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用胶原作为软骨组织的载体材料在组织工程化软骨中的研究情况.本研究采用冷冻干燥方法制备出了Ⅰ-型胶原(sigma)、Ⅱ-型胶原(sigma)和混合型胶原(本室提取)的胶原海绵,并将其用作软骨组织工程的载体支架,比较研究了这三种胶原材料支架在软骨组织工程应用中的效果,筛选出了较理想的软骨组织工程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海洋二号卫星散射计(HY2-SCAT)空间分辨率不高的缺点,进行了HY2-SCAT高分辨率后向散射系数(sigma0)重构技术仿真研究,并将该技术应用到台风条件下的高分辨率风矢量反演.利用图像重构技术,分别获得了与外波束前视、外波速后视、内波束前视、内波束后视对应的高分辨率sigma0,并用于台风风矢量反演.结果表明,采用图像重构技术获得的高分辨率sigma0可更加准确地识别台风的风眼,并可获得与面元匹配技术相当的风速反演精度,但是风向反演精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
齿面粗糙纹理方向对齿轮润滑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的机械加工方法会形成相异的表面粗糙纹理.为了探析不同粗糙纹理对齿轮传动润滑效应之影响,基于实际测量所获得的一系列粗糙度数值,进行了45组数值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当粗糙度均方根值σ≤0.15 μm时,粗糙度对齿面油膜厚度与接触应力影响甚微;当σ>0.15 μm后,随着σ的增大,纵、横向纹理粗糙齿面接触应力均呈线性规律增加,但前者的接触应力始终大于后者.尤其是当σ≥0.55 μm时,与光滑齿面相比,纵、横向纹理粗糙齿面接触应力分别增大90%和80%;与此同时,纵向纹理膜厚值减低40%,而横向纹理膜厚值增大80%以上.在此基础上,针对纵、横向两种粗糙纹理齿面,分别建立了轮齿接触应力与齿面粗糙度之间的回归方程.最后,给出了横向纹理粗糙齿面的润滑效果要优于纵向纹理粗糙齿面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怠速时转向盘振动大问题,用基于稳健性的设计方法,开发了动力吸振器(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DVA)。采用最小二乘迭代法,识别出动力吸振器安装位置的等效参数,运用基于6sigma多目标稳健性优化方法,进行动力吸振器的参数的优化。在样件制作前用有限元仿真预测其固有频率,用激振台测出其固有频率。装车试验的试验结果表明,基于6sigma稳健设计的动力吸振器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可有效地降低转向盘的振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提到企业质量管理方法的研究和六西格玛(6sigma)质量管理方法的推广.有一个人不能不被提及,他就是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何晓群教授。  相似文献   

6.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face-centered-cubic(FCC) type CoCrFeMnNi high entropy alloys(HEAs), different contents of Mo(0–16 at.%, similarly hereinafter) were alloyed. Phase evolution, microstructure,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related mechanism of these HEAs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gma phase is appeared with addition of Mo, and the volume fraction of it increases gradually from 0 to 66% with increasing Mo content. It is found that Mo is enriched in sigma phase, which indicates that Mo element is beneficial to form sigma phase. Compressive testing shows that the yield strength of the alloys increases gradually from 216 to 765 MPa, while the fracture strain decreases from 50%(no fracture) to 19% with increasing of Mo. The alloy exhibits the best compressive performance when Mo content reaches 11%, the yield strength, fracture strength and fracture strain are 547 MPa, 2672 MPa and44% respectively. The increased volume fraction of sigma pha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CoCrFeMnNi)_(100-x)Mo_xHEAs.  相似文献   

