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赵文霞教授分期辨治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经验。赵文霞教授认为,酒精性肝病的病机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渐演变的过程,当分期辨治,首辨疾病阶段,次辨虚实。初期多属实属热,以湿热、痰湿、肝郁多见,方选龙胆泻肝汤、丹栀逍遥散、二陈汤加减等;中期邪气渐盛,正气渐衰,虚实夹杂,以气滞血瘀、痰瘀互结多见,方可选用茵陈蒿汤、膈下逐瘀汤加减;末期正气已衰,正虚邪恋,本虚标实,以肝肾不足、气血水互结多见,当因证而施方药,如脾虚湿盛宜参苓白术散合胃苓汤加减;肝肾不足宜一贯煎联合鳖甲煎丸;脾肾阳虚宜实脾饮合真武汤加减等。  相似文献   

2.
介绍李祥云教授辨治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经验。认为其主要病机是脾失健运、津液代谢异常而聚湿生痰、阻滞冲任胞宫,痰湿为标,脾虚为本。治宜以健脾燥湿之药配理气之药以加强化痰之功,方以苍附导痰汤加减。常用化痰祛湿对药包括:石菖蒲与青礞石、泽兰与泽泻、白术与苍术、藿香与佩兰、半夏与竹茹、附子与桂枝。根据辨证论治选用或拆对配用,并兼顾月经周期以微调用药。  相似文献   

3.
介绍刘春华教授从肝、脾、肾三脏辨治桥本甲状腺炎甲减期经验。刘教授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肝郁、脾虚、肾虚,且三者常相兼为病。初期以情志不畅,肝失疏泄,痰气交阻为主,治宜疏肝解郁,理气化痰;中期以肝郁脾虚,痰瘀互结为主,治宜疏肝健脾,化痰祛瘀;后期多属脾肾两虚,气血不足,治宜温补脾肾,益气养血。  相似文献   

4.
论述中医分期辨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认为早期以肝郁脾虚为主,治宜疏肝健脾、理气化痰;中期以湿热蕴结为主,治宜清热利湿、软坚化痰;晚期以毒瘀阻络为主,治宜化痰解毒通络、兼顾扶正。  相似文献   

5.
介绍董志刚教授辨治痛风性肾病经验。董教授认为,肝肾亏虚、痰湿血瘀内阻是痛风性肾病的基本病机,痰、湿、血瘀是其主要致病因素,治以化痰祛湿、活血化瘀之法,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6.
刘喜明教授认为烟雾病辨证属痰热郁于肌肉、经络,治宜清热化痰,祛湿通络;重症肌无力辨证属中气不足兼痰瘀阻络,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肌肉空泡病辨证属本虚标实,痰湿阻滞经脉肌肉,兼肝肾不足,方选四妙丸加味;重舌辨证属痰火夹热毒上冲,治宜清热凉血,化痰解毒散结。  相似文献   

7.
岳跃兵  沈杰 《新中医》2021,53(14):197-201
介绍陈湘君辨治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的经验。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认为虚、痰、瘀是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发生的病理关键,三者相互关联,互为因果。辨证分型有虚实之别。虚证主要有:肺脾气虚,宜补肺健脾;气阴两虚,宜益气养阴;肺肾亏虚,宜补肺益肾。实证主要有:痰湿阻肺,宜祛湿化痰;痰热蕴肺,宜清热化痰;痰瘀互结,宜化痰散瘀通络。而用药上常虚、痰、瘀同治,且善用清热解毒、消痈散结药物。  相似文献   

8.
非酒精性脂肪肝多由过食肥甘厚味而滋生痰浊,或过度肥胖之人多痰多湿,或情志失调而肝气郁结等原因引起痰浊阻滞,气机郁滞、血脉瘀阻,致痰瘀滞互结,肝脏脉络闭阻而成.可分三型肝气郁滞,治宜健脾化痰,活血利胆法;肝肾亏虚,湿浊内停,治宜滋补、肝肾祛湿降浊法.  相似文献   

9.
总结于文洲教授从肝论治原发性青光眼的经验。于教授认为,原发性青光眼病变脏腑主要责之肝肾,临床论治宜分缓急,辨虚实,辨证施治。病急者多属实证,为风、火、痰致病,治以平肝熄风、清泻肝火、化痰降浊;病缓者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治以补益肝肾、滋阴潜阳、益气活血、温肝暖胃。  相似文献   

