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康快报     
每天跳一跳,增强骨密度研究显示,每天坚持做上下跳跃运动,1年后可使骨密度增加。这是因为,做跳跃运动时肌肉的收缩可以刺激骨膜,诱导成骨细胞的生长;跳跃运动还可以提高骨的弹性和韧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长寿》2009,(8):54-54
医学专家指出,经常轻跳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简便易行的好方法。研究者对绝经前后的妇女进行了观察,发现每天坚持做上下跳跃的女性,一年后便可使骨密度增加3%。这是由于跳跃运动不但加速了全身的血液循环,而且地面的冲击力更激发了骨质的形成。但要注意的是,妇女在绝经期前就应该多做跳跃运动,中老年男性也宜尽早多做跳跃运动,  相似文献   

3.
最新发现     
《中国保健营养》2009,(11):14-15
坚持跑步和跳跃运动可防骨质疏松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坚持跑步和跳跃运动,可以强健骨骼,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骨折等疾病和意外损伤的发生。研究认为:较高应变速率和变动频率的运动,比如跳跃类运动以及跑步,这些运动可以有效提高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4.
正跳跃运动是一种良好的健身方法,简单易学还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经常进行适度的跳跃性锻炼,能使体内得到保健性振荡按摩,从而增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提高运动素质水平。跳跃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最简便、最实用而有效的方法。只要每天坚持做50次跳跃运动,便能收到增加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的良好效果。跳跃方法也很简单,找一块较为平坦的地方,周围没有什么障碍物或锐利物,  相似文献   

5.
结论: 科学健骨运动在抵抗绝经后女性随年龄增长的骨密度下降的同时,其腰椎、跟骨骨密度水平提高、骨强度增强。提示健骨运动是提高人类骨质量水平、预防骨折的积极措施。 2.北京医科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张蓉晖硕士论文《非承重性运动和钙剂补充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中老年人骨密度的影响,以指导中老年人保健。方法使用单能X线骨密度仪对温州市121名体检的50岁以上中老年人进行跟骨骨密度测定,按标准分为运动组和不运动组,比较两组骨密度,分析不同运动方式,包括运动项目、运动频次、运动时间、运动年限对运动组骨密度的影响。结果运动组与不运动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骨密度高于不运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8,P=0.001)。年龄、性别、运动项目、运动频次、运动年限是中老年人骨密度的影响因素(F=20.601,P0.01)。结论运动可以改善中老年人的骨密度,不同的运动方式对中老年人骨密度影响有区别。中老年人要想通过运动获得骨量的增长,要在临界强度负荷下选用适宜自己个体的对骨骼冲击力大的运动,并提高运动频次,延长运动年限。  相似文献   

7.
有研究者对绝经前后的妇女进行观察,发现每天坚持做上下跳跃的女性,一年后便可使骨密度增加,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髋部,其密度能增加3%。这是由于在跳跃运动过程中,不但加速了全身的血液循环,而且地面的冲击力更激发了骨质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美操运动对普通大学生骨密度(BMD)和部分骨代谢指标的影响,为了解运动对青春后期大学生骨代谢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以江西师范大学40名健康男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比较运动组(健美操)和对照组(较少参加运动)的骨密度和血清睾酮、血碱性磷酸酶(ALP)、尿羟脯氨酸(U-HOP)及尿肌酐(U-Cr)等骨代谢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的腰椎(L2-4)和左股骨颈骨密度均较高,腰椎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运动组的血清睾酮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运动组的血ALP要高,而U-HOP和U-HOP/U-Cr比值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美操运动能够通过影响骨代谢来增加骨形成、减少骨吸收,提高青春后期男大学生的骨密度和骨量。  相似文献   

