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个系统、多个脏器的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皮质类固醇激素在SLE的治疗中仍然处于一线药的地位。但是激素的不良反应尤其是激素减量中的反跳,仍是当前的难题。SLE患者激素减量维持阶段复发者多见,此阶段的病情复发可能和激素有关系[1]。如果对于病情反复者,加大激素用量可能导致激素不良反应增加的风险或增加激素减停难度。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日本美能发源制药公司生产,深圳健安医药有限公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方法对4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病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蝶形红斑为最常见的症状,系统损害以感染为常见。实验室指标中以抗ANA、抗dsDNA、抗Sm呈阳性多见。结论早期诊断、皮质类固醇激素的规范化治疗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危重患者可应用皮质类固醇或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  相似文献   

3.
盘状红斑狼疮(dl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DLE)是一种女性多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治疗困难.复方甘草酸苷(商品名:美能,日本美能发源制药公司生产,深圳健安医药有限公司总经销)具有一定的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样作用,但无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副作用[1].雷公藤是一种公认的免疫抑制药,能够通过多环节抑制红斑狼疮患者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2].我科采用雷公藤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DLE 2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药杂志》2012,(23):2803
在更新风险管理计划(RMP)之后,欧洲药品管理局(EMA)药物警戒工作组(Ph-VWP)对吡美莫司批准适应症之外的使用进行了回顾。吡美莫司是一种外用的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被批准用于年龄不低于2岁,且不建议或无法使用(对皮质类固醇激素不耐受或缺乏疗效)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轻至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的治  相似文献   

5.
疤痕疙瘩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疤痕疙瘩是一种超出原伤口界限,以过剩胶原沉积为特征的伤口过度愈合所致的异常疤痕。治疗疤痕疙瘩药物的作用机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使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减少;另一方面增加胶原的降解,从而抑制疤痕疙瘩的过剩胶原沉积,达到治疗目的。这些药物主要包括皮质类固醇激素、秋水仙碱、分子交联抑制剂、维甲酸、抗组胺药物、钙离子桔抗剂、细胞生长因子和免疫制剂。1皮质类固醇激素皮质类固醇激素用于治疗疤痕疙瘩多为局部应用,可单独也可结合其它疗法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中以确炎舒松最为常用,…  相似文献   

6.
叶方 《中国医药指南》2013,(21):148-149
目的研究并探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咽喉痛疗效的系统评价和治疗分析。方法研究选取我院在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00例咽喉痛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观察患者在治疗1d,2d后出现完全缓解疼痛患者所占百分比,疼痛开始出现缓解以及临床症状消除时间,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在消除患者咽喉疼痛症状方面(24h),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抗生素疗效的三倍;当在48h作用程度较小;在24h和48h时,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明显消除患者咽喉疼痛症状(除抗生素和镇痛药物外)。结论除对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外,对其进行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以及降低出现不良反应概率,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别嘌呤醇药疹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别嘌呤醇所致药疹的临床特征及疗效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2 7例别嘌呤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与同期住院的 112例其它药物所致的药疹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2 7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 70 .2岁 ,重症药疹的发生率为 71% ,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剂量平均相当强的松 90 .5 mg/日 ,总疗程平均 35 .5天。与非别嘌呤醇药疹相比 ,老年人的发病率、重症药疹的发生率、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剂量及总疗程有明显差异 (P<0 .0 1)。结论 别嘌呤醇药疹多表现为重症药疹 ,常见于老年人。治疗中皮质类固醇激素用量较其它药疹大 ,及时给予适当的支持疗法可缩短病程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需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类固醇激素副作用大,尤其是其使抵抗力明显减弱的不足之处常常导致患者出现无法控制的继发性感染,甚至危及生命。而在治疗SLE合并带状疱疹的患者时,医生用药常面临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患者需继续使用类固醇激素,但服用类固醇激素又可能降低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加重感染,从而使病情更复杂化,治疗难度大,这些也给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护理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现结合本病例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0岁。主诉SLE史12年,主…  相似文献   

9.
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25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体会。方法停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20%锌氧油3%硼酸水,口服赛庚啶、甘草酸二铵等。经治疗25例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结果28例经治疗1年后全部治愈。结论本病通过综合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关键是树立患者信心,加强医患沟通,提倡健康教育,预防为主,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0.
药物对胶原病疗效较好的是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简称SLE)、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和抗DNA(能抽出的核抗原)抗体价高的混合型胶原病。疗效差的是硬皮病。一、SLE的治疗:主要是皮质类固醇药物,以强的松、强的松龙为好。地塞米松、倍他米松、Medrol等的抗炎作用较强的松、强的松龙大数倍,其蛋白分解作用更强。强的松的剂量为1毫克/公斤/日,用至患者血清γ-球蛋白正常、自家抗体消失或降低后改用每日10毫克维持。这样的剂量引起医原性疾病较少,导致急性恶化的频率也较少。皮质类固醇的减量:20毫克/日以上时应每隔三日减  相似文献   

