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活”。教师教得活,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学得活,兴趣盎然,气氛活跃,能自主解疑析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达到这种“活”的境界,关键还在于教师运用“点拨”的艺术。要大胆打破课堂一成不变的程式化教学模式,巧妙灵活,不失时机地运用点拨这个法宝,做到以少胜多,以奇制胜。一、掌握学生心理,点拨教学思路。点拨教学思路,就是讲读一篇课文教学计划的轮廓,教学结构的框架。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注意力极易分散,这就迫使我们上课时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认为,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统一,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方法也不仅仅指教师的教育方法,而应是教师的教育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整合。教学方法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建立在这一全新观念基础上的“四步式教学法”和“演讲试教学法”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可能都碰到学生提这样一类的问题:“语文应当怎么学?学些什么?”有些时候,甚至老师也会产生这样的困惑:“语文究竟应该怎么教?教些什么?”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得过多,教师的“教”取代了学生的“学”。因为“教”得过多,学生只需机械地记忆老师上课讲授的内容,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误解,认为学语文只要上课听听记记,课后读读背背,用不到多思考,这样自然就会出现学生不知道语文如何学、学什么的难题;老师由于过多地包办,一轮一轮,反反复复,也容易形成一种固…  相似文献   

4.
生物工程技术现已成为新世纪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技术之一,而生物工程产业亦逐步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生物工程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作者分析了农业院校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教材缺乏及填鸭式教学问题,“互动式”教学法在实践中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符合素质教育提倡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探索了生物工程专业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操作要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丰富互动式教学内容,教学相长,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采用模拟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在仿真模拟实践中创新的机会;在平时成绩考核模式上,加大参与的分值。为生物工程专业英语向规范化、现代化教学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双体”与“互动”是依据《教学论》和《学习论》的一般性原理 ,遵循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 ,从“教”和“学”二个侧面探讨主体性教学过程的发生、发展。把教师的“教”置于学生“学”的活动之中 ,学生的“学”又融于教师“教”的过程 ,最终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个最佳临界点  相似文献   

6.
侦察员之死     
教学寓言《亡羊补牢》这一课时,教者启发学生:“学了这一课,你觉得那个羊的主人怎么样?你有什么收获吗?”教者本意是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来揭示出寓意。  相似文献   

7.
布点教学法(简称“布点法”)是教师对学生知与不知互动运作的教学方法,运作的整体性、生成性、层次性是教师对学生知与不知互动运作的Z-A特征。按三大特征对学生知与不知互动运作进行课堂教学,具有紧扣教材、学生自主参与、先学后教、间时学习、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又培养能力等有效教学特征。布点法的先学后教是按问题图运动的递进层次组织的先学后教,它不同于其他自学法体系的先学后教。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发展的不同时期,文化传递模式是有差异的,不同的文化传递模式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也影响着人们对于“教学”这一概念的认识。在后喻文化模式中,教学被界定为传授知识或技能;在同喻文化模式中,教学被界定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既包括教,也包括学,并由教和学组成;在前喻文化模式中,教学被界定为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生长的一种活动。教学概念发展到今天,涵括了教师的教授、学生的学习与师生的互动教学。  相似文献   

9.
积极推广参与式教学法深化“两课”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与式教学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方法 ,该教学法把教师和学生都置于其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主体的作用 ,营造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 ,使师生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本文阐述了参与式教学法的内涵和在“两课”教学中推广参与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并针对“两课”课程的特点 ,提出了在“两课”教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法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学记》之所以名曰“学”记,主要是由于:其一,汉字的“教”是源于“学”的;其二,先秦教育家“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学本论思想对《学记》作者所产生的影响;其三,从内容来分析,“以学为本,因学论教”是《学记》教学思想的精华。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和言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规定:“能具体明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作文“难教”.学生“怕学”的现象普遍存在。“难教”是因为我们对作文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吕(以下简称《大纲》)规定:“英语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音、词汇、语法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召大纲*把”培养学生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定为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因此,初中英语教学必须由过去的语言结构教学法为主改变为以语言实际运用为主的功能法.那么,英语语法该怎样来教呢?一、注意学生的实际控力培养教初学者英语,应该主要通过听、你读、写的实践来培养这四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要适当地教些语法,做些语法练习,因为必要的语法知识对…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案例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教学法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Socratic method),是教育界公认的手段先进和效果显著的教学方法。运用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的实效性。实施案例教学法,应在教师课前精选案例、学生课前讨论案例、教师课上点拨案例、学生课后点评案例等环节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中师生所处的地位问题是外语教学的基本问题,根据对这个基本问题的回答可以把林林总总的外语教学法划分为三大阵营:传统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和折中教学法。传统教学法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从属的地位;交际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教学的辅助者;折中教学法作为传统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的混合模式,相应地,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教”与“学”活动的更迭而交替地处于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授课技 能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一个一线教师的工作实践出发,提出教师首先要在教学理念上有“服务学生、服务课堂、服务教学”的意识;在充分了解教学大纲,明确授课目的 、授课内容的基础上划分出所授内容的难易梯度,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授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同舟课堂”辅助法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对学生表现的“及时评价,及时反馈”,起到激励和引导学生的作用,并通过传统教 学手 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并用,提高授课的效率。教师自身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技巧的综合运用,将会使授课成为教师自身、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交叉的一种互动,以期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教学是“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有机融合,然而我们今天中学教学的课堂上,“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点,并没有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地得到体现。不少课堂,“主体”实际上却成了“客体”,“主导”变成了“主宰”。不是教师的“教”服务于...  相似文献   

17.
从改善《公共教育学》的课堂教学出发,借助“多元智力理论”的启示,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利用多元智力理论,不仅利用学生的多元智力进行教学,并且要尝试着利用教师自己的多元智力来教。通过学习“多元智力理论”的精髓,师生共同求得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8.
政治课学法指导不容忽视李云昌政治课教学的任务包括“传授基础知识、发展认识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觉悟”3个方面。政治课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完成这3个方面的任务,绝不是一件易事。既要教师认真教,又要学生认真学;教师既要研究并采用良好的教法,又要对学生加强学...  相似文献   

19.
师专中文系科的中国通史是讲授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每周两课时,一年教完,内容多,课时紧,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要解决这一困难,就要更多地研究教学方法,教师在考虑教学方法时,常常从怎样教好课、上好课着手,对教师的“教”研究得比较多,对学生的“学”,则往往不够重视。现在仅就学生学的这一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唐代的韩愈在《师说》中把教师的职责归纳为传道、授业、解惑,一千多年来基本上如此。近年来,提出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比以前的要求更高了。数学教学怎么办?袭用老师“灌”学生“记”,只能穷于应付而不能真正解决;司题。只有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重视智力的开发,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现就本人的一些粗浅认识与体会,谈谈数学教学中的几个关系。一、教与学有人认为教师的教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甚至把学生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教师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这是不够全面的,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一成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