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分离自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的野生绿头鸭粪拭子中的一株新城疫病毒(命名为Mallard/CH/HLJ383/06)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序列,本实验对病毒F基因序列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株属于NDV基因Ⅲ型,病毒的1日龄雏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为1.81,高于NDV中等毒力病毒株ICPI值,预示该病毒分离株毒力有增强趋势.15日龄SPF鸡致病性试验表明,该病毒分离株可导致雏鸡发病但不死亡,致病性仍低于与其ICPI值相近的基因Ⅶ型毒株.对该病毒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该病毒分离株与Ⅰ系疫苗病毒Mukteswar、江苏2株基因Ⅲ型分离株(JS/7/05/Ch,JS/9/05/Go)结构蛋白氨基酸同源性高达99.0%~99.7%;与疫苗株Mukteswar相比,3株基因Ⅲ型病毒分离株在F蛋白中只有1个共同的氨基酸位点变异(A203T);HN蛋白中存在15个变异氨基酸,但位置各不相同;L蛋白中变异位点最多,为28个,其中有4个变异位点为3个分离株所共有.以上结果初步表明,Mallard/CH/HLJ383/06株可能是由疫苗株Mukteswar在野禽、家禽生态系统中传播进化而来,并由于宿主或免疫压力而发生毒力变异;分离株L蛋白氨基酸位点的变异,可能是导致病毒株毒力返强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试验对安徽某蛋鸡场采集的病料进行病毒分离,获得2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命名为AH01/2020和AH02/2020。对分离的病毒进行鸡胚接种、S1基因测序以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AH01/2020为LSC/99Ⅰ型,AH02/2020为QX型,2株病毒均可导致鸡胚出现不同程度IBV典型病变,表现为发育不良、蜷缩等。AH01/2020、AH02/2020与参考株S1基因的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76.7%~97.8%和78.1%~90.9%,与常用疫苗株的S1同源性均偏低,仅76.7%~79.4%,试验结果揭示了我国IBV的基因多样性,为IBV进行遗传监测和研发新型疫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6,(7):1140-1144
从山西省某些鸡场采集疑似病料,接种SPF鸡胚后分离病毒,采用A型流感病毒通用引物进行HA基因的扩增,并连接T载体克隆后进行序列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获得4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完整HA序列,开放阅读框1 683nt,编码560个氨基酸,各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较高,达95.5%~99.6%,且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介于92.0%~99.6%之间;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4株属4.2.5分支,与国内常用疫苗株4.2.3分支存在一定差异,但仍属于4.2大分支;HA蛋白的裂解位点氨基酸顺序为RSSR↓GLF,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并且含有7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以及8个受体结合位点。结果表明:本试验分离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与近年来流行毒株HA基因同源性及蛋白关键位点相似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江苏地区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dV)的基因遗传演化情况及致病性,为FAdV的流行病学研究和疫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SPF鸡胚盲传、PCR鉴定、电镜观察、全基因组测序、序列比对与相似性分析判定病毒血清分型,并将分离株以5×105.33 EID50剂量胸肌注射的方式感染10日龄SPF雏鸡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 PCR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为Ⅰ群FAdV阳性,在透射电镜下可见球型、无囊膜、具有腺病毒典型的二十面体结构,通过全基因组和Hexon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表明该分离毒株为FAdV D种血清11型毒株,命名为JSNT-1株。将该毒株感染SPF雏鸡,死亡率为10%(1/10),病死鸡剖检可见肝脏褪色变黄,出血肿胀,边缘钝圆;肾脏肿大出血,苍白等病变。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试验可从口腔及泄殖腔中检测到排毒,且病毒在鸡体内多个组织器官均有分布。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死亡鸡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出现嗜碱性核内包涵体;肾小球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心肌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分离株为FAdV血清11型,感染SPF鸡后临床发病不明显,致死率低,病死鸡能产生特征性的包涵体肝炎病变,且病毒可在鸡体内外进行复制。  相似文献   

5.
