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提高老年人清洁灌肠的成功率.[方法]将100例清洁灌肠老年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大量不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用输液式灌肠法,观察两组病人的灌肠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疼痛不适、灌肠液外溢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结论] 输液式灌肠法效果优于传统的灌肠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思维方法在肛肠病患者术前清洁灌肠中的作用.方法 将100例痔痿患者术前清洁灌肠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例.观察组从灌肠的操作方法及技巧,灌肠体位、插管长度及角度,灌肠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循证,获取最佳的证据,指导临床护理.对照组按<护理学基础>中传统清洁灌肠方法实施操作.比较2组患者灌肠后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肠腔清洁度及肠粘膜损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灌肠液在肠内保留的时间、灌肠液外溢、肠粘膜损伤、肠腔清洁度及患者舒适感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肛肠病患者术前清洁灌肠护理操作中运用循证护理可减少灌肠液外溢,延长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使溶液和肠道内物质充分融合后再排出,肠腔清洁度好,避免了插管不当所致肠粘膜损伤,提高了患者舒适感和清洁灌肠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不保留灌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48例需要灌肠的患者,分为观察组154例和对照组9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灌肠方法,观察组实施改良灌肠法.结果:改良后灌肠法在灌肠清洁效果及患者的舒适度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灌肠法,达到预期效果,无并发症.结论:改良灌肠法实用、安全、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自行设计的带气囊肛管的滴液式灌肠器应用于肝性脑病保留灌肠的临床效果。方法自行设计带气囊肛管的滴液式灌肠器,将60例需行保留灌肠的II—III级肝性脑病患者按简单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采用带气囊肛管的滴液式灌肠器保留灌肠;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开放式袋状灌肠器保留灌肠,观察并比较两组在灌肠过程中药液外溢情况、灌肠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患者的耐受性、舒适度及每次灌肠前后静脉血氨浓度。结果两组在灌肠过程中药液外溢发生率、灌肠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患者的耐受性、舒适度及静脉血氨浓度均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应用带气囊肛管的滴液式灌肠器保留灌肠可延长药物在肠腔内的保留时间,明显减少灌肠过程中药液外溢,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周玲娟  胡碧花  袁思婵  陈斌 《全科护理》2020,18(17):2088-2090
[目的]探讨改良清洁灌肠操作流程对老年病人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病科、中医科、消化内科120例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使用传统清洁灌肠流程灌肠,观察组病人使用改良清洁灌肠操作流程灌肠。比较两组灌肠病人在头晕、腹痛、肛坠胀、灌肠液外流、直肠黏膜损伤自觉症状中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头晕、灌肠液外流、腹痛、肛坠胀、直肠黏膜损伤自觉症状舒适度评分及舒适度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清洁灌肠操作流程明显改善了老年病人清洁灌肠中自觉症状的舒适度,明显改善了清洁灌肠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平卧位大量不保留灌肠联合腹部按摩在低位肠梗阻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效果,寻找更有效、更能被患者接受的肠道准备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7月收治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腹部肿瘤外科拟行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5)。观察组采取平卧位灌肠联合腹部按摩,对照组给予常规左侧卧位灌肠,比较两组肠道清洁度、灌入次数、灌肠总量、单次灌入量及患者舒适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灌入次数、单次灌入量及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灌肠总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清洁灌肠时采取平卧位联合腹部按摩的方法,可使灌入的液体量更多、清洁范围更大,肠道清洁效果更好,且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如厕次数,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灌肠法在结肠癌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灌肠法,观察组给予改良灌肠法,采取头低臀高位或膝胸位,肛管插入30~35 cm,术前2 h用0.05%氯己定500~800 ml加5-Fu 1.0 g,一次性低压灌肠,嘱患者尽量保留5 min以上。观察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舒适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道清洁度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灌肠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结肠癌术前肠道准备方式,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田丽丽 《天津护理》2022,30(5):595-597
目的:探讨改良性回流灌肠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先天性巨结肠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前采用改良性经胃管回流灌肠行肠道准备,对照组术前采用传统回流灌肠行肠道准备;观察两组患儿灌肠时长、灌肠所用液体量、术中肠道清洁效果及患儿灌肠过程中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灌肠时长、灌肠所用液体量、术中肠道清洁效果、患儿灌肠过程中的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前采用改良性经胃管回流灌肠可缩短灌肠时间,减少灌肠所用液体量,提高患儿灌肠过程中的舒适度及术中肠道清洁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肛肠手术术前清洁灌肠方法的改进及效果观察.方法 将2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对照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清洁灌肠法;观察组采用改良清洁灌肠法.对比2组在操作流程满意度,肠道清洁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在操作流程满意度,肠道清洁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改良清洁灌肠法,灌肠效果满意,优于传统清洁灌肠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制静脉输液用加温装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环境温度低于18℃时在我院注射输液室输液治疗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观察组静脉输液时使用自制静脉输液用加温装置加温输液,对照组常规静脉输液,观察两组患者畏寒、局部疼痛、输液肢体麻木、输液肢体温度和输液通畅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畏寒、局部疼痛、输液肢体麻木、输液肢体温度降低和输液通畅影响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环境温度低于18℃时使用自制静脉输液用加温装置加温输液能有效减轻患者四肢发冷、疼痛、麻木、寒颤、血管痉挛等症状,提高输液舒适度,体现人性化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