7.
极限过采样     
测试专家分享数据采集和分析方面的宝贵经验一台delta-sigma(∑△)转换器也能利用过采样产生高达32比特的分辨率,而在不久以前,这种结果的分辨率还被认为是不可能的。(工程师们经常交替采用delta sigma和sigma delta来描述这种模数转换器)。一台delta-sigma模数转换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高强钢控制臂件冲压工艺参数最优解,提高冲压工艺稳健性,基于6sigma稳健设计理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预成形模具间隙、局部翻边模间隙、预成形压边力、摩擦系数、板料轮廓尺寸等对拐角处材料减薄率的影响规律;将坯料位置、料片厚度、摩擦系数、塑性应变比、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板料尺寸等作为噪声变量输入,分析工艺的稳健性;根据敏感性分析结果,选用局部翻边模间隙、预成形模具间隙为变量,3σ水平设为目标,成形过程能力Cp值为1.0,进行优化计算;最后采用优化后的局部翻边模间隙、预成形模具间隙值,其他噪音变量不变,再次进行稳健性分析.研究发现,影响控制臂局部过度减薄甚至开裂的主要因素为预成形模具间隙及局部翻边模具间隙.根据模拟结果试模,零件的壁厚分布与模拟结果相比,最大误差小于6%.通过对关键参数的敏感性分析以及考虑噪声因素的稳健性分析,优化工艺参数后,成形质量水平提高,成形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Q235钢固体粉末渗硼及渗层生长动力学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类材料渗硼工艺不同,硼的扩散也不同,其中有许多现象往往不能定量分析.采用固体粉末法对Q235钢进行了渗硼,得到的渗硼层为锯齿状,垂直于钢表面楔入基体.用sigma Plot 10.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拟合,得出了渗硼层等厚度图,为制定渗硼工艺提供了依据:利用此图,既可以对设定的渗硼时间和温度预测渗硼层厚度,又可以用一定的固体渗硼厚度值确定渗硼时间和温度.通过动力学研究得到了渗层相组成为单一的Fe2B相硼,在不同温度下的扩散速率常数:K800℃=1.074×10-13m2/s,K850℃=1.622×10-13m2/s,K900℃=3.921×10-13m2/s,平均扩散激活能为134.473 kJ/mol.  相似文献   

10.
周航  冯新喜  陈茂 《光电工程》2012,39(9):72-80
针对单站无源跟踪系统非线性较强、传统跟踪滤波方法收敛速度慢且容易发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因子化 H∞滤波的单站无源跟踪算法.该算法利用 sigma 点转换和鲁棒 H∞滤波能够减小观测方程的线性化误差和降低观测误差不确定性的特点,通过新息控制减小野值对滤波的干扰,利用比例因子和渐消因子自适应调整采样点到中心点的距离和状态预报误差的协方差,从而克服基于 UT 变换的 H∞滤波采样时的非局部效应问题,增强了单站无源跟踪系统对噪声的鲁棒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通过对 UT 变换进行简化,在自适应因子化的同时,算法的计算量与基于 UT 变换的 H∞滤波基本持平,且跟踪精度优于基于 UT 变换的 H∞滤波算法.该算法在保持高精度估计能力的同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是解决非线性系统状态估计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一种利用空气/甲烷混合气体对模具表面进行离子氮化的新工艺,分析了渗层的硬度、组织及物相。结果表明,通过加入甲烷气体,可以实现用空气直接进行离子氮化处理,通过调整甲烷流量,可以获得不同的渗氮硬度和物相。  相似文献   

