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以相变复合材料为功能组分制备调温后整理剂,将其应用于棉织物后整理,赋予织物调温性能.对调温织物进行SEM、DSC和服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相变复合物均匀地粘附在织物的纤维表面和纤维之间;调温织物在28℃左右有一个明显的吸热峰,热容量约为5 J/g.在26~30℃具有较好的调温性能,并具有良好的耐洗性;调温整理后织物仍然保持良好的亲水性和手感.  相似文献   

2.
研究国产SL相变调温纤维混纺针织物的调温性能.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平板织物保温测试仪法和温度曲线法对混纺织物的调温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SL相变调温纤维混纺织物在高于熔融相变温度环境中具有吸热现象,表现为升温速度较慢;而在低于结晶相变温度环境中具有放热现象,表现为降温速度较慢.指出:SL相变调温纤维混纺织物在一定温度下具有较明显的调温性能.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Outlast相变纱线和织物以及国产相变纱线及织物的研究进展;通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电镜测试以及温度时间曲线的测试方法对上海第三十六棉纺针织服装厂研制的SL粘胶型相变调温纤维、纱线及织物的相变特性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调温纤维和调温非织造布的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热分析方法测定了各种调温纤维、调温织物和调温非织造布的相变温度、热焓值和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说明:调温纺织产品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调节温度的可逆性;产品调节温度的有效性与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变化范围、热焓值及其含量有关;调温纤维和调温织物的耐洗性好,而调温非织造布的耐洗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聚酰胺6/聚乙二醇相变调温纳米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相变材料PEG掺杂到高聚物PA6中去,通过静电纺丝制备相变调温纳米纤维。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热分析仪以及织物强力仪等测试方法对相变纳米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EG的共混改善了纺丝液黏度,随着PEG共混比例的提高,纳米纤维的直径提高;PA6与PEG有氢键结合,随着PEG共混比例的提高,相变纳米纤维的熔融温度和熔融焓值逐渐增大,相变纳米纤维具有良好的蓄热调温性能;随着相变材料PEG共混比例的提高,相变纳米纤维的强力有一定下降。结论:该纳米纤维是一种良好的调温储能材料。  相似文献   

6.
为开发一种三明治结构的温控复合织物,使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的相变纳米纤维膜作为织物的中间层,使用黏胶织物及羊毛织物分别作为织物的内外层。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差式扫描量热仪(DSC)分别表征相变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和热性能,考察相变材料的含量及相变纳米纤维膜的厚度对温控复合织物保温性和透气透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变纳米纤维膜中纳米纤维呈圆柱形,纤维表面不光滑并有折皱,其熔融相变温度为28.02℃;相变材料的含量越多、相变纳米纤维膜的厚度越大,则温控复合织物的保温性能越好,但其透气透湿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以相变复合材料为功能组分制备调温后整理剂.将其应用于棉织物后整理.赋予织物调温性能。对调温织物进行SEM、DSC和服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相变复合物均匀地黏附在织物的纤维表面和纤维之间:调温织物在28℃左右有一个明显的吸热峰.热容量约为5J/g,在26~30℃具有较好的调温性能,并具有良好的耐洗性:调温整理后织物仍然保持良好的亲水性和手感。  相似文献   

8.
相变材料的复合及其调温纺织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拓宽相变材料的应用范围和使用价值,开发具有调温性能的新型智能纺织品,研究了2种相变材料的复合及其热性能,将理论计算与实际测试相比较,筛选出复合物的最佳配比。采用涂层法将复合相变材料用于调温纺织品的研发。详细探讨了涂层量、焙烘温度以及水洗过程等因素对织物调温性能的影响;对处理后织物的热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处理后织物具有较理想的相变温度和较高的相变焓,调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Outlast腈纶纤维的调温性能。对Outlast腈纶纤维和普通腈纶纤维的常规物理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同时通过差热分析、热重分析和步冷试验,重点测试分析了两种纤维的调温性能。试验结果表明:Outlast腈纶纤维的常规物理机械性能与普通腈纶纤维接近;其熔融峰和结晶峰均为单峰,具有适当的相变温度范围和较高的相变焓值;在311.85℃左右,Outlast腈纶纤维有明显失重;其降温速率随时间的延续呈指数规律减小,调温性能优于普通腈纶纤维。认为Outlast腈纶纤维具有较好的温度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0.
研究混纺比对Outlast改性腈纶棉混纺纱调温性能的影响。使用Origin7.5软件拟合出Outlast改性腈纶棉混纺纱调温性能与混纺比的关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Outlast改性腈纶棉混纺纱的调温性能随着Out-last改性腈纶纤维含量的增加呈线性递增,且当Outlast改性腈纶纤维含量大于40%时,混纺纱的调温性能较明显;Outlast改性腈纶纤维纯纺纱的热焓值明显小于Outlast改性腈纶纤维的热焓值,由此认为纱线纺制过程对Outlast改性腈纶纤维纱线的调温性能也有影响。因此,只有采用适当的纺纱工艺参数配置,才能保证纱线较好的调温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增加消防服用多层织物的蓄热调温功能,在保障其热防护性能前提下,引入微胶囊相变材料(MPCM)。选取3种相变温度(37、43和49℃)、2种放置位置和4种相变材料用量(分别为多层织物质量的30%、45%、60%和100%),通过缝制法制备蓄热调温热防护材料,并将其与多层织物结合制备消防服用多层织物系统。采用改进的热防护性能测试仪及皮肤模拟传感器,动态化研究不同因素对消防服用多层织物系统热防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变温度为43℃、蓄热调温热防护材料放置在隔热层与舒适层之间,多层织物系统的热防护性能最好;随着MPCM用量增加,多层织物系统的热防护性能提升,但考虑到成本及服装的热湿舒适性等因素,MPCM用量为多层织物质量的45%时最佳,此时多层织物系统的二级烧伤时间可达257.13 s,相比未添加蓄热调温热防护材料的多层织物系统热防护性能提高了148.22%。研究为开发兼具热防护性能与蓄热调温功能的高性能热防护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Outlast粘胶纤维的结构和调温性能,分别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Outlast粘胶纤维的微观结构,同时通过差热分析、热重分析和降温实验测试分析了Outlast粘胶纤维的调温性能。结果表明:Outlast粘胶纤维的微观结构与普通粘胶纤维相似;熔融峰和结晶峰均为双峰,具有适当的相变温度范围和较高的相变焓值;在280~320℃之间纤维有明显失重;降温速率随时间的延续呈指数规律减小,调温性能明显优于普通粘胶纤维。  相似文献   

