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福帅得和科佳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对日本石原产业出品的2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福帅得悬浮剂和10%科佳悬浮剂均能较好的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其中50%福帅得悬浮剂施用效果最佳,在7d、14d和21d防效分别为80.4%、80%、78%,增产率达34.8%,其次为10%科佳悬浮剂,在7d、14d和21d防效分别为79.7%、79.6%、76.1%,增产率达34.8%。  相似文献   

2.
8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减轻马铃薯晚疫病对马铃薯生产造成的损失,本研究选择了8种药剂,在马铃薯地上垄体栽培模式下进行晚疫病防治的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均对地上垄体栽培模式下马铃薯晚疫病具有防治和保产的效果。其中,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前期喷施的保护性杀菌剂种中,60%百泰的防治和保产效果最好,防效达79%以上,增产43.54%;其次是银法利,防效达70%以上,增产42.55%。在发病中期喷施的治疗性杀菌剂中,防效和保产效果最好的药剂为50%安克,防效达73%以上,增产36.71%。  相似文献   

3.
依据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模型预测,确定马铃薯主要生育期内,病菌生成潜在侵染次数、代数和最佳防治期及防治次数,运用多目标决策方法,通过对西吉县‘青薯9号’品种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剂防治试验进行决策分析,获得了防治成本低(46.5~49.5元/667m2)、防治效果高(病指防效82.39%~85.78%)和保产效果好(41.40%~45.49%)的综合效益决策矩阵及决策靶,为指导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50%氟吗啉·代森锰锌WP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50%氟吗啉.代森锰锌WP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和安全性,连续2年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初期,使用剂量为每公顷1 200~1 600 g,间隔7~10 d,连续喷施3次,对晚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79.5%~84.3%,对马铃薯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5.
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发 《中国马铃薯》2008,22(1):53-54
<正>马铃薯晚疫病是由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在马铃薯种植区普遍发生,是危害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晚疫病大流行会造成马铃薯严重减产,甚至绝收,根据我们三年来的调查结果,晚疫病危害导致马铃薯田间产量损失可达20%~30%,严重的地块可减产50%~60%,甚至绝收,窖藏损失轻者5%~10%,重者在30%以上。马铃薯是宁夏南部山区的重要农作物,也是宁夏四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24万hm2以上,因此加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是宁夏马铃薯产业稳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2011~2013年西吉县应用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预测预报模型,确定3个区域马铃薯主要生育期内,病菌生成潜在侵染的次数和代数,准确地预报晚疫病发病期,确定最佳防治期及防治次数。通过监测指导统防统治田病指为3.56~7.12,农户自防区病指为8.05~16.55,空白对照区病指达21.13~40.45,比农户自防提高防效54.56%~72.30%、保产27.35%~36.03%,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并减少了杀菌剂施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新药剂—丁子香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2013,(3):162-165
利用比利时CARAH预警系统指导分别施药4次,研究了8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控制作用以及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0.3%丁子香酚SL对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和马铃薯的增产效果最好,其他依次是52.5%恶唑菌酮.霜脲WDG、60%锰锌.氟吗啉WP、64%恶霜.锰锌WP、80%代森锰锌WP、50%烯酰吗啉WP、80%三乙膦酸铝WDG、35%甲霜灵WP,其中0.3%丁子香酚SL处理4次后对晚疫病的防效为80.25%,比对照增产达51.09%。0.3%丁子香酚SL作为生物药剂,兼有安全环保、持效期长等优点,可在马铃薯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晚疫病是制约贵州省安顺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每年使马铃薯减产20%~50%。为筛选出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效较好的药剂,试验引进7种杀菌剂在田间进行药效试验,对其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相对于清水对照,8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250 g/L嘧菌酯悬乳剂和50%氟啶胺悬乳剂能够极显著降低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程度;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能够极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8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建议使用8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250 g/L嘧菌酯悬乳剂和50%氟啶胺悬乳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模型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晚疫病是世界马铃薯生产上一种毁灭性病害,化学防治是控制马铃薯晚疫病最有效和最简单的方法。但是,化学防治存在用药不及时和过度施药的问题,采用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模型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应用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模型,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进行了预测,并与丹麦NegFry模型、每7 d施药和每10 d施药处理比较。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模型处理、丹麦NegFry模型处理和每7 d施药处理与对照相比在病害防治效果方面差异显著,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模型处理与丹麦NegFry模型处理和每7 d施药处理相比不显著。采用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模型与实际病害发生拟合度达95%。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模型与丹麦NegFry模型处理、每7 d施药处理、每10 d施药处理相比,减少杀菌剂使用次数1~3次。与空白对照相比,增产48.24%,小薯率降低5.63个百分点,烂薯率降低4.52个百分点,增加纯收入12 090元/hm~2。所以,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模型与丹麦NegFry模型和每7 d防治处理达到同等防治效果,且降低农药使用量,可及时指导晚疫病田间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晚疫病危害严重,可侵染不同生育阶段的马铃薯,对产量有较大影响。因此,选用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对马铃薯安全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为筛选对秋季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效果较好的杀菌剂,该研究对目前常用于马铃薯晚疫病防控的4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全程施药5次。调查各处理的发病情况,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防效。4种杀菌剂均有较好的防效,平均防效排序为: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SC>10%氟噻唑吡乙酮OD>100 g/L氰霜唑SC>50%烯酰吗啉WP。其中,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SC总平均防效最好,为70.90%;10%氟噻唑吡乙酮OD总平均防效次之,为66.53%。因此,在秋季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可结合实际选用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SC和10%氟噻唑吡乙酮OD交替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1.
不同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试验研究了7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68.75%银法利悬浮剂1125 g/hm2、53%金雷多米尔水分散颗粒剂1500g/hm2、60%氟吗啉.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225g/hm2、72%克露可湿性粉剂2000g/hm2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效分别为88.38%、86.15%、84.55%、81.68%,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较理想的药剂,且增产效果明显,建议在生产上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一种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病害,杀菌剂防治该病仍是生产中采用的主要措施。本试验采用氟吡菌胺和霜霉威、噁霜·锰锌、烯酰吗啉和多菌灵4种农药,从发病初期开始连续进行2次施药防治晚疫病。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68.75%氟吡菌胺和霜霉威SC 1000倍、64%噁霜·锰锌WP 300倍、50%烯酰吗啉WP 1500倍和50%多菌灵WP 500倍施用2次后,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76.8%、70.0%、71.0%和62.0%,前3种杀菌剂的防效明显好于后者。  相似文献   

