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阿达木单抗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302例入组前已经至少接受MTX 3个月治疗且剂量稳定≥28 d的活动性RA患者,随机分为40 mg阿达木单抗+MTX组(A组,121例)、80 mg阿达木单抗+MTX组(B组,121例)、安慰剂+MTX组(C组,60例).患者隔周皮下注射阿达木单抗或安慰剂,双盲治疗期为12周.完成双盲期的患者进入后12周开放期,3组患者均予隔周皮下注射40 mg阿达木单抗.在双盲期和开放期的患者同时继续接受研究前稳定剂量的MTX.观察主要疗效指标[双盲期治疗第12周修改的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标准提高20%(ACR20)有效率]、次要疗效指标[第24周ACR20有效率;第12周、第24周修改的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标准提高50%(ACR50)、修改的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标准提高70%(ACR70)有效率]、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医生对疾病活动性整体评价、患者对疾病活动性整体评价、健康评价问卷(HAQ)评分、评估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简表36(SF-36)评分及不良事件.结果 (1)双盲期,ACR20有效率C组为35.0%,A组为57.0%,B组为51.2%,A组、B组与C组比较,P<0.05;A组ACR50、ACR70有效率分别为32.2%、15.7%,与C组比较,P<0.05;A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善优于C组(P<0.05);B组肿胀关节数、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善优于C组(P<0.05).(2)开放期,A组、B组ACR20、ACR50、ACR70有效率仍维持或有所提高,而C组的ACR20、ACR50、ACR70有效率则升高至与A组、B组类似的水平.在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HAQ、SF-36方面,3组均比基线、第12周时有更明显的好转.(3)双盲期与开放期中超过5%的患者有不良事件(上呼吸道感染、鼻咽炎和注射部位瘙痒),多数为轻~中度.有3例患者在研究期间出现结核病.在双盲期,有3例(1.2%)受试者出现了严重不良事件,但研究者判定与药物无关或可能无关.在开放期,有8例(2.7%)受试者出现了严重不良事件,其中3例判定与药物无关或可能无关.结论 阿达木单抗联合MTX治疗RA的疗效优于单用MTX,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并持续改善症状、体征、实验室炎性活动指标,减少功能障碍并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羟氯喹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验组口服羟氯喹200mg,2次/d;甲氨蝶呤7.5~10mg,1次/周。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7.5~10mg,1次/周。记录治疗前、用药12周及24周时患者休息痛、晨僵、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握力、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周和24周后休息痛、晨僵、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握力、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医生和患者评价,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半定量)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改善更加明显。结论羟氯喹抗风湿疗效确切,且与甲氨蝶呤合用有助于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缓解率,降低肝损伤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3.
心绞痛5例(A组).选用地尔硫(艹卓)30~60mg,8小时一次;高血压并心绞痛10例分为B组及C组,B组用心痛定10~20mg,日3次,C组用氨氯地平5~10mg,日1次。三组均用阿司匹林、消心痛。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和用法的卡介苗多糖核酸在治疗小儿哮喘中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的小儿哮喘随机分成三组,全部病例均给予普米克吸入治疗三个月,在此基础上,A组病例肌注卡介苗多糖核酸0.5 mg/次,每周2次连续3个月;B组病例肌注卡介苗多糖核酸1 mg/次,每周1次,连续3个月.C组病例不加用卡介苗多糖核酸.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结果 显示肌注卡介苗多糖核酸的A、B两组,在治疗后血IgE浓度均有显著降低,而单纯吸入组则没有变化;A、B两组比较T值接近,统计学处理显示没有差异性.以症状评分判断患儿治疗后的病情程度,结果显示A、B两组的疗效均优于C组,而A组与B组比较无差异.结论 卡介苗多糖核酸治疗小儿哮喘有效,每周1次、1 mg/次肌注、连续治疗3个月与每周2次、0.5 mg/次肌注、连续治疗3个月的临床疗效相仿.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依那西普每周1次皮下注射50 mg对接受甲氨蝶呤(MTX)治疗的中国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由2部分组成:12周双盲治疗阶段和12周安全性开放研究阶段.双盲期间的随机通过临床操作随机化(CORE)系统完成.在双盲阶段,RA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依那西普50mg治疗组或安慰剂组,每周1次皮下注射给药,同时坚持一定剂量MTX给药.