11.
1%艾洛松乳膏是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主要成份为康酸美他松.有消炎、止痒和消除红肿的疗效,适用于对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的皮肤病,而且很少有副作用的报告.因此,具有适用于婴儿皮肤娇嫩的特点.我们在1997年1~3月用艾洛松乳膏治疗40例婴儿湿疹,现将其疗效及副作用观察小结如下:1 治疗用药0.1%艾洛松乳膏5克/支2 用药方法及疗程按照艾洛松乳膏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要求,每日一次,患处局部涂抹,五天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次日(即第六日)进行复诊.  相似文献   

12.
鼻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是当前鼻部炎症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药物,其在治疗急慢性鼻窦炎、急慢性鼻炎、嗅觉障碍和鼻息肉等疾病上具有较好效果。本文主要对鼻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药理及临床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皿治林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荨麻疹为常见、易复发的皮肤疾患,以抗组胺药治疗为主.我院近日用新的抗组胺药皿治林(咪唑斯汀,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治疗慢性荨麻疹,快速起效,疗效确切,耐受性良好,现将临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皆为门诊患者,其中男7例,女23例,年龄15~52岁,病程1个月~3年. 患者入选标准:12~70岁,性别不限,病程超过4周,可见风团;治疗前1个月内未服用长效皮质类固醇激素,4d内未服用息斯敏(阿司咪唑)及皮质类固醇激素;无严重心、肺、肾、胃等器官及系统疾患.  相似文献   

14.
皮质类固醇(以下简称激素)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适应范围和使用原则是:1.哮喘急性严重发作,可用大剂量控制症状后逐步撤除;2.慢性顽固性哮喘,各种常规治疗均无效时可适当配合β-兴奋剂及茶碱类药合并应用。长期应用激素的副作用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关于激素的平喘效应,其主要作用有以下方面:1.抗炎性效应:激素能稳定细胞膜,对抗机械、化学或过敏反应引起的炎症反应,防止介质释放。2.对环核苷酸的影响:3′—5′磷酸腺苷(cAMP)是调节β受体正常功能的必需物质。激素能增加腺苷酸环化酶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以下简称激素)的广泛使用,激素依赖性皮炎已成为皮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因多由于较长时间地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使面部皮肤对该类药物产生依赖性,一旦停药面部则出现红斑、丘疹、丘疱疹、脱屑,自觉灼热、瘙痒刺痛等,重复外用激素制剂后上述症状迅速缓解或消失[1]。如此反复使用,皮疹逐渐加重,患者却难以停用激素制剂。长期使用者尚可导致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及色素沉着斑,影响美观,治疗上较困难。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本研究应用复方甘草酸苷作为辅助药物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获得了满意疗效,现…  相似文献   

16.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具有可靠的预测性及稳定性,且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已成为目前角膜屈光手术领域中最流行的一种手术方式.本文旨在对LASIK术后引起皮质类固醇激素性青光眼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预防皮质类固醇激素性青光眼对视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5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面部糖皮质激素性皮炎(CsAD)是因为面部长时间外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引起的以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红斑、丘疹、干燥、皮肤萎缩等为临床表现的慢性皮肤病。近年由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使用不当或滥用而导致类固醇激素性皮炎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我们于2007年2月至2010年5月在原有综合治疗[1]的基础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即口服复方甘草甜素片(美能)联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温湿敷,肝素钠软膏(海普林)外涂治疗CsAD5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累及是SLE的两个主要临床特征。随着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SLE患者的预后已明显改善。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药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对该病的治疗有许多新进展,笔者对治疗药物及治疗方法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陈重 《江西医药》2007,42(9):821-822
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以下简称"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长期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后引起的一种皮炎.其特点是外用激素后病情很快得到控制或改善,停药后2~3d内,用药部分即发生红斑、肿胀、丘疹、皲裂、脱屑、瘙痒及触痛明显,重新用药后,上述症状则很快减退,再停再发,逐渐加重.临床上多见于25~45岁的女性面部,与长期外用激素制剂或使用某些少量含有激素的化妆品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产前皮质类固醇应用状况早产儿神经功能缺陷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早产先兆孕妇80例,其中持续早产先兆孕妇28例(A组),采用单疗程产前皮质类固醇(地塞米松)治疗,52例早产先兆孕妇(B组)采用多疗程地塞米松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生率、新生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率、围生期死亡率、新生儿体重及母体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A组和B组HIE发生率、新生儿出生时和出生3 d的血清NSE浓度、NBNA评分、RDS发生率及围生期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新生儿体重低于A组[(2 511.72±203.36)g vs.(2 721.42±241.15)g,P<0.05],且母体并发症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不同产前皮质类固醇应用状况早产儿神经功能缺陷和预后无明显差异,多疗程产前皮质类固醇治疗可影响新生儿体重,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母体并发症的发生,持续先兆早产治疗前,应充分考虑多疗程产前皮质类固醇治疗的利弊,并在治疗中积极采取措施,缓解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