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病人男,55岁.3年前因食管癌行食管拔脱、胃食管左颁部吻合术.仪术后1个月放疗1疗程后未再治疗.1个月前出现进食呛咳.胸部CT及胃镜示胸胃气管瘘(图1),胃痿口距门齿约26 cm,气管瘘几位于降凸膜部约3.5 cm大小,累及部分右侧主支气管膜部.瘘口组织病理活检未见肿瘤复发.双肺炎症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病人男,55岁.3年前因食管癌行食管拔脱、胃食管左颁部吻合术.仪术后1个月放疗1疗程后未再治疗.1个月前出现进食呛咳.胸部CT及胃镜示胸胃气管瘘(图1),胃痿口距门齿约26 cm,气管瘘几位于降凸膜部约3.5 cm大小,累及部分右侧主支气管膜部.瘘口组织病理活检未见肿瘤复发.双肺炎症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病人男,55岁.3年前因食管癌行食管拔脱、胃食管左颁部吻合术.仪术后1个月放疗1疗程后未再治疗.1个月前出现进食呛咳.胸部CT及胃镜示胸胃气管瘘(图1),胃痿口距门齿约26 cm,气管瘘几位于降凸膜部约3.5 cm大小,累及部分右侧主支气管膜部.瘘口组织病理活检未见肿瘤复发.双肺炎症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67岁.6年前确诊为巨大咽食管憩室但未接受治疗.患者进食哽咽症状逐渐加重,入院前仅能进半流饮食,并伴有间断呕吐.上消化道造影显示颈段至胸上段食管右侧壁一巨大憩室,下端达隆凸水平,约10 cm×6 cm大小,憩室基底部宽约7 cm,憩室与胸段食管间嵴长约3 cm(图1).胸部CT扫描显示位于胸内的咽食管憩室将气管和食管挤压变窄(图2).电子胃镜检查可见距门齿16~23 cm食管右侧壁巨大憩室,憩室壁黏膜明显充血,食管腔受压变窄成间断开放的孔状,胃镜无法通过(图3).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因胸闷、气短、胸骨后疼痛伴吞咽困难1个月,于2011年4月25日收治入院.CT检查提示:胸廓入口处食管旁及后纵隔内见囊实性病变,食管及气管受压,与病变分辨小清,后纵隔病灶与食管并行呈条状;增强后扫描囊壁强化明显,囊内无强化(图1).双肺纹理增强,多发片状磨砂玻璃样改变.胃镜检查见距门齿27 cm、32 cm、36 cm处各一充盈缺损,梭状,前2个在黏膜下相通(图2).贲 门及胃十二指肠未见异常.诊断为后纵隔占位,双肺炎症.患者于2011年5月3日行右侧开胸探查,胸廓入口至膈肌上方,沿胸内全段食管均见包块并行,病变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遂行右胸、腹正中和左颈部切口,行食管大部切除、管状胃颈部吻合术.大体标本显示管状重复食管与主食管外壁共壁,将其剖开显示主、副食管间存在一结缔组织薄膜.  相似文献   

6.
患者 女,59岁.吞咽困难3年,加重2个月,现进流食即呕吐.患者身高152 cm,体质量34.5kg,消瘦貌;外院胃镜及超声胃镜示食管下段巨大息肉样隆起病变,几乎完全阻塞管腔,黏膜光滑,未行活检;X线胸片及上腹部B超无异常.胸、腹部增强CT示食管从近起始部始明显扩张,气管隆凸、心脏及下腔静脉明显受压;食管下段巨大不规则病变,约12 cm × 11 cm,向下侵入贲门及胃底(图1).各项检查示无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7.
食管主动脉瘘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人 女 ,4 7岁。 2 0 0 4年 4月大呕血、休克 ,在当地医院诊治 ,胃镜示食管距口腔 30cm处赘生物约 1cm× 1cm× 1cm。3d后转我院急查胃镜 ,见食管距门齿 2 5cm处 2 0cm× 1 0cm包块 ,表面污秽物 ,并浅溃疡。纵隔CT示局部食管和主动脉弓降部紧密粘连 ,境界不清 ,可见似钙化样影 ,不除外食管异物 ,局部炎症改变不明显 (图 1)。发病前半月有吞食猪骨后进食不适感。拟诊食管异物 ,主动脉损伤。急诊在全麻 (备体外循环 )下行主动脉修补 ,胃代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术。术中见食管与主动脉弓降部呈胼胝性紧密粘连 ,局部组织轻中度水肿 ,于左颈总…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48岁。因吞咽哽噎伴胸骨后疼痛2个月于1990年5月28日初诊为食管癌入院。既往无结核病史。查体:全身表浅淋巴结未扪及。心肺和腹部(-)。食管X线钡餐造影示食管通畅,在T6平面蠕动稍差,但扩张良好,粘膜未见确切病变。食管镜示距门齿30cm处食管前壁有一约2cm×1cm×0.5cm的肿物突入食管腔内,中央凹陷,有糜烂样白苔,肿物边缘硬,中央质脆,有坏死渗出物,周围粘膜充血水肿。镜下细胞学检查:有可疑癌细胞。1990年6月5日行左侧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术中见病变位于食管中段前壁平主动脉弓下缘,长约1.5cm,占食管周径1/4,与左主支气管膜部紧密粘…  相似文献   

9.