13.
利用溶胶-凝胶复合相变材料(A/SiO2),并用DSC对其热性能进行了测试。考察了水/酯摩尔比、反应温度、搅拌速度、pH值、陈化温度、酯/相变材料摩尔比等因素对胶凝时间及纤维调温性能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工艺。采用涂层法将复合相变材料整理到织物上。结果表明:复合后相变材料具有较高相变焓;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焓、相变温度均较纯相变材料稍有降低;织物经相变材料涂层整理后具有良好调温性能。  相似文献   

14.
在测试粘胶相变调温纤维的外观形态、吸湿性能、力学性能和耐酸碱性能的基础上,采用YG7518B型电脑式恒温恒湿箱,YG606D型平板式织物保温仪等仪器,对相变调温纤维和普通粘胶纤维的调温性能和保温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粘胶纤维相比,粘胶相变纤维中含有微胶囊,呈中空结构;吸湿性能、断裂强度、保暖性能、耐酸性能略差;具有较好的调温性能和耐碱性能.  相似文献   

15.
将含有固-液相变材料的调温微胶囊结合水性聚氨酯黏合剂,通过浸轧的后整理方式处理到纯棉织物上,使织物具备一定的调温效果。探讨了调温整理液中调温微胶囊含量占比对织物增重、调温性能、透气性能以及透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调温整理后的织物焓值与整理液中调温微胶囊的含量有关,调温微胶囊含量越高,织物焓值越大;将升、降温阶段的实际焓值与理论焓值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两者之间呈现较高程度的正相关关系。通过调温整理后织物的升温实验可知,整理液中调温微胶囊含量越高,织物升温速率越慢。在黏合剂浓度一定的条件下,调温微胶囊含量越高,织物增重越明显,织物透气性越差。与原织物比较,经过调温整理后的织物透湿性能下降,但是,比较经过不同调温微胶囊含量整理的织物,浸轧液中调温微胶囊含量越高,织物的透湿性能反而越好。  相似文献   

16.
阐述纺织用相变调温微胶囊和纤维的功能特点,以及在针织上的应用,分析不同含量相变调温纤维针织纱线的不同功能特性以及评价方法。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及对比分析,确定纺织品达到相变调温及其他功能技术要求的相变焓值及纤维组分和配比,分析动态升降温最高温度调控值,研发出相变调温纺织新材料在针织上应用的技术新路径,为实现针织面料智能化提供一种新技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干爽涤纶织物透气透湿性能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6种干爽(导湿快干)涤纶织物透气性、透湿性能的测试分析,可以看出:影响织物透气性的主要因素是纱线的组成和织物的紧度。纯涤纶织物,不论其截面形状如何,透气性都差,涤、棉交织物中,涤纶含量越高,透气性越差;纱线越粗,织物的经纬向密度越大,织物的紧度越大,透气性越差;织物的透湿性能与组成纱线纤维的种类,纱线的粗细及经纬纱的密度有关。棉的含量越高,透湿性越好,五叶涤纶丝Coolfibre(CF)与棉交织的织物的透湿能力要优于涤纶DTY与棉交织的织物。  相似文献   

18.
选用3种不同含量的羊毛/腈纶纤维精纺纱线制成样品,每种含量的纱线分别被织成3种组织,对这9种针织物的刺痒感、手感风格、透气性、悬垂性、透湿性、起毛起球性等指标进行测试。分析不同羊毛纤维含量对这些服用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在织物结构相同的情况下羊毛的含量越高刺痒感越强烈;手感风格等级越高,透气性越好,透湿性越好,悬垂性越差,起毛起球性越低。在织物中羊毛含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织物结构同样影响着织物的各项性能,特别表现在织物的透气性能上,对于其他的性能没有多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原位法制备的相变微胶囊在调温过程中的热稳定性,利用溶胶-凝胶法改性原位法制备了相变微胶囊,采用正硅酸乙酯改性原位微胶囊,并将改性后的微胶囊与改性前微胶囊的物理指标进行对比。最后将其用于织物上制备调温织物,测试其调温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后微胶囊较改性前粒径变大,表面光滑度提高,熔融温度和熔融相变热减小;其所制得的调温织物调温性能和保暖性有较大提高。认为:经溶胶-凝胶改性所得的微胶囊较改性前具有更为稳定的调温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有机导电纤维与羊毛混纺应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有机导电纤维与羊毛混纺制成纱线与织物,测试纱线电阻值及织物表面摩擦电荷密度,研究导电纤维含量、织物组织结构及纱线线密度对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导电纤维含量增加,纱线电阻值下降,织物表面摩擦电荷密度下降;纱线越细,织物表面摩擦电荷密度越大,抗静电性能越差;机织结构比针织结构具有更好的抗静电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