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氧磷酯酶(PON)是一种钙离子依赖性芳香酯酶,通过apoA Ⅱ紧密结合于HDL颗粒上,水解脂质过氧化物,防止LDL、HDL和DNA被氧化修饰,破坏ox—LDL中的溶血磷脂,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PON基因是一个由PONl、PON2、PON3基因组成的多基因家族,研究表明PONl基因多态性Ⅱ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是启动子区多态性、55位Met/Leu多态性(等位基因M/L)、192位Gln/Arg多态性(等位基因A/B)。  相似文献   

2.
对氧磷酯酶 (PON)是一类与HDL结合的酯酶 ,能水解有机磷。近年的研究表明它可抑制HDL和LDL的氧化 ,从而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PON的基因多态性、活性与它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密切相关 ,并受体内外一些因素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 DL R)基因多态性与胆囊结石 (gallstone,GS)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 Hinc 内切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检测了 132例 GS患者和 80名对照的 L DL R基因第 12外显子 Hinc 多态性分布。结果  GS组患者 H2 等位基因频率为 0 .7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0 .6 2 (P<0 .0 5 ) ;GS组和对照组的 H2 H2 基因型血浆总胆固醇 (TC)和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L DL- C)较 H1 H1 基因型降低 (P<0 .0 1)。结论 L DL R基因第 12外显子 Hinc 多态性 H2 等位基因与 GS病发生以及 GS患者低血 L DL- C可能有关 ,L DL R基因可能属于结石基因族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2(paraoxonase2,PON2)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分别检测PON2基因C311S、G148A多态性在脑出血组(150例)、脑梗死组(180例)和正常对照组(120名)的基因频率。结果发现中国湖南地区人群存在PON2基因C311S、G148A多态性,在正常对照组中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S/C0.77/0.23,A/G0.43/0.57。脑出血组、脑梗死组患者PON2基因的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N2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湖南汉族人群脑卒中发病无关,C/S、G/A等位基因可能不是中国湖南地区汉族人群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型对氧磷酯酶(PON2)基因311Cys/Ser遗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对7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39例2型糖尿病者合并冠心病者,36例糖尿病对照者,和38例健康对照者,检测PON2-311Cys/Ser基因多态性,等位基因以C/S表示。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各基因型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S等位基因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明显增高;S等位基因是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OR=2.09,95%CI:1.04-4.22,P<0.05)。结论:PON2基因311Cys/Ser遗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地区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发病具有相关性。该酶切位点多态性具有明显的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屏氧酶1(paranoxonase 1, PON1)基因多态性与ATP结合盒转运子A1基因(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1, ABCA1)多态性对血脂水平的相互作用.方法 1019例受试者,其中680例脑卒中患者及339名正常对照组人群.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 PON1 A/B192和 ABCA1 R219K基因多态性.结果 PON1 A/B192各基因型之间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 ABCA1的RR、RK和KK 3种基因型中,HDL-C水平依次明显上升(P<0.05);TG水平依次呈下降趋势,相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N1基因型影响 ABCA1基因型与血脂的关系,AA型/RR型和BB型/KK型的HDL-C[(1.41±0.40)mmol/L,(1.41±0.39)mmol/L]高于BB型/RR型[(1.28±0.3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N1基因型与ABCA1基因型的相互作用影响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群中载脂蛋白 (apolipoprotein,Apo) B基因的 Xba 位点多态性对血清载脂蛋白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 ,分析了 5 36名 2 5~ 6 4岁无血缘关系汉族人的 Apo B基因 Xba 位点多态性 ,并测定其血清 Apo A 、Apo B、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 C)和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 C)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 HDL - C)。