10.
介绍王晖教授运用祛湿通络法辨治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经验。王晖教授认为,原发性高血压属中医络病范畴,临床寒、湿、热、瘀、虚多种病因病机错综复杂,治疗上基于“络宜通补”的理论思想,结合江南多烟雨、湿气晴犹重的气候特点,以祛湿通络法为基础,分期论治,攻补共济,以达到络脉通畅、气血调和的动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1.
谭毅  梁君昭 《河南中医》2019,39(11):1679-1682
梁君昭教授认为,痰瘀互结在整个不寐发病过程贯穿始终,涉及心、肝、脾、肾等多脏。从心、肝二脏论证,病机常为肝气郁结、肝火扰心,因情志不畅、郁怒忧伤等,致肝气郁结,气血运行失和,血不和则神不安,肝气郁结也可化热扰心,治疗当清肝泻火,逐瘀化痰,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从心、脾二脏为论,病机为心脾亏虚、脾虚失运、痰浊内生、心气不足、血行难畅,痰浊、血瘀相互搏结,郁久可化火或生痰热扰心,痰瘀互结可兼见气滞、痰热等征象,治宜补养心脾,化痰祛瘀,方用归脾汤加味。从心、肾二脏论治,临床常以心肾不交多见,久病不愈,病情缓慢发展,邪气渐盛,痰瘀互结日久,正气受伤,累及肾元,或损阴、损阳,甚或阴阳俱损,心肾不足,治宜清上温下、交通心肾,偏阴虚者方选知柏地黄汤加成,偏阳虚者方选附子理中汤加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1例典型病例,介绍赵坤教授运用中医药辨治儿童间质性肺疾病的诊疗思路、处方用药,认为本病以虚为主,主要病机为气阴两虚,痰瘀阻络;治宜益气养阴、化痰祛瘀为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曾庆明教授认为咳嗽的主要病机是邪气恋肺,肺失宣降,强调从肺论治,从痰论治,临证时强调分期治疗,急性发作期以驱邪气为主,剂型宜汤剂,症状缓解期以扶正为主,方药剂型多以丸散治之。  相似文献   

14.
针对小儿肺脓肿不同时期的疾病变化灵活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脓未成时治以清肺解毒,化痰通络,兼以疏散表邪;脓欲成时仍以清肺解毒,化痰通络为主;脓成未溃时治以托毒排脓;痈脓已溃溃处不敛,治以补气扶正,祛腐生新。在辨治过程中从痰、热、毒、瘀、虚立论,根据各期病性以及病位的不同辨证选用特定的中药。疾病初期邪气盛时以祛邪治肺为主,疾病后期气阴两虚则佐以扶正,兼顾脾肾。  相似文献   

15.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以机体长期极度疲劳导致功能紊乱为特征的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隗继武教授认为本病按病程长短可分初、中、后三期论治。早期湿热内阻多见,宜祛湿清热;中期脾虚湿盛、肝郁化火者多见,宜补脾祛湿、滋阴养血清热疏肝;后期脾、肝、肾虚证为主,宜健脾、疏肝养血、补肾为主。  相似文献   

16.
刘克丽教授根据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认为痰是其发生、发展、转变的关键病因病机,故治疗以痰为主。将痰分为6种情况辨治。寒痰治以温肺化痰,热痰治以辛凉宣肺、清热化痰,痰湿以肺脾同治,痰瘀治以宣肺豁痰、活血化瘀,燥痰治以养阴清肺、化痰止咳,虚痰治以补肺健脾、益气化痰。总以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为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17.
廖莉琴 《新中医》2001,33(6):11-11
介绍彭胜权教授治疗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验案1例。认为气阴耗伤、脏腑功能失调是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之本虚,痰热内盛,蒙蔽清窍,扰乱心神是其标实。早期以标急为主,治宜清肝泄火、熄风止痉、豁痰顺气、安神定惊,以安宫牛黄丸、片仔黄及黄连温胆汤3方合用;火热渐清后则以痰浊为上蒙清窍为主,以涤痰汤治疗,随证或清化痰热、或温化痰浊;后期以肝郁脾虚、气血不足、脑髓失养等本虚为主,治以疏肝健脾、补明益智、益气养血、养心安神善后。.  相似文献   

18.
李丽娟 《北京中医药》2021,40(8):842-844
王京奇老师擅长中医药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提出脾虚气弱是发病的根本原因,尤重健脾益气,贯穿治疗始终.根据症状表现和病机演变规律,提出分期论治.初期肝脏炎症损伤尚不严重,多见脾虚气弱、痰浊瘀阻证,治以健脾益气、化痰祛瘀为法;中期随着肝脏炎症不断加重,以气阴两虚、湿热毒结证为主,治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祛湿;后期病由脾及肾,正气大伤,邪势未衰,正虚邪恋,多见脾肾阳虚、痰湿停聚证,以温补脾肾、燥湿化痰为治则.  相似文献   

19.
吕继端治疗肝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赤志 《中医杂志》1995,36(9):531-532
原发性肝癌是癌症中恶化程度很高的一种疾病,一旦确诊,出现临床症状,常在4~6个月内死亡,短者则仅1~2个月。吕继端教授应用中医药进行辨证论治,取得较好的疗效,兹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1 痰热瘀滞,积聚为瘤,治宜化痰清热,消瘀散结痰热瘀滞,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受阻,聚而为瘤,临床证候虽不尽相同,但多见舌瘀或紫、苔腻,脉滑或涩。辨治须分清痰瘀二者孰轻孰重。痰浊重于瘀血,则化痰为主,消瘀为次;反之则化瘀为主;痰瘀并重者,选药则痰瘀并举,但清热解毒之品随证选用。用药仿小陷胸汤加味。  相似文献   

20.
金实教授从医40余载,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面经验颇丰。他认为治疗本病应注意:病情活动期,寒热兼见,治多温清并用;肿胀散漫为湿,局限结节属痰,治当祛湿化痰并用;久痹不已.当通络剔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