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如何处理好城市公交与农村短途公路客运之间的关系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以南宁市为例,在分析南宁市城市公交与农村短途公路客运衔接现状及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两者衔接的发展趋势,并从线网、管理、运营三个方面对两者衔接模式进行分层次的研究探讨,提出骨干线路及一般线路的线网衔接结构、城乡公交分区分级管理衔接体系及以"国有主导"、市场"集约化、规模化、多元化"的运营模式,以期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城乡居民出行环境,实现南宁市城乡公交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居民大量外迁,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使得城乡之间居民出行量增大。传统的城乡客运二元分割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供需矛盾促使市场自发地进行调节,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理念应运而生。在分析城市化以及城乡一体化含义的基础上,对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通过对城乡公交一体化现有的运作模式进行分类,分析各种模式的优缺点,运用物元分析法构建模式选择的指标体系,得到相应的选择模型,为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规划与实施提供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总体框架构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对城乡综合交通体系与城乡公共交通的一体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论文在对城乡公交公共交通进行概念界定和运营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现状区域公共交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总体框架及战略层面、设施层面,运营层面的子规划内容,协调城乡公共交通的高效、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公交IC卡信息采集、分析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城市公共交通在我国城市交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同我国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等活动密切相关的系统。公交客流信息是公交调度管理及线网优化的基础 ,公交IC卡的应用为公交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技术保障。论文围绕我国城市公交特性 ,对公交IC卡的信息采集、分析和应用进行了探讨 ,研究了基于现状IC卡信息采集技术的公交客流及出行信息的分析方法 ,为发展智能公交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奉化区作为宁波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完善城乡客运交通系统,进一步融入宁波主城区并促进协同发展.该文以宁波奉化为案例,聚焦城乡客运结构现状发展现状,结合城乡客运发展趋势,研究区域城乡客运一体化网络结构并设计顶层控制指标,为支持公交优先发展、鼓励公交出行提供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居民出行质量、降低城市污染排放、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以江苏省为例,在广泛调查典型江苏城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讨论分析了现阶段城乡公交在网络模式以及相关建设和运营指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对策,从而在建设、经济、政策等方面为合理发展城乡公交提供了建议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温岭市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全省率先实行村村通公路后,城乡公交快速发展,乡村群众出行更为便捷.温岭市城乡公交客运是以企业行为和完全的市场化手段作为投资运营模式,受利益驱动,企业对冷热线路运力调整随意性大,线路运营不准点,服务质量差,车况差,票价高,近年来随着运营成本的提高,城乡公交客运票价擅自提价和乱涨价现象屡禁不止,且处罚难,收效甚微.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城乡公交一体化管理运营机制,已成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上海运营地铁网络规模的不断增大、客流快速攀升,"最后一公里"公交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接驳运输作用.地铁是运行快速且具有高可靠性的运输系统,因而与之衔接的"最后一公里"公交的运行情况将主要影响公共交通出行链的整体服务质量.本文以部分时刻表挂牌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线路为研究对象,从快速性和可靠性角度评价其运行质量,并从通行条件和运营管理两个方面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WebGIS的城市公交换乘查询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交是市民出行最为普遍的选择,为方便市民以公交方式出行,采用基于逻辑的搜索算法研发出基于WebGIS的城市公交换乘查询系统,市民出行前,在电子地图上选择起始点和目的点后,系统自动生成多种公交换乘方案供参考,包括换乘次数最少或费用最省等.介绍了公交换乘算法原理,给出了系统结构及各模块的实现,并分析了系统的性能;通过实际测试表明,系统方案可行,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19)
公共交通系统的本质是能够为居民的出行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公共交通网络结构是公交系统的基础,其合理性与科学性直接影响了公交系统运行有效性和居民出行的便捷性。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公交网络结构优化研究已成为解决此问题的新兴方法。但是,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公交网络的实证分析及其拓扑结构优化,而作为影响居民出行便捷性的地理信息因素很少被纳入网络模型中。为此,提出了一种能够描述公交网络与空间地理信息的复合公共交通网络模型。基于该模型基于该复合网络模型和居民小区的地理位置建立了公交线路居民小区复合网络,来描述公交线路对居民出行的影响并对公交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居民出行的便捷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提出了"独立服务区"及"竞争服务区"的概念,并解析独立服务区对城乡公交运营效益的影响机理。以山东新泰城乡公交调研数据为例,采用多元回归分析验证了独立服务区对城乡公交运营效益的影响作用。最后,从独立服务区的规模和发车班次调整,竞争服务区的发车频率和服务范围调整角度,提出了城乡公交规划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The performance of Norwegian subsidized urban and rural bus operators is analyzed to gain insight about factors affecting it.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is used to analyze efficiency differences in the sector. In addition, Mann-Whitney rank test is employed to test for efficiency and scale differences with respect to ownership, region of operation and scope of opera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is in general a potential for input saving in the whole sector of about 28 percent. Nevertheless, whil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re found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operators with respect to input saving and output increasing efficiency scores, rural operators on average have lower mean scale efficiency and a higher variance of scale efficiency. Further, statistical tests using a Mann-Whitney rank test verify the latter. Thus the crucial issue in the Norwegian bus industry is less a question of differences in ownership or economies of scope but more a result of sub-optimal input allocation, which varies according to area of operations; either urban or rural. The analysis presented here also demonstrates that DEA is an appealing procedure for assessing efficiency in the bus industry, which is also easily acceptable to the decision-makers.The authors would like to thank the two anonymous reviewers and the editor of this journal for their constructive comments during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paper.Received: July 2000 / Accepted: March 2003  相似文献   