从山东某地疑似患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病死鸡的肝、肺、肾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过SPF鸡胚传代接种、血凝试验、鸡胚矮化试验、RT-PCR鉴定及测序分析、动物回归试验,确定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命名为SD/04/18株。结果显示,经3%胰蛋白酶处理后,病毒分离株有血凝性,未经处理病毒分离株不具有血凝性;鸡胚矮化试验发现该毒株明显抑制胚胎发育;进化树比对发现,该毒株与我国主要流行的QX株同源性最高,S1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6.4%,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5.3%。分离株用SPF鸡胚连续传3代后接种8日龄SPF雏鸡,复制出了与自然病例相同的临床症状,肺、脾、肾、气管等器官出现典型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在气管环纤毛、肾小管上皮细胞间隙等部位可见抗原聚集。对被感染试验鸡的口腔、泄殖腔排毒进行跟踪检测,直到试验结束,被感染鸡仍有很高的病毒检出率。结果表明,最终确定该毒株为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6.
通过SPF鸡胚接种,自疑似病毒性关节炎青脚麻鸡的关节液中分离出一株病毒.采用PCR获得了该病毒的SI基因部分序列,该序列与GenBank中7个禽呼肠孤病毒(ARv)代表性分离株的相应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扩增序列与所比较序列同源性在80.5%~98.0%之间,表明所分离病毒为ARV(命名为ARV-AH 11株).该毒株接种1日龄SPF鸡,可引起严重的生长不良和部分鸡脚爪变形,且攻毒组鸡ARV抗体均为阳性(抗体效价平均为1:2 007.1).  相似文献   

7.
从山东规模化鸭场采集棉拭子样品并接种SPF鸡胚分离鉴定NDV,通过测定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和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死指数(ICPI)来确定分离株的毒力,采用RT-PCR方法对分离株F基因进行测序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从正常鸭群棉拭子中分离到4株NDV,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表明4个分离株中2株氨基酸序列为112 ERQERL117,1株为112 GKQGRL117,符合弱毒株序列特征;1个分离株为112 RRQKRL117,符合强毒株序列特征。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其中2株属于ClassⅠ分支、2株属于ClassⅡ分支,ClassⅡ分支中的2个分离株1个为基因Ⅶ型强毒株,1个属于基因Ⅰ型弱毒株,与Queensland V4等毒株的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临床采集的发病鸽组织处理后经绒毛尿囊膜接种10日胚龄SPF鸡胚,并通过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原鉴定,确定分离到2株鸽Ⅰ型副黏病毒。结合免疫学试验和分子生物学试验对分离株研究发现,分离病毒与鸽新城疫病毒参考株处于同一个遗传进化分支,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89.6%~94.5%,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与新城疫强毒一致。表明在我国鸽群中仍存在高致病性新城疫病毒。研究结果为鸽瘟的防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当地鸭副黏病毒流行状况及其融合蛋白(F)基因的序列特征,从江苏省某新城疫疫苗免疫过的鸭群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血清学试验和中和试验鉴定为鸭副黏病毒,命名为JS0920株.生物学特性分析,9日龄SPF鸡胚的半数致死量(ELD50)为10-5.3;9日龄SPF鸡胚的最小致死量平均死亡时间(MDT)为47.7h,1日龄SPF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为1.875,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测定为2.7.用该病毒的培养物(鸡胚尿囊液)经肌肉注射攻毒,鸭的发病率为70%,死亡率为40%;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00%.用RT-PCR方法扩增该分离毒株的F基因,序列分析表明,JS0920株与标准强毒株F48E9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2%和99.5%,与免疫预防用的LaSota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9.0%和92.2%;其多肽裂解位点为112R-R-Q-R-R-F117,具有高致病性鸭副黏病毒毒株的分子特征;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JS0920株与LaSota株的基因型不同,JS0920株为基因Ⅸ型,与F48E9株的亲缘关系最近.试验结果对认识当前DPMV的流行和变异现状以及疫苗研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2008年在江苏某鸡场分离到的一株发生抗原变异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Huadong/4/2008(wt-DT株)开展如下研究:利用反向遗传技术,删除wt-DT株病毒血凝素(HA)基因多碱性氨基酸序列,使之成为低致病特征,再与wt-DT株的神经氨酸酶(NA)基因组合,结合鸡胚高产病毒PR8株的6个内部片段骨架,构建针对此种变异H5亚型禽流感的疫苗株,结果成功拯救出重组病毒rH5N1/PR8.病毒在鸡胚和MDCK细胞上均具有较好的繁殖能力,相对于wt-DT株,rH5N1/PR8在MDCK细胞上的繁殖能力明显提高.rH5N1/PR8对SPF鸡和鸡胚无致病性,在鸡体内的免疫保护效果良好,符合疫苗候选株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GI-19型(QX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的病原特性,筛选6株GI-19型IBV进行EID50测定以及鸡胚致病力和雏鸡致病性试验,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基因组测序,分析病毒基因组和主要结构蛋白编码基因生物特性。