏仁、麻黄、石膏、黄芩等;药物类别以清热药、解表药为主;药性以寒、温居多;药味以苦、辛为主;归经以肺、胃经占比最高;关联规则显示常用于治疗病毒性肺炎的药对有苦杏仁-麻黄、金银花-连翘等;聚类分析得到核心药组4个。结论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要以清肺平喘、辛凉透表、化痰止咳为主,还要注意顾护脾胃,调理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药古方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方剂数据库为检索库,检索治疗肺积或息贲的中药方剂,建立中药古方治疗肺癌方剂数据库,并采用Excel、SPSS 22.0及SPSS Modeler 14.0软件进行频数及频率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进而对中药古方用药规律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结果]中药古方治疗肺癌涉及方剂40首,中药110种,高频中药38味,甘草、人参、槟榔、木香等较为常用;温里药、补气药、理气药、止咳平喘药较常选用;核心药物聚类分析结果形成5个类别;经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10%,得出药对关联规则21条,3味药配伍关联规则60条。[结论]中药古方治疗肺癌以扶正祛邪为主要治则,多采用温阳益气,滋阴养血结合清热、化痰、止咳、解表、行气活血等方法选取相应中药组方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收集并分析含马钱子的内服中成药处方的用药特点,为马钱子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版《中国药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含有马钱子的内服中成药处方,借助Excel、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处方进行频次统计、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最终共收集内服处方99首,涉及中药264味,其中包括高频中药52味,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性以温、平、寒为主,主要归肝、脾经。主治疾病以痹证、创伤类疾病为主,治疗痹证处方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54种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8类;治疗创伤类疾病处方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7种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分为5类。[结论]含马钱子的内服处方中,常以马钱子配伍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和补虚药,在以血瘀为基本病机的痹证和创伤类疾病的治疗中应用甚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组方的用药规律,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所有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处方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9,并进行中药频数、功效、性味归经统计,采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以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以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结果] 研究处方1 245首,涉及460味中药,其中以甘草、白术、茯苓使用频数最高,高频中药类别以补虚药、温里药使用频数最高,药性多偏于温、平,药味以辛、甘类为主,关联规则以人参-茯苓→白术的关联度最高,聚类分析发现15组中药组合,因子分析提取出16个公因子。数据分析所得方剂多重在疏肝理气、益气健脾、温补脾肾等。[结论] 肝郁脾虚、肝郁气滞、寒湿泄泻是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病机,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以疏肝解郁、调畅气机、补脾胃之气为主要治则,最常用的中药类别为补虚药。本研究结果为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用药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古代中医文献中治疗多寐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多寐病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华医典》第5版里先秦到民国之间的中医古籍中共筛检出829首方剂,采用Excel 2016、SPSS 25.0、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多寐病用药规律,挖掘治疗多寐病的有效处方。[结果] 829首多寐病方剂共涉及477味中药,频数≥50的高频药物有32味,其中频数最高的3味药物是甘草、人参、茯苓。多寐方中以补虚药和解表药最多,合占41.92%;药味以甘、辛、苦最多,占88.45%;药性以温性最多,占43.37%;归经最多依次为脾、肺、胃、心,合占68.66%。关联规则分析发现23组药对,支持度最高的三组药对分别是甘草→陈皮、甘草→白术and人参、甘草→大枣。聚类分析发现6组聚类方。[结论]古人认为多寐病以脾虚湿盛为主要病机,以扶阳抑阴为主要治法,用药首重甘温补脾之品,甘温配辛药以化阳、合苦药以燥湿,遣方补而不滞,重视阴阳平衡与气机升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归纳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的组方用药规律和证治思想。[方法] 收集整理在2015年3月-2017年2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经李新民教授诊治的72例紫癜性肾炎患儿的完整处方。运用SPSS 22.0软件对各类处方使用频率超过10%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归纳出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的4首常用处方:银翘散化裁、不换金正气散化裁、逍遥散化裁、小柴胡汤化裁。分别对各类处方中使用频率超过10%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主要药物组合体4个,4个主要药物组合体与4首处方的高频药物基本吻合。[结论] 总结李新民教授治疗紫癜性肾炎的辨证用药思想发现:在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时,主张五脏辨证尤重肺脾,强调卫气营血辨证贯穿其中,治以宣肺疏风,清热凉血;芳香疏化,调理脾胃;疏肝理脾,柔养和营;以及疏解少阳郁热等法,且时时注意调畅气机,宣肺畅肝,运脾醒脾以恢复脏腑生理功能,处方轻巧灵活,有主有次。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钟广玲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近5年钟广玲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病例的门诊处方,对纳入的处方中药的用药频数、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并对其高频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164首,使用中药达168味。用药频次居前10位的药物依次为牛膝、川芎、地龙、炙甘草、秦艽、当归、熟地黄、桃仁、香附、红花。所用药物的药性以温、平药为主,药味以苦、辛为主,主要归肝、肾、脾经。药物功效归类主要为补虚药、祛湿通络药、活血化瘀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得到10组药对,聚类分析得到6个核心药物组合。