病人 男 ,70岁。吞咽困难 3个月。 8年前有煤气中毒史 ,昏迷2 4h。 1年前发现糖尿病。查体 :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纤维食管镜检查见食管距门齿15cm处一条状粘膜隆起突入管腔 ,向下延伸至距门齿 32cm处 ,直径约为 3~ 4cm ,活动度差。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窥镜检查显示食管入口向下少许处可见一突向管腔内的软组织影 ,以窄基底部与食管后壁相连 ,边缘光整 ,呈腊肠样沿食管纵行分布 ,长 15 8cm ,局部与管壁相贴 (图 1)。2 0 0 2年 11月在全麻下行左侧剖胸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术中于颈部切开食管后见食管腔内孤立肿瘤 ,与…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19岁.畏寒、发热、胸骨后疼痛5天,呕吐暗红色液体约500 ml.无服异物史.入院当晚呕吐鲜血100ml,解黑色大便4次,总量500~800g.入院次日食管镜检查示距门齿22cm处食管左前壁有3 cm×2.5 cm病变,突向食管腔内,其表面糜烂、溃疡和渗血;病理检查示食管溃疡.胸部X线片示上纵隔稍增宽.入院第4天胸部X线片示上纵隔明显增宽,弧形阴影突向肺野,以左侧明显.主动脉弓模糊,气管明显受压变窄、右前移位;气管后有4.5cm×7cm大小、边界清楚的椭圆形阴影.胸部X线诊断:纵隔脓肿.经保守治疗,呕血停止.体温38~39.5℃,准备手术.入院第6天晚突感喉部瘙痒,呕吐鲜血1 000 ml余,抢救无效死亡.病理检查:食管复层鳞状上皮明显增生,黏膜固有层淋巴、浆细胞浸润,嗜中性粒细胞散在分布.尸体检查:食管溃疡与主动脉腔相通,纵隔脓肿,未见食管异物或异物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用隧道技术剥离食管长环周病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隧道技术治疗的4例食管长环周病变患者(食管高级别瘤变或原位癌)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6~69岁,平均65.5岁。结果 4例患者均成功利用隧道技术实现了病变的完整剥离,病变长度6~10cm,切除后活体创面上下缘距离为8~10cm,平均长度8.75cm。术中1例出现小动脉出血、1例出现小静脉出血,均经及时电凝止血,无1例患者发生术后出血。1例患者出现皮下积气、右侧气胸,经闭式引流后积气及气胸消失。术后4例患者均出现吞咽困难和食管狭窄,经球囊扩张治疗后均明显缓解。结论利用隧道技术能够安全、有效并且完整剥离食管长环周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环黏膜切除术(MBM)治疗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河南宏力医院收治的24例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患者均行MBM,分析患者手术时间、病变切除及并发症情况.术后1、3、6、12个月分别复查胃镜.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4月.结果 24例患者共26个病灶均顺利完成MBM治疗(其中2例行2次MBM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42 min.病灶长径为0.8 ~6.0 cm,平均3.1 cm,最宽占食管周径3/4.分别使用套扎环1~6发,平均4发.术中4例患者出现明显出血,经热火检钳电灼后出血停止,未并发食管穿孔.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重度不典型增生22例,原位癌2例.术后随访6 ~ 24个月,22例患者愈合良好;1例患者(病变范围占食管周径3/4)术后1个月出现食管瘢痕狭窄,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症状缓解;1例患者(2处病变,分2次完成手术)术后3个月复查胃镜示病变复发,再次活组织检查考虑鳞状细胞癌,遂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12个月复查胃镜未见狭窄及新生物.结论 MBM是内镜下切除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切除病变范围不宜过大,对于病变范围超过食管周径3/4,多源病变不能一次性行MBM切除治疗的患者,术后容易出现食管狭窄及病变复发,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13.