完成双盲治疗的RA患者在开放治疗中均接受每周1次依那西普50 mg和MTX给药.以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价指标ACR 20为主要终点疗效指标.次要终点疗效指标包括医生和患者总体评价、晨僵持续时间、疼痛目视模拟测试表(VAS)、健康评估问卷(HAQ)、C反应蛋白(CRP)值、疼痛和肿胀关节数.并且比较2组的安全性结果.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对主要终点疗效指标第12周ACR 20应答情况及其他次要终点疗效指标进行分析.使用协方差方法分析连续终点相对于基线的变化.结果 双盲治疗期间修正的意向性治疗人群(Mitt)共有156例患者,其中依那西普+MTX组77例.安慰剂+MTX组79例,149例患者完成双盲阶段的治疗.治疗4周时,依那西普+MTX组ACR 20有效率为39%(30/77),安慰剂+MTX组为16%(1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周时,依那西普+MTX组ACR 20有效率为62%(48/77),安慰剂+MTX组为23%(1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疗效指标包括医生和患者总体评价、晨僵持续时间、疼痛VAS、HAQ、CRP、触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等均从第4周开始,在依那西普+MTX组明显优于安慰剂+MTX组(P<0.01).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安慰剂治疗活动性RA相比.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RA起效迅速、疗效显著.依那西普50 mg+MTX每周1次给药治疗中国成年活动性RA患者24周,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洛汀新与施慧达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19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口服洛汀新5~10 mg,1 次/d;B组口服施慧达2.5~5 mg,1 次/d;C组口服洛汀新5 mg与施慧达2.5 mg,1 次/d.三组均治疗8周.观察降压疗效,并采用放免法测定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 显示,C组降压效果优于A、B组;各组治疗后UAER水平均有所下降,且C组较B组下降明显.认为洛汀新联合施慧达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顺铂(DDP)化疗后程加用地塞米松对迟发性恶心呕吐的防治作用。方法 80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DDP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化疗(DDP 60~80 mg/m2、d1),随机分为A(28例)、B(26例)、C(26例)组。A组给予阿扎司琼10 mg静滴、d 1~d 4,地塞米松5 mg静注、d 3~d 4;B组给予阿扎司琼10 mg静滴、d 1~d 4,地塞米松5 mg静注、d 1~d 4;C组给予阿扎司琼10 mg、静滴、d 1~d 4。观察各组化疗第2、3、4天恶心呕吐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A、B、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96.43%、96.15%、73.08%;A、B两组相比,P均>0.05;A、B组与C组相比,P均<0.05。A、B、C组出现不良反应者分别为10、29、7例;A、C组与B组相比,P均<0.05。结论 DDP化疗后程短期加用地塞米松可有效防治迟发性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8.
对白芍总苷(TGP)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23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所有病例均符合ARA(1987)RA诊断标准,并处于疾病反复发作型,其中女性15例,男性8例,平均年龄34.6岁。除外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哺乳期妇女、药物过敏和过敏体质、试验前3周已接受免疫抑制剂、使用皮质激素治疗者。所有病例联合给予TGP1.8g/d,分3次口服;MTX每周1次口服10mg,4周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12周记录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握力、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等项指标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高克明  胡晶  周琼竦 《山东医药》2011,51(36):76-78
目的比较3种依那西普治疗方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 36例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被随机分成A、B、C组,均给予依那西普皮下注射治疗,A组剂量为25 mg/次、每周1次,B组25 mg/次、每周2次,C组50mg/次、每周1次。连续治疗12周。治疗前和治疗第16、、12周以及治疗结束后第3周,测定患者各项指标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 3种治疗方案在见效时间上存在一些差异,但治疗12周后,各种方案的疗效以及疗效维持时间接近(P〉0.05)。结论依那西普25 mg/次、每周1次的方案是非常经济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A组66例,B组66例,均在常规治疗下经纤支镜肺泡灌洗加滴药。A组使用氧氟沙星注射液及0.5%甲硝唑注射液灌洗,局部滴入丁胺卡那0.2g,地塞米松5mg。B组用生理盐水灌洗,局部滴入丁胺卡那0.2g。均每周2次,连续2周。结果:A组肺功能1秒用力  相似文献   

11.