9.
骨密度测定在佝偻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骨密度仪测定骨矿含量是近年来研究骨代谢异常症的一种手段.我院引进的 Hologic DQR-2000骨密度测定仪,内有小儿各年龄阶段的腰椎骨密度正常值软件包.我们用其测定小儿腰椎L_1~L_4的骨密度,把低于均值2个标准值作为异常,与佝偻病患儿血清Ca、P、ALP的改变情况做比较,试图探讨骨密度测定在小儿佝偻病诊断中的应用.1 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3 运动对骨钙的影响:经常进行拳击和举重等对抗性运动的运动员的骨密度较高,而长期卧床或运动量较少者的骨密度较低。在宇宙飞船中生活的宇航员骨密度下降较快,与活动较少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女性腰椎骨密度分布情况及运动习惯对骨密度的影响性,以期早期防治,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9年在该院进行骨密度检测的167例女性,以5岁为一个档次分成7个年龄段,比较每个年龄段女性骨密度、骨代谢产物、蛋白质、体脂肪率、肌肉量、体质指数、腰臀比水平变化。调查每个女性运动习惯情况,分成规律运动组和不运动组,对比腰椎骨密度和骨代谢产物。结果①31~35岁女性蛋白质、骨密度含量最高,和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体脂肪率从36~40岁后升高显著(P0. 05);肌肉量以20~25岁最低,36~40岁最高;体质指数、腰臀比和年龄呈正相关,年龄增加则水平升高。②在20~35岁间,26~30岁女性L1-4骨密度含量均最低,和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所有年龄段中,31~35岁L1-4骨密度含量最高,和其他所有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③在31~35岁阶段,钙(Ca)含量最高,和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Ⅰ型胶原羟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甲状旁腺素(PTH)35岁则均显著升高;磷(P)则在35岁显著下降,和其他项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④规律运动组Ca、P含量显著高于不运动组,而TPⅠNP、β-CTX、PTH则显著低于不运动组(均P0. 05);在骨密度上,规律运动组L1-4骨密度均显著高于不运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腰椎骨密度明显较低,而31~35岁女性骨峰值最高,规律运动习惯能保证骨密度相对平稳、骨代谢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青少年骨量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昆明市某中学55名12~14岁青少年先行问卷调查再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量腰椎及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女生腰椎、股骨颈、大转子骨密度明显高于男生;体重与BMD相关,体重越重BMD越高,但身高与BMD无明显相关关系;月经初潮年龄早的女生骨密度较高;喜欢运动的学生骨密度与不喜欢运动者差异有显著性;每日坚持喝牛奶的学生骨密度显著高于不喝牛奶的学生。【结论】影响昆明市青少年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是:喝牛奶、运动、性别和体重。  相似文献   

13.
运动对绝经后妇女骨量和骨代谢影响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运动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并与药物治疗进行对比。方法:141例绝经后健康妇女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46例,不进行任何干预措施;运动组50例,每周进行4~5次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每次1~2 h;用药组45例,每日服用倍美安1粒+去甲基睾丸素2mg,连续8周。监测桡骨骨密度、AKP、尿CA/CR、尿HYP/CR。结果:运动组运动1年后骨密度明显增高,血AKP升高,尿CA/CR、尿HYP/CR减少,无副作用,用药组显效快且迅速。结论:运动可以提高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减少骨丢失,无副作用,费用低,易于被接受,是一种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大力推广,特别是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人群。  相似文献   

14.
跑步运动对男性青少年前臂骨矿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运动被认为是增加骨密度和预防老年时期骨质疏松的较好方法,尤其是青少年时期即开始运动。但何种运动类型、强度、频率、持续时间等能最有效地增加骨密度,目前尚不清楚。研究发现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身体各部位的骨密度有不同的影响。为了解跑步运动对男性青少年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的影响,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运动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运动影响骨质疏松的机制,运动对骨代谢、骨生物力学、骨密度的影响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可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规律健美操运动对女大学生骨密度的影响。方法以60名普通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名作为运动组进行20周健美操运动,另外30名作为对照组不参加规律运动。2组均在实验前和20周后分别测定骨密度相关参数值:骨强度指数(STI)、T值、Z值,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周健美操运动组的STI、T值、Z值在运动前后的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与20周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周规律健美操运动能够增加骨强度指数,提高女大学生的骨密度,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获得更大的峰值骨量,预防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7.
体育运动对儿童青少年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萍玉  张亨菊 《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1):1393-1394
近几年 ,研究体育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及对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儿童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 ,在此期间 ,骨密度持续增加直到骨峰值的获得 ,而成年早期达到的骨峰值量是决定以后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的关键因素 ,现将有关体育运动对儿童青少年骨密度的影响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1 不同体育运动类型对儿童青少年骨密度的影响体育运动类型多种多样 ,然而不同的体育运动类型产生的运动负荷不同 ,对骨密度的影响也不一样。有人对骨影响作用从不同的角度上把运动分为负重运动 (weight -bearingphysic…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钙营养及运动指导对产后妇女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11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单胎孕足月健康并自愿接受指导的产妇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两组产妇产后3、30、60、90天骨密度变化及产后12个月骨密度恢复正常的产妇人数.结果:观察组骨密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后不同时期骨密度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2个月两组骨密度恢复正常的产妇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营养及运动指导能够有效提高产后妇女骨密度含量,对促进骨健康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9.
运动锻炼对防治骨质疏松有很好的作用,在运动中只要把握运动的项目、强度和力度选择,就是安全而有益的。一、弹跳运动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在各项锻炼中,跳跃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最佳方法。跳跃运动的方法很简单,可参照下列方法进行:原地单腿跳一条腿提脚离地,另一脚支撑做小幅度的向上跳跃,两条腿各做20~30次。  相似文献   

20.
运动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和骨代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运动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96例确诊为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各48例,运动组每人每天服用元素钙600mg的同时进行户外运动,对照组每人每天仅服用元素钙600mg。观察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骨钙素和尿吡叮啉/肌酐)。结果:运动组治疗12个月时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同时运动组在治疗后3个月时骨形成指标BGP上升,骨吸收指标U-Pyd/Cr下降,并且该变化一直持续到试验结束;而对照组骨代谢指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运动不仅能增加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腰椎和髋部的骨量,同时能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有效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积极预防跌倒和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