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用Y145型气流式纤维细度仪测试苎麻纤维支数的方法,并且与中段切断称重法进行对比试验,提出了流量读数与公制支数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
苎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生产和加工历史,是我国传统的纺织纤维原料。苎麻纤维细度是评定苎麻等级、纤维质量及纺织利用价值的关键性指标。目前国内外测定苎麻纤维细度的方法主要有:中段称重法和气流仪法。中段称重法测定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操作繁琐,测试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重现性较差,且仅能得到纤维的平均细度,不能得到细度分布等指标;气流仪法测量速度快,但试验结果与气流容器的形状大小及纤维本身的状态有关,重现性差,且只能得到平均细度,不能得到细度分布等指标。用升级改造后的OFDA光学纤维直径分析仪测定苎麻纤维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气流仪测试苎麻纤维细度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用Y14S型气流仪测试苎麻纤维细度,具有实测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检测苎麻纤维线密度仅有中段切断称重法(简称中段法)一种,并以手工操作,人为因素引起误差机会多。1986年我局进口一台西德 VIBROMAT—M 型振动仪,为发挥该仪器多种用途,笔者于1989年12月提出用振动仪测定苎麻纤维细度,并开始试验。试验之初,直接取纤维上机检测,并与中段法对照,两种方法的结果差异很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流仪测定苎麻/棉混纺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仪是检测纤维细度的仪器,由于苎麻纤维和棉纤维的细度相差特气流仪是检测纤维细度的仪器,由于苎麻纤维和棉纤维的细度相差特别大,当两种纤维的比例相差1%以上时,混合纤维的平均细度即有明显差别,气流仪的流量读数就有差别。研究表明,麻棉混纺比与气流仪流量间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据此可采用气流仪测定麻棉混纺比例。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植物纤维的细度检验方法;中段切断称重法检验的细度指标和整批纤维真实细度间的误差;用显微镜测定纤维宽度折算截面积以正确表示纤维真实细度,并据以检验混纺比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棉与莱赛尔纤维混纺织物中纤维含量的定量分析通常采用甲酸-氯化锌法,但该方法耗时长,且莱赛尔纤维含量较高时会出现溶解不完全的情况。文中参考GB/T 16988—2013《特种动物纤维与绵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测定》,使用纤维细度仪来定量分析棉与莱赛尔混纺织物,并对比了甲酸-氯化锌法、纤维细度仪法测试的莱赛尔纤维质量百分率及含量偏差。结果表明:当试样中莱赛尔纤维含量较低时,两种方法结果均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可满足检测需求;当试样中莱赛尔纤维含量较高时,采用纤维细度仪法所测得的莱赛尔纤维含量偏差较小,更加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亚麻落麻纤维细度的测试多采用中段称重法,该方法操作麻烦,主观性强,结果的精密度也不是很好。用等压式气流仪测试,在95%的置信度,一定细度范围内,细度和气体流量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并且结果的精密度也比较好,可以实现落麻纤维细度的快速、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9.
一、纤维 (一)羊毛纤维直径测定时相对湿度的校正 羊毛纤维直径测定的标准方法所需的相对湿度为65%;在其它条件下进行测定需要进行修正。 表1所列为把气流仪或投影显微镜测得的细度修正到相对湿度为65%时直径的修正值。 相对湿度需从放在试验地点附近的温湿度计读取。试样需在试验室内放置足够的时间以使其与空气达到平衡。 (二)用气流法测得的纤维直径与温度的关系 气流仪(如 Wira纤维细度仪)是在标准温度下(即20°C)进行校正的。在这些仪器上的读数由于空气温度的变化而有所影响。表2所示为在20℃以外的温度下测定时的修正值。 (三)用气…  相似文献   

10.
不同仪器测定棉花马克隆值一致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隆气流仪本来是一种用气流方法测定机械轴或孔的直径的仪器。1947年,美国的W.S.Smith对气流仪进行了改装,把机械测头改为纤维试样筒,研制了纤维气流仪。随着对纤维气流仪理论的深入研究,知道气流仪读数是棉纤维细度和成熟度的综合反映。从物理上讲,气流仪读数反映了棉纤维的透气性,是棉纤维比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棉纤维马克隆值与棉纤维质量关系紊乱的原因,取棉纤维的平均直径和成熟度为自变量,推导棉纤维气流仪工作的原理方程。选择6种棉样进行实验,通过测量棉纤维在等压差、等密度情况下的入口流量和马克隆值,采用中段称重法和显微镜法分别测量棉纤维的线密度和成熟度,将该值与利用公式计算的流量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等压差下通过气流入口的流量值与棉纤维成熟度和直径乘积的平方大致成正比。仿照棉纤维的结构,根据直径和成熟度构造棉纤维透气性模型,利用ANSYS CFX仿真软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与实验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7.92%,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为修正棉纤维的Kozeny-Carman常数,进一步提高计算准确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苎麻纤维Ca~(2+)激活生物酶脱胶及其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Ca2+激活生物酶脱胶方法对苎麻纤维进行脱胶,测得脱胶后精干麻纤维的细度、断裂强力、断裂伸长、残胶率、白度等5项品质指标,并与传统的碱脱胶、复配生物酶脱胶结果进行比较;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衔射等测试手段对不同脱胶方法所得的精干麻纤维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经Ca2+激活复配生物酶脱胶后的苎麻纤维表面光滑,光泽较好,纤维细度变细,强力增加,残胶率降低,纤维断裂伸长降低.  相似文献   