病例 1 男,62岁.患者进行性吞咽障碍伴哽噎、胸骨后疼痛1个月,行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示:食管下段可见一4 cm×4 cm的充盈缺损,伴桥行黏膜,病灶表面可见龛影,食管下段有占位性病变.胃镜检查示:距门齿34~37 cm处食管前壁见一肿物,表面有结节状突入腔内,占据近食管半边.病理检查提示:食管低分化恶性肿瘤.于2007年8月2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食管下段恶性肿瘤根治术,术中探及食管下段肿块,长约4.0 cm,食管旁见大小为0.5 cm×0.5 cm的淋巴结数枚,质韧.切下肿块后,食管内有一3.5 cm×2.5 cm×2.5 cm息肉样物突入食管腔.术后病理检查示:食管恶性黑色素瘤已侵入肌层,食管旁6枚淋巴结均未见肿瘤细胞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食管错构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食管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X线钡剂造影、多排螺旋CT平扫及二期增强扫描、食管镜、EUS检查,完善检查后行内镜下肿瘤切除术.术后复查X线钡剂造影.结果 X线钡剂造影检查示食管上段分叶状充盈缺损,表面光滑,食管黏膜连续,局部食管蠕动正常.食管CT检查示食管腔内见分叶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4.2cm×1.6 cm×1.5 cm,其内密度不均,中间密度近似脂肪样密度;二期增强扫描未见明确强化.食管镜检查示距门齿16 ~ 23 cm处见纵行隆起型粉白色肿瘤,近侧有蒂起源于食管后壁,远端呈结节样隆起,表面颗粒样粗糙,触之柔软,无出血,病变局部管腔狭窄.EUS检查示病灶呈不均质低回声,固有基层增厚明显,外膜边缘粗糙.患者行内镜下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学诊断为错构瘤.术后随访12个月,患者状况良好,复查X线钡剂造影,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食管错构瘤是一种极罕见的良性肿瘤,以进食固体食物出现哽咽感为主要临床表现.CT增强扫描及EUS检查对诊断、鉴别该病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63岁.进食哽噎2个月.食管X线钡餐检查示食管中段有一3 cm黏膜充盈缺损,诊断食管中段癌.食管镜检查示距门齿30 cm处黏膜有小溃疡,其边缘呈菜花样隆起,活组织病理检查为恶性肿瘤.1992年1月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瘤位于食管距主动脉弓下方1 cm处,约2 cm×3 cm×2 cm大小,食管病变处肌层水肿,无明显外侵.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左胸顶部吻合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2月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90例行食管EMR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资料,评价EMR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90例中食管上段(距门齿15~23 cm)病变16例,食管中段病变(距门齿23 ~ 32 cm)52例,食管下段病变(距门齿32~ 40 cm)22例;病灶平均直径为(2.05±3.12) cm.所有病变均顺利完成EMR.切除标本大小为(3.55±2.71)cm.手术时间为(18 ~ 125) min,出血量为(10 ~70) ml,病灶整块切除率为24.4%(22/90).术中出血4例(4.4%),术后迟发性出血2例(2.2%),无1例食管穿孔发生;术后食管狭窄3例(3.3%),均予保守治疗好转.90例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4 ~60)个月,术后5年内病变复发5例,总复发率为5.6% (5/90),无癌复发死亡病例.结论 EMR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食管良性病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3月~2011年3月,行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良性病变20例,采用3个1.0 cm切口,一个为进镜口,另外两个为操作孔,必要时将一个操作孔延长至5 cm。行良性肿瘤摘除术10例,贲门失弛缓症肌层切开术(Heller术)6例,膈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3例,外伤致膈肌损伤行膈肌修补术1例。结果 20例手术均获成功,1例贲门失弛缓症因术中损伤食管黏膜将一个操作口延长为5 cm的小切口,1例多发食管平滑肌瘤将操作口延长至3 cm。10例良性肿瘤术后病理证实为食管平滑肌瘤。20例手术时间50~152 min,住院时间4~9 d,平均6 d。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全组随访2~62个月,平均31个月,无明显进食哽噎等症状出现或复发。结论 VATS治疗食管良性病变安全、有效、可行,关键是选择好适应证和手术入路,可作为经选择的食管良性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例1 男,72岁.食管下段鳞癌,病变长约4 cm,累及深肌层.用常州产26 mm GF-Ⅰ型管状吻合器行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术,手术顺利.病人术后恢复顺利,术后2周进半流质饮食出院.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2岁.因体检发现胆囊结石、胰头低密度灶1年余入院.患者1年前在我院上腹部CT检查发现胆囊结石、胰头1.3 cm低密度灶,胰腺病变考虑胰腺囊腺瘤.患者因治疗肺结核1年后再次就诊.上腹部CT提示胰腺病变与1年前相仿(图1),完善术前准备后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胰头部肿块局部切除术.术中见胰腺头部表面一囊性包块直径约1.1 cm,1/3露出胰腺表面.用超声刀将肿块连同外缘0.5 cm正常胰腺组织切除.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293例良性病变所致的吞咽困难,食管和贲门部恶性肿瘤、食管异物、环咽部憩室及急诊病人不包括在内.其中男134例,女159例,年龄9~92岁,在内窥镜检查前均作食管及上消化道钡剂检查,以免有高位食管狭窄和环咽部憩室在内窥镜检查时发生食管穿孔,而且还可根据胃、十二指肠的排空延迟而发现引起吞咽困难的病理性狭窄.如钡剂检查正常,则再用一枚12mm大小的钡剂弹丸进行检查.确定无禁忌症者,可作内窥镜检查,如有指征,则可同时作扩张治疗.全部病人共进行了538次扩张,下面按解剖部位及病变性质分别进行讨论:[颈部食管蹼] 14例,(4.8%),男2例,女12例,年龄27~82岁,共行49次扩张(9.1%),4例为软性蹼,10例为纤维性蹼,小于1cm的7例,1~1.5cm3例,1.5cm以上4例,10例有裂孔疝,所有蹼均在颈段食管,本组无一例伴有文献上所报告的贫血表现,大多数颈蹼为食管粘膜的膜性突起.大多数病人均易于经内窥镜治疗,但有时处理相当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