12.
张济彬  喻仲文  桂慧 《包装工程》2023,44(22):348-357
目的 分析和反思有关参与式设计(PD)理论形成与实践的文献,并解决三个问题,强调“参与”设计的项目中为什么使用已经淡化了“参与”概念的PD;在商业环境中进行PD实践的前提;PD的核心理念是否应当按照某些指标排序。方法 筛选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PD相关研究文献,用自然断裂点分级法划分出PD研究的四个阶段,通过CiteSpace 工具筛选各发展阶段中的重要文献,定性分析各阶段的文献。结果 梳理了PD的发展过程和核心理念,得出了PD的本质,分析了PD实践与PD理论间的隔阂,并探讨了PD未来的研究方向。结论 PD本质是文化、政治思想在设计活动中的表达;设计项目中使用PD可能是为了程序正义;“有用”是商业环境中进行PD实践的前提;对PD核心理念的排序是合理且有用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符号学的产品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陈满儒  邓晓霞 《包装工程》2007,28(5):115-117
主要运用符号学原理来研究产品设计,把各种设计元素看作符号,研究产品符号的价值构成,产品设计的传达过程和编码规则,帮助设计者树立正确的设计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处理产品设计中各种设计元素的关系,指导设计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复合微孔玻璃膜的研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由原硅酸四乙酯的水解缩聚反应制得的溶胶作为涂膜液,在多孔陶瓷基体上通过多次涂膜-干燥-加热过程,最后在盐酸中浸沥,可制成多孔的无机复合玻璃膜.探索了复合玻璃膜的成膜工艺因素涂膜方式和次数,加热和酸浸沥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The paper reports on the discussions at the ONR Workshop on Fracture Scaling, held at University of Maryland in June 1999, under the chairmanship of Z.P. Baant and Y.D.S. Rajapakse. The workshop dealt with size effects in structural failure and scale bridging in mechanics of materials. The lectures at the Workshop were published in Volume 95 of this Journal.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records and interpretations of the extensive discussions prepared by invited specialists. The records show which are the areas of disagreement among leading researchers and which are those where consensus has been reached.  相似文献   

16.
星载抛物面天线反射器太阳辐射热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太阳辐射是在轨抛物面天线反射器产生变形并导致其电性能下降的重要因素。针对天线轨道位置的时变性及抛物反射器的几何特点,讨论了太阳辐射光线与轨道面的夹角、进出地球阴影区的时刻等参数。根据抛物面方程以及太阳光辐射向量,运用几何方法分析抛物面天线的自遮挡作用,并给出了相应的判据,同时利用坐标变换实现天线反射面的对地指向不变。该方法实现对在轨抛物面天线反射器的太阳辐射热流的实时分析,为准确分析反射器的热变形或热颤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7.
陈亮  韩月  刘怀玉 《包装工程》2021,42(8):12-19, 35
目的 结合服务机器人市场产品,从学术文献的角度梳理、分析和归纳服务机器人的研究进展、关键问题和重点领域,指出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和创新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从服务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出发,梳理服务机器人产品的发展历程;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本数据,采用文献计量法进行发文量分析、关键词突现分析和文献共被引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服务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结论 梳理了近50年的典型服务机器人产品,并将其总结为结构、感知和智能三个发展阶段;发文量统计表明,近十年有关服务机器人的学术文献大幅度增长;突现关键词和文献共被引分析表明,服务机器人的研究更依赖于新理论和新技术的结合,体现人机共融的社会学理论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规模化、智能化、类人化和交互形式多样化是未来服务机器人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8.
郑亮  金张英  程鹏飞 《包装工程》2012,33(23):114-119
借助墨滴观测仪和工业显微镜,获取了墨滴在撞击纸张前后的状态及数据。在测量喷墨记录点亮度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纸张表面的喷墨记录点扩展。定义了喷墨记录点内外边缘对应的反射系数,并验证了其可行性。讨论了影响喷墨记录点大小、形状、模糊度的因素,计算了不同承印材料的墨滴扩展比。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数据权属、数据标准化、数据组织、数据验收和数据技术等方面剖析了当前我国数据供需矛盾,并介绍了面向数据内容类标准的符合性测试在审计、教育、医疗卫生、交通运输、新闻出版、国际贸易等行业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为解决网络电视(IPTV)网络中数据服务器传输瓶颈问题,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即引入对等网络技术。文中介绍了对等网络技术原理,将对等网络技术与组播技术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对等网络在IPTV应用中的实现方法,总结出对等网络技术的优势,并提出对等网络存在的不足,以及采用DRM技术来弥补不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