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喷雾液滴撞壁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雾液滴撞壁现象广泛存在于受限空间燃烧室中,研究喷雾液滴撞壁机理对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实验、数值和理论三方面综述了液滴撞壁研究现状及发展,对液滴撞壁运动形态变化、碰撞影响参数、碰撞特性规律、相界面追踪技术以及液滴最大铺展系数理论求解进行了全面的阐述.通过深入分析液滴撞壁研究现状,指出了液滴撞壁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非对称多孔喷油器撞壁喷雾特性的试验与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速阴影摄像技术对直喷汽油机非对称多孔喷油器进行了撞壁喷雾特性研究.分析了撞壁距离和撞壁角度对撞壁喷雾贯穿距和半径的影响.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技术研究了撞壁距离与撞壁角度对撞壁喷雾粒径SMD(Sauter Mean Diameter)、壁面油膜厚度以及壁面油膜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撞壁距离与撞壁角度对撞壁喷雾有着重要影响,在试验条件下较佳的撞壁距离大约为26.1,mm,即压缩/进气上止点前后60°CA左右,较合适的撞壁角度应该是75°左右.此外,喷雾离开喷嘴3,ms后,撞壁距离为26.1,mm时,撞壁喷雾粒径SMD平均较撞壁距离18.1,mm时大了约1,μm,而比撞壁距离47.1,mm时小了约14,μm;撞壁角度为75°时,撞壁喷雾粒径SMD平均较撞壁角度60°时小了约5,μm,而比撞壁角度90°时大了约1.6,μm.  相似文献   

3.
楔型耐张线夹在电力系统中被广泛应用,但在实际运行中经常出现导线脱落的问题,其问题根源为楔型线夹握力不足.对NXJ型耐张线夹的结构特点与安装方式进行简单介绍,并进行有限元仿真,通过改变NXJ型耐张线夹的楔角和楔块材料来改变线夹在运行期间的力学强度,得出线夹本体和导线的应力分布云图,对比得出不同条件下线夹对导线的握力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海上风电基础结构船撞事故频发,准确评估结构损伤后结构剩余强度成为风电场运维安全的重要技术。  方法  针对广东海域实建导管架和船舶运行情况,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船舶质量、初速度、碰撞角度等不同组合情况下导管架基础船撞过程。  结果  通过计算法,得到不同工况下碰撞力时程和关键节点塑性应变,获得了最大碰撞力与各撞击因素关联关系和典型节点损伤特征。  结论  根据分析结果,得到典型导管架局部结构船撞后剩余强度变化规律,为实际工程中快速评估相关结构的船撞损伤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亿欣煤业XV1307工作面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工作面沿空留巷技术的应用.通过分析工作面巷道布置情况、断面规格以及支护方式等情况,计算了巷道围岩压力值,并结合工作面实际情况对沿空留巷技术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工作面正常回采期、特殊时期相应的顶板控制方式,为沿空留巷技术的实际应用探索了一条安全、高效、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张楠 《能源与节能》2020,(3):161-162
五里堠煤矿1101轨道巷掘进期间受断层的影响,巷道顶板出现冒落现象,导致巷道掘进速度减慢,影响着巷道掘进安全。鉴于此,经过技术研究,决定在过巷道冒落区期间采取“人工假顶+撞楔超前支护”的联合加强支护措施,并对顶板原支护设计进行优化。通过实际应用可知,采取这种联合加强支护措施,提高了冒落区顶板的稳定性,防止了冒落区范围进一步扩大,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楔横轧的加工原理、国内外设备发展历史,工艺和应用等方面简述了模横轧技术的发展情况,并根据北内生产零件,介绍了相关例子。  相似文献   

8.
某抽水蓄能电站通风洞地质条件复杂,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位较高,存在大量的渗水,主要以Ⅳ类、Ⅴ类围岩为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一些开挖支护施工技术,保证了隧洞安全顺利地完成。  相似文献   

9.
<正>顶板冒落的观测方法有木楔法、标记法、信号柱法等。木楔法是在顶板裂隙中钉入一块小木楔,如果顶板变形、裂隙增大,小木楔会自动落下,说明顶板有冒落危险。标记法是将黄泥、油漆、水泥砂浆抹在顶板裂隙上,观察其变化,也能反映出顶板变形情况。信号柱法是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工业汽轮机油楔式径向轴承的结构、性能以及特点.通过对油楔式径向轴承的特性分析以及和可倾瓦轴承的比较,论述了油楔式径向轴承的优越性.总结表明,油楔式径向轴承结构简单、承载力大、运行安全可靠,在工业汽轮机领域,其使用场合远大于可倾瓦轴承.  相似文献   

