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陈昌群  侯翠霞  刘新凤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8):1130-1132, 1137
目的探讨建立急性脑卒中病人院内安全转运标准化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以常规护理方式转运的50例急性脑卒中病人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使用标准化转运流程转运的50例急性脑卒中病人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病人转运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共发生8例,对照组共发生24例;其中观察组技术性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6.00%)低于对照组(48.00%),病人就医感受满意率(93.30%)高于对照组(73.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和P < 0.01)。结论标准化转运流程可有效减少急性脑卒中病人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了病人的安全,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就医感受。  相似文献   

2.
梁丰  王爱玲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2):1681-1683, 168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泡/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16例临床资料完整的AMI合并MVD病人,根据ROC曲线确定NLR预测2年全因死亡的截点值,将病人分为高NLR组60例,低NLR组156例,通过Cox回归分析AMI合并MVD病人的NLR对其远期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ROC曲线结果得出NLR预测2年全因死亡的截点值为3.65。高NLR组病人年龄、高血压患病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均高于低NLR组(P < 0.05~P < 0.01),淋巴细胞计数低于低NLR组(P < 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高血压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为影响AMI合并MVD病人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NLR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为影响病人MACC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和P < 0.01)。结论NLR预测2年全因死亡的截点值为3.65,NLR是影响AMI合并MVD病人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居家护理对于脑卒中失能老人的效果。方法对治疗后出院的80例脑卒中失能老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出院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多家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开展的居家护理。比较出院后2组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焦虑状况,评估居家护理的有效性并比较2组平均住院时间和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组出院后3个月的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所提高,焦虑程度改善(P < 0.01),观察组出院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5),2组病人满意度和跌倒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一体化的居家护理保证了医疗护理服务的连续性,实施居家护理可以改善脑卒中失能老人日常生活能力,增强失能老人战胜疾病的信心,降低脑卒中失能老人居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改良约束带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探讨其对减少重症病人非计划性拔管及约束不良事件的发生效果。方法便利抽取住院符合条件的8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使用《ICU病人身体约束评估量表》对病人进行评估,对需要身体约束的重症病人进行约束。观察组使用改良的透气式约束带,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海绵约束带,在约束结束后比较2组病人约束效果以及约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比较2组护士对约束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使用改良约束带期间发生1例非计划性拔管,对照组发生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约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护士对约束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改良的透气式约束带可以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减少约束不良事件的发生并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护士对约束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胃癌病人术前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与前白蛋白(PA)水平比值(CRP/PA)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访并记录经过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人的生存期和实验室指标,计算所有病人的CRP/PA和C反应蛋白/白蛋白(CRP/ALB)值,分别绘制两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曲线下面积。计算Youden指数,得出CRP/PA的最佳界值。以最佳界值为标准,将病人分为高CRP/PA(HCP)组和低CRP/PA(LCP)组,分析2组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根据5年生存作为终点绘制CRP/PA与CRP/ALB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704及0.656。当CRP/PA值为18.8×10-3时,Youden指数最大,灵敏度为0.828,特异度为0.562。年龄、贫血、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均与CRP/PA值水平有关(P < 0.05~P < 0.01)。214例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8.9%,HCP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64%,高于LCP组发率23.26%(P < 0.05)。214例胃癌病人中有125人死亡,所有病人5年累积生存率为35.5%。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是43个月。HCP组和LCP组病人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是29.4%和46.3%,LCP组病人5年生存率高于HCP组的病人(P < 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CRP/PA水平(HR=3.117)、TNM分期(HR=4.053)是胃癌病人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P < 0.01)。结论CRP/PA水平、TNM分期是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因素。处于CRP/PA高值水平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会增加,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杨楠  陈宇  易诗琼  张露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2):1729-1733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远期死亡率与入院首次化验时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关系。方法选择STEMI病人193例进行研究,病人均在STEMI后随诊至2019年10月8日,根据随访结果将病人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对比2组血常规指标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血常规指标与STEMI远期预后关系进行分析,以ROC分析MPV对STEMI远期死亡的预测截断值,以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血常规指标比较显示,存活组病人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与MPV水平均低于死亡组病人(P < 0.05~P < 0.01),嗜酸性粒细胞高于死亡组病人(P < 0.01)。MPV对STEMI病人远期死亡预测截断值为13.14 fL,AUC为0.741,95%CI:0.658~0.824,灵敏度为78.94%(30/38),特异度为83.33%(105/126),准确度为82.32%(135/164),阳性预测值为58.82%(30/51),阴性预测值为92.92%(105/113)。ROC分析结果显示,MPV低水平组(MPV < 13.14 fL)病人113例,死亡8例;MPV高水平组(MPV ≥ 13.14 fL)51例,死亡30例。Kaplan-Meier分析显示,MPV低水平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3个月(95%CI:31.09~34.26),高于MPV高水平组的25个月(95%CI:22.13~27.29)(P < 0.01)。MPV低水平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24.78%低于高水平组的76.47%(P < 0.01)。193例STEMI病人中,共有98例(50.78%)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病人MPV水平高于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病人(P < 0.01)。