结果 人群中 X- X- 基因型和 X- X 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0 .95 0和 0 .0 5 0 ,未见 X X 基因型者。Xba 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无性别差异 ,但该基因型对男性载脂蛋白和血脂的影响大于对女性的影响。男性 X- X 基因型者 TC、n HDL- C和 L DL- C水平明显高于 X- X-基因型者 (P<0 .0 5 ) ;Xba 基因型可解释男性 L DL- C变化的 1.6 % (P<0 .0 5 )。结论  Xba 基因型对载脂蛋白和血脂的影响有性别差异 ,对男性 L DL - C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1 55Met/Leu(paraoxonase 1, PON1 55Met/Leu)、对氧磷酶2 148 Ala/Gly(PON2148 Ala/Gly)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血浆对氧磷酶(paraoxonase,PON)、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 T-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 MDA)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262例冠心病患者和100名对照的PON1 55Met/Leu、PON2 148 Ala/Gly基因多态性,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浆PON、T-SOD活性以及MDA浓度.结果与对照比较,冠心病患者的血浆PON[(349.27±138.36) nmol/min· mL vs. (454.75±166.00) nmol/min*mL, P<0.01]、T-SOD[(23.61±16.51) U/mL vs. (44.01±22.68) U/mL, P<0.01]活性明显降低,MDA浓度显著增高[(2.47±0.73) nmol/mL vs. (2.15±0.55) nmol/mL, P<0.01];冠心病患者的PON1 55 LM杂合子基因型(24.8% vs. 1.4%, P<0.01)、M等位基因频率(12.4% vs. 0.5%,P=0.001),PON2148 GG纯合子基因型和AG 杂合子基因型(11.8% vs. 5.0%和48.1% vs. 24.0%, P<0.01)、G等位基因频率(36.0% vs. 17.0%, P<0.01)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ON1 55 LM杂合子基因型的PON和T-SOD活性较LL纯合子基因型明显降低(P<0.01和P<0.05);PON2148 GG基因型和AG基因型的PON活性较AA基因型明显降低(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ON1 55 LM杂合子基因型、M等位基因、PON2 148GG/AG基因型、G等位基因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浆PON和T-SOD活性明显降低,MDA浓度显著增高;PON1 55Met/Leu的LM基因型和M等位基因、PON2148 Ala/Gly的GG/A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并且与其他基因型相比,这些基因型患者的血浆PON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氧磷酶2(paraoxonase 2,PON2)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探查PON2基因C311S多态性在T2DM合并IS组、T2DM无IS组以及正常对照组的基因频率。结果 发现中国人存在PON2基因C311S多态性,C/S等位基因频率为0.145/0.855。T2DM合并IS组患者PON2基因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T2DM无IS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国人2型糖尿病患者PON2基因第311位密码子的多态性与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有关,C等位基因是2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类分布与载脂蛋白A-Ⅰ(Apo A-Ⅰ)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双向电泳-免疫印迹检测法,分析比较118例高脂血症患者和109例血脂正常者的Apo A-Ⅰ基因型、HDL各亚类分布及相对含量。 结果: Apo A-Ⅰ基因 -78 bp 位点和 +83 bp 位点的多态性分别以G/G和C/C基因型占优势,其中 -78 bp 位点高脂血症组A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脂血症患者中,G/A突变受试者血清TG、Apo C-Ⅲ、pre β1-HDL及HDL3a水平显著高于,而HDL2a和HDL2b水平则显著低于G/G基因型者。 结论: 高脂血症Apo A-Ⅰ基因 -78 bp 位点G/A突变与HDL亚类分布相关,G/A突变受试者血清HDL亚类颗粒呈减小的趋势,提示HDL成熟代谢可能受阻。  相似文献   

11.
高脂血症APOE基因多态性与高密度脂蛋白亚类组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E,APOE)基因多态性与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亚类组成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双向电泳-免疫印迹检测法,分析112例高脂血症患者和73名正常对照者APOE基因型、HDL各亚类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高脂血症组和对照组APO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以E3/3和ε3最高。高脂血症患者中等位基因ε2携带者血清APOE/C较等位基因ε3升高,而HDL3b则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中等位基因ε2携带者血清甘油三酯、apoE、apoE/C较等位基因ε3和ε4携带者升高,等位基因ε2携带者HDL3a较等位基因ε3携带者低,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血清HDL部分亚类的含量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2.