11.
成宽亮 《能源与节能》2020,(4):36-37,162
声波测试是当前测试煤矿深井巷道围岩松动圈范围的一种比较准确的方式。随着深井巷道的推进,巷道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围岩由于前期爆破和后期围岩内部应力调整,会产生较多的裂隙和形变。而围岩的岩性、裂隙发育程度、应力分布情况都会显著影响声波在围岩中的传播速度。通过监测迎头推进过程中的围岩波速变化情况,分析了迎头推进距离、岩性、巷道位置等对围岩松动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实际生产中,有些生产机械的工作台需要自动往复运动,并且有的还要求在两终端要有一定时间的停留,以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以机床工作为例,工作台向左运动,撞块1撞上SQ1后停留一段时间自动向右运动,当撞块2撞上SQ2后停留一定时间又自动向左运动,从而实现自动往复循环控制.……  相似文献   

13.
由于向家坝水电站右岸地下主厂房所处岩石地质条件复杂,大洞径洞室开挖施工中,为约束围岩有害变形、重新调整岩体内部应力分布、提高围岩整体安全度,在顶拱及上下游高边墙采取了预应力锚索加固等措施.总结了预应力锚索测力计现场率定、安装技术要点,分析了预应力各阶段变化规律和损失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洞室内锚索施工质量与锚固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14.
根据山东一煤矿深部热害问题的实际情况,将聚氨酯泡沫材料应用于矿井,提出了一种新型隔热支护技术,将该技术现场应用于已经使用的巷道.通过现场温度测试的结果分析对比,得出平均温度可以降低4.8℃,在阻断巷道内来自于围岩的热量传递中有着良好的效果,减少了矿山企业被动降温的成本,有利于矿山企业自身持续发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5.
使用定容燃烧弹模拟一款重型柴油机在海拔为0、3.0和4.5 km条件下运行时缸内的热力学状态,研究了不同海拔下柴油撞壁喷雾的着火特性.分别使用背光散射成像技术和广域低通化学发光成像技术,实现了喷雾和着火过程的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高海拔对撞壁着火过程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撞壁距离为57 mm时,海拔从0 km升高到4.5 km,着火延迟从0.57 ms延长到0.89 ms,着火距离从14.83 mm增大到18.68 mm,而且高温着火区域面积增加,出现多区域同时着火的概率增大;相同海拔下不同撞壁距离对着火延迟的影响很小,但是由于平板的存在限制了喷雾向下游的发展,不同撞壁距离会显著影响着火位置,而且海拔越高,不同撞壁距离对着火位置的影响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破碎围岩修复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和调整巷道项板破碎严重和巷道维护难的问题.通过研究晋煤集团赵庄煤矿坚硬顶板厚煤层的开采现状及条件,分析研究巷道顶板破碎的主要原因.回采巷道破碎围岩修复技术通过采用工作面超前爆破和跨巷注浆的方式降低围岩应力、起到加固围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沿空留巷围岩变形规律及控制为对象开展探究,结合具体工程实际,在分析矿井沿空留巷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借助数值模拟技术对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特征开展分析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围岩控制方案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其他矿井相似工程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隧洞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重要性基础上,推导了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围岩稳定性级别划分的多目标可变模糊评价方法.以漫湾水电站#2导流隧洞围岩为例,先确定岩石质量指标、湿抗压强度、岩石完整性系数、结构面强度系数、地下水渗水量,再按现行规范要求将围岩划分五等级,取围岩样品标号1的指标特征值进行多目标可变模糊评价.计算结果表明,围岩稳定性等级为2~4级,与实际情况相符.与可拓扑评价方法相比,采用多目标可变模糊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19.
采用CFD软件、考虑黏性流体有旋性的SST湍流计算模型和N-S方程研究了三油楔滑动轴承的油膜压力特性,分析了三油楔滑动轴承对汽轮机转子稳定性的影响,并对三油楔滑动轴承、圆柱轴承与椭圆轴承的油膜压力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油膜厚度和进口压力下,三油楔滑动轴承比圆柱轴承和椭圆轴承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不容易出现油膜震荡和失稳现象;在相同油膜厚度和偏心率下,椭圆轴承的承载能力大于三油楔滑动轴承的承载能力,但三油楔滑动轴承更有利于汽轮机转子和机组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0.
《动力工程学报》2013,(6):437-442
采用CFD软件、考虑黏性流体有旋性的SST湍流计算模型和N-S方程研究了三油楔滑动轴承的油膜压力特性,分析了三油楔滑动轴承对汽轮机转子稳定性的影响,并对三油楔滑动轴承、圆柱轴承与椭圆轴承的油膜压力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油膜厚度和进口压力下,三油楔滑动轴承比圆柱轴承和椭圆轴承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不容易出现油膜震荡和失稳现象;在相同油膜厚度和偏心率下,椭圆轴承的承载能力大于三油楔滑动轴承的承载能力,但三油楔滑动轴承更有利于汽轮机转子和机组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