张楠 《山东医药》2011,51(50):98-99
目的观察小剂量吗啡联合地塞米松在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5例行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根据患者手术部位采用腋路或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手术持续时间2h左右。臂丛神经阻滞用药0.375%罗哌卡因和0.5%的利多卡因混合液30-40ml。A组神经阻滞用药混合液加地塞米松10mg,B组神经阻滞用药混合液加用吗啡2mg,C组神经阻滞用药混合液加用地塞米松10mg、吗啡2mg。结果A、B、C组有效镇痛持续时间分别为(9.6±1.2)、(23.5±1.4)、(38.2±1.5)h,B组与A组比较,P〈0.05;C组与A、B组比较,P均〈0.05。A组无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出现;B组出现恶心呕吐7例、皮肤瘙痒6例、呼吸抑制1例;C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皮肤瘙痒1例、呼吸抑制1例。B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与A组比较,P均〈0.05;C组与A组比较,P均〉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术加用小剂量吗啡和地塞米松,可显著延长术后镇痛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肝乐宁、肝细胞生长素与G-I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比较三组药物的疗效,将重型乙型肝炎103例,随机分为3组,三组均采用综合基础治疗,A组32例加用肝乐宁0.4-1.0于糖水中滴注,每日一次,B组34例加用肝细胞生长素40mg-100mg;C组用胰高血压糖1mg联合胰岛素8u-10u(G-1),用法均用A组。观察疗效、副作用及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三种药物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50%、57%和44%,这处理差异无显著性。血清胆红素下降C组较A组和B组明显(P<0.05及P<0.01)。A、B二组副作用不明显,C组不良反应较多。ALT、ALB有PT的三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陈丽  谭友文  叶云  孙莉 《肝脏》2012,17(4):258-260
目的 利用刀豆蛋白A建立昆明小鼠的肝纤维化模型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昆明小鼠210只,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A组,用刀豆蛋白A 10 mg每周1~3次(分别为B、C、D组)15 mg每周1~2次(分别为E、F组)、20 mg每周1次(G组)的不同剂量和不同注射次数,采用尾静脉注射方法攻击昆明小鼠,分别在第1周、第5周、第12周和第20周处死3只小鼠,留取肝组织标本行苏木素-伊红染色、Masson纤维染色,并行Knodell HAI和Ishak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最后一次留取血清标本,检测IL-18、TNF-α和IFN-y.结果 刀豆蛋白A15 mg每周1次,10 mg每周2次组提示实验早期肝组织以坏死为主;实验中期(5~12周)坏死减轻,细小纤维条索出现;实验晚期(20周)纤维间隔逐渐增宽.10 mg每周1次组实验晚期(20周)纤维条索形成,纤维间隔有增宽趋势.10mg每周3次组和20 mg每周1次组全部死亡前,未发现有明显的肝纤维化形成.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半定量计分显示刀豆蛋白A注射次数和注射剂量较大组评分较高(P<0.05).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显示10 mg每周2次组较15mg每周1次、10mg每周1次组高(P<0.05).各组注射刀豆蛋白A后均出现血清IL-18、TNF-α和IFN-y升高,且IL-18与TNF-α表现出相关性(r=0.889,P<0.05).结论 利用刀豆蛋白A建立昆明小鼠的肝纤维化模型,其形成机制与IL-18、TNF-α和IFN-y的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恩丹西酮和地塞米松在防治恶性肿瘤化疗致呕吐的最佳剂量。方法 537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180例,恩丹西酮8mg静注2次/天,化疗期间不用地塞米松;B组181例,恩丹西酮8mg静注1次/天联合地塞米松5mg化疗前10~15min静注,1次/天,直至化疗结束;C组176例,恩丹西酮8mg静注1次/天,地塞米松10mg化疗前10~15min静注,1次/天,直至化疗结束。结果三组止吐率:B、C与A组止吐率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而B与C组止吐率比较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三组副反应:C组腹痛、失眠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A组便秘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8mg恩丹西酮联合5mg剂量地塞米松组,在对抗化疗中呕吐的疗效及本身副反应方面均优于其他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不同剂量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ALT升高的慢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180例患者按1∶1∶1比例随机进入安慰剂对照组(A组)、异甘草酸镁100mg/d剂量组(B组)和200mg/d剂量组(C组)。A组:空白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加入到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B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mg加入到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C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200mg加入到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4周。治疗前、治疗后每周分别观察ALT;治疗前、治疗第2周、4周分别观察其他肝功能。结果165例患者按方案完成研究,A组56例,B组53例,C组56例。从治疗1周起至疗程结束,B组和C组均较A组能更显著地降低ALT水平(P均〈0.05)。至第4周,B组、C组ALT复常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0.71%和83.93%、82.46%和96.49%,B组和C组的总有效率均显著分别高于A组(P值均〈0.05),C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255)。仅B组1例发生不良反应,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00mg/d和200mg/d剂量的异甘草酸镁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ALT升高慢性肝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刀豆蛋白A建立昆明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昆明小鼠210只,随机分为7组,正常A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刀豆蛋白A10mg每周1~3次(分别为B、C、D组)、15mg每周1~2次(分别为E、F组)、20mg每周1次(G组),采用尾静脉注射法攻击昆明小鼠,分别在第1周、第5周、第12周和第20周处死3只小鼠,留取肝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纤维Masson染色,并行Knodell HAI和Ishak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最后一次留取血清标本,检测血清IL-18、TNF-α和IFN-γ。