结论STEMI病人入院首次化验时MPV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MPV可作为STEMI病人远期预后的评价指标,当STEMI病人MPV ≥ 13.14 fL时病人的远期死亡风险明显增加,同时MPV水平升高心肌缺血再灌注风险上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YP2C19、ABCB1和PON1基因多态性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氯吡格雷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PCI术后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ACS病人196例,根据病人CYP2C19、ABCB1、PON1基因检测结果,分为正常组172例和慢代谢组24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替格瑞洛替代对照治疗。所有病人连续服用药物5 d后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并对病人进行1年临床随访,记录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病人血小板聚集率和临床终点事件。结果PON1、CYP2C19、ABCBl不同分型病人血小板聚集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随访1年,PON1、CYP2C19、ABCBl不同分型病人临床终点事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病人随访心血管不良事件16例,严重出血事件4例,而慢代谢组均无心血管不良事件及严重出血事件发生,但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2C19、ABCB1和PON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病人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有一定关系,慢代谢病人应用替格瑞洛可能具有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构化护理团队模式对急诊病人抢救时效性和抢救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急诊科病人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采用结构化团队护理模式进行抢救与护理,对照组病人由未经结构化团队护理模式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常规抢救与护理。观察2组病人的静脉通道建立时间、用药时间与抢救总时间、抢救成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病人的静脉通道建立时间、用药时间和抢救总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1),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结构化团队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病人的抢救时效性和抢救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冠心病病人中应用CRUSADE评分对消化道出血风险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服用抗血小板药物>1年的冠心病病人145例,按照有无发生消化道出血分为消化系统出血组(45例)和无消化系统出血组(100例),比较2组病人临床特征,采用CRUSADE评分评估2组病人消化系统出血的风险。结果消化系统出血组病人年龄明显大于无消化系统出血组(P < 0.01);消化系统出血组病人具有消化系统溃疡、出血史率明显高于无消化系统出血组(P < 0.01);2组病人性别、吸烟史、幽门螺杆菌感染史、肝肾功能异常史、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及两药合用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RUSADE评分结果显示,消化系统出血组病人危险度明显高于无消化系统出血组(P < 0.01)。结论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冠心病病人中应用CRUSADE评分有利于评估消化系统出血的风险,对CRUSADE评分为消化系统出血高危和极高危者可采用质子泵抑制剂以降低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引起的消化系统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质量管理工具的护理模式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生活质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质量管理工具的护理模式。比较2组干预前(入院当日)、干预后(随访3个月)的6 min步行试验检测结果、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干预依从性评分,比较2组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6 min步行试验检测结果、护理干预依从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随访期间总计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质量管理工具能够分析影响管理目标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改善疾病的预后,对冠心病PCI术后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对患者左心房大小的影响。方法10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分别采用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其中消融组56例,药物治疗组45例,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左房大小的变化。结果平均随访(14.6±2.3)个月,消融组维持窦性心律47例,成功率为83.9%;药物治疗组维持窦性心律22例,成功率为48.8%,消融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左心房大小相似,药物治疗成功组患者左房内径虽较治疗前有所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成功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左房内径较术前及药物治疗成功组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方法,与药物治疗相比,有较高的窦律维持率,能更有效逆转左房结构重构。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评价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进行心脏康复(CR)的安全性.方法 连续选取60岁以上CHF患者7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35)和对照组(n=37),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严格按照指南进行治疗,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CR方案.随访12个月后全因死亡、心衰恶化再入院及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12个月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全因死亡及心衰恶化再入院的发生例数降低(P<0.05);(2)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CHF患者进行CR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全因死亡及心衰恶化再入院病例,而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无明显增加,对老年CHF患者进行CR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发生急性心脏压塞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6月我院2 094例心房颤动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其中9例并发急性心脏压塞,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结果急性心脏压塞发生率为0.43%(9/2 094)。9例患者早期均表现为胸闷、血压下降。9例患者经心包穿刺引流后症状均完全缓解,无继续出血。结论急性心脏压塞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严重并发症,及时发现和有效救治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邱乐  刘奇志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2):1559-1565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是一种新型的炎性标志物,其与肿瘤、脓毒症、急性胰腺炎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NLR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对多种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本文介绍了NLR在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NLR可以预测冠心病患者的近、远期死亡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较高的NLR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内再入院风险增加及远期死亡率有关。NLR对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功能障碍和全因死亡率、心房颤动的新发和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NLR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具有一定的预后作用。NLR以其价格低廉、立即获得、可重复检测等特点,在社区及基层医疗机构可以获得很大的优势,以期为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研究讨论有肾移植病史的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以7例因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进行射频消融的有肾移植病史的房颤患者为病例组,按照1:6配对原则(年龄、性别和房颤类型)选择对照42例。对比分析复发率、围术期合并症和造影剂肾病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中均无围术期合并症和造影剂肾病的发生。在随访12个月时,有肾移植病史的房颤患者复发率更高(时序检验,P=0.027)。结论 有肾移植病史的房颤患者可以安全地施行射频消融术,但这类患者进行消融术后更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or permanent atrial fibrillation (AF) often need direct current cardioversion af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ibutilide for cardioversion of persistent or permanent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nd the factors related to conversion.