13.
黄勇  万丹  冯洁 《城市规划》2019,43(4):70-77,106
为挖掘山地城镇公交系统专项规划的科学原理,在城乡规划学和复杂性科学交叉领域,运用复杂网络分析原理和方法,选用重庆市主城区和成都市主城区分别为山地城镇和平原城镇对比样本,构建公交复杂网络模型,建立网络整体、局部和个体结构特征分析指标体系,揭示了公交网络在山地城镇空间形态约束下的“集聚-破碎”结构特征及其“地形阻隔”空间机理,为山地城镇公交系统专项规划与规划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金岩  何淑华 《城市规划》2012,36(10):68-74
公共交通导向(TOD)的村镇社区空间发展模式,是基于东部沿海平原省份城乡公路与道路网络较为发达的地域特性,通过选择性地建设设置公交站点的"城镇型社区",形成网络化互动连接的城乡公交体系及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进而触发城乡要素流动、优化公共服务,改变传统发展动力自上而下的树形结构模式。通过对德州市临邑县村镇体系规划的实践研究,发现TOD村镇社区空间发展模式能够在依托地域需求、服务政府决策、优化规划模式和改善功能结构等方面为我国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达娃  于明明  李小建 《山西建筑》2011,37(20):17-19
从公交停靠站的位置、设置尺寸和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布置三方面出发,对城市公交停靠站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城市公交停靠站设置原则,确定了路段上和交叉路口附近公交停靠站的设置位置,建立了停靠站台的长度公式,重点研究了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布置,为城市公交停靠站的布置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阴汀 《建筑与环境》2011,(4):149-151
公交专用车道是一种新生事物,是城市“治堵”的重要举措,关系着城市交通的成败。剖析城市道路交通的渠化和公交站位置的合理设置,探讨有利于适应公交优先的道路渠化及合理的公交站设置方案,将有利于公交优先功能的高效发挥。  相似文献   

17.
白舸  文思思 《山西建筑》2012,38(12):4-6
从设计艺术之美的角度出发,对武汉城市公交站点进行设计研究,分析了武汉公交站点对审美与艺术的需求及体现形式,描绘出武汉城市公交站点的美好蓝图,指出公交站点的形象转变有利于武汉城市形象的提升和扩大影响力及知名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城市化过程中的物质表象概述,分析了城市周边农村在土地利用结构、功能、与城市关系等方面和传统农村的分化。通过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界定都市农村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解答了都市农村作为新型居住形态的相关问题,包括都市农村在近期是准城市化地区,远期不是准城市化地区,都市农村将永续存在,城中村不是都市农村。  相似文献   

19.
张世杰 《山西建筑》2011,37(30):7-8
对江西省农村候车亭建设和使用中暴露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农村候车亭设计的标准化、造型上的多样化、使用中的人性化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达到了改善候车亭候车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影响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楷 《山西建筑》2010,36(31):17-18
主要从城市公交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公交优先发展的管理制度、建设规划、发展定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得出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城市公交优先的有效拓展和有序运行,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减少制约公交优先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