结果 15mg每周1次,10mg每周2次组实验早期肝脏组织以坏死为主;实验中期(5~12周)坏死减轻,细小纤维条索出现;实验晚期(20周)纤维间隔逐渐增宽。10mg每周1次组实验晚期(20周)纤维条索形成,纤维间隔有增宽趋势。10mg每周3次组和20mg每周1次组全部死亡前,未发现有明显的肝纤维化形成。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半定量计分显示刀豆蛋白A注射次数和注射剂量较大组评分较高(P<0.05)。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显示10mg每周2次组较15mg每周1次,10mg每周1次组高(P<0.05)。各组注射刀豆蛋白A后均出现了IL-18、TNF-α和IFN-γ的升高,并且IL-18和TNF-α表现出相关性(r=0.889,P<0.05)。结论利用刀豆蛋白A建立昆明小鼠的肝纤维化模型,其形成机制与IL-18、TNF-α和IFN-γ的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甲基泼尼松龙联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MTX)、地塞米松(DXM)治疗神经精神狼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8例神经精神狼疮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两组均用甲基泼尼松龙500 mg/d,连用3d,再减为40~ 80 mg/d维持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MTX、DXM 10 mg鞘内注射,每周1次,1~3次;对照组联用环磷酰胺(CTX)0.5~1.0 g/m2,2~4周1次.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沉、脑脊液压力、脑脊液蛋白、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I)均降低(P均<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下降更明显(P均<0.05).观察组住院(23±12)d,2例穿刺后出现一过性头晕、呕吐症状;对照组住院(39±26)d,3例出现恶心症状;治疗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6例出现呼吸系统感染症状;两组比较,P均<0.01.结论 甲基泼尼松龙联合鞘内注射MTX和DXM治疗神经精神狼疮可明显改善活动指标,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陈明  张蕊 《山东医药》2011,51(48):87-88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宫颈妊娠的有效方案。方法对2002年5月~2010年5月在西安市第一医院妇产科就诊的84例宫颈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上患者均采用血β-HCG检测和阴道彩色超声检查确诊。首选口服米非司酮(25mg、2次/d)+孕囊内注射MTX50mg治疗(A组);对B超定位有困难者,采用口服米非司酮(25mg、2次/d)+宫颈多点注射MTX50mg治疗(B组)。结果A组51例和B组33例宫颈妊娠患者均成功治愈,经孕囊内注射较宫颈注射能够缩短治疗及愈合时间,且不增加毒副作用。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局部(宫颈或孕囊内)应用MTX50mg加吸刮宫颈术是治疗宫颈妊娠的有效方案,且孕囊内注射较宫颈注射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香菇多糖与顺铂腔内置管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琴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9):1238-1239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入顺铂与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注入顺铂(DDP)40~60mg+香菇多糖4~6mg,B组注入顺铂(DDP)60mg,C组注入香菇多糖6mg,每周注药1次,至少2~3周。观察治疗前后胸腔积液控制情况、生活质量改善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A、B、c三组总有效率分别80.9%、62.5%、64.7%;生活质量提高,KPS评分改善率85.7%、75%、76.4%;A、B组副反应较C组多。结论顺铂与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副作用小,能改善生活质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甲氨蝶呤(MTX)联合环磷酰胺(CTX)及单独应用MTX、单独应用C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单盲、对照的临床试验.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RA患者随机分为单用MTX(10~15 mg/周)、单用CTX(400 mg/2~3周)及MTX联合CTX治疗组(MTX10~15 mg/周+CTX 400 mg/2~3周).疗程24周,在基线、6、12、24周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估.以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价指标ACR20为主要疗效指标,ACR50、ACR70、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疗效指标、疼痛目视模拟测试表(VAS)评分、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总体评估(PGA)、医生总体评价、压痛关节数(TJC)、压痛关节指数(TJI)、肿胀关节数(SJC)、肿胀关节指数(SJI)、健康评估问卷(HAQ)为次要疗效指标.结果 在第24周,MTX+CTX组达ACR20改善的患者比例(81%)高于MTX组(56%)及CTX组(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周时MTX+CTX组达ACR50改善的患者比例高于CTX组(P<0.05).与MTX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4周,MTX+CTX组达到EULAR有效的患者比例(77%)高于MTX组(48%)及CTX组(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周时MTX+CTX组在TJC/TJI、SJC/SJI疼痛VAS评分、ESR的改善程度高于MTX组(P<0.05).在压痛关节数脂数、肿胀关节数/指数、疼痛VAS评分、PGA、医生总体评价、HAQ、ESR的改善程度高于CTX组(P<0.05).3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TX联合CTX治疗能显著改善RA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炎性指标,疗效优于单用MTX及单用CTX.两者联合治疗安全耐受性好,与单用MTX及单用CTX相比,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