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肥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瘦素受体 (leptin receptor,L R)基因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关系 ,并验证用口腔脱落细胞取代静脉血制备 DNA模板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结合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检测 2 37名中国湖北汉族人的 L R基因外显子 2 0的基因多态性 ,分析其与肥胖及 2型糖尿病各临床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被测对象 L R外显子 2 0存在明显的基因多态性 ,在所有检测对象中 ,+2 92 7位核苷酸的等位基因均为 A;而 +30 5 7位核苷酸 G→ A变异频率为 75 %。糖尿病组和正常糖耐量组+30 5 7位基因变异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81.3% vs6 8.4% ,P<0 .0 5 )。多因素 L 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30 5 7位 G→ A变异与 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腰围 /臀围、舒张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正相关 (P<0 .0 5 ) ,与高密度脂蛋白负相关 (P<0 .0 1)。结论 L R第 +30 5 7位核苷酸基因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机体局部体脂分布和脂质代谢、调节胰岛素敏感性等参与 2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中国南、北方两个汉族人群、一个蒙古族人群的人类白细胞抗原-Cw(human leucocyte antigen-Cw,HLA-Cw)遗传多态性;进一步分析南、北方汉族人群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2D(killer immunloglobulin-like receptor 2D,KIR2D)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HLA-Cw的组合特点.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PCR-SSP)检测湖南地区112名汉族人群、内蒙古地区98名汉族人群、内蒙古地区83名蒙古族人群HLA-Cw基因、第80位密码子(Lys80、Ash80)多态性;检测两个汉族人群KIR2DL 1/2/3、KIR2DS 1/2基因分布.结果 (1)湖南地区汉族人群与内蒙古地区汉族、蒙占族人群在HLA-Cw等位基因、第80位密码子的频率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而内蒙古地区汉族、蒙古族人群之间上述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南、北方两个汉族人群间,5个KIR2D基因频率、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个汉族人群均以Asn80/Asn80,2DL1+/2DL2-/2DL3+/2DS1-/2DS2-组合模式最为常见(45/112、29/98);其次为Asn80/Asn80,2DL1+/2DL2-/2DL3+/2DS1+/2DS2-(18/112,16/98)和Asn80/Lys80,2DL1+/2DL2-/2DL3+/2DS1-/2DS2-(11/112,17/98).Lys80/Lys80,2DL1+/2DL2-/2DL3+/2DS1-/2DS2-组合模式的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12,8/98;Fisher's P=0.0134),其余11种组合模式在两个人群间的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供了中国南方湖南地区、北方内蒙古地区正常汉族人群的HLA-Cw、5个KIR2D受体基因多态性数据、蒙古族人群HLA-Cw DNA分型数据;提示我国南、北方汉族人群在HLA-Cw第80位密码子、KIR2D受体基因的组合层面上可能存在着以抑制性信号通路为优势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钙感应性受体(calcium sensing receptor,CASR)基因多态性对青春期女童骨量增长的交互作用.方法 选择228名9-11岁半未月经初潮的健康女童进行两年追踪,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对象追踪前后全身、左侧近端股骨(包括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和华氏三角区)和L1-L4腰椎骨矿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IL-6-634C/G位点多态性,等位基因特异性突变分离扩增-PCR技术检测CASR A986S位点多态性.结果 176名女童完成整个研究.IL-6基因-634C/G和CASR基因A986S位点多态性与青春期女童骨量增长有关联,IL-6基因-634C/G位点CG+GG基因型女童全身和股骨大转子BMD较CC基因型分别低25.7%和20.6%,CASR基因A986S位点AS+SS基因型女童L1.L4腰椎BMC和华氏三角区BMD增长率较AA基因型分别低14.9%和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互作用分析发现,同时具有IL-6基因-634C/G位点G等位基因和CASR基因A986S位点S等位基因的女童,其股骨颈和L1-L4腰椎BMC增长率最低.结论 同时具有IL-6基因-634C/G位点G等位基因和CASR基因A986S位点S等位基因的女童,可能是低骨量增长的危险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浙江汉族人群KIR2DL3基因的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采用PCR测序分型方法进行KIR2DL3等位基因分型。首先合成引物特异性扩增KIR2DL3基因的两个片段,然后对KIR2DL3基因第4、5、7、8和9外显子进行测序分析,根据多态性位点格局判断样本的KIR2DL3等位基因情况。结果样本中共检测到两种等位基因,其中KIR2DL3*001等位基因占77%。结论PCR测序分型方法可有效检测KIR2DL3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北方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KIR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检测和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的多态性,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从基因到临床表达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PCR-SSP技术检测北方62例确诊SLE患者和61例同一区域同一民族正常对照者的KIR基因位点多态性.