Methods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or permanent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treated with combined ablation strategy including 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linear ablation and CAFÉ potential ablation. If AF was not terminated after ablation, ibutilide was used for cardioversion (1 mg, intravenous injection in 10 minutes). 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conversion group and a non-conversion group according to whether AF was converted to sinus rhythm within 30 minutes after administration. ECG monitoring was performed during the injection of ibutilide. Atrial waves recorded by coronary sinus electrodes were measured for calculating average wavelength of AF waves in six seconds. The QT interval was measured immediately after conversion and 2 hours after injection of ibutilide.

Results  Forty patients whose AF was not converted to sinus rhythm af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were given an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ibutilide. Of the 40 patients, 29 cases were converted to sinus rhythm, with a conversion rate of 72.5%. The average conversion time was (13.2±5.5) minutes. Compared with the conversion group, patients in the non-conversion group had a longer history of AF (9.4±5.3) years vs. (4.3±2.8) years, P <0.05), and a markedly enlarged left atrium (47.3±2.9) mm vs. (42.1±4.5) mm, P <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age, body mass index and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butilide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the average wavelength of the AF wave (171.8±29.5) ms vs. (242.0±40.0) ms, P <0.001). Two hours after ibutilide treatment, the QT interval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421.0±24.7) ms vs. (441.0±37.4) ms, P <0.05). No cases of serious arrhythmias or other adverse reactions were found.

Conclusions  A single dose of ibutilide for conversion of persistent or permanent AF af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s safe and effectiv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射频联合阿霉素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射频联合阿霉素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病人治疗疗效,治疗后疼痛改善情况和睡眠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后均下降(P<0.05),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睡眠评分治疗后均下降(P<0.05),观察组睡眠评分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射频联合阿霉素注射液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8.
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66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Cox从1991年采用手术切割加冷冻方法治疗心房纤颤(AF)^(1),但手术操作复杂,有潜在术后出血的危险性,使这一方法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为此,我们采取措施以克服上述不足。方法 1995-0/1999-04我们在为6例风湿性二尖瓣病患施行瓣膜置换时,采用心内直视射频消融迷宫术对其合并的AF予以治疗,66例中男30例,妇36例,平均年龄43.5万。AF病史最短1a,最长30a,平均34.6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左房内径(LAD)及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对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台州市中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AF患者,设为观察组,均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同期选取76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LAD、血清BNP、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分析AF相关因素,同时对观察组患者建立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AD及血清BNP对AF患者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及高血压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BNP、ACE水平及LA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扩张型心肌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冠心病、高血压、hs-CRP、BNP、 ACE水平及LAD与AF呈正相关(P?<0.05)。LAD预测AF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3,血清BNP水平预测AF复发ROC曲线下面积为0.690。结论 AF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能够通过术前血清BNP水平及LAD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0.
射频热凝联合医用三氧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3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射频热凝联合医用三氧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近期及长期疗效.方法 行射频热凝联合医用三氧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37例,于术后1、6及12个月时随访,采用VAS评分及改良MacNab评价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术后各时间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6及12个月时的优良率分别为70.3%(26/37例)、78.4%(29/37例)和81.1%(30/37例).结论 射频热凝联合医用三氧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术后近期及长期疗效确切、稳定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