结果显示:IBV/Chicken/Hubei/S1402/2021分离株对鸡胚有致病性,导致鸡胚表现胚体蜷缩、矮小等典型病变特征,经SPF鸡胚传代至第5代,表现较为稳定的EID50 (10-5.33/0.1 mL),但其对雏鸡无致病性;IBV/Chicken/Sichuan/C1452/2021分离株对鸡胚没有致病性,但将其接种1日龄雏鸡,可导致雏鸡出现33.33%(5/15)的发病率,引起的典型病变为雏鸡肾脏尿酸盐沉积。对6株GI-19型IBV分离株的基因组和主要结构蛋白编码基因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和生物特性分析,发现IBV/Chicken/Hubei/S1402/2021分离株与其他分离株存在明显差异,且在1a和1b基因区域存在重组现象。结果表明:我国流行的部分I...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近年鹅群中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流行变异情况,试验于2018年从广东地区疑似患有新城疫病死鹅的病料中分离到1株NDV,对其进行了生物学毒力测定及致病性研究,并利用RT-PCR技术扩增该分离株F基因和HN基因全长片段,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GD299的生物学毒力指标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致死指数(ICPI)和6周龄静脉接种指数(IVPI)分别为58 h、1.56和2.2,F基因裂解位点为112R-R-Q-K-R-F117,GD299株为强毒株;F基因和HN基因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为82.9%~99.5%,属于基因群Ⅶ型,其中F基因属于Ⅶf亚型;与经典强毒株La Sota株、F48E9株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F基因氨基酸序列出现多处位点变异。说明目前流行的NDV已发生一定变异。  相似文献   

13.
为调查辽宁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流行及遗传演化情况,从辽宁某鸡场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料中分离得到1株病毒,经分子生物学检测、鸡胚矮小化试验、新城疫病毒血凝特性干扰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确定该毒株为IBV,并命名为CH/LN/2019。扩增该毒株S1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发现,分离株S1基因全长1 620 nt,编码540个氨基酸,S1蛋白裂解位点为HRRRR,属于基因Ⅰ型(QX型)毒株;同源性比对发现,分离株与基因Ⅰ型代表毒株QXIBV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5.6%和94.8%;与国内常规型疫苗H52、H120和Ma5毒株的同源性较低,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仅为77.2%~76.9%和75.4%~76.2%。本试验为辽宁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陕西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遗传进化方向及为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采集陕西省部分地区腹泻仔猪的肠道及内容物,利用Vero细胞进行病原分离,扩增M基因和N基因序列并测序。结果显示病毒盲传5代,细胞出现收缩变圆直至脱落的细胞病变;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出的PEDV陕西地方株与其他参考毒株M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7.8%~99.7%,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7.3%~100%;N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5.7%~99.8%,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9.3%~100%。PEDV陕西分离株与CV777等经典株的亲缘关系较远,与变异株的亲缘关系较近。表明成功分离出PEDV陕西地方株,且均为变异株。  相似文献   

15.
在广东珠三角地区某鸡场取样,接种SPF鸡胚后获得1株病毒HD株,经HA和HI检测为H9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HA基因分析显示,HD株HA基因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均与近年来国内流行的GX55等4.2.5分支H9亚型禽流感病毒相似性高,分别为94.1%~97.6%和95.8%~98.2%,而与国内常用疫苗株F、SS、SD696等4.2.3分支病毒相似性较低,分别为88.9%~89.8%和91%~91.6%。试验表明HD分离株属于4.2.5分支,与近年来国内H9流行株类似,而与常用疫苗株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估辽宁地区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anemia virus,CAV)的变异情况及致病能力,试验提取鸡传染性贫血发病鸡肝脏总DNA,依据GenBank中德国株CUX-1(M55918.1)基因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然后对鸡传染性贫血发病鸡肝脏进行常规处理,取菌液接种1日龄SPF雏鸡,观察其是否具有致病性。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出1株CAV(DD-2016),该毒株基因编码区全长为2 297 bp,共编码764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南韩株South Kores(JF507715.1)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最高(99.17%);该分离株能引起SPF雏鸡发生贫血、皮下出血、胸腺萎缩、骨髓黄化等典型病理学损伤。说明辽宁地区目前流行毒株基因发生了较大变异且致病力较强。  相似文献   

17.
