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经硬膜外侧间隙连续推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将34例除头、面部位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即神经妥乐平连续硬膜外阻滞组(18例),与对照组即硬膜外神经阻滞组(16例)。均在CT引导下行硬膜外侧间隙穿刺置管。对照组经导管注入复方倍他米松0.5ml+维生素B121.0mg+2%利多卡因1ml+0.75%布比卡因1ml+生理盐水至10ml,每周1次,疗程2~3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经导管注入神经妥乐平3.6U+0.75%布比卡因1ml+生理盐水至5ml,每天1次,疗程2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对治疗前和治疗后3、7、14、30d的VA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3、7、14、30d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硬膜外腔置管,应用神经妥乐平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硬膜外腔应用消炎镇痛液。  相似文献   

2.
神经妥乐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神经妥乐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的疗效、方法和安全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神经妥乐平不同剂量组(3.8u/日,10.8u/日),疗程14天.结果:神经妥乐平使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明显改善,并具有快速起效、长时间止痛作用.尤其神经妥乐平10.8u/日组,疗效显著.结论:神经妥乐平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效和安全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联合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神经妥乐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90例胸腰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随机分为射频热凝(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RFT)联合神经妥乐平组(A组,30例)、射频热凝组(B组,30例)、神经妥乐平组(C组,30例),采用视觉模拟评估法(va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对治疗前、后VA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VAS比较,A组与B、c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疗效比较,A组与B、c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射频热凝联合神经妥乐平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射频和单纯使用神经妥乐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硬膜外侧间隙持续输注神经妥乐平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64人,按随机原则分为A组即消炎镇痛药组(32例)与B组即消炎镇痛药复合神经妥乐平组(32例),均在CT引导下行硬膜外侧间隙穿刺精确置入导管,连续硬膜外镇痛3~4周。A组镇痛泵内药物:0.4%~0.8%的盐酸利多卡因 地塞米松2mg 0.9%生理盐水共250ml;B组镇痛泵内药物:0.4%~0.8%的盐酸利多卡因 地塞米松2mg 神经妥乐平7.2单位 0.9%生理盐水共250ml。两组流速均为5ml/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分别测评入院时、硬膜外镇痛结束后(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的VAS评分,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从而评估两种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时,两组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1);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时B组较A组显著性降低(P<0.05);两组对麻木、痛觉过敏、睡眠障碍、焦虑等综合症状均有一定疗效,但B组有效率高于A组(P<0.05)。结论:CT引导下将消炎镇痛药及神经妥乐平精确注射到受损神经的部位,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明显的缓解疼痛效果,且复合应用神经妥乐平镇痛效果更明显;神经妥乐平能有效改善麻木、痛觉过敏超敏、睡眠障碍、焦虑等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神经妥乐平 (neurotropin ,NTP)是家兔皮肤接种牛痘病毒后局部炎症皮肤中提取的生物活性物质 ,本研究旨在观察该药及与神经阻滞疗法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致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CT或MRI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并有单侧坐骨神经痛的患者 10 2例 ,分 (1)神经阻滞组 (NB ,n =4 5 ) :骶管注射 +L2~ 5椎旁注射 ,每周 1次 ,连续 5周 ;(2 )神经阻滞 +神经妥乐平组 (NB +NTP组 ,n =35 ) :骶管注射 +L2~ 5椎旁注射同NB组 ,每周 1次 ,2周后骶管内追加NTP 6ml,其余同以往治疗 ,在行神经阻滞治疗间隙每天肌肉注射 3ml神经妥乐平。 5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 ,并观察其中 16例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的变化 ;(3)神经妥乐平组 (NTP ,n =2 2 ) :前 2周仅给予口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物 (如莫比可、英太青 ) ,2周后开始予神经妥乐平 6ml/d肌肉注射共 2周 ,最后 1周改为 3ml/d肌注 ,比较治疗前后的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1)单独使用神经妥乐平可以明显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 (P <0 .0 5 ) ;(2 )神经妥乐平不仅能明显提高神经阻滞疗法缓解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作用 ,两者联合应用 ,还可明显缓解神经根受压所致的下肢麻木 (P <0 .0 1) ;(3)除极少数病例出现皮肤过敏反应 ,NTP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腰2交感阻滞联合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神经妥乐平)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一组腰2交感阻滞+神经妥乐平(实验组),另一组仅行腰2交感阻滞(对照组)。两组均在C型臂下行双侧腰2交感神经阻滞,神经妥乐平口服为神经妥乐平片(4.0 U/片),每次2片,每天2次。治疗1、4、8周后观察疼痛、麻木改善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的痛觉VAS评分皆明显降低,实验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麻木改善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组63.3%,对照组26.7%(P<0.01)。结论:腰2交感阻滞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与单用腰2交感阻滞相比,二者均能镇痛,但前者对麻木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7.
神经妥乐平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神经妥乐平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74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随机进入神经妥乐平组(38例)和胰激肽原酶组(36例)。神经妥乐平组每天1次静脉点滴神经妥乐平针,每次2支(3.6u/支),14天后口服神经妥乐平片,每次2片,每天2次,共14天。胰激肽原酶组每天1次肌肉注射胰激肽原酶针,每次2支(10u/支),14天后口服胰激肽厚酶肠溶片,每次2片,每日三次,共14天。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感觉VAS评分皆有明显降低。疼痛改善神经妥乐平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胰激肽原酶组。神经妥乐平组麻木感改善显效率明显高于胰激肽原酶组。结论:神经妥乐平对2型糖尿病神经损害的自发性疼痛,感觉障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神经妥乐平)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射频温控热凝术后面部残余神经症状的疗效.方法:应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射频温控热凝术后面部仍残留有神经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在3分以上的患者30例,分成神经妥乐平组和安慰剂组各15例.神经妥乐平组给予神经妥乐平18AGC单位+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连续7 d;安慰剂组给予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连续7 d.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面部疼痛和麻木感改变情况.结果:术后1、3d神经妥乐平组疼痛评分和术后7、14 d神经妥乐平组麻木感评分改善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神经妥乐平组患者用药后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神经妥乐平静脉注射可有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射频温控热凝术后面部残留的疼痛感和麻木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老年人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老年患者54例,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高剂量组采用三叉神经分支阻滞和皮损区皮内注射治疗每星期一次,治疗1个月,并从治疗开始时口服普瑞巴林300 mg/d,bid直至第10周,低剂量组采用相同的神经阻滞疗法并从治疗开始时口服普瑞巴林150 mg/d,bid直至第10周。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uality of sleep,QS)评价治疗效果,并观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第1~10w,VAS和Q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与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治疗后第5w和第4w开始VAS评分和QS评分分别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0周,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普瑞巴林300 mg/d联合神经阻滞可迅速缓解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改善睡眠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CT导向下选择性椎旁神经阻滞术为主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A组同时在CT导向下选择性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前后观察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后遗神经痛(PHN)的发生率。结果:治疗1、7、14及30 d时VAS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逐渐下降,A组各时间段均明显低于B组(均P〈0.05);PHN发生率A组亦明显低于B组(2.5%与10.0%,P〈0.05)。结论:CT导向下选择性椎旁神经阻滞术配合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联合冲击波对枕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枕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26)。对照组给予2次枕神经阻滞疗法,观察组给予2次枕神经阻滞疗法联合3次冲击波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以及1、3个月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第1周、1个月及3个月VAS评分均显著改善(P 0. 01);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较第1周、1个月显著上升(P 0. 01);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与第1周、第1个月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VAS评分均显著改善(P 0. 01)。2组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冲击波疗法治疗枕神经痛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困扰中老年人群的顽痛症之一,目前仍是世界级的疼痛难题.有关神经妥乐平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单一顽症鲜有报道.我院麻醉科疼痛门诊已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神经妥乐平肌内注射治疗神经源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肌内注射治疗神经源性疼痛的疗效。方法:20例神经源性疼痛患者,以神经妥乐平3.6U/次,肌内注射,2次/d,连续14d为1疗程,记录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治疗14d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伴随症状改善明显,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神经妥乐平注射治疗神经源性疼痛有效、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共36 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 组12 例行蛛网膜下腔阻滞+椎旁神经阻滞治疗,B 组12 例行单纯蛛网膜下腔阻滞治疗,C 组采用单纯椎旁神经阻滞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 d、7 d 及14 d记录三组患者VAS 评分,结果 发现三组患者治疗后3 d、7 d 及14 d 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逐渐降低,但A 组在治疗后3 d、7 d 及14 d VAS 评分与B 组及C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其中A 组治疗后VAS 评分均低于B 组及C 组(P <0.01).结论 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能够很好地缓解急性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45例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服普瑞巴林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神经阻滞法。治疗4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PSQI)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VAS评分和PSQI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第2、3、4周,2组患者VAS评分和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效果好,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早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发病1~2周的患者64例,随机分成抗病毒药物治疗组(A组)和神经阻滞联合抗病毒药物组(B组),每组32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1周评估一次,随诊12周,了解患者睡眠、疼痛情况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  相似文献   