13.
In recent years, special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application of biotechnology in the textile industry. In this study, composite enzyme (contained pectatelyase/hemicellulase/laccase) was employed to degum the ramie bast successfully. Interestingly, the activities of enzymes were enhanced by promotion of Ca2+ activated remarkably. The test of degummed ramie fiber performance demonstrated that fiber fineness, breaking strength, whiteness, and residual gum of fibers have greatly improved. Further, the structure and morphous of the fibers before and after degumming was examin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um, hemicellulose, and lignin were removed effectively and treated fibers had the typical cellulose I structure suitable for direct textile and other applications. These outcomes suggested that Ca2+-activated composite enzyme could degum the gum of ramie bast effectively, which provided a metho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amie fibers an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lax degumming technique on an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basis.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用着色法结合图像处理法解决棉、麻纤维自动识别和混合含量测试问题,研究棉、麻纤维着色鉴别的方法和条件.结果发现,为使棉、麻纤维着色差异最大化,需在着色前对试样进行膨胀处理,着色后将被测试样置于低温环境下测试.同时研究了碘-纤维素加成物呈色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在常温下,由于棉纤维能与碘形成加成物,棉纤维着色稳定...  相似文献   

15.
麻/棉混纺产品的混纺比是产品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现有的混纺比测试标准的比较分析,提出了改进的制样方法,并利用最小取样次数方法求得纤维计数根数,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6.
由于高性能纤维成本较昂贵,在织造织物前对其纤维用量的计算显得尤为重要。基于2-2带衬经结构的层-层正交角联锁织物结构优势,织造了10种不同规格参数的织物,测试其接結经纱的缩率,分析纬纱密度、纬纱线密度、织物层数和接結经纱本身的线密度对接結经纱缩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纬纱密度和线密度对接結经纱缩率影响非常明显,而织物层数和接結经纱本身的线密度对接結经纱缩率影响不明显。用测试得出的接結经纱缩率分别对10种织物的纤维体积含量进行计算,与称重法得出的纤维体积含量值吻合得很好,为实际生产工艺中计算高性能纱线的用量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别采用化学脱胶、微生物脱胶和微生物-化学联合脱胶3种方法对野生苎麻进行脱胶,测试了脱胶纤维的性能,并与人工种植苎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经3种不同方法脱胶后的野生苎麻纤维,残胶率最低为4.08%,最小细度为5.89 dtex,最大强度为5.59 cN/dtex,最大断裂伸长率为4.71%.  相似文献   

18.
苎麻复合微生物脱胶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L18(36)正交实验,将芽孢杆菌B2和曲霉M2两种菌株的种子液混合对苎麻脱胶,确定两种菌株联合脱胶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芽孢杆菌B2和曲霉M2的种子液接种量分别为6%和11%,水料比为15∶1(mL/g),脱胶初始pH值为6,温度35℃,脱胶时间50h。在最佳条件下处理后的苎麻纤维脱胶率可达到31.9%,纤维细度和纤维断裂强度均符合二级精干苎麻的标准。利用红外光谱法和电镜扫描测试分析,结果证明经过生物酶脱胶后,得到了光滑、平整、纤细的苎麻纤维,其胶质复合体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苎麻纤维机械物理性能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SAS统计软件,对107个苎麻品种的头麻纤维线密度、断裂强力等11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按累计贡献率大于或等于90%选出前3个主成分。在此基础上对这107个苎麻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将其聚为4类,类群Ⅰ和类群Ⅳ综合物理性能中等,类群Ⅱ综合物理性能较好,类群Ⅲ综合物理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进口羔羊毛的增加,因测试其平均纤维直径的纠纷也不断增加,究其原因是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测试方法所致,以气流仪法与投影显微镜法所产生的结果差异最为典型。文章介绍了羔羊毛的纤维结构和基本特征,从测试方法原理论证了气流仪法与投影显微镜法对测试羔羊毛平均纤维直径所产生差异的原因,建议国内羊毛进口部门及生产厂家在订购国外羔羊毛时,合同中应特别对测试其纤维直径的标准方法予以规定,不采用气流仪法,从而避免测试结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