结果:SLE 患者KIR基因表型分布较常见的为KIR3DP1、 2DL1、 2DP1、 3DL1、 2DL3及1D, 其次为2DS4、 2DL5、 3DS1、 2DS2、 2DS5和2DL2, 较低者为2DS1、 2DS3及3DP1V, SLE病例组KIR3DS1, 2DL2、 2DL5和2DL3基因型频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中国北方人群的SLE的发生可能与多个KIR基因等位基因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泛素蛋白羧基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基因第3外显子54C/A及第4外显子277C/G多态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散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关联.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75例散发性PD和100名健康对照者UCH-L1 C/A和C/G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进行检测.结果 (1)UCH-L1 C/A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在PD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的A等位基因和AA基因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在对散发性PD与对照组UCH-L1基因分析中,未发现C/G的多态性.结论 (1)UCH-L1 C/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散发性PD患者遗传易患性有关.(2)UCH-L1 C/G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散发性PD患者遗传易患性不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GB )Bβ多态基因FGB 45 5G/A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 (atheroscleroticcerebralinfarction ,ACI)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了 13 2例ACI患者和 14 8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的Bβ基因FGB -4 5 5G/A多态性 ,比浊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 结果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ACI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各组内A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GG基因型者 ,且更易受吸烟等环境因素影响。Bβ基因FGB -4 5 5G/A多态性分布在患病组和对照组均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A等位基因频率在ACI组 ( 0 .2 5 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 0 .15 2 ) (P <0 0 5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存在此突变位点者发生ACI的危险提高了 65 .3 %。结论 Bβ基因FGB -4 5 5G/A多态性中的A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遗传易感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9.
芳香二烷基磷酸酯酶(paraoxonase,PON1)基因启动子区-108(C/T)多态性与人类冠心病(CHD)及其血脂水平的关系。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长段多态性的分析方法(PCR-RFLP)检测CHD患者PON1基因启动子区-108位点的多态性。结果显示PON1启动子区-108位点存在多态性,出现三种基因型:TT,TC和CC。各等位基因的分布在正常对照组及CHD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CC基因型的分布在两组间也有显著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与CHD组间各基因型血浆Apo AI水平无显著性差异;CHD组CC纯合子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TT纯合子和TC杂合子的HDL-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说明该多态性可能与CHD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TGF-β1基因启动子-800G/A、-509C/T多态性与食管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分布频率,初步分析其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食管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18例食管癌患者和130例正常对照组TGF-β1的基因多态性,包括TGF-β1基因启动子-800G/A、-509C/T位点,同时采用ELISA检测血清TGF-β1水平.结果食管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GF-β1基因-800G/A位点多态性在食管癌组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食管癌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624倍(OR=1.624,95%CI1.134~2.324),携带T等位基因的食管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50.97±8.91μg/LVS44.23±8.54μg/L,P<0.01).结论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T等位基因可能是食管癌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T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TGF-β1的高度表达进而增加了食管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