在江西某鸡场取样,接种SPF鸡胚后获得1株病毒WS-JX株,经HA和HI检测为H9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通过HA基因分析,结果显示,WS-JX株HA基因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均与近年来国内流行的GX55等4.2.5分支H9亚型禽流感病毒相似性高,分别为90.1%~99.6%和94.1%~100.0%。而与国内常用的疫苗株F株、SS株等4.2.3分支病毒相似性较低,分别为85.9%~89.1%和90.6%~90.9%。试验结果表明,WS-JX分离株属于4.2.5分支,与近年来国内H9流行株类似,而与常用的疫苗株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从广西某鸡场的发病鸡群中采样病料,接种10日龄SPF鸡胚后分离得到1株病毒,并命名为GL株,经微量血凝和微量血凝抑制检验为H9亚型禽流感病毒。测序结果分析显示,HA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RSSR↓GLF,与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基序一致。HA基因分型结果表明,GL株属于4.2.5分支。BLAST结果显示,HA基因序列与BJ0309株相似性最高,达99%。相似性比较结果表明,HA基因、蛋白与近年来国内流行的GX55等4.2.5分支H9亚型禽流感病毒相似性较高,分别为94.1%~98.8%和96.4%~99.3%,而与国内常用疫苗株SS、F、SD696等4.2.3分支H9亚型禽流感病毒相似性较低,分别为88.8%~89.8%和91.2%~92%。由此可见,分离的GL株属于4.2.5分支,与近年来国内流行株类似,并与常用疫苗株存在了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特征,对2017—2019年从山东省采集的27份疑似鸭肝炎病毒感染的病料采用鸡胚进行病毒分离,并进行RT-PCR鉴定,随后对分离株的VP1基因进行序列测定以及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从27份疑似病料中共分离出了22株病毒,8株为鸭甲肝病毒1型(DHAV-1),14株为鸭甲肝病毒3型(DHAV-3);VP1基因序列比对显示:8株DHAV-1与12株参考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1.7%~98.6%,氨基酸相似性为93.7%~97.5%,分离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7.2%~100%;14株DHAV-3与12株参考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89.4%~98.9%,氨基酸相似性为92.1%~100%,分离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3.9%~100%,属于Ⅰ型(GⅠ型)。研究结果将为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山东省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dV)毒株的基因遗传演化情况及致病性,本试验对山东省两家疑似暴发鸡包涵体肝炎和心包积液综合征鸡场采集的病料(肝脏、脾脏)进行PCR鉴定,并将鉴定为FAdV的2份阳性病料提取病毒液,接种鸡肝癌细胞(LMH)进行毒株传代培养和细胞病变(CPE)观察、PCR检测、TCID50测定、鸡胚致病性试验、SPF鸡回归试验、病毒hexon部分基因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分离到2株FAdV,2株分离株细胞传第1代即可观察到CPE,PCR均可扩增出大小为500bp的片段,且2株分离株细胞F5代TCID50分别为10-7.75/0.1mL和10-7.60/0.1mL,均对7日龄SPF鸡胚有强致病性;第1分离株和第2分离株对21日龄SPF鸡攻毒死亡率分别为80%和15%。hexon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第1分离株与FAdV-4株同源性最高(99.57%),第2分离株与FAdV-8b株同源性最高(99.18%)。这2株FAdV分离株均与Ⅰ群禽腺病毒同源,与火鸡出血性肠炎病毒(HEV)所在的血清Ⅱ群及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所在的血清Ⅲ群禽腺病毒位于不同分支。第1分离株基因型为C型,血清型为4型,命名为FAdV-SDC4株;第2分离株基因型为E型,血清型为8b型,命名为FAdV-SDE8b株。综上所述,FAdV-SDC4和FAdV-SDE8b株属于近几年国内流行毒株。本研究结果可为鸡包涵体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的防控工作和疫苗株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