17.
带状疱疹(Herpes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有明显神经痛。治疗原则为止痛,消炎,抗病毒,防止局部感染。具体方法多种多样,效果也不一样,但治疗不佳会增加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本研究在抗病毒的基础上,采用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妥乐平对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作一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8.
神经阻滞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单纯口服药物和联合神经阻滞两种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 40例病程超过6个月的PHN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20例.A组口服卡马西平、多寨平、双氯芬酸钠、B族维生素,B组在口服上述药物的基础上应用醋酸曲安奈德、弥可保、0.4%利多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周和治疗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B组患者在治疗后3周和6个月VA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A组在治疗后3周VAS低于治疗前,6个月后与治疗前无显著作差异.组间比较:B组治疗后3周和6个月VAS均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 神经阻滞联合口服药物治疗顽固PHN止痛作用强,疗效持久.  相似文献   

19.
神经妥乐平和卡马西平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和卡马西平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将3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神经妥乐平组和卡马西平组,治疗前后观察疼痛和麻木的改善情况。结果:神经妥乐平组对疼痛和麻木的改善情况良好,对疼痛的总有效率和麻木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卡马西平组。结论:神经妥乐平治疗PHN安全有效,优于卡马西平。  相似文献   

20.
神经妥乐平联合窄波UVB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应用神经妥乐平联合窄波UVB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良好,并与消炎痛/TDP组做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