13.
几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长期使用几种广谱性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导致该病病原菌抗药性增强,防效降低。为筛选高效、经济、安全的杀菌剂在生产上推广使用,试验选取了18.7%烯酰.吡唑酯WG、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SC、72%甲霜灵锰锌WP、75%代森锰锌WG 4种药剂,设置高、中、低不同浓度,高浓度施药2次,中低浓度施药3次进行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8.7%烯酰.吡唑酯WG高、中、低浓底的防效分别为71.08%、73.03%、69.04%;其次为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SC防效分别为62.09%、74.53%、64.65%,72%甲霜灵锰锌WP的防效分别为56.91%、71.71%、66.87%;75%代森锰锌WG的防效分别为46.52%、70.38%、68.85%。其中18.7%烯酰.吡唑酯WG和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SC防效较好,其余2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一定的防效,建议生产上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晚疫病药剂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马铃薯晚疫病是会泽县马铃薯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试验开展了马铃薯晚疫病药剂的防治试验,探索不同处理方式,筛选出合适的防治药剂,为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300倍液+68.75%银法利悬浮剂600倍液叶面喷雾2次防治马铃薯晚疫病,防效为76.25%,提高商品率,降低贮藏烂薯率,增产幅度大;68.75%银法利600倍液,每100 kg种薯用4~5kg药液喷湿种薯自然晾干种植,降低防治成本。  相似文献   

15.
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早疫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2010年通过田间小区方法进行了6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的试验。结果表明:75%拿敌稳水分散性粒剂6 000倍、50%肟菌酯水分散性粒剂4 000倍、43%好力克悬浮剂3 000倍、25%阿米西达悬浮剂1 200倍效果均比较好,防效在82.0%~84.3%之间,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400倍次之,防效75.9%~76.0%;80%代森锰锌500倍再次之,防效66.2%~66.8%。以上6种杀菌剂均可作为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有效药剂应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菌丝生长法对芦笋茎枯病进行15种药剂的室内筛选实验,以期为该病害的大田防治提供参考。综合分析结果表明:50%多菌灵、75%百菌清和70%甲基托布津的EC50和EC95最小,抑菌效果最好;2%嘧啶核苷悬浮剂和20%噻菌铜的EC50和EC95最大。通过对药剂抑菌效果和使用成本的分析,生产上使用50%多菌灵、75%百菌清、70%甲基托布津、25%阿米西达、50%异菌脲、80%代森锰锌和30%爱苗防治芦笋茎枯病。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试验调查,研究了7种化学药剂对马铃薯植株和薯块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可达到显著防治效果。防治效果最好的4种药剂为25%瑞凡、50%福帅得、0.5%苦参碱和30%甲霜.嘧菌酯,防治效果均达到80%以上;其次为45%三苯乙酸锡和68.75%银法利,防治效果达到70%以上;较差为52.5%抑快净,防治效果达到65%。建议在生产上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8.
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比较多种马铃薯晚疫病常用防治药剂在不同浓度下对晚疫病的防治效果,选择了4种常用药剂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不同浓度下的防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687.5 g/L银法利悬浮剂和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效果较好,综合农药用量和防治用工等防治成本考虑,在生产中,采用687.5银法利悬浮剂开展防治,以125 mL/667 m2施2次和75 mL/667 m2施3次最为适宜,采用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开展防治,以100 g/667 m2施3次和200 g/667 m2施2次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一季作区马铃薯主要病虫害有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和二十八星瓢虫,此外,病毒引起的品种退化比较普遍,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本文根据河北省一季作区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特点总结出一套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包括将马铃薯与玉米、大白菜等非茄科作物轮作3年减轻黑痣病危害;采用脱毒薯克服病毒引起的品种退化问题;种薯和(或)土壤消毒控制黑痣病和晚疫病;待马铃薯生长至封垄后,遇到适宜晚疫病发生的天气,喷施1~3次保护性杀菌剂预防晚疫病和早疫病;一旦监测到晚疫病中心病株后即拔除并装入塑料袋带出田外,并交替喷施有治疗效果、能兼治早疫病且作用机制不同的内吸性杀菌剂及混剂;田间出现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成虫,在杀菌剂中混入高效氯氰菊酯或高效氯氟氰菊酯等高效杀虫剂防虫;马铃薯成熟前1~2周将地上部分割掉并运出田外后收获块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