【结论】钟广玲教授采用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补虚扶正为主,从肝、肾、脾入手,滋养肝肾,调理脾胃;注重活血化瘀,同时辨证配伍祛湿通络、清热等祛邪之药,寓攻于补,攻补兼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中文数据库,两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严格筛选和采用"双录入"数据提取,建立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对核心药物、药对(组)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纳入分析的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文献共187篇,涉及379份处方及270味中药。药物出现频数累计4 724次,使用频数排列在前10位的中药分别是黄芪、白术、甘草、当归、党参、升麻、山药、柴胡、陈皮、茯苓,用药类别以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为主。核心药物聚类分析结果形成5个类别。经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 30%,得出药对关联规则13条,3味药配伍关联规则24条,4味药配伍关联规则16条,基本以补虚药类中的补气药、补血药与解表药类中的具有升举阳气功效的药物三者之间不同组合。结论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用药规律以补虚为主,药物之间关联多以补中益气汤的组方为核心,以补益脾肾为大法且贯穿病程的始终,兼以清热、祛湿、解毒等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韩师临床诊治不孕症的临证用药规律,为中医中药治疗不孕症提供参考思路。方法通过跟师出诊、收集韩师2011~2012年间治疗不孕症的相关医案中的首诊方剂,采用聚类分析、频数分析方法,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剖析。结果共收集韩师有效医案方药158则,用药96味,总使用频次为2298次,常用药物有32味,常用药以补益为主,其次是理气活血、清热解毒药;四气统计中,以温性、寒性药物使用居多;归经统计中,以肝肾二经使用最多;聚类分析得到常用不孕症药物11类。结论韩师诊治不孕症的用药特点归纳如下:注重先天,肝肾同调,脾肾并重以治本;养血疏肝理气,调畅冲任为常法;活血化瘀,祛湿化痰,清热解毒为其变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何若苹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搜集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31日何若苹门诊治疗的82例慢性胃炎病例,共260诊次,将患者临床信息转化为方剂基础数据库,对药物频数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频数较高的27味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82例患者260诊次共用中药110种,累计用药频次3577,其中频次最多者为炙甘草,其后依次为沉香曲、蒲公英、姜半夏、太子参、白芍。聚类分析将药物聚为4类,涉及半夏泻心汤、金铃子散、芍药甘草汤、香砂六君子汤等。[结论]何若苹辨治慢性胃炎,重在于气,或疏肝理气,或调和脾胃,或健脾益气,或滋养肝阴,灵活遣方,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鲁科达教授治疗肾性蛋白尿的用药规律,归纳总结其组方经验,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鲁教授中医门诊的肾性蛋白尿医案,以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将处方信息转化为可分析的结构化数据,并建立相关数据库,利用频次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对高频药物、四气五味归经、高频药对、核心组方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共纳入肾性蛋白尿病例691则,处方3 750首,共涉及中药261味,将使用频次前34味的药物作为高频药物,如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茯苓、山茱萸、甘草、薏苡仁、地黄、川牛膝、青风藤、地龙等。利用关联规则分析得到高频药对20组,通过聚类分析演化得到4个核心组方。[结论] 鲁教授治疗肾性蛋白尿以补肾健脾、清热利湿、消瘀泄浊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各个数据库的检索时间范围均为建库时间至2021年1月,收集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中有效的方剂,运用数据挖掘(频数分析、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凝聚子群派系分析)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文献60篇,处方95首。频数分析发现高频药物33味,以补气理气、解毒化瘀药物为多见;共现分析发现补阴组、益气组、补血组、化痰组、疏肝组等多个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发现7个药物群;复杂网络分析发现白术、白芍为核心药物;凝聚子群派系分析提示以甘草、白芍、白术、黄芪、丹参、当归、半夏、党参8味为共同药物。[结论] “调气和阴、祛瘀解毒”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数据挖掘的王勋治疗痢疾用药规律。方法:统计王勋《慈航集三元普济方》中治疗痢疾的处方中所使用的中药,将药物名称进行标准化处理,分别查处其药性、药味、功效及归经,借助Microsoft Excel 2016、SPSS Statistic 24.0、SPSS Modeler 18.0计算机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用药频数分析、高频用药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整理王勋治痢处方44首,使用中药64味,其中高频药物(使用频率≥5%的药物)22味,排名前十的药物为车前子、当归、甘草、木香、白芍、枳壳、槟榔、茯苓、莱菔子、大黄;关联分析共产生"莱菔子→车前子、枳实→甘草、陈皮→枳壳、枳壳→车前子、槟榔→车前子、枳实→木香"等15条2味药物关联,聚类分析得出当归、车前子、莱菔子、枳壳、白芍、甘草、槟榔、赤芍、陈皮;大黄、枳实、厚朴、黄连等4个聚类方。结论:数据挖掘的手段研究王氏治疗痢疾处方用药的规律,以此总结王氏治疗痢疾的用药特点,对临床治疗痢疾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搜集1979年以来正式发表的关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文献,对其用药规律进行探索,为临床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EpiData 3.1建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现代文献数据库,SPSS 20.0对其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挖掘其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文献107篇,涉及方68首,药物129味,用药总频次为1 078次。得到累计使用频次大于75%的高频药物28味,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药物为白芍,最主要使用的药类为活血化瘀药及补血药,因子分析得到10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得到4个聚类组。结论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基本病机可以分为阴血亏虚、络脉瘀阻,气血亏虚、络脉瘀阻,血虚筋脉失养3大类,白芍是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最主要药物,木瓜、伸筋草、